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 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进行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给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7-0023-03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3大疑难疾病之一。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影响,行为改变能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减轻体重,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于2008年8月~2009年9月对入住我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了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编号,其中男48例,女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其中年龄30—40岁者8例,41~50岁者15例,51~60岁者11例,61~70岁者11例。病程(16.3±7.4)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其中年龄30-40岁者7例,41-50岁者16例,51~60岁者12例,61~70岁者10例。病程(15.8±5.6)年。所有患者生活均能自理,无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病例标准排除以下情况:①脑血管意外有后遗症患者;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③有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1.4 方法实施方法:两组均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内容以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等理论教育为主。实验组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基础上,以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结合中医护理健康教育》,重点突出饮食调理、起居养生,情志调摄、运动保健、自我按摩等。每周实施5次,每次30min,3个月后评定疗效。

1.4.1 饮食调理教育 向患者介绍常见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功效及食用方法,讲解日常饮食宜忌、常用中医食疗方法。(1)饮食要清淡,中医学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津亏虚,燥热偏盛。过食肥甘厚味,容易化燥伤阴,加重病情。宜食具有降血糖、降烦渴、清热的低热量食物,如空心菜、竹笋、菠菜、芹菜、冬瓜、苦瓜、苦菜、蒲公英、莲子、百合、豆制品等。(2)忌食膏梁厚味,《素问·生气通天论》:“膏梁之变,足生大丁”。限制食用动物脂肪、精制食品、煎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水果。禁忌饮酒,中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精华,其性剽悍而有毒,属于肥甘厚腻食品,消渴患者不宜饮用。(3)饮食规律,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避免血糖忽高忽低给治疗造成更大的困难。

1.4.2 情志调摄教育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糖尿病的发生与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有关。现代医学证明:不良情绪可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致血糖升高,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要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有时需要终身治疗,让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心情舒畅。

1.4.3 起居养生教育中医养生学强调起居要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遵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要遵循天地阴阳的消长,春天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应“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房事不易过频,以免耗伤肾阴。糖尿病患者要顺应四时,符合阴阳的变化之道,才能形神共养,增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1.4.4 运动保健教育指导患者选择不受时间、条件、地点限制,符合自己爱好,可操作性强,能达到目的的项目。日常生活中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长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建议患者请专业老师指导练习太极拳、太极剑。患者运动时宜在进餐1h后进行,运动时间30~60min,强度适宜,随身带卡片、甜食。

1.4.5 穴位按摩教育指导患者按摩常用穴位自我保健。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多有血脉的瘀阻,按摩治疗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对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的患者,可选用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中极、水泉等穴施以按摩,手法选用点法、按法、揉法。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很多,按摩治疗亦多种多样,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5 观察指标实施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

1.6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g检验,率的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bAlc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实验组治疗后FBG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红血胞压积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笔者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于临床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并且其疗效优于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液高粘、凝聚状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这对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或消除体内淤血状况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及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为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阴津亏虚,燥热偏盛。同时,瘀血也是贯穿糖尿病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据报道,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与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密切相关。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将健康教育列为糖尿病防治措施“五驾马车”之一,以提高其重要性。目前,现代医学糖尿病健康教育较多注意理论知识教育,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但患者依从性低,对保健行为影响较小。而中医养生教育大多以行为教育为主,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方法具体,涉及日常生活起居、精神调摄、饮食宜忌、自我保健等,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各个方面的建立,对慢性病的防治及健康人群的保健有着明显的优势和作用。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集西医知识教育和中医养生行为教育之长,充分发挥中医、西医的各自优势,彼此相互取长补短,使糖尿病患者不但能了解有关西医要求的健康生活方式,还要让患者结合中医知识调整人体失衡的阴阳属性,是非常科学、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