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声音性别知觉的影响因素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知觉 性别 因素 声音 影响

【摘要】声音在人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声音,我们不仅能获得说者想表达的语义信息,同时还能判断说者的性别。近年来影响个体加工声音性别的因素可归纳为三方面:说者声音声学差异的影响、听者与说者性别一致性关系的影响、声音性别信息的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影响。

【关键词】声音知觉 说者性别 听者性别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51-02

一、引言

由于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人们日常的人际交流越来越偏向于语音化。当你和他人进行交流却不方便打字的时候,你可以打電话或者发语音,在这种情境下,虽然我们看不到对方,但却可以通过声音来感知。因为声音不仅能传达语义信息,同时还会附带一些副语言信息,如说话者的性别、年龄、情绪乃至身份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听者会无意识地推断出说话者的性别,并表现出对异性声音有更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表明,个体对异性声音的反应更快,同时也会激活与加工同性声音不同的脑区[1, 2]。由此可以看出,男女声音的声学差异和听者性别都会影响个体对不同性别声音的知觉过程。而在说者性别与听者性别的关系上,二者可能存在交互影响,即说者与听者性别是否一致影响着个体对声音性别的判断。

另一方面,有些研究发现了异性声音的特定加工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任务的不同所致。不同的任务类型会导致个体对声音中性别信息的注意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研究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同时也表明,异性声音的加工过程可能不是自动化的,是需要注意参与才能完成的加工过程。综上,为系统深入地揭示影响个体知觉声音性别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从说者声音的生理差异、说者与听者性别的一致性关系和声音性别信息的内隐与外显加工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声音性别知觉的影响因素

1.说者声音的生理差异

人类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产生并通过声道传播出来,由声带大小和声道长短决定的基频和共振峰调节着人类最终发出的声音信号的特征。人们主要依赖声音的音调来辨别说者的性别[3],而音调取决于基频,个体的声带大小又影响着基频的高低。由于男性的声带普遍大于女性和儿童,导致男性声音的基频比女性声音低[4]。研究发现,个体更难识别基频更高的声音[5],而女性声音的基频明显高于男性声音,因此,与男性声音相比,女性声音的加工可能会更加困难。

另外,共振峰也影响着人们对声音性别的判断[6],而共振峰是由声道决定的。因此,从声学角度来说,基频和共振峰是男女声音本身所存在的声学差异,也是个体辨别声音性别的重要依据,声学参数的不同会导致个体对不同性别声音的特定加工过程。

2.说者与听者性别的一致性关系

在人际交流中,我们总是会听到各种不同性别的声音,在同时面对这些不同性别的声音时,我们的大脑会做出何种反应?从进化角度来说,选择配偶和繁衍后代的需求会导致个体对异性有更多的关注,这就促使个体可能会无意识的偏好于异性信号或更好地识别异性线索,从而导致对异性信号的反应更快。相应的,对于不同性别的声音而言,个体同样也会表现出对异性声音的反应更快,同时激活与加工同性声音不同的脑区[2]。由此可知,听者的性别也会影响个体对不同性别声音的知觉过程,即个体在知觉不同性别声音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异性效应。

Sokhi等人发现,男性个体在听到女性声音时右侧前颞上回的激活程度会增强,而当男性个体知觉男性声音时则会激活楔前叶,即男性个体在知觉男性和女性声音时会激活不同的脑区[1]。但由于他们的实验中只有男性被试,缺少女性被试,所以不能确定个体在知觉声音性别过程中是否存在异性效应。为弥补这一不足,Junger等人通过多名男女被试,从行为和神经生理两个水平上证明了,在知觉声音性别的过程中,不论是男性个体还是女性个体,都对异性声音更敏感[2]。

另一方面,Latinus和Taylor却发现,在知觉声音性别过程中,个体对同性声音的反应更快,也有研究发现在知觉不同性别声音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性别差异[7]。由此可见,在声音知觉过程中,个体对知觉到的男女声音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反应偏向,以及听者性别在加工不同性别声音过程中是否作为一个调节因素而存在,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3.声音性别信息的内隐与外显加工

