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企业内部 审计 现状分析 环境

经济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持续恶化迫使企业加倍关注环境保护和内部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的绿色化也要求企业内部设置保护环境的机构和人员,并且自觉实施环境审计,这已成为当今企业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很好选择。

一、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现状

现阶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企业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以国家审计为主,审计内容只是停留在国家合规性审计上。由于企业环境审计没有成为在实务中推广的重点,由此导致企业环境审计的实施无法取得大的突破。

(1)我国企业在内部环境审计上几乎是“零的记录”

由于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落后,作为环境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环境审计几乎没什么发展。我国的环境审计尚未发展至企业环境保护的层面,对企业领导人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绩效、产品的清洁生产等,基本没有采取具体行动。相对而言,企业环境审计目前多处于试点阶段。

(2)审计内容主要以合规性审计为主

即使有的企业进行的所谓与环境有关的审计,也仅仅围绕环保资金一收一支这条线和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展开,很少有企业对单位污染治理情况、治理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因此企业内部缺乏环境审计,环境审计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管理工具,实践证明这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愿望。

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前可以看出,内部环境审计并没有在我国企业中真正得到实践。而环境法律法规是内部环境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内部环境审计是以评价和监督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主要内容进而促进环境管理的内部审计,管理层的态度影响其开展,并且它是新的审计类型,需要具备审计开展的条件才能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和具有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等等。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理论,现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归纳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未取得企业管理层的支持

内部环境审计应当自主推行,这样不仅符合我国现有企业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委托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内部环境审计以明确环境责任。因此内部环境审计是受企业管理者之委托而进行审计的,企业及管理层的支持和积极响应是内部环境审计开展的重要推动力。

(2)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动力不足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是促使内部环境审计实施的重要推动力。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没有对企业的环境保护造成外部压力,环境问题未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压力,企业也就没有必要加强环境管理、实施内部环境审计,因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环境审计实施的推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法规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强。

(3)内部环境审计标准不完善

环境审计标准实质上就是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的环境管理政策和计划以及环境会计准则。从我国现有的可以作为环境审计标准来看,并没有建立环境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环境资产、负债等要素难以确认和计量,反映企业环境保护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不能披露,从而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中的环境会计核算信息审计的开展。同时,法规中规定的价值指标往往只有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且很少有与相关技术指标水平严格对应的规定,标准没有具体确定,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由于我国环境审计标准的不完善,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

(4)审计内容单一

我国企业环境审计尚处于试点阶段,对试点单位的审计也仅限于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审计和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即主要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了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交了各种费用等。而这种审计形式属于消极的防范措施,属于事后审计,对我国是否遵循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减少企业的环境诉讼风险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我国企业因环境法律法规而带来的环境风险没有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因此降低环境诉讼风险并不是企业极力追求的目标,合规性审计流于形式。

(5)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内部环境审计的技术性很强,且多以定量分析为主,所以需要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且涉及多种环境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等,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起步较晚,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大多数从财经院校毕业,因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基本技能不足,多数只掌握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对环境生物学和环境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有些企业甚至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不具备与环境管理相关的经验,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活动了解不多,识别和判断环境风险的能力较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且如何评价以及环境影响的如何计量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和敏感度,增大了环境审计风险,不能发挥内部环境审计应有的职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