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8篇

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8篇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前言民族与宗教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宗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8篇,供大家参考。

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8篇

篇一: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前言民族与宗教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宗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历史上或现在都信仰过或正在信仰着信仰过或正在信仰着一种或多种宗教。

 宗教是一个文化范畴, 其实际载体是人, 人是属于一定民族的人, 所以在当今世界, 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关联, 显得尤为突出, 是当今人类所关心的头等大事, 但是民族与宗教又不能等同, 且不能把民族与宗教混为一谈, 要认真分析, 区别对待。种或多种宗教宗教是

 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 民族是什么? 民族是怎样产生的? 二、 宗教是什么? 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三、 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宗教的关系 四、 现代社会普遍遵循的政教分离原则与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一、 民族是什么? 民族是怎样产生的 1、 民族概念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一书中, 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出了马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的民族定一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 2、 民族的产生 从氏族、 部落发展到了 民族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 而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才形成的。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在民族形成以前, 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 部落或部落联盟。民族的形成, 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一般来说, 民族这种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 氏族、 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古代民族形成成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血缘关系的淡化部落联盟组织的建立国家的产生, 使民族最终形成

 由几个部落在发展中异种族通婚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形成的混血民族,形成的民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由几个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混血民族,民族形成的多种途径如汉族、 维吾尔族。形成新的民族, 如回族。如美洲的新型民族等

 宗教是什么 1、 概念宗教是关于超人间、 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 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的行为, 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 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和社会力量。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人们对“超自然” 力的祟拜。

 3、 宗教的发展自发宗教——人为宗教自然宗教——多神教—— 一神教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性宗教

 ①自发宗教—— 自发宗教:属于原始宗教, 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宗教, 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 它是原始人对自然界和是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身错误认识的产物,因是自发地产生的,称之为“自发宗教” 。人类最具代表性的自发宗教就是“萨满教” 萨满法师面具、 萨满舞蹈

 4、 宗教的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只有消除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后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后, 宗教才能最终宗教才能最终消亡。

 宗教消亡的条件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 “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当谋事在人候, 当谋事在人, 成事也在人的时候, 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灭,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之消失。

 原因很简单,这就是那时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反映了。

 ”成事

  党和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具体讲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做到五个分离 (1)

 学堂与教堂相分离;(2)

 教师与宗教职业人员相分离 (2)

 教师与宗教职业人员相分离; (3)

 教材与宗教经典、 宗教教义相分离; (4)

 学生与教徒相分离; (5)

 学校教育活动与宗教活动相分离。

  5.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完全对立的大学生党员 大学生党员、 共青团员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成长为一个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共青团员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束语 同学们, 我们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开发和建设了 我们的美好家园。你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 是祖国的未来, 是开发建设新疆的生力军, 衷心地希望各民族开发建设新疆的生力军, 衷心地希望各民族同学要心怀感恩祖国之情, 深刻认识、 正确处理民族和宗教的关系,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 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二: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宗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3第版2002 年 5 月 3 日责任编辑:

 魏新生星期五联系电话:

 (010)82045205E-mail:lilun1197@sohu.com当一群穆斯林跪在清真寺里吟诵着古老的祷词时, 几百米外的天主教教堂里, 十多个汉族教徒却在悠扬的风琴声中唱诵“赞美诗”。目 睹这一场景, 记者感到了这里的人们对各自 所信奉的宗教的虔诚。这是一幕异族异教和睦相处的情景。

 新疆科尔浩特村的村民们对此习以为常。位于新疆伊犁河谷中的科尔浩特是尼勒克县的远郊村庄, 村子周围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建有一座佛教寺院、 一座喇嘛庙、 一座天主教堂和七座清真寺。

 在这个只有上千居民的村子里, 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和汉族等 11 个民族。由 于回族人口 占多数, 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占了主导地位, 而信奉天主教和佛教的则是少数汉族居民;另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佛教的另一教派———喇嘛教。坐落在科尔浩特的吉晟寺曾经是新疆北部最大的喇嘛庙,附近的村民大多数是蒙古族和汉族,也有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和维吾尔族,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并没有妨碍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蒙古族村民道尔基居住在这座黄庙附近已 有40 年了, 他说, “尽管宗教信仰和生活习 惯都不同,但和回族邻居的关系都很好, 平常不时互相走动, 有困难时, 还经常互相帮助。

 ”去年道尔基的小儿子结婚, 参加婚礼的人中有不少穆斯林。为了照顾到他们的宗教习俗, 道尔基请了几个回民宰了羊, 还特地请了一个阿訇念经。地处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自 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也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的重要地段,有中西方文化交汇点之称。村里的老人称, 这里百余年前也曾有过一座天主教堂, 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毁于战火。

 现在村子西边的天主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落成的。教堂大门朝正北方开着, 门檐上铸着一个一米见方的十字架。

 教堂里面能容纳四、五十人做礼拜。平时到这里做礼拜的约有 30 多人, 大部分是中 年人。

 从大门出来穿过一条 3 米宽的马路便是蒙古族居民普鲁瓦的家。50 岁的普鲁瓦讲着一口 流利的汉语, 他每天都无数次经过教堂。

 他虽然不懂天主教与喇嘛教有什么区别, 但他认为与教堂为邻并没有对他的信仰产生干扰。教堂的另一个老邻居马木提· 伊明是一个维吾尔族农民, 他每次到清真寺里做礼拜, 都会路过教堂, 但从未进去过。虽然如此, 马木提· 伊明没觉得自 己同经常进出教堂的汉族邻居往来有什么不便。“几十年来, 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一些汉族和蒙古族朋友总要来家里拜年, 这已形成了习惯”, 他说。多民族杂居的科尔浩特村的状况, 可以说是中国西部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蒙古族, 则主要信仰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著名小说 《巴黎圣母院》 及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

 有幸得一机会前往一游, 领略了巴黎圣母院的宏伟、 壮丽。巴 黎圣母院 (NotreDamedeParis)

 又称 “圣母大教堂”, 是法国天主教大教堂, 位于巴黎塞纳河畔, 距著名的卢浮宫不远, 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开欧洲建筑史先河, 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 1163 年, 至 1345 年才最后完工, 历时 182 年。

 以后又多 次为战火和灾害损毁, 但一直在不断修葺重建。

 几百年来, 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 政治和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的活动场所。

 1804 年, 在大教堂举行了庇护七世教皇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的盛大典礼; 1945年巴黎市民在此欢庆打败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巴黎圣母院的正面风格独特, 结构严谨, 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 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 其中, 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

 门洞上方是所谓的 “国王廊”,上有 《旧约全书》 中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塑像。

 1793 年, 法国 大革命中 的巴 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

 但是后来, 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 原位。“长廊” 上面为一大圆窗, 其直径约 10 米, 中央为圣母圣婴像,两边立着天使。

 两侧是亚当 和夏娃的 塑像。

 上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柱。

 左右两侧顶上就是塔式建筑。

 这两座塔楼从未竣工,没有塔尖。

 不过它们带着高大的石棂窗依然显得十分美丽、 壮观, 别具一种风格。走进大教堂里面, 我首先为它的宏伟气势所震憾。

 几排直径 5 米的大圆柱将内部分为五个殿, 而在十字交叉耳堂和唱诗堂周围还有两个回廊环绕。主殿四周, 拱廊上方是一带双层窗户的走廊, 在它之上是大窗子, 透过这些窗子, 一束束阳光宁静地射进堂内。

