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上护林盆地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新思路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铀矿 成矿 护林 盆地 思路

摘 要:通过对上护林盆地岩性、构造、放射性物理特征、矿化情况及典型钻孔实例分析,该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以花岗岩型铀矿最为显著。今后找矿应加强构造的研究,尤其是构造复合部位、旁侧的次级断裂和裂隙密集带发育部位;另外找铀的同时兼顾金、银及铅锌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上护林盆地;成矿条件;花岗岩型铀矿

1 地质概况

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为中生界断陷盆地,具二层结构特征。盆地盖层主要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层,划分为塔木兰沟组(J3t)、木瑞组(J3m)和上库力组(J3s)。塔木兰沟组在盆地内仅有小面积出露;上库力组在整个盆地中均可见到,而木瑞组主要见于盆地南部。此外在盆地东部还见有小面积下白垩统伊列克得组(K1y)出露。基底岩性以海西期中粗粒块状、伟晶状黑云母花岗岩及燕山期细晶状花岗岩为主,加里东期花岗岩残留体面积较小,在盆地南部还可见古生代变质岩残留体。经过长期地质活动,既有交代成因又有侵入形成的复杂花岗岩基低。

盆地内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五组断裂(图1),其中北东向、北北东向地壳断裂控制着盆地基底隆坳、火山岩带和晚期拉伸裂陷带的总体展布,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构造结点控制着盆地火山喷发中心、火山通道、次火山岩体和破火山口凹地。

经常多次的火山喷发与热液活动,它不仅使新生矿物与原矿物体积发生变化,也使岩石的空隙度及微裂隙发生了改变,岩石更容易破碎,一方面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矿质沉淀提供必要的通道和容矿空间,另一方面蚀变后的岩石铀含量增加,产生预富集。铀异常点主要见于盆地的边缘,以花岗岩型为主,也有少量的铀异常点产于火山岩盖层中。

2 上护林盆地铀成矿条件

2.1 岩性条件

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分布上护林盆地边缘,大面积出露石炭系中粗粒花岗岩和侏罗系中细粒花岗岩,其次还有少量石英斑岩,正长斑岩、闪长岩等浅成侵入岩。中粗粒花岗岩多呈岩基或岩株出露于盆地边缘,为侵入-重熔型花岗岩。岩石呈浅红-灰色、浅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钾长石(50%)、石英(30%),其次为斜长石和云母。此类岩石的硅、钾交代特征明显,常见交代花岗变晶结构、交代巨斑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交代条纹结构、交代蠕英结构。岩石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富硅、富钾和贫铁、镁、钙特征。岩石放射性强度为20~25γ。

而侏罗系中细粒花岗岩呈似脉状和不规则的小岩株产出,长度由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岩石粒度小,其基质多为细粒-微粒结构,斑晶为黄色、白色、浅红色长石,粒径2~3mm。岩石放射性强度为20~24γ。

2.2 放射性物理场特征

放射性地球物理测量资料显示上护林盆地各岩性铀、钍、钾含量统计显示,上库力组的铀含量相对比较高,木瑞组相对较底,Cγ、Jγ花岗岩铀含量及照射量率均较高。(见表1)

2.3 主要控矿构造条件

该盆地构造活动较复杂,不同走向的深大断裂诸多,但控制花岗岩型铀矿的断裂大致有三条,其中以NE向得尔布干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是穿切地壳到达地幔的断裂构造。F16及F3为NE-NNE走向的次级断裂,为铀的成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盆地内铀异常点成矿期活动定位于线性断裂与火山岩弧线构造复合部位、主干断裂引张部位、断裂交叉部位、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和裂隙密集带发育部位(见图2)。

2.3.1 得尔布干断裂

从盆地南东部通过,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北东起金河以北,向南西经呼伦湖进入蒙古境内,长度大于500km,宽10~20km,为切穿地壳至上地幔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断裂始于加里东期,形成于燕山期,控制着加里东期及华力西期褶皱带和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断裂带地表通过处呈负地形,岩石强烈破碎,不同期次花岗岩广泛侵入,沿断裂构成一条多金属、铀及煤成矿带。

2.3.2 F16北东向破碎带

位于盆地南缘,分布在花岗岩突起的边部,地貌上表现为低洼平缓地形,长约15km,宽度大于2km,走向65°。构造带中岩石破碎,局部形成构造角砾岩,并遭受强烈粘土化、硅化、水云母化等热液蚀变作用,及伴有一定的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莹石矿化。沿断裂发育正长斑岩脉、石英斑岩脉,并见有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次级断裂。

2.3.3 F3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

断裂位于盆地西部,北段呈北北东向(15~40°),南段逐渐转为近南北向,长度大于20km,宽约500m左右。断裂通过处多呈负地形,岩石破碎强烈,形成破碎带,带中岩石发育硅化、粘土化等蚀变,中段见有伽玛异。

2.4 铀矿化特征

上护林盆地花岗岩型铀矿化以“交点型”为主,矿体严格受NE-NNE向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花岗岩、产于强粘土化蚀变的硅化带中。与铀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主要是硅化、萤石化、水云母化,其次为蒙脱石化、高岭石化和黄铁矿化等。地表沿岩石裂隙见铀的次生矿物钙铀云母沿裂隙中呈细脉状或薄膜状分布(见图3)。经地表样品分析,铀含量变化较大,介于3.71~564×10-6,钍含量为5.38~52.15×10-6,表明此矿床矿化不均,也是构造裂隙控矿的佐证之一。

3 典型钻孔实例分析

综合以上信息,上护林盆地花岗岩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给该区施工了大量的钻探量,效果均较明显,现已ZKS11(位置见图2)为典型实例进行分析。

ZHS11钻孔揭露表明(见图4),孔内所见岩性均为灰白色、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岩石蚀变强烈,黄铁矿化、水云母化、钾长石化、硅化极其发育,其次为莹石矿化、高龄土化,多见与铀的异常部位,与铀的成矿密切相关。

岩石因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局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成角砾状,裂隙中偶见硅质细脉、水云母细脉及灰黑色的铁锰质细脉充填,在脉内及脉的两侧见有大量的立方体状、浸染状亮黄色黄铁矿富集,孔内见到多处铀异常,有两处为工业铀矿段,矿石品位较富,矿体厚度较大,为典型的构造控矿的花岗岩型铀矿。矿化部位岩石破碎,见大量的黄铁矿、紫红色莹石、高龄土及水云母,莹石呈片状、细脉状。

该钻孔从岩心及矿心的裂隙轴心夹角量取来看,矿体属于陡倾角,约70°-80°左右,而且有向下相交的趋势,意味着有更大、更深的铀矿体叠加产出。

4 上护林找矿新思路

通过找矿成果分析,可以认为上护林盆地花岗岩中铀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分不开的,属于典型的构造控矿的花岗岩型铀矿:(1)盆地花岗岩型铀异常点大多聚集在构造复合部位、旁侧的次级断裂和裂隙密集带部位,意味着铀矿的成矿规律与构造密切相关。(2)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控制着加里东期及华力西期褶皱带和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断裂通过处岩石破碎,有不同期次的花岗岩侵入,沿断裂构成一条多金属、铀及煤成矿带,以致在找铀的基础上,也应重视多金属的找矿工作。

参考文献

[1]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三河-恩和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地质调查2009年度成果报告.核工业二0八大队[S].

[2]周玉龙,高琰.矿田居隆庵地区铀成矿条件及资源潜力[J].铀矿地质,2010.5.

[3]袁见齐,朱上庆,霍裕生.矿床学[M].地质出版社,198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