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感悟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概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角形 中线 感悟 概念 平分线

[问题与情境]

1. 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

(1) 你能分别画出这 3 个三角形的 3 条角平分线吗?

(2) 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 3 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 在纸上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 3 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 3 条中线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折一折,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

结论:三角形的 3 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 条中线交于一点.

[开眼界]

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

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 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3 年留日的冯祖荀,1908 年留美的郑之蕃,1910 年留美的胡明复和赵元任,1911 年留美的姜立夫,1912 年留法的何鲁,1913 年留日的陈建功和留比利时的熊庆来(1915 年转留法),1919 年留日的苏步青等人. 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 世纪30 年代出国学习数学的还有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等人,他们都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1935 年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33名代表出席. 1936 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辑,1954~1955)等专著.到1966 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 2 万余篇. 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 1970 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3 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 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 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 1978 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 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1981 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 1983 年国家首批授予18 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做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演讲.1985 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 50 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经典例析]

例 1 如图1,在△ABC中,BD = CD,∠ABE = ∠CBE,BE 交 AD 于点 F,则:

(1) AD是三角形 的 线, 是△BCE 的中线;

(2) BE是三角形 的 线, 是△ABD 的角平分线.

解:(1) ABC 中 ED

(2) ABC 角平分 BF

依据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由角相等、线段相等来确定哪条线段是角平分线和中线.要特别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一个三角形有 3 条角平分线和 3 条中线,且都在三角形内.

例2 如图2,在Rt△ABC中,∠C=90°,∠ABC=2∠A,B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CDB的度数.

解:因为∠C=90°,所以∠CBA+∠A=90°.又因为∠ABC=2∠A,所以∠A=30°,∠CBA=60°.又因为BD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CBD=∠CBA=30°.而∠CBD+∠CDB=90°,所以∠CDB=60°􀆰

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一个内角的特点,并结合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C各内角的度数,从而求出∠CDB的度数.

例3 如图3,在△ABC中,AB = 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28 ,BD = 6,求AB的长.

解:因为AD是中线,所以BC = 2BD􀆰

因为BD = 6,所以BC = 2 × 6 = 12􀆰

因为△ABC 的周长为 28,即AB + AC + BC = 28,所以AB + AC = 16 􀆰

因为AB = AC,所以AB = 16 ×= 8􀆰

利用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一边的特点求得BC的长,从而利用已知条件△ABC 的周长为28,求得AB 的长􀆰

[即学即练]

1􀆰 如图4,∠1 = ∠2,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线的角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没有区别

B􀆰 钝角三角形的 3 条中线不交于一点

C􀆰 任何三角形都有 3 条中线,且一定交于一点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在△ABC中,∠A=50°,∠B、∠C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则∠BDC等于().

A􀆰 65°B􀆰 130°C􀆰 115°D􀆰 100°

4􀆰 如图5,△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如果∠A=50°,那么∠D =

5􀆰 角的平分线是一条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

6􀆰 如图6,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若△CDE的面积为 1,那么△ABC的面积为 􀆰

7􀆰 如图7,△ABC的周长为 9,AD为中线,△ABD的周长为 8,△ACD的周长为 7,求AD的长􀆰

8􀆰 如图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有一块三角形的实验田,现对某种作物的 4 个品种进行对比实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4块,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案供选择(画图说明)􀆰

[中考风向标]

1􀆰 (2006年·广东)如图9,在△ABC中,AC = B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若∠ADC = ∠CAD,则∠B = 􀆰

2􀆰 (2006年·绵阳市)已知△ABC.(1)如图10(1),若 P 点是∠ABC和∠ACB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 = 90° + ∠A;(2)如图10(2),若P点是∠ABC和外角∠ACE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 = 90° - ∠A;(3)如图10(3),若 P 点是外角∠CBF 和 ∠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 = 90° - ∠A􀆰

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参考答案:

1􀆰 36°2􀆰 C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