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来监测溪源江水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红细胞 泥鳅 江水 监测 利用

【摘 要】检测溪源江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溪源江水在12h-36h间均不同程度地引起泥鳅微核细胞率增高,且呈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时间仍较短,对细胞的毒性较小,使具有微核的细胞仍能存活。此外,还说明了溪源江水虽然旁观上去较为混浊,但其内在水质影响不大。

【关键词】水质;泥鳅;红细胞;微核

【Abstract】Detection of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water on the formation of micronucleus i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water in12h-36h of different degree caused by loach micronucleus cell rate increased, and a significant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The reason may be due to the time is shorter, less toxic to cells with micronuclei, so that cells can survive. In addition, also explains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river while watching up more cloudy, but its inherent quality have little effect.

【Key words】Water quality;Loach;Red blood cell;Micronucleus

溪源江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北部旗山脚下,福州市大学城各大高校的内河均来自溪源江。同时闽侯县各村镇的灌溉养鱼用水均取自溪源江各分支。近年来,随着大学城的建设开发,大量建筑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溪源江中,使江水发黑。这不仅给溪源江水体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还严重危及到了当地居民及大学生的生活。

微核是有害因素作用于细胞,使细胞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着丝粒的染色体丧失,染色体断片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核,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嗜色与主核一致,完全与主核分开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小核,其大小一般为主核的1/12-1/3,故称微核。微核率是单位细胞中的微核数,通常使用微核千分率(一千个细胞中含微核的细胞数)。已经证实,微核率的高低与致微核物质的剂量和毒害作用的强弱呈正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利用泥鳅微核方法来测定、评价对遗传物质的损害及毒理效应。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卡诺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瑞氏染色液、Giemsa染液、磷酸缓冲液。

泥鳅体重(2.86~1.42)g,体长(8.2±1.14)cm,购自福州市永辉超市。

将泥鳅分为四组:分别放入溪源江水组1、2、3及清水组。每组各放入10尾泥鳅。

1.2实验方法

1.2.1 取水样

取样点选择溪源江的内河,采用多点取样法,在溪源江的福师大段、闽江学院段、福大段、农大段取样多次,全部混合,分别编号为水体1、水体2、水体3,并设计1个对照组,即加入与实验组体积相同的经过暴晒处理的自来水。实验开始前2d完成取水工作。

1.2.2 泥鳅染毒处理

染毒在2L的统一规格水桶内进行,将泥鳅随机分配,放入四组中,在同一水体下分别处理12h、24h、36h后,进行断尾取血。

1.2.3 血涂片的制备

各个实验组于染毒后,分别取泥鳅断尾取血,制备血涂片。涂片晾干后,用卡诺固定液固定15min,瑞氏染色液染色1min,再用Giemsa染液染色20min,用水(或磷酸缓冲液)冲洗,晾干,观察。

1.2.4 血涂片的分析

油镜下观察血涂片.每重复浓度组随机观察4尾泥鳅涂片,每张涂片随机观察2000个左右的细胞,统计微核和核异常总数,计算微核率。

微核细胞率(‰)=带有微核的细胞数/观察的细胞总数×1000‰

1.2.5 微核及核异常的鉴别

微核位于细胞质中,与主细胞核分开,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染色性质与主细胞核一致,大小为主核的1/3(将含有多个微核的细胞记为一个微核细胞)。异常核位于细胞质中,形状不规则,如核内凹、核变形、核破裂、核内有空泡,周围不光滑,染色性质与主细胞核不一致。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显著性t检验法对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微核及核异常的差异性进行检验。

2.结果和分析

2.1溪源江水对泥鳅红细胞产生诱变效应

溪源江水对泥鳅红细胞产生诱变效应(图1)。表2结果表明,泥鳅经不同浓度扑感敏处理后,其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均高于清水对照组。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1 扑感敏诱导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变形率

表2 不同浓度诱导下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变形率的T检验

图一

2.2溪源江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的影响

扑感敏对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的诱导存在差异。在3个时间段测试中,12h诱发的微核率为(0.388‰),是清水对照组的2.676倍,24h诱发的微核率(0.480‰),是清水对照组的3.310倍,36h诱发的微核率(0.618‰),是清水对照组的4.262倍。

3.结果

(1)在扑感敏处理下,微核的形成途径可能有两条:一条是出现染色体断裂,进而产生微核;另一条是幼红细胞的正常分裂被扰乱,细胞不均等缢缩分裂,进而形成微核。

(2)扑感敏对泥鳅微核的诱变中,时间在12h-36h时,时间与微核细胞率之间呈明显剂量一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时间仍较短,对细胞的毒性较小,使具有微核的细胞仍能存活。如当时间过长时,会抑制或终止细胞的正常分裂活动,甚至导致具有微核的细胞死亡。

(3)在溪源江水的处理下,时间与泥鳅的微核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说泥鳅能作为评价扑感敏毒理学的模式生物。

4.实验发现

在本次微核实验中,我发现浓度36h的水体混浊度总比12h、24h来得大,在实验血涂片制作过程中,36h染毒下的泥鳅血液颜色也偏黑于另外两个浓度。初步猜测,可能是时间过长导致泥鳅体内分泌不协调,体外分泌物增多造成水体混浊。同时分泌液还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引起水体各种微生物繁殖。同时又从水体反作用于泥鳅体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泥鳅通过嘴巴摄食,一种通过皮肤吸收。所以影响了内部血液颜色。可以发现通过这种影响的微核率比清水对照组更高。

【参考文献】

[1]谢志浩,蔡亚非.四种除草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导[J].水产科学,2004,(6):17-19.

[2]孟紫强.环境毒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吴若菁,吴惠平,杜惠东等.亚硫酸氢钠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变形的诱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74-76.

[4]刘秀英,胡怡秀,易传祝等.苦瓜醇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7,15(5):381-383.

[5]谢志浩,蔡亚非.四种农药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导[J].水产科学,2004,(6):17-19.

[6]吴若菁,陈宜秋,林霞等.利用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损伤监测福州市内河水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1):59-62.

[7]许艳英.一种快速瑞氏一姬姆萨染色液的配制和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7):828.

[8]杨风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扑感敏片中三种组分含量[J].药物寄析,1992,12(6):36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