 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 共有 6000根音管, 音色浑厚响亮, 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整个教堂全长 130 米, 宽 50 米, 中 部堂顶高 35 米, 可容纳 9000 人。

 全部建筑用石头砌成,拱顶结构轻快, 堂内空间宽敞, 给人一种秀丽和流畅的感觉。大教堂两侧上方由 向 上飞展的单弧拱壁所环绕。

 大教堂顶部是一座高达 90 米的尖塔, 塔上部为一楼形尖顶。

 圣母院内设有小教堂, 并附属有圣器室和宝物室, 室内藏有大量宗教和艺术珍品。从多姿多彩的蒙特贝罗河岸可以观看大教堂右侧全景, 那里有一些有名的旧书摊, 出售各种新旧出版物, 据说有时还有可能找到某些名贵珍本书。直到今日 , 圣母院依然履行着宗教职责, 继续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着宗教艺术和法兰西的历史文化。(作者为 国 家民委政法司 司 长)乌克兰曾经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在苏联占领乌克兰之前早就有穆斯林生活在那里, 他们是前几个世纪到乌克兰经商的鞑靼商人的后代。

 早期的穆斯林在基辅和其它城市建立了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

 然而, 在苏联统治时期, 这些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全部被没收, 政府不承认穆斯林的宗教活动的合法性, 宗教信仰受到压制, 宗教活动不允许进行。

 在这种背景之下, 多数穆斯林为了保护自 己的宗教信仰和伊斯兰教传统文化, 不得不迁移到其它地区求生存。

 苏联解体以后, 新成立的独联体国家都实行宗教信仰自 由 政策, 宗教信仰自 由 政策得到落实, 宗教活动场所全面开放。生活在其它国家的乌克兰穆斯林纷纷回归自 己的祖国。十多年来, 在乌克兰政府的帮助下, 过去被没收了的穆斯林房产归还了, 穆斯林民众还在他们的聚集地到处集资修建清真寺和学校。乌克兰现有人口 6000 万左右, 其中穆斯林总人口 约有200 万。

 正式成立有全国穆斯林联合会。

 联合会工作人员常深入乡 村和城镇, 在民间开展各种活动, 如扶贫救济, 保护穆斯林健康和卫生, 恢复和建造清真寺, 建立伊斯兰学校, 印刷和发行伊斯兰经书和宣传材料等。由 于乌克兰穆斯林组织完善, 工作成效显著, 获得世界各国穆斯林国家和社会的赞扬。因此, 许多富裕的海湾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工商界很愿意把捐款和施舍投入乌克兰的穆斯林社会建设。(敏贤良)基督教是一神教, 基督教所信奉的唯一真神是上帝。在圣经中, 上帝被称为“耶和华”牗Jehovah牘, 这个称谓源自犹太教的希伯来文神名。“耶和华”乃“雅畏”牗Jahweh, 亦译“雅赫维”或“耶畏”牘之误读。

 在古代犹太民族中, 人们不能直呼神名, 在书写时只写“雅畏”不发音 的 辅音 JHWH, 以 “ 阿 特乃”代替它的发音。随着岁月 的流逝, 后人逐渐忘掉这一神名原来的元音, 将其辅音以“阿特乃”的元音结合, 误读成“耶和华”。耶和华原是以色列的民族神, 后来被基督教接受过来, 逐渐形成基督教上帝的观念。中国天主教徒在翻译圣经时, 借用中国 《史记· 封禅书》中 “ 八神 :

 一日 天 主 ” 中 的“天主” 来译称其所信奉之神。基督教新教则借用 《书· 立政》“ 吁请尊上 帝 ” 中 的 “ 上 帝 ”作为其所信奉之神的称谓。基督教认为, 人类是有罪的 , 但又 不能 自 救, 因 此 需要、 而且只有上帝能够拯救人类。

 上帝圣父差遣其独生子耶鲸基督代人类赎罪,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凡信仰基督为救世主并遵守其戒律的就能得救。这就是上帝救赎的恩典, 是上帝爱的体现。基督教对于上帝的存在及属性的理解和认识,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 是上帝的存在问题。

 神学家们虽然从教义上都承认上帝的存在, 认为这不是一个论证的问题, 而是一个信仰的问题, 但作为一个神学课题, 他们论证的方法却大相径庭。一种是本体论的论证, 用先验的推理法从上帝的概念出发论证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 上帝是最完备者, 完备本身就包括存在。

 神学家们还根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因果论,提出宇宙论的证明, 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系列因果关系中, 后因为前因之果, 可追溯诸因之因以至于无穷, 必须肯定最初有一个无因之因, 即“上帝”。或用运动来说明, 认为上帝是最初的“不被推动的推动者”。

 也有的神学家提出目 的论的论证, 认为宇宙所呈现的规律性秩序表明, 必有一位宇宙的创造者或设计者按既定目 的作出安排。

 至于道德论的论证, 则根据人类伦理生活的需要, 认为必须以上帝存在为前提, 才能保证善与幸福的最终统一。至于上帝的属性, 基督教认为上帝具有最崇高和最完善的本质和各种属性。

 传统神学将之分为绝对的属性和道德的属性两大方面。绝对的属性, 也叫形而上的属性, 是超乎人们的经验之外的, 是由 人们通过理性推断而得出 的。包括:(1)上帝的自 存性。(2)上帝的 无限性。(3)

 上 帝 是一位,包括 “一” 和 “位” 两个概念、两种属性。

 即一方面上帝在数量上是 “一”, 另一方面上帝是有“位格” 的, 是圣父、 圣子、 圣灵三位一体的。

 上帝道德的属性是指上帝对人的关系, 亦即上帝对人的要求。《圣经·约翰一书》第 4 章第 16 节记载:是爱。” 上帝最根本的属性可以说是 “爱”, 这在他遣其子耶稣降世为人、 舍身流血救赎世人这件事上表现得最为典型。基督教还认为, 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和管理者, 他从虚无中创造了这个世界, 是万物的创造主, 是一切存在的本源, 他主宰、管理着这个世界。根据《圣经· 创世记》第 1—2 章中的记载,上帝用 6 天时间、 按一定的次序创造了世界万物, 最后用泥土按照自 己的形象造了人类的第一个男人亚当, 又从亚当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上帝就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 无论是对宗教, 还是对民族, 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古今中外历史表明,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性, 任何一个民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

 在当今世界,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关系依然错综复杂, 不仅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影响着世界政治, 令世人关注。

 因此, 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十分必要。宗教与民族的联系和区别宗教与民族的联系, 首先在于, 世界上所有的 民族都有自 己 的 宗教信仰, 绝大多 数民族都信仰多 种宗教。宗教史和民族史的大量材料证明, 古代民族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阶段, 宗教几乎已经是当时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

 民族作为原始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延续, 自 然也就伴随着宗教的继承和发展。

 古代民族发展至今, 已约有大小民族 2000 多个, 在世界范围还没有发现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其次, 许多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宗教, 宗教深深影响到 民族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 面 。

 当 今世界人口 已达到 60亿人, 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口 约占到 80%, 可见, 世界绝大多数民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信仰宗教的。

 许多民族至今几乎全民信教。

 从世界上看, 犹太人几乎全部固守着犹太教的信仰, 印度人几乎全部都是印度教徒, 锡克人都信仰锡克教, 阿拉伯人几乎都是穆斯林, 希腊人则信仰东正教, 等等。

 在我国, 也有 20 多个少数民族曾经历过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的阶段。

 如藏、 蒙古、 土、裕固、 门巴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傣、 德昂、 阿昌、 布朗等民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回、 维吾尔、 哈萨克、乌孜别克、 塔吉克、 塔塔尔、 柯尔克孜、 撒拉、 东乡 、保安 10 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与民族的区别, 首先在于, 民族属于社会群体领域, 宗教只 是民族精神生活的 一部分。

