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Web,of,Science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绩效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绩效 学科 分析 研究 发展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的SCI、SSC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量、年代、学科、著者、国家、研究机构、引文等指标对湖北民族学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通过定量数据客观地反映了该校的研究成果现状,并针对不足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文献计量;引文分析;Web of Science;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97-05

2011年7月科技部印发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应由2010年的第8位提升至2015年的第5位[1],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及科学研究重要力量之一的高校科研队伍将对规划的实施与顺利完成产生巨大的作用。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用“研究人员的论文产出率、研究的影响、奖项和同行评估、学生的质量、教学质量”五项指标来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卓越”。如此看来,评价和分析科学研究产出和科学研究影响已成为国内外进行科学研究评价的通行做法。源于20世纪中叶兴起的科学计量学和科学引文分析的文献计量分析[2],是当前国内外主流的研究评价方法,国内外文献计量学者们广泛应用SCI进行引文分析。本文拟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选择SCI&SSCI为数据源,以湖北民族学院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分析该校科学研究的现状与水平,为该校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与依据及相关建议。

1 引文分析与科研评价

科研成果的评价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定性评价即科学界同行评议制度,是科学评价的基本制度,而定量评价则以文献统计为基本评价手段,对论文、论著的篇数、字数、论文发表的刊物的“级别”、引文关系、引用次数等指标进行计量分析。由于定性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观色彩过浓,评价过于模糊,甚至出现拉关系、套近乎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评价的质量与声誉,因此,在科研评价实践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引文分析即是定量评价方法中的一种。

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指采用各种数理统计和逻辑方法对文献的引用频率、模式和图像进行计量研究[3],将文献、著者、大学、国家以及其他感兴趣的特征项作为分析对象,以便揭示其内在规律[4]。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引文分析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5],随后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进来,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引文分析的应用。1955年,著名的文献计量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发表了论文《引文索引用于科学》,该文强调引文索引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认为引文索引可作为科学文献检索工具,引文分析是科学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了解科学史和科学结构。在推出多个旨在反映引用关系的《最新目录》(Current Contents)后,于1964年推出了《科学引文索引》(SCI)。尽管加菲尔德创立SCI的初衷并不在科学评价方面,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凸显其在科学评价方面的巨大作用。从1964年开始,SCI开始快速扩张。覆盖社会科学的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的索引《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迅速加入进来,于1997年开始依托互联网提供网络版的应用,即“Web of Science”,现在已覆盖所有学术领域,收录报道10 000余种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期刊。

SCI具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处理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有严格的选刊标准和严密的选刊程序。它根据某刊物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定义其“影响因子”: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这既反映出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同时也较明确地显示出,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大、水平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依据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来评价研究者的水平和研究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因素方面的影响,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欢迎。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及学科发展中充分关注SCI论文产出效率的原因正缘于此。

2 实证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2.1 数据获取

本文选择的数据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出版的Web of Science,该数据库中收录了来自250多个学科领域10 000多种核心期刊的文献。数据检索的策略是地址=(hubei univ nationalities) OR 地址=(hubei inst nationalities),入库时间=所有年份,数据库=SCI-EXPANDED,SSCI,词形还原=打开。由此共获得Article、Proceeding Paper两种类型共313篇文献(检索时间是2012年7月2日)。

2.2 数据描述

2.2.1 文献年代分布

通过对文献年代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该校SCI&SSCI文献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速度。从图1可看出,该校自1999年开始有SCI&SSCI论文,其增长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以前,共3篇文献;第二阶段是2002-2007年的曲线增长阶段,从2002年的10篇增长到2007的18篇,共85篇;第三阶段是2008年以后至现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2009-2011年基本持平,截止到本文检索日期共有225篇。

