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钢琴实践》课程群建构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建构 钢琴 实践 课程 研究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深度阶段,普通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是高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各高校音乐专业不仅对现有专业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并且对“创新性”新型课程进行研究和建设。例如,湖北工程学院音乐专业“应用性”实践课程《钢琴实践》课程群的建构研究,在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上做大量的创新性举措,深度探究如何通过建构实践课程群,实现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钢琴实践》;课程群建构;

在国家大力提倡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转变后,普通高校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制、机制改革与探索。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通过革新与创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现有课程及其体系迫切的需要通过革新与创新,来适应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型的需求。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其主要就业方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但其实际需求量极为有限,大量毕业生只能自主就业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及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仅凭学习学校现有课程获取的相应知识及接受的相关训练,是无法胜任当前社会音乐教育的要求,难以成为出的“应用型”人才。其次,通过分析研究音乐学专业教学文献及学习课程建设相关知识后,厘清了当前音乐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之所在,意识到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是需要建构一个综合、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从音乐学专业特点出发建构一个全新课程体系:既“应用性”课程群。“应用性”课程群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活动、并且具有极强“时实互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音乐专业的“应用性”课程群是由《钢琴实践》《器乐实践》《声乐实践》《舞蹈实践》多个音乐学专业方向实践课程共同构建起来的,每个方向的实践课程又由多门课程组成。其中高校音乐专业“应用性《钢琴实践》课程群构建;钢琴实践构建群是由《钢琴实践(一)》教学内容为弹唱与伴奏(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伴奏)、《钢琴实践(二)》教学内容为小型乐队编配与训练、《钢琴实践(三)》教学内容为钢琴重奏、《钢琴实践(四)》教学内容为钢琴启蒙教学法。其中钢琴的弹唱与伴奏是音乐教育专业中是最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首先它是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其次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钢琴实践课程之《弹唱与伴奏》设计的混乱与开发的缺失

从国家指导文件层面来看,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教学目标,《钢琴实践(一)》教学内容既钢琴弹唱与伴奏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都开设此类相关的课程。教育部颁布的2006年版《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钢琴》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课程实施过程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的要求:1.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能组织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能胜任钢琴教学、能够学习为歌曲编配伴奏的能力,掌握钢琴演奏的一些基本教学方法。2.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和弹唱能力,学习最基本的旋律伴奏音型等为主要教学内容。3.努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能力,强调发挥他们本身的獨特个性,通过学习和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4.将考核学生综合运用钢琴所学的能力,包括钢琴演奏技巧 、即兴伴奏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等作为课程评价的重点。2014年版《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目录指导》中,在艺术这个门类下专设音乐学与舞蹈学,在此下又分设了四个方向,包含了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与舞蹈学。随国家教育改革后,不再单另设立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可见是将这个专业泛化到大音乐学专业中仅仅成为一个方向。由于国家层面指导性文件缺失、矛盾,导致高校音乐学专业制定其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的混乱,导致有些高校对开设《钢琴实践(一)》(弹唱与伴奏)这类课程很混乱,不知道如何开设这类课程,时常将弹唱与伴奏课程以钢琴基础课程来授课或反之:弹唱与伴奏课程主要内容是为弹唱歌曲和为歌曲或舞蹈、器乐编配简单的伴奏,而钢琴基础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而《纲要》中没有分析和指出这两门课程的不同性质,即弹唱与伴奏课程与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界定极不清晰。

二、钢琴实践课程之《弹唱与伴奏》教学现状

钢琴基础课程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都有开设了,在走访一部分高校的老师以后,我们了解到,有些地方高校的老师并不是专职教授弹唱与伴奏课程的教师,有些甚至是由理论课程老师兼任,根本不具备弹唱与伴奏的教学能力,无法胜任教学,而真正专业的教师并且能胜任教学的老师则屈指可数。