 宗教本质上是特定的人的群体在思想上对超自 然力量的一种信仰, 属于意识形态或思想领域、 精神生活领域; 而民族则完全属于社会群体领域, 它具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等基本特征, 而宗教则与民族的四个特征没有必然联系。

 同是作为社会现象, 宗教居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位置, 而民族则调研与思考是包括一定的经济关系、 政治关系在内的综合形态, 也可以说, 宗教只是作为特定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是从属于民族而存在的。第 二,宗教信仰不是民族的 主要特征或主要标志。例如, 不能说信仰藏传佛教的就是藏族, 不信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就不是藏族。在现代生活条件下, 藏族的许多成员已抛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但不能以此将这些人排出藏族的大家庭。同样, 也不能说伊斯兰教是回族一个民族的信仰, 更不能说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主要标志。尽管伊斯兰教和回族的关系尤为密切, 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第 三, 民族的 风俗习 惯与 宗教既有联系 更有重要区别 。

 由 于宗教对民族有很深的影响,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有些内容和形式已经演变成了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但不能由 此就认为民族的风俗习惯同宗教就是一回事。

 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如丧葬习俗、 节日 庆典、 生活禁忌等等, 有些虽有宗教教义、 教规的规定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但毕竟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和人们的日 常生活融为一体, 而不能看作是宗教活动。

 如穆斯林的清真饮食上的习惯, 对这些民族的清真饮食习惯就不能再当作宗教活动, ...

篇三: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岁月324宗教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支配着每一个民族的主体思想和价值观。当前,宗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些宗教意识能够起到法律和道德都不能代替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虽然民族宗教在 20 世纪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上千年的历史发展,民族宗教的观念已在少数民族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缺少正常的宗教活动,它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仍不可低估。了解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对于开展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民族地区宗教的发展现状云南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民族宗教信仰十分复杂。既有信仰本土原始宗教也有信仰外来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主要有壮族、彝族和瑶族的麽教信仰、白族的本主崇拜、纳西族的东巴教等。信仰外来宗教主要有傣族、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的南传佛教、藏族的喇嘛教、回族的伊斯兰教、景颇族和傈僳族的基督教,苗族的天主教等。同时,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的民族也兼有信仰外来宗教,信仰外来宗教为主的民族也保留有原始宗教信仰的成分。他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过去,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民族宗教受到严重的抑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族宗教的影响被极大的削弱,整个 20 世纪末期民族宗教都处于低迷时期,直至目前民族宗教仍受到严格控制。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粮食的需求越来越显现出来,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宗教越发受到信赖。为此,宗教在民族地区受到空前的重视,发展势头有所抬起。宗教通过各种各种的形式进行活动。不仅本土宗教有所复苏,境外的宗教也积极渗透民族地区,尤其是基督教在云南传教活动可以用“猖獗”一次来形容。二、宗教的影响力在民族地方衰弱的原因1、历史政治运动的“严禁”宗教原本是少数民族的主流文化,自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少数民族即使是现在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宗教。宗教俨然是他们的精神主粮。民族文化都通过宗教表达出来,通过宗教而得到传承和发展。然而整个 20 世纪中国处于政治运动时期,意识形态斗争此起彼伏,新旧之争紧张对峙。新文化,尤其是唯物论的大力普及,对传统的宗教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此外,是“武力”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时期,拆庙毁佛,焚烧典籍,民族宗教在此次政治劫难中几近灭绝。整个 20 世纪末期民族宗教活动都销声匿迹,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致命打击民族宗教,无论是神职人员还是宗教典籍和宗教场所,都造成严重的断裂。致使民族宗教迅速走向衰落,影响力极大的缩小。2、进入现代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大众之中对于宗教教义中的神秘的东西已经不再持有敬畏的心理,相反的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人定胜天。其他的现代文化,特别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科学的理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宗教的发展已经所具备的生存土壤已经越来越少了。另外宗教由于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正如他的本质一样,它有积极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人们知识文化的提高,引起了对宗教信仰的质疑,从而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域上的壁垒,在国与国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黄光勇(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宗教和政治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两者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对社会秩序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宗教纷繁复杂,了解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问题、原因等,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对于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民族宗教;社会秩序;问题;原因;意义之间经济交往扩大的同时,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说资本和文化开始实现了他的迁移。并且在另外的一个国家中找到了它生存的土壤。世界性的宗教比如说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了其他的适于自己的人群。这其中就有一些本土宗教的消亡,而信奉本土的宗教的人开始接受外来的宗教。特别是当代,我国信奉西方基督教的人群越来越多。基督教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经济全球化的作用的结果。新宗教的介入,削弱了原有宗教的影响力。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宗教已有所恢复。宗教典籍的整理,宗教场所的重建,宗教活动越来越活跃。少数民族对于重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各种文化中,恢复和发展传统的宗教是他们的优先选择,这不仅仅是宗教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更是因为宗教是他们的文化根基所决定的。然而,宗教不只是一种文化,它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宗教问题一旦处理不好,甚至威胁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因此,对理宗教问题不可忽视。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有利于维持民族地区的良好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边疆的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努力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其次,尊重各地方个民族的传统宗教,坚持宗教平等。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成分复杂,各个民族发展不一,在宗教信仰上有着各自的特色。这在民族地区尤其明显,就如云南省,傣族信仰南传佛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汉族信仰大乘佛教,壮族的摩教,彝族的毕摩,白族的本主崇拜等等纷繁复杂。在处理宗教问题是应该坚持各民族宗教平等,以免因宗教歧视而引起宗教冲突,危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最后,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各民族正统宗教的发展,帮助各民族宗教人才培养的和宗教场所的建设。在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的民族地区,如果不支持和帮助正统宗教的发展,抑制或者禁止只会为境内为的邪教提供了可乘之机。要知道,境外的邪教正猖狂的渗透民族地区,他们无孔不入。若各民族都有正统的宗教信仰,便可以有效抵制邪教的渗透。从而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宗教对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宗教问题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并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对于指导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民族宗教问题是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研究它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关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作者简介】黄光勇(1987—),男,壮族,云南富宁人,法学硕士,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政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政治与行政制度研究。万方数据