图1 该校SCI&SSCI文献年代分析

2.2.2 文献学科分布

通过对该校SCI&SSCI文献的学科主题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对该校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凝练学科方向并进一步发掘优势学科的潜力具有重大指导作用。从统计结果看,获取的313篇文献分布在28个学科领域,分布详情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检索获取的所有文献均分布在自然科学领域,且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独占鳌头,均占到了总文献量的30%左右,较有潜力的学科主要有物理学、计算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而社会科学方面(SSCI)的研究文献尚属空白。

2.2.3 文献作者分析

通过对该校SCI论文作者的分布进行统计,可了解该校作者发文的大体情况。本次统计的313篇文献共有203位作者(含论文的合著者),第一作者共128人。其中发表3篇以上的第一作者共33人,见表2,占全部第一作者数的25.8%,共发表191篇论文,占全部论文数的61.02%,该表还同时显示出该校SCI产文的核心作者群体。所有文献中除16篇文献系1人独立完成外,其余297篇论文都由2人或2人以上合作完成,合作率达到94.89%,且2~5人团队合作发文占到80.83%,见表3所示。

2.2.4 科研合作关系概况

科研合作是大学开放办学、跟踪学术前沿、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表4显示出检索获得的313篇文献都有本土研究人员参与,合作国家主要有韩国、英国、伊朗、德国、美国等国家,合作的论文数共有67篇。科研合作的机构有56个,主要合作机构见图2所示。图2显示出排名靠前的合作机构基本上是国内机构,YAZD UNIV、YANGTZE UNIV、UNIV NOTTINGHAM等3所大学是合作相对较多的国外机构。

2.2.5 科研成果影响力分析

分析科研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是衡量科研成果及科研机构科技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313篇文献总被引次数为1 230次,排除自引次数后共1 023次,篇均被引为3.93次,各年度出版论文被引频次见图3所示,从图中可看出,2008-2010年间出版的文献的被引用量相对其它年份要大很多,说明这3年出版的文献所涉及到的领域被同行关注相对较多,对同行研究的影响相对较大。本文将排名前5位的高被引论文统计出来,见表5所示。该表显示出米远祝、胡卫斌、黄文胜、詹建明等几位老师的论文的引用数相对较高,表明他们的研究对同行的影响相对较大。

3 结论与建议

湖北民族学院自1998年合校以来,科学研究能力正逐年提升,特别是自2004年起,SCI论文数量开始有明显增长,但通过上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论文收录的总量偏低、高水平(高被引)的论文数量偏少、文献学科分布过于集中、社会科学研究类文献的收录还属空白等方面。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并提高研究绩效,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努力:

3.1 进一步明确科学研究对大学综合办学目标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奈森•普西教授1963年在其《学者时代》一书中,对现代大学的特征与职能这样描述: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有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传递深奥知识”就是指学校最基本、最主要、最初始的职能,即“人才培养”,分析批判现有知识,探索新的学问领域就是“科学研究”。学校在不断加大科研激励力度的同时,应重视科研与教学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创新科研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制度与措施,创造条件出大学问、真学问。

3.2 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据中国科信所每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发表的SCI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一直占我国SCI发表论文总数的20%左右[6],不少学者和学术机构所进行的高水平科研活动,发表的高质量、高档次学术论文要借助于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力量。而本文的分析结果看,湖北民族学院的SCI论文的国际合作率只有21.4%,还有5.1%的论文系独立完成,没有合作。因此,学校应鼓励优秀人才去著名的学术机构进修并要求他们真正地融入到这些学术机构的科研活动中去,不断增强他们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能力与国际学术地位。

3.3 进一步深化“学科”意识,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是大学基本的学术组织架构,其水平和实力是衡量大学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志,学科建设是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是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龙头和主线,没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科,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大学。该校SCI论文学科主题过于集中的情形应引起该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应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力度,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同时应注重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进一步挖掘、凝练学科方向,以学科聚人才、求发展,将研究者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科发展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

3.4 进一步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学科发展的根基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基,该校应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以及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发展条件,给予重点扶持,跟踪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cn/qkpdf/xdqb/xdqb201209/xdqb20120922-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