钢琴弹唱与伴奏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即兴的创造性思维、歌曲的伴奏编配、能快速构成准确的和声音型与音乐织体,做各种不同的旋律“变奏”练习。钢琴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虽然这两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别,但它们却密切相关,互相促进。 目前,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钢琴基础水平普遍不均匀,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对一年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后,发现有80%的新生之前是没有学过钢琴的,只有15%的学生学过钢琴,并且这15%的学生中学钢琴超过一年以上的只有0.2%,而那14.8%的学生只学过一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由于这样的问题导致同时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和钢琴基础课程时,其课程设置没有合理化、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混乱和无序,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和钢琴弹奏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一)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钢琴实践(一)》属于“应用性”课程,主要锻炼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就目前高等院校的发展形势来看,现在的钢琴弹唱与伴奏课演变成了理论课,成了一人讲多人听,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全班学生坐在下面听。钢琴弹唱与伴奏课仅仅只讲授伴奏的编配、音型与节奏型,教学内容太过于单一化。并且课程设置时间也不足,钢琴弹唱与伴奏和钢琴基础课程集中开设,导致学生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在这两门课程之间互相促进的性质以及能力难以表现出来,在学习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讲解之后,可以为新曲子的主旋律编配简单的和声伴奏,长期以来,学生总是习惯性模仿老师的音型伴奏,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无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虽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但却不能即兴的在钢琴键盘上弹奏一定的节奏音型。(二)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不够

钢琴弹唱与伴奏要求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其包括了声乐、钢琴基础课程,基础和声,曲式分析,视唱练耳等。但目前这些学科全部都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来授课,而在弹唱与伴奏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主动将所学的各理论知识与钢琴弹奏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比如: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还需要和声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声学到和声运用之间还缺少桥梁性课程,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的《和声应用教程》这本书就讲述到这些问题,当我们学完《和声应用教程》之后,通过课本,范例和以四声部为主要形式的练习,获得了和声学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阐述的和弦结构方式、和声进行,和声的规律等,是从大量的具体音乐作品中概括出来的,带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浓缩性。因此学了和声应用教程,仅仅是对和声学的原理与和声基本技术的掌握,它同实际创作中运用的和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很显然目前和声学教学不能满足即兴伴奏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些相关学科还不足于支撑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以致于在教授这门课程中,老师要占用时间去讲授一些和声以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学习即兴伴奏。

(三)教材现状

目前,关于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的教材各式各样,随着弹唱与伴奏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课程教材也随之多样化。然而,更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并不常见,其中,大部分教材都脱离了“即兴”这两个字。目前,有教材特别多,但是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就极其少,比如《轻松学钢琴弹唱与伴奏》这本书,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主要突出的是“轻松学”这三个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左手的伴奏已经固定下来了,主要针对的是初学者,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简单有趣。但是却不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本书《钢琴即兴伴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的就相对要难一些,主要内容包括了基础和声及编配,织体的常用音型,歌曲编配实例,内容比较丰富一点,既有即兴的灵动多变,又有相对的规范和章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但却缺乏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音型及节奏型都可模仿,不能凸显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极其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高低来选择不同的教材。

(四)现有的教学评价

目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是考核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伴奏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上课的学习过程的态度、学生的到课出勤率以及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做出相应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歌曲的节奏、音乐的表现力、和歌曲的流畅性以及歌曲伴奏的节奏音型等方面弹奏水平的高低来进行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最后评价的成绩是以学生平时成绩的60%与期末考试成绩的40%相结合作为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通常是走形式,考核内容并没有突出“即兴”,这两个字。大多数教师在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星期就告诉了学生要考的曲目,并且还是随堂考试,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但学生缺乏自身的创新以及即兴的思考。

三、通过《钢琴实践》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的最佳学期

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钢琴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钢琴即兴伴奏和钢琴基础课程集中开设,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难以应付俩门课程的练习量致使学习效果不佳,为此钢琴基础课程和弹唱与伴奏课程开设时间应该重新设计。从课程设置来说,课程开设的时间要考虑到学生掌握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储备实际完成情况。在第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应该开设了声乐和钢琴基础课程。钢琴基础教学属于音乐专业必修课程;在第一学年的下学期开设视唱练耳课程,加强学生的识谱、节奏以及首调与固定调的练习;紧接着在第二个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应该开设和声基础课程,学习和声的和弦结构、声部进行以及四部和声等一些理论知识;在第二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曲式分析课程,分析一些曲目,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歌曲的所表现出来曲式风格,学习作品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曲式类型。学生通过多门理论和技能课程学习后,并且为之掌握后,才能开设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在第三个学期开设此课程,学生已经掌握钢琴弹奏技巧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多门课程学习训练加强了识谱、视奏能力,能准确为旋律编配和声伴奏,以及能分析不同音乐的风格,并且受到声乐初步训练,掌握正确发声方法和基础演唱技术。 因此在大学第三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开设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是较为合理的。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现在高校的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演变成了理论课,成了一人讲多人听,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全班学生坐在下面听。我们应该利用数码钢琴接口与周边电子设备相接,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电子设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数码钢琴教室,对大学生班集体进行更全面的教授,每个学生都可以实践操作,不仅能更好的传授理论知识,还能让每个学生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学生可以带上耳机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歌曲编配更好的伴奏,还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互相督促以及相互改进。数码钢琴集体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提高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提高了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扩展性和实用型