篇四: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朴初 在 全国 政协九 届 一 次 会议 的 大 会 在 保 持党 对宗教问题 的 基 本 观 点 和 基 本政 策发 言 中 说,宗 教 工 作 是 党 和国 家 工 作 整 体 的重的稳 定 性 和 连 续 性 方 面,作 出 了 一 系列重要的要组 成 部 分。在宗教 工 作 领 域 内,如 何 贯彻 十 论 述 和 指 示,使1 9 号文 件 的 精神 得到充 实 和 发五 大的 精 神,如 何 以 邓小 平 理 论 为 指导,正 确 展。因 此,在宗 教 问 题 上 的 理论导 向、 政 策 贯地 分 析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我 国 宗 教 的 教情,如 彻、 法规 实 施 ,工 作部 署,都 必须 同 1 9 号.文 件 提何在 理 论与 实 践 的 统 一上 正 确 地 认识 和 处 理出 的基本观 点 和 基本 政策 相 连贯、相衔接、相我 国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的 宗教 问题,仍 然 是 一统 一,才 是 坚 持邓 小 平 理 论 作 指 导,才 能 正 确个 重 大课 题。他说:认识 和 处理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的宗 教问 题。1.正 确 地 认识 和 处 理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初 级2.建 国 4 酬 年 来,在中共中 央正 确 的 路 线、阶段 的 宗 教 问 题,必须 以 邓小平理 论为指 导。方 针、 政策 的 指引 下,经 过社会 的 深刻变革 和邓小平 理论 是 建设有 中 国 特色社 会 主 义 理论 宗 教 的 爱 国 民 主运 动,参 加 社 会 主 义 改造 和 社的 科 学 体 系,它 的 精 髓 是 实事求 是。在宗 教 工 会 主 义 建设 的 实 践,爱 国 主 义、 社会主 义思 想作 领 域 内坚 持邓小 平理论,就 必 须 一 切 从 我 国深 人 宗 教 界人 心,我 国 宗 教 已 经成 为 我 国人 民社 会 主义 初 级阶段宗教 的 实 际 出 发,“ 而不 能 自 办 的 宗教事 业,日 益 与 社 会 主 义 社 会相适从 主观愿 望出发,不能从 这样 那样 的 外 国 模 式 应,宗教 问 题 主要 表 现 为人 民 群 众的 思 想 信 仰出发,不 能 从对 马 克 思 主 义 著 作 中 个 别 论断 的 问 题。基 于 这 些 变 化,我 国五 大 宗教 从 整 体 和教 条式理解 和 附 加 到 马 克 思 主义 名 下 的 某些 主流 上 看,已 基本 上 从 旧 中 国 半封 建 半 殖 民 地错误论 点 出 发”; 就必须解 放 思想,突破 陈 规,社 会 的 上 层 建筑,转变 成为社 会 主义 社会 服务大胆 探索我 国 社会 主 义 初级 阶 段 宗 教的 客观 的上层 建筑 的 构成 部分。宗教 属 于 上层 建 筑 范规 律;就必 须 用 实践作 为检验 真理 的唯 一 标 畴。既 然要 引 导宗教与 社会 主义 社 会 相适应,准。中 共中 央 《 关 于 我 国 社 会 主义 时 期 宗 教 间 那 么 就必然逻 辑 地承 认我 国 宗 教 可 以 成为与题基 本 观 点 和 基本政 策) 即中发 【1 98 2] 19 号文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相 适应的 上 层 建筑 的 构 成 部 分。件,是在中共中 央 十 一届三 中 全 会“ 解放 思 想,3.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的 根本 任 务是发 展 社 会实事求 是,一 切 从实 际 出 发” 思 想 路线 的 指导生 产 力,在 社 会 主义 初 级 阶段,尤 其 要 把 集 中下,系 统 总 结建 国 以 来 正 反两 方 面 经 验 的基础 力 量 发展社 会 生 产 力 摆 在首 要 地 位。

 这 就 决 定上 形 成 的 宗教 工 作 纲 领性文献。应该说,这 个 了 我 们 必 须 把 经 济 建 设 作 为全党 全 国 工 作 的文 件 中提出 的 基 本 观点 和 基本政策 是 邓小平 中 心,各 项工 作都 要服 从 和 服务 于 这 个 中 心。理 论 的 重 要组 成 部分,已 被实践 证 明是 正 确宗 教 工 作 也 不 例 外。

 还要清 醒 地 认 识 到:信 教的,对 正 确 认 识 和处 理 我 国 整 个 社 会 主 义 初级群众 和 不 信 教 群 众在 思 想 信 仰 上 的差异 是 次阶 段宗教问 题 具 有 重 要的 指 导意 义。以 江泽 民要 的,他们 在 政 治 上和 经 济 上 的根 本 利 益是 一总 书记为核 心 的 中 共中 央 高 度 重 视宗教 工 作,致 的。因 此,我 以 为,在 整 个社 会 主 义 初 级阶一 一78

 正确 认 识 和 处 理 我 国 社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宗教 问 题段,宗 教 工 作 的 基本任 务 是 贯彻 执行 宗教 信 仰自 由 政策,团 结广大 信 教 群众,同不 信 教 群众一 道,为 建设 有 中 国 特 色的社 会 主 义 共 同 奋斗。这 个基本任 务要 贯 穿并 具体体 现在 各 个 时期宗 教 工 作 的 各个 方 面。4.经济体 制改 革 的 深 入 和 社 会 主义 现 代化建 设 的 发展,要 求 继 续推进政 治 体制 改革,进 一 步 扩 大社 会 主 义 民 主,健全 社 会 主 义 法制。就 宗 教 工 作来 说,扩 大 民 主,一 方 面 要强 调宗教 界必须尊 重 和 接受 党 和 政府 的 领 导,另 一方 面,党 政 主 管 部门要把宗教界 人 士 参 与 有 关决策前 的 协 商,实施 中的 监 督加 以 规 范 化、制度 化。

 要建 立 必 要 的 制度,把政 府依 法对 宗 教事务进 行 管 理 同 宗 教界 对 这种 管 理 进行 民 主监督 真 正 结 合 起来。发 展 民 主 必 须 同 健全 法 制 紧 密结 合,实行依 法 治 国。就 宗教工 作 来 说,健 全 法 制,首 要 的是 制 定 一 部宗教 法,没 有 国 家 最高 权 力 机关通过 的 宗教法作 主 干 和 基 础,有 关 宗教 的 单 项 行政法 规 和 地方性 法 规,出 台再 多,也 不 能形成有 关 宗 教 的 法律 体 系。政府 宗教 事 务 部 门 依 法行 政、 依法管 理,也 就 缺 乏 基 本 的法 律 依 据。机 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 改 革 的 重 要 方 面,关键是 转变 政府职 能,实 现 政 企 分 开。就宗 教工作 领 导 管 理体 制 来 说,就 是 调 整 政 府宗 教 事 务部 门的 职能,实现政教 分 开。这 同政 府 宗 教 事务 部 门对 宗 教 团 体 和 宗教 活 动 场所实行行 政领 导 ( 即 行 政 机关 的 领 导 ),同“政 府 对有关 宗教 的 法 律、法 规 和 政 策 的贯彻 实 施进行行政管理 和 监 督”,完全 是相 行 不 悖 的。政 教 分 开,只是指政 府 宗教 事 务 部 门 和 宗教 团 体、宗教 活 动场 所,依 各 自的 不 同性质,具 有 各 自 不 同 的 职能。

 决不可 以 教 代政,也 不 宜 以 政代 教。

 要划清政府行 为 和 宗教 行 为 的 界 限。

 宗教决 不 可干 预政府行 为,政府 部 门也不 宜 因 某 些重 大 宗 教行为,包括涉 外宗 教 活 动,须报 其 审批,须 拨款支持,须 出 面 协 调 等等 为 理 由,就把宗教行为转变成政 府行 为,以 至 有 悖政 教 分 离 的原 则。总之,宗教工 作 领 导 管 理 体制,要实行 政府 领导、政教 分 开。大 家 知 道,江 泽 民 总书 记 曾 就 宗 教 工 作 问题,说 过 三 句 话: “ 全面、正 确 贯彻 执 行党 的 宗教政 策,依 法加强 对 宗教 事 务 的 管 理,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相 适 应。

