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生物学 课程教学 探索 改革 环境

摘要: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作者结合其教学经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学生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这些改革措施的应用,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68-02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环境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与实验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一些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在将来能应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污染问题。本课程试图通过课堂和实验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思想,在掌握环境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确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应用环境生物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部分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

一、去粗取精选内容,提高效益抓重点

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每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对其他课程起到基础、延伸、扩大、融合和激活的作用。要实现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就要求每门具体的课程目标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因此,每门课程目标的达到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根据我院环境科学专业编制的教学大纲内容选用了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跟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如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和选修课如环境毒理学等出现了一些交叉和重叠,因此,我们本着去粗取精、提高效益的思想,根据环境生物学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内容进行了遴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知识构建的针对性、能力培养的应用性、质量评价的社会性、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在保证教材内容基本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重复。在每堂课中,根据其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遵循“取其精华、效益优先”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如对教材中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毒性试验中的部分毒理学内容,微生物对常见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等内容进行了删减;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增补了“物理性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损伤,生物性人为胁迫对生物系统的影响”等内容。

传统的大学教材由于其知识体系的限制性和出版更新的延时性,已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日俱变的需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专业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热点和典型环境案例,每学期都要更新、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丰富环境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及全球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比如广州灰霾与北京雾霾的形成与特点,广州城市垃圾分类及处理问题,外来物种入侵的控制与管理,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问题等,变注入式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的互动式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亦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我们在“环境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灵活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师生互动,使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台或课件制作中的链接功能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可使枯燥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形、动画、影像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易懂,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环境生物学教材中的有些概念、理论相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讲授方式让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更快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在课外多利用电子邮件、QQ、微信在线讨论答疑等多种交互媒体进行动态学习,通过问题探索、交流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形成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加智慧。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应该少讲精讲,让学生多讲多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和创新思想才能较好地发挥,并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愉悦,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自编实验教材,强化实践教学

环境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按照学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本科人才总体原则,环境生物学实验课在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完成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一般的操作实验外,还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探索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准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前的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型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现代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模拟科研训练更是匮乏。我们在其他高校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我校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精选重组了验证性实验,增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力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们自编的《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书》中,通过种子发芽毒性实验、废旧电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毒性实验(设计性)和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毒性实验(设计性)等一系列连贯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科学的严谨性,开阔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创新意识,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

四、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仅仅以考试分数论优劣,此种应试和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显然与时代的发展所不容。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提倡个性化发展,激励探索,走培养创新人才之路。

刘杰等认为目前环境生物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存在评价目的不明、评价主体单一和评价内容片面等三方面的弊端。目前环境生物学课程评价的大部分内容仍然以书本(教材)或笔记内容为主,片面强调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考核,记忆性和基础性的内容过多,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这种以考核学生“知识记忆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知识和智能发展,反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学生“考前背书、考后即忘”的现象。

为了较好地解决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环境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刘杰等提出了转变评价主体、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和答辩、课堂问答、小型测验等四种形式。

在环境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席、课堂发言与讨论、作业和读书笔记等,环境生物学实验成绩主要包括预习报告、现场记录、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多部分,成绩的最终评定综合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等几方面。这样能比较真实地考查学生对环境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反映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环境生物学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表现、平时测验成绩、实验成绩的百分比,降低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衡量成绩的标准,既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教学,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艾晓杰,魏先军,李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

[3]刘杰,靳振江,张琴,等.在环境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62-63.

[4]马美萍,葛利云,赵长容,等.提高环境生物学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9,(10):166-16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