有研究表明个体在知觉不同性别声音过程中存在异性效应[2],但也有研究表明该过程中并不存在异性效应[7],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任务的不同导致个体对声音性别信息的注意程度不同所致。Lattner通过让被试判断声音的自然性,并未发现在声音知觉过程中存在异性效应[7];而Junger则通过直接判断声音性别的实验任务发现了声音知觉过程中异性效应的存在[2]。在加工由不同性别声音读出的词汇过程中,Strand采用快速命名任务[8]没有发现个体在声音知觉中存在异性效应。由此可见,实验任务能够影响个体对声音中性别信息的知觉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Li等人通过两个实验任务——判断声音性别(外显任务)和只对纯音反应(内隐任务)的对比发现,只有在外显任务条件下,个体才会表现出对异性声音的特定加工过程[9]。这说明异性声音的特定加工过程可能需要注意的参与,即异性声音的特定加工过程可能并不是自动的加工过程,而是需要对性别信息的高度注意才能进行的加工。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1.实验材料可能带来的影响

从实验材料的来源来看,研究者们所使用的声音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利用软件合成声音,二是让不同性别的个体来录制声音。合成的声音比录制的声音缺乏一定的自然性,而录制声音又很难避免语调或韵律的影响,所以实验材料的客观性也可能是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原因。从实验材料的内容来看,有研究使用无意义元音字母或单音节词语作为实验材料,也有研究的实验材料是有语义的句子或词语。无意义的字母或单音节词语的加工不会涉及到高水平的语义加工过程,而词语或句子的加工则是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考察对声音性别的加工时,语义加工过程是否会对性别加工过程产生影响也可能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又一原因。

2.声音情绪韵律可能带来的影响

人际交流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定的情绪韵律,与男性声音相比,女性声音更具有情绪性和悦耳性[1]。研究发现,在判断中性声音的性别时,只有男性个体表现出了异性效应[2]。且研究表明,女性身上所存在的异性效应可能是与声音刺激的情绪唤醒度相关[2]。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知觉声音性别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易受情绪韵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Sokhi, D. S., Hunter, M. D., Wilkinson, I. D., & Woodruff, P. W. (2005). Male and female voices activate distinct regions in the male brain. Neuroimage, 27(3), 572.

[2] Junger, J., Pauly, K., Bröhr, S., Birkholz, P., Neuschaeferrube, C., & Kohler, C., et al. (2013). Sex matters: neural correlates of voice gender perception. Neuroimage, 79(7), 275-287.

[3] Jones, B. C., Feinberg, D. R., Debruine, L. M., Little, A. C., & Vukovic, J. (2010). A domain-specific opposite-sex bias in human preferences for manipulated voice pitch. Animal Behaviour, 79(1), 57-62.

[4] Latinus, M., & Belin, P. (2011). Human voice perception. Current Biology Cb, 21(4), 143-5.

[5] Diehl, R. L., Lindblom, B., Hoemeke, K. A., & Fahey, R. P. (1996). On explaining certain male-female differences in the phonetic realization of vowel categories. Journal of Phonetics, 24(2), 187-208.

[6] Ghazanfar, A. A., & Rendall, D. (2008). Evolution of human vocal production. Current Biology Cb, 18(11), R457.

[7] Lattner, S., Meyer, M. E., & Friederici, A. D. (2005). Voice perception: sex, pitch, and the right hemisphere. Human Brain Mapping, 24(1), 11-20.

[8] Strand, E. A. (2000). Gender stereotype effects in speech processing.

[9] Li, Y., Gu, F., Zhang, X., Yang, L., Chen, L., & Wei, Z., et al. (2014). Cerebral activity to opposite-sex voices reflected b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los One, 9(4), e94976.

作者簡介:张思(1992.9-),女,汉族,山东枣庄,在读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声音加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