 ”对 这三 句 话要正 确领 会,全面贯彻。大家 可 能 已 经 注 意 到,江总 书 记 在 十 五 大报 告 中,把 三 句 话 汇 成 一 句话:即“认 真贯彻 党 的宗教 政 策”,可 谓 一 言 千钧。宗教工 作 贯彻 十 五大 精 神,也应 该 着力在这 句 话 上 做 文 章 下功 夫。ō、? ? 。? 、? 、、? 、 ?对犷新 书 介 绍之一《 默想 集 》:汪 维 藩著,金 陵协 和 神学 院 文 字 工 作 室 编 辑 出 版。全 书 约 1 7 万 字,由“野地 里 的百 合 花”、 “求你 寻 找仆 人”、 “节 日 沉 思”、 “ 路之 默 想”和“ 荆 棘篇” 等五 个部 分 组 成,每 个部 分 的 结 尾 都 附有 一 首作者所 写的 诗 歌 作 为 附 录,可 供 读 者 吟 唱本 书是 作 者 近二 十 年来 在上 帝 面 前 所作 的 灵 修、默想 的 结 晶。其中,有 朴素 的 灵 修小 花,有 虔敬 的 仰 望 和 祷 告,有深邃 的 沉 思、 深赋 使 命 感的 默 想,还 有 带刺 的 玫 瑰。从中 我 们 不难窥 见 作者对 上 帝 的 爱与 仰 望,对教 会 的爱与 关 切,以 及对 生 命追求 和信仰 道 路 的 关 注。

 本书 虽 不 像一 般 的灵修书那 样 有 时间的 连续性,但 按 主 题 的写 作或 许 会更 有针对 性 和 目的 性,也 更容 易 使读 者 关 注 信 仰 生活 中的某些 问 题。相 信本书会对弟 兄 姊妹的 灵性 生活 有 所 帮助,也会 蒙弟兄姊妹 所 喜爱。本 书 文 笔优美,视角 和 写 法独 特,是 一 本颇 有价 值 的灵 修参 考 书,适 合 于 广大信 徒 阅 读,本 书 由 金 陵 协 和 神 学院 发行 科 发 行。1 9 9 7 年1 2 月 南 京 第 l 版 第 l 次印刷 ; 3 6开 本,3 伪 页,定价 650 元( 文 字 工 作 室 )次 岛 么, 么 ,`、 瓜,么 夺么生才 、 1 瑰滋 几 才` 衣 性 次 伪 , 么、月 水, 生,瓜,叹伪么 , 生才么为 么汤 衣 入 1 衣一7 9一

篇五: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族研究》1996 年第 5 期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思考龚  学  增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 是民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在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反思。

 认为必须从促进中华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 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认识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强调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科学地评价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 弘扬其优秀成果,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作者龚学增, 1945 年生, 中共中央党校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又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特别是有近 20 个少数民族至今几乎全民族信仰某一宗教,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还存在着原始宗教信仰 。几千年来宗教的深远影响 ,使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再加之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更使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经历了曲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 ,积累了宝贵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思想财富。从理论上反思这一历程, 从中总结出若干带有规律性的思想 ,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今后中国的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 、必须从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 ,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度认识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逐步实现中华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不是孤立的, 它们是中国社会总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更是如此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问题解决好了 ,中国的民族问题,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反之 ,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解决好了,也有利于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要看到 ,我国许多民族聚居在边疆,其中一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 ,境外宗教对我国的传教活动, 特别是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和分化活动 ,不可避免地对民族宗教问题产生影响 ,从而增加了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总问题中的地位,切实从促进中华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 ,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回顾建国 40 多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实践,可以看33

 出,这个曲折前进的历程是和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前进的历程息息相关的 。50 年代 ,党和国家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制定了正确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对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也明确指明了内容,并根据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特点,实行了慎重稳进的方针 ,民族关系得到根本转变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在稳妥进行少数民族社会改革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制度改革总的来说也比较顺利 ,民族地区的信教群众心情舒畅, 宗教界人士与政府的关系也比较和谐 。少数民族宗教方面基本稳定 ,也就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 60 年代以后,由于党在国家的全局上犯了严重的政治上的“左”倾错误 ,特别是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整个国家的全局陷入了混乱 ,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也必然从根本上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上的失误产生的恶果, 恶化了已经建立起来的平等、互助 、团结的民族关系,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影响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以往犯的错误的经验 ,吸取教训,纠正错误, 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纳入了正确的轨道, 少数民族的宗教工作也才迎来了春天。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由于犯的错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总路线 、总方针正确了, 国家的政局才能稳定 ,正确的民族 、宗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有了保证, 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才能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好了, 才会既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 ,又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二 、坚持从少数民族宗教实际出发 ,完整准确地理解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必须有科学的宗教理论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就是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争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只有把它的基本原理同现实的宗教问题的实际有机地结合, 才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 ,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的过程中 ,虽然也有过政治上的错误路线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曲解,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教条主义态度的深刻教训 ,但总的来说是在探索解决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实践中较好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例如 ,著名的“宗教五性论”正是建国初期在总结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 、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在少数民族的宗教中表现尤为突出 ,这个事实成为党和国家认识和处理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出发点 ,也是制定对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必须坚持慎重、稳进, 决不可简单、轻率、急躁的正确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 。另外, 在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时, 特别强调争取、团结少数民族宗教领袖人物及其他上层人物, 对于处理好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指出越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中上层分子在群众中的影响越大 ,统战工作越重要。上层分子的意见要非常重视, 不能马虎 。再有,对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 ,反复强调它与民族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指出,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又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在宗教同民族的关系问题上, 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有不同的情况 。有些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某一种宗教, 如伊斯兰教和喇嘛教 ,那里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但在汉族中 ,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则同民族问题基本没有联系 。因此 ,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各个民族和34

 各种宗教的不同情况 ,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与宗族问题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狂热来分裂人民, 破坏各民族之间团结的言论和行动 。除了上述观点之外,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实践中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观点, 例如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观点 ;关于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然长期存在的根源的观点 ;在宗教问题领域,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观点 ;宗教界要服务于人民,宗教活动要有益于社会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时期 ,我国的宗教状况已经起了根本变化, 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观点 ;同宗教界要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的观点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观点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观点,等等, 都包含着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 、在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还有其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企图在较短的时间解决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是不现实的建国以来处理宗教问题的曲折历程 ,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牢固确立了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必然长期存在的科学认识 。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当年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没有能够很具体地谈到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必然长期存在的根据 ,但是却明确地预见到了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 、痛苦的历史过程。由于宗教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作为一种盲目、异己的东西对人们的支配 ,因此 ,只有当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白而又合理,只有当谋事在人 ,成事也在人的时候 ,或者说只有人类由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时候,宗教最后消亡的条件才会具备, 显然 ,工人阶级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夺取了政权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 ,只能说是创造了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的第一步 。但是 ,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问题上却都走过了弯路。前苏联曾宣扬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已被摧毁 ,宗教仅仅是旧的意识形态的残余 ,因此宗教问题可以在不长的时间, 利用无神论宣传的手段就可以顺利解决 。在我国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特别是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导致的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歪曲 ,也做了在短时间内企图促使宗教消亡, 甚至消灭宗教的蠢事。沉痛的教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 ,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宗教作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思想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的 ;由于宗教最深刻最主要的原因是穷困和愚昧 ,而在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 ,以及教育 、文化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更是一个需要长久的奋斗过程 ;由于某些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种种困苦 ,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摆脱;由于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总之,由于在社会主义时期 ,依然还存在着支配着一部分人的命运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异己力量,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就仍然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在中国 ,这种必然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更为恶劣 ,生产力水平更低 ,社会发育程度不高 ,文教科技事业更为落后 ,而传统的宗教影响又十分浓重 ,因此对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极“左”年代,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宗教转入地下,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和感情备受压抑 ,社会上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 似乎在社会主义社会 ,理所当然地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宗教似乎已经灭绝 。而政治上的高压一旦解除 ,人们真正开始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时候 ,一时就出现了宗教的发35