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為教学目标,《钢琴实践(一)》教学内容既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讲在教学当中首先能为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编配伴奏,我们以小学2012年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为例进行分析;总共有16首教唱歌曲;其中有一首欣赏歌曲,一首器乐欣赏曲目。教唱的歌曲中有14以曲式学中乐段形式出现乐段,占全部歌曲的百分之七十。进一步分析;以一个乐段为基础的歌曲为四首,句法关系为四句式的为八首。从调性上看,在全部16首歌曲中有九首歌曲为民族调式,占全部歌曲的百分之五十六;可见教唱歌曲都是以曲式学中“最基础”结构出现同时强调民族性,并且显示出“最基础”结构“最实用的”倾向,所以钢琴即兴教学重点是“最基础”、“最实用的”、“最规范的”知识。

通过对教材的歌曲分析后明确歌曲要由乐段组成,掌握最基础的曲式知识,为了更好的为课标上的歌曲进行改编配伴奏,要把曲式所学的音乐知识与即兴伴奏相结合;学生学了和声学课程之后,仅仅是对和声学的原理与和声基本技术的掌握,它同实际创作中运用的和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在具体即兴伴奏教学中要扩展教学内容如加入《和声应用教程》教学,其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声音型与音乐织体”,正确组织音型中的声部进行,这是在创作中运用和声必然要碰到的问题,如(旋律、低音、配器等)构成织体。第二部分是“和声节奏与小型曲式的和声布局”,和弦的更换与和声练习有很大的不同,有自己的规律,和声节奏的更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和乐曲的情绪、体裁、风格、速度及曲式地位有直接的关系。诸如乐句、乐段的划分。这些和声知识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必须具备,并且必须运用到即兴伴奏实践当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个音乐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带领学生正确的利用所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才能让学生快速的提高弹唱与伴奏能力。

(四)教材的运用与创新

目前具有实用价值的训练伴奏的教材几乎很少见,都是利用现有钢琴基础的教材来展开的教学,并没有即兴实用性的伴奏教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一本好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运用。

1、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的过程分析,对现有教材的使用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简单声乐歌曲让学生进行变调;教师也可以利用车尔尼599这本教材中的短小练习曲让学生进行左手伴奏的创作。

2、对现有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中小学音乐标准课本中的儿歌来进行变调,利用声乐歌曲的伴奏来进行左手对调,把左手的旋律与右手的旋律进行调换,加化学生左右手的平衡能力,训练学生在变调过程中的反应能力;例如车尔尼第28条,把练习曲的右手音型节奏保持不变,改编左手的音型节奏。并且可以使用分解和弦相结合的伴奏音型来进行改编,音型自如、灵活,左手的伴奏音型是4/4拍,我们可以利用4/4拍扩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来进行改编,不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即兴能力,同时还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

四、建立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课程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都很难对钢琴弹唱和伴奏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应该对现有课程评价进行重新设计。学生的上课平时成绩、到课率、学生的课堂回课效率进行评分以及即兴伴奏最后的考试应该以音乐会表演的形式进行,而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考试,可以由多个老师进行打分,学生一个一个进行考核,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一首曲目,一个人弹奏,一个人演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必定会对课程重视起来。不仅考察学生的即兴能力,还应考察学生对的音乐表现力,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处理方式都会不一样,在面对同一首曲目时,不同的学生对作品的分句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必须要有正确的音乐思维,这样才能使伴奏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五、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具有实用性,也是一门“应用型”课程,现已成为各类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教学目标,它是现在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类课程,强调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与演唱及钢琴演奏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内容。弹唱与伴奏课程主要要求学生要多练习,多思考,多创新。

《钢琴弹唱与伴奏》课程不仅需要学生不仅要掌握了钢琴基本弹奏技能、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这些显性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了教育学等的相关的隐性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兴可.《普通高等院校钢琴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音乐时空,2014.

[2] 于巧琳.應用型钢琴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2014年02期.

[3] 聂亚星.《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应用型”发展----社会业余钢琴教学的相关问题与思考》音乐创作,2013(8).

[4] 崔雪花.应用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2(7).

[5] 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06).

本文为湖北工程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024)的成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