 展, 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狂热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 如果不充分认识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依据,不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现实的根源 , 而仅仅依靠政治力量对宗教的宣战 ,只能是为宗教帮忙 ,丝毫不利于宗教的消弱。四 、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 。人们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 信仰这种或信仰那种宗教,理所当然地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 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 ,由于剥削阶级对宗教的控制和利用, 人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则受到政治上的制约。特别是在欧洲的中世纪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与宗教几乎合而为一, 人们宗教信仰的自由则完全被剥夺 。在中国 ,一些少数民族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也存在着政教合一的状况 , 藏传佛教最为典型, 伊斯兰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带有政教合一的色彩。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这些民族的社会发展与进步 。建国以后,我国的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上陆续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飞跃 ,由于党和国家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并稳妥地进行了宗教制度的改革 ,少数民族的宗教状况也产生了根本变化。但是,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 ,剥削阶级对宗教的控制和利用被根除以后 ,并没有根本改变某些民族几乎是全民信教的状况 ,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 、教育 、婚姻等情况还时有发生 ,使得这些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极“左”年代,由于全国政治局面的剧烈动荡 ,行之有效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随之中断,使民族地区的宗教工作出现了重大反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 17 年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得到恢复 ,并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几乎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首先, 在保障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权利的同时 ,尤其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 。在这些地区 ,要纠正所谓宗教信仰自由只是信教自由 ,宗教可以自由发展的片面的 、错误的认识 。其次 ,还要注意消除宗教对基层政权、司法 、教育 、婚姻的影响 , 真正彻底地实现政教分离 、宗教与教育分离 。历史上, 政教合一是剥削阶级,特别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用宗教维护本阶级统治的最充分的表现,也是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的最高形式。在这种情况下 ,剥削阶级将其所利用的宗教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宗教界上层不仅参与政权的管理, 而且控制了思想、文化教育领域,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人们的宗教信仰不但没有自由 ,往往还由于不信仰占统治的宗教或对之产生怀疑而受到政治上的迫害。其它的宗教也不可能有与之平等的地位。因此 ,政教合一的制度是一种十分野蛮而反动的制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实行民主改革的过程中 ,废除了某些地区特别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是理所当然的。宗教制度改革的成果必须维护 ,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制度和压迫剥削制度决不能恢复 。对目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宗教干预地方行政、司法 ,冲击 、干扰国民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甚至个别地区恢复宗教剥削、压迫制度的状况 ,必须...

篇六: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quot;#$% %&# ’#$% () !"*$ +)*$中国统一战线 !""# · !山西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信教群众 !"" 多万人。最近十多年来,民族工作形势很好,宗教形势相对稳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省此类突发事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一、坚持群众观点,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教群众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首先遇到的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信教群众的问题。在过去极左的思潮中,往往把他们视为异端,看作落后群众、消极力量。这种错误的观点,至今仍谬种流传,有一定市场。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 ! 亿多,他们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我们必须团结、教育和引导这部分群众,把他们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利依靠和团结全体人民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新世纪我们党对信教群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评价,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教群众的政策依据。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据统计,世界上 #! 亿人口中,约 $"% 的人信仰宗教,世界几大主要宗教都是跨民族、跨国界的宗教,对国家关系和世界政治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信教群众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维护和加强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明确提出信教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同信教群众在思想信仰上虽然不同,但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所当然地也代表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尊重和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突发事件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的根本态度。(一)掌握全盘,向上级部门如实汇报情况。每一件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地、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突发事件发生了,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它。在突发事件中,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有一些属于敌我性质的矛盾,还有的是两类矛盾的交叉,要依据政策,准确定性,分清是非,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事态发展。要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变化,帮助各级领导掌握真实情况,实行科学决策。(二)进行疏导,做好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要始终把信教群众作为依靠力量,团结他们,做好代表人士的工作,孤立和打击少数坏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第一,分清是非,宣传政策。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其发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分清是非,结合事件本身,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信教群众能够理解和明白党的政策和规定,明辨是非,规范行为。第二,注意方法,掌握政策。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有一部 分信教群工作探讨正确认识和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山西省委统战部!"

 !"#$% %&# ’#$% () !"*$ +)*$中国统一战线 !""# · !众参与其中,存在着言语偏激、行为过 火的问题。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帮助和引导群众,而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文盲、法盲,对他们采取压服的办法、吓唬的办法。这样做,只会挫伤信教群众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搞得不好,甚至会激化矛盾。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统战部牵头的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往往事发突然,猝不及防,而且信教群众参与人数较多,控制不好,蔓延发展很快。在处理这类突发事件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发生突发事件的当地党委、政府作为主管方,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是因为地方掌管着一方党政财文公检司法大权,与当地广大群众包括信教群众关系密切、利害攸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由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出面,具有权威性和亲和力,容易疏导群众,控制局面,引导事态朝好的方面发展。同时,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统战部牵头,民族、宗教、宣传、民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战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平时要加强对涉及民族宗教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突发事件中要做好信教群众和神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宗教局(科)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主体,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也都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中,作为上级主管民族宗教工作的统战部门,当然有责任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工作,但要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地方党委、政府,征求意见,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进行指导。要注意摆正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位置,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管作用,做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的工作水平对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是对统战干部工作水平的一个检验。统战干部要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要求,必须全面提高政治、理论、业务素质。这样,在处理此类突发事件中,就能把握规律,增强预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这是提高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统战政策,包括民族、宗教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进入新世纪后,民族、宗教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宗教工作十分关注。近几年来,先后召开了全国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党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统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世纪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掌握思想武器,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二)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这是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统战干部要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世纪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宣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做好统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利用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宣传党的民族宗教理论;要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增强信教群众的法制观念;要结合当地发生的违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事件,进行典型教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高政策水平;要通过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普及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三)要广交深交朋友,这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基本途径。交朋友是做好统战工作的一项基本功,统战干部一定要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交朋友。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证信教群众有活动场所,推动信教群众开展“双五好”活动,引导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和他们交诤友、交挚友,坦诚相见,交心知心。这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工作探讨!"

篇七: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 正确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

  [摘 要]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 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在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 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 抑制其消极作用, 尽可能的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就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理论和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 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二、 党对宗教的积极作用的认识; 三、 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宗教; 积极作用; 长期性; 群众性

 [中图分类号]B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

 12 ― 0050 ― 02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常常与一定社会的经济、 政治、 文化、 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 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在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 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 抑制其消极作用, 尽可能的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就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理论和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

  一、 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宗教具有“五性” 的特点, 即群众性、民族性、 国际性、 复杂性和长期性。

 其中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是我们研究其社会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

  (一)

 宗教的长期性

 在我国宗教将长期存在。

 由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出现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且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它可以与其所处的社会相适应, 并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土壤, 进

 而发展为一股精神和信仰的群体力量。

 虽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宗教产生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这一社会根源已经消灭, 但其还存在着其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 传统宗教作为思想文化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很快发生变化。因此, 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 而且还会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进而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

  (二)

 宗教的群众性

 宗教的群众性集中表现为信仰宗教的庞大人群是宗教的主体, 从而使宗教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宗教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的思想观念, 它更表现为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

 而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 它的主体则是信仰宗教的信徒。

 如果没有信徒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宗教。

 “对神灵的信仰影响和控制着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群,他们的宗教活动就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使宗教不仅仅以思想文化的形态影响社会, 它更表现为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1〕 不仅如此, 宗教的群众性活动并不是分散的自发进行的宗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具有严密规章制度的组织团体, 这些组织不但有地方性的, 还具有全国性。

 我国五大宗教并存, 虽然信仰宗教的群众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大, 但绝对数字不小。

 这就决定了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 实际上就是正确对待信仰宗教的群众问题, 而我们的宗教工作最根本的也是做信教群众工作的问题。

  二、 党对宗教的积极作用的认识

 实际上, 我们党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也正是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也逐渐深刻, 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更加客观, 看待宗教的态度也更加宽容, 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宗教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 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指引下, 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宗教政策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落实, 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刻, 宗教政策也更加充实和科学, 更加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

  关于宗教的积极作用我们党最早的提法是“调动宗教界的积极因素” 。

 这一提法出现在党的 1982 年 19 号文件中, 文件指出:

 “还

 必须根据宗教界人士的不同情况和特长, 分别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社会服务、 宗教学术研究、 爱国的社会政治活动和国际友好往来,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这里主要侧重于信仰宗教的主体即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的调动。

  1993 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宗教工作三句话: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对第三句话进行阐释时强调了“利用宗教教义、 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里充分强调了“宗教中的积极因素” , 因此从“调动宗教界的积极因素” 到“利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 可以看出, 前者针对的是有宗教信仰的人, 而后者则对宗教本身的积极因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体现出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在逐步加深, 认识更加客观, 态度更加宽容。

 在 2001 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 江泽民又进一步指出:

 “我们不提利用宗教。

 我们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 鼓励宗教界多做善行善举。

 ” 进而从四个方面细化了怎样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的内容:

 一是宗教组织可以从事公益慈善活动; 二是可以研究发掘宗教中的文化精华; 三是可以发挥宗教道德对于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四是可以发挥宗教对于信教群众的心理慰藉与心理调节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后, 我们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 我们党立足于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阶段性特征, 全面认识宗教在我国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 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在宗教工作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 形成和确立了我们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这就是宗教工作 “四句话” , 即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还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政治社会关系之一, 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 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 十七大提出:

 “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十七届

 六中全会提出“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 又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

 从以上可以看出宗教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endprint--> <!--startprint-->

  三、 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对宗教积极作用的认识, 我们应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方面, 从宗教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角度看, 宗教作为一种灵性信仰和意识形态, 借助本身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教义、 教规、 理论体系和宗教伦理、 宗教文化不仅影响、 感化和规范教众的意识和行为, 同时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在与所处社会相适应并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从信仰宗教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角度看,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是我们党可以团结和带领的重要的积极的力量, 他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这里不仅体现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主观意识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及政府层面的引导和调动, 不仅要积极地为其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 又要更好的维护其合法权益, 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因而更好的调动他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热情和积极性。

 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其宗教教义、 宗教道德中存在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 可以通过宗教内在的体系和规范来塑造信教群众并规范其行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 宗教可以为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发挥出独特的稳定器功能。

 我国各宗教团体和广大爱国宗教界人士,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各自联系的信教群众中, 也在发挥着社会整合的粘合剂和社会矛盾的稀释剂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基础, 在和谐文化建设中, 宗教可以发挥其在倡导和

 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二, 宗教在心理调适与疏导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对社会群体和个体都具有心理调适功能。

 正如恩格斯在读到早期基督宗教时所描述的宗教能够 “拨动” “必然会在无数人心胸中唤起共鸣”的 “琴弦” 。〔2〕 宗教所拨弄的这一具有独特蕴含的“心弦” , 就是宗教以其灵性感召力形成的“心理安慰” 、 心理疏通和心理治疗,即给予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抚慰。

 宗教可以给信徒提供来自于某种信仰的安全感和精神的慰藉往往会超出“常情” 和“常理” 的作用。

 由于宗教以其观念上的超脱和实践中的修行, 可以形成其天地人之观照能给人带来生存上的超脱和心理上的“宁静” 之境界, 因此它可以使其信徒以一种平和超然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生老病死、 贫富和祸福, 也就形成了以一种独特的对社会“消气” 和“减压” 的安全阀的作用, 也是宗教所具有的特殊的生命教育功能。

  第三, 宗教在促进文化交往和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千百年来得以数以亿计的人信奉, 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其中包含的建筑艺术、文学艺术、 雕塑艺术、 医药成果等被世人称赞。

 事实上, 宗教文化已渗透到人类文化的大潮之中。

 所以, 通过对宗教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的优秀成分, 有利于丰富和发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外我, 在国际交往中不少宗教已成为相关文化交流、 沟通和融合的代表及象征。

 一些宗教代表人物以“宗教” 这种媒体推动了不同文化的接触、 对话、 沟通、 了解和理解, 也形成了文化之间的谅解和通融, 从而达到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和交流的目的。

  第四, 宗教在促进公益慈善的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 任何社会、 政府都不可能给人们的各类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满足, 而需要通过社会的各类组织按社会需求和各自的力量, 自愿地提供一部分社会公益需要。

 宗教团体和宗教组织,以信仰为支撑和动力来做出其信仰的社会表达, 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向社会作出贡献, 以“乐善好施” 、 “ 慈悲喜舍” 来向社会做

 善事, 献爱心, 以此来“笃行仁爱、 见证信仰” , 他们以积德行善、扶贫助弱、 救赎人类为己任, 往往可以做常人不易做到的善举, 能够起到一定的道德示范和教化作用促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并且宗教界进行的这种活动不具有功利性, 就会更好的保持其经常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更好的发挥社会示范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龚学增.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 〔M〕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52.

  〔2〕 恩格斯. 布鲁诺・ 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C〕 //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557.

  〔责任编辑:

 陈玉荣〕

篇八: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

东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思想论析 *

 * 本文系 2017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7CKS018 )的阶段性成果。代红凯[内容提要]

 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思想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核心构成。新中国成立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宗教基本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思想。毛泽东认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需要实行尊重保护宗教的基本政策,采取统上联下的基本策略,遵循谨慎稳进的基本步骤以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宗教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刻领会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思想,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宗教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毛泽东;少数民族;宗教[作者简介]

 代红凯,法学博士,《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编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 ] 宗教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2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决定少数民族社会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事关民族团结发展、国家稳定统一的大事。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结合少数民族宗教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对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对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宗教诸多论述的认真梳理和细化,有助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引导爱国宗教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0 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年第 3 期一、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必须实行尊重保护宗教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认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总的方针是采取尊重保护的原则和态度,如此才能为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就是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感情、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的正当利益。1. 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也是毛泽东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始终强调重视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态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作出了明确的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仍强调尊重维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强调信教或不信教、信何种宗教、信教时限等,中央都予以尊重和保护,不加强制干涉。他指出:“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信这种教的或信别种教的,一律加以保护,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 3 ] ,且“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后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后信”[ 4 ] 4 ,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4 ] 209 。毛泽东还认为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国家长期的政策法规,并不以国家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法舫法师给巨赞法师“建议征得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和李济深副主席的同意,请他们担任中国佛教的保护者”的信上就批示道:“《共同纲领》已予各种宗教以信仰自由的保护,不须要再说个人保护。”[ 5 ] 562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尊重保护基本人权、维护人民利益需求的重要体现,是尊重宗教自身规律的要求,也是最大限度团结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的需要。毛泽东一再强调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奠定了政策基础。2. 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感情宗教感情,是对宗教信仰的情感认同,是信众在树立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沉淀、凝聚而成的深重稳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宗教感情是凝聚信教群众群体力量的重要纽带,能够释放巨大的社会能量。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必须谨慎小心,不能伤害信众宗教感情,否则便会激发信众的心理抗拒、排斥甚至仇恨,使国家相关民族政策法规的施行遭受挫折,甚至走向失败。毛泽东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十分重视对群众的宗教感情予以尊重和保护,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感情是对宗教存在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尊重,不能随意干涉和伤害少数民族宗教情感,否则便会带来危害。毛泽东指出:“人们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可随便对待。”[ 4 ] 41956 年 8 月 5 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国会议员代表团,当客人说到代表团当中有各种思潮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人时,他就指出:“宗教是会长期存在的,这是人民的感情,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取消或废除宗教,只有人民觉悟了,才会不相信宗教。伤害人民的宗教感情是没有好结果的。”[ 6 ] 597二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感情是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必然要求。

 1951 年5 月 26 日,毛泽东在审阅修改《人民日报》社论稿《拥护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4 0 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思想论析时,就“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的政策写道:“中央的这个政策,不但对西藏是如此,对国内一切占少数的兄弟民族都是如此。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项固有制度的改革以及风俗习惯的改革,如果不是出于各民族人民以及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们自觉自愿地去进行,而由中央人民政府下命令强迫地去进行,而由汉族或他族人民中出身的工作人员生硬地强制地去进行,那就只会引起民族反感,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7 ] 350-351三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感情是能否紧密联系信教群众的关键。

 1956 年 9 月 25日,毛泽东会见参加中共八大的叙利亚—黎巴嫩共产党代表团、摩洛哥共产党代表团、阿尔及利亚共产党代表团,在谈到党员干部可不可以做礼拜时,毛泽东说:“要做,不然要孤立。公开宣传不相信宗教,但到庙里的时候,就要行礼,这样并不违反原则。”[ 6 ] 636唯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感情,才能为相关改革的实施奠定群众基础。尊重与保护宗教感情,彰显出毛泽东对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丰富、发展、健全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思想和宗教政策,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各民族间的团结和谐提供了基础性保证。3. 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的正当利益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不能对宗教正当利益进行无故损害或破坏,只能在尊重保护宗教正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毛泽东十分重视在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对少数民族宗教正当利益予以尊重和维护。在解放西藏之初,毛泽东表示同意的中共中央西南局拟定的与西藏进行谈判的十项条件,就包含了“保护喇嘛寺庙”的内容。[ 5 ] 4761951 年 1月 19 日,毛泽东接见参加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各中共中央局和大城市党委统战部负责人,在谈到佛教问题时就指出要对宗教寺庙等宗教实体的正当利益予以保护,他说:“佛教如何改革,要同他们里面的开明分子商量。他们中有人说,他们没有信教自由,庙都被占了。北京市恐怕要给他们腾出几个庙来,五台山关系蒙、藏两个民族,恐怕要重修一下。”[ 7 ] 284为保护少数民族正当利益,中央也专门发文进行强调,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时,“对于少数民族宗教寺院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关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公共的土地、房屋,原则上基本不动,如群众要求,上层人物和宗教人物同意,可以酌予处理。……并加以严格的控制”[ 8 ] 665 。毛泽东对宗教正当利益尊重和保护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重要指导,能够稳定宗教情绪,为顺利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宗教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证。二、 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必须采取统上联下的基本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为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毛泽东很重视统上联下的策略。由于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在群众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且宗教具有突出的群众性特征,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处理涉及宗教的问题,必须先做好宗教领袖和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争取他们的同意和支持,再去发动群众,而“不要把这两个步骤颠倒过来实行”[ 8 ] 664 ,如此方能确保国家方针政策顺利实施,否则便会遭受挫折。此外,坚决批判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也是毛泽东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所重视的方略。1. 做好宗教领袖的统战工作一是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社5 0 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 年第 3 期会地位。在对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统战工作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尊重保护宗教领袖的社会地位。

 1961 年 1 月 23 日,毛泽东在同班禅额尔德尼谈话时说:“只要同西藏人民合作,讲民主,一定有你们的政治地位,生活上不降低,同过去一样,这一点由中央来保证。”[ 9 ] 43此外,对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社会地位的尊重和维护不仅体现在政策规定和要求上,也体现在进行宗教改革等重大社会改革工作时,必须要征得宗教领袖的同意:“要不要改革,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商量。”[ 10 ] 126二是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正当利益。毛泽东十分重视尊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正当利益,多次强调少数民族地区不管如何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都必须保证宗教领袖的个人利益和生活水准。对于宗教领袖正当利益的维护方式,毛泽东也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他“个人的意见是:对于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庄园,是不是可以用我们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办法,即实行赎买政策,使他们不吃亏”[ 11 ] 。1959 年5 月 7 日,毛泽东高兴地会见出席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阿沛·阿旺晋美和詹东·计晋美,他说:“你们站在爱国、进步方面,是左派,不要怕丧失你们的庄园以后没有饭吃。对左派和中间派,要采取赎买的政策,保证改革以后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9 ] 42三是与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建立良好友谊。与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努力建立良好友谊,也是毛泽东做好关于宗教领袖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对宗教领袖实行情感上的关照、物质馈赠上的往来以及爱国救民精神理念的求同。一方面,对宗教领袖予以情感关照和恰当的物质馈赠。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所收录的毛泽东给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对宗教领袖真挚热烈的尊重关怀之情。毛泽东对回赠礼物的选取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以贵重珍稀为取舍标准,而是选择日常生活的普通物品,且具有引导宗教领袖积极团结、共同努力的政治隐义。其中给达赖喇嘛的一份回赠礼物,就是“十六(毫)米电影放映机一部(附《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民族大团结》影片各一部)”[ 12 ] 493 ,这既能体现出人民领袖工作生活作风的勤俭节约,又对宗教领 袖 进 行 了 积 极 的 政 治 教 育 和 思 想引导。另一方面,努力与宗教领袖在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方面达成一致,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爱国和救民就是二者共同的精神理念。毛泽东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宗教领袖能够团结合作的重要理念。1956 年 8 月 5 日,毛泽东会见印度尼西亚国会议员代表团时说:“我们中国有多种宗教,如像我是无神论者,你是有神论者,但我们有共同点———爱国主义,这是最主要的。……只要大家有爱国主义,什么都好办。”[ 6 ] 597此外,毛泽东还指出,救民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佛教等宗教共同的价值理念,“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的。……因此,你们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受压 迫 的 痛 苦 这 一 点 上 是 有 共 同 之 处的”[ 10 ] 114 。在毛泽东看来,爱国救民,便是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宗教价值追求的共同之处,也是二者能够精诚合作的理念基础,在这方面达成一致,就可以增进二者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增进宗教领袖对中国共产党开展宗教改革等相关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当然,建立起与宗教领袖的统一战线,并不是意味着对宗教领袖无原则的迁就和6 0 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思想论析妥协,而是“必须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将他们团结起来,并加以教育”[ 7 ] 304 ,并采取积极、稳步、协商的态度,帮助其逐渐进步,这样才能和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使其领导的少数民族宗教事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 积极争取人民群众支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既要统上,也要联下,不仅需要赢得宗教领袖的同意和赞成,也需要人民群众的接受和支持。在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的基础上,依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实践,迂回地去发展人民群众中的革命力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赢得宗教领袖和宗教群众的衷心认可和支持,最终确保宗教问题的平稳顺利解决。处理宗教问题,毛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