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新科学技术观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视域 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

摘 要: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新科学技术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科学技术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坚持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01-01029-03

当今时代是—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并正在给人类展示这样—个互相矛盾的事实: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社会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则是人类生存危机前所未有的加深,人类正陷入—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难困境之中。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走出科学技术发展的两难的泥沼,既不能像唯科学主义者所幻想的仅仅祈灵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也不能像人文主义者所断言的仅仅靠遏制科学技术的进步所能奏效。人类必须把可持续发展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之中,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系统科学技术观:把科学技术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人类以新的伦理观审视自己的行为而提出的人与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原则。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一战略思想的酝酿和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是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以沉痛的代价换取来的认识成果。

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也就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作是—个复杂的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按所谓内在逻辑线性展开的过程,以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系统科学技术观的要义之所在。人类社会是—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价值向度,取决于科学技术功能的发挥。因此,树立系统科学技术观,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之中,以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系统科学技术观,首先表现在从科学技术系统的角度思考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持续的可能性,其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命题: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满足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削弱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更不能以牺牲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为代价;二是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必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以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努力实现人类的最大幸福。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论是尽量简化对象、分割对象,做可控制的实验,不断用下一层次的规律解释、推导出上一层次的规律或现象,并且认为下一层次更具根本性。这种不断向下寻找根据的方法论给人们的印象是只顾纵向的单向联系,而忽视了其他所有联系。而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系统科学技术观倡导科学技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用系统论的观点代替机械论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与以往只注重层内分析(在跨层次问题上又只注重单向的还原分析)方式不同,系统科学技术观注重通过双向网络关联的逾层分析,强调事物的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重视发挥这种作用以达到事物的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非线性科学的飞速发展,系统思维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理解科学技术奥秘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今天,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系统中,科学技术的功能能否持续发挥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坚持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系统之中,才能保证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从而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即科学技术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大系统的—个子系统,不仅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还要与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协调发展。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但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实现的,总要受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和制约。在现代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科学技术因素起着重大作用,但科学技术决不是一切,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树立系统科学技术观就是要用科学的精神,理性地看待科学技术本身。

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就向全世界宣告:“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和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就可能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希望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的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而且地球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共同的命运高于一切。因此,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政策的实施,决不能因为本民族、本地区暂时的利益而置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于不顾。一句话,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坚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把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之中,有助于克服科学技术盲目发展导致价值评判标准的缺陷问题。因为它主张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的决不仅仅是一味的增长,而是有“质量”的发展。在这里,发展速度强调的是量的方面,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发展质量强调的是质的方面,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形而下的工具意义的物理关怀,也具有形而上的价值目的的终极关怀。

科学技术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作为科学技术活动主体的人,完全有能力“驾驭”科学技术这匹烈马。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

二、大科学技术观:坚持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

从科学技术本身来说,把可持续发展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中,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使科学技术系统内部保持结构优化、层次合

理、功能强化,以切实肩负起有效支持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伟大使命;二是要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过程中把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相互促进,综合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本文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大科学技术观。努力建立融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大科学技术体系,大力发展融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为一体的大科学技术事业,必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或要素,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然科学技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求自然对象的物性机理及其运动规律,为人类正确认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然界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营造适宜的人工环境。比较而言,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具有主观意义和不确定性,不仅要研究社会,而且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为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进而获得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依据。显然,在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中,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我们不能指望自然科学技术解决超出其自身能力的所有问题,也不能强求社会科学技术肩负起它所不能承担的使命。但是,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整体,却是完全可能的。

其实,在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本是统一的整体,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不断分化,才出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离,并且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威力的日益显示,自然科学技术逐步确立起了相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强势地位。虽然自19世纪以来,历史上曾不断出现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学科门类的相互融合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科学技术的地位仍然没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自然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害的,因为,人类在需要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的同时,也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有力的手段。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左”的观念的影响,社会科学技术曾被简单地视为意识形态范畴,从属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时至今日,人们对社会科学技术的理解仍然残留着“左”的阴影,把科学技术仅仅归结为自然科学技术,将社会科学技术排斥在科学技术之外,导致了社会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然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仅仅依靠自然科学技术是难以奏效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奏效的。的确,“自然科学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自然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科学鼎立相助,为自然科学鼓励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撒上梧桐细雨。”

深刻认识和把握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之间共生共荣、不可割裂的关系,对于我们在当前实践中制定好宏观科学技术政策体系,促进各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从而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可以说,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应当也必须是一个既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又包括社会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系统。

而且,大科学技术观的提出,将赋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以新的内涵: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必须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只有用这样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才能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在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力,因而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自然科学技术来开发利用和盘活各种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种生产力要素及其他物质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又需要社会科学技术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改革制度规范,指导文化建设,优化人的心理和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最后特别指出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大科学技术观,就必须在改革科学技术体制、确立科学技术战略、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以及进行科学技术投入的时候,注意自然科学技术同社会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匹配和协调,保持科学技术系统的整体优化与综合平衡,在重视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和削弱社会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三、绿色科学技术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如前所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经济增长日益绿色化、国际市场日益绿色化、国际竞争也将日益集中于绿色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树立绿色科学技术观,大力发展绿色科学技术事业,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也必将成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全部生活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环境是与人相互作用的自然的一部分,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且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发展。所以,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反对那种认为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的人至高无上、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认为自然面临的只是人在有目的的实践中对它的改造的思想。这种思想显然是与人类在自然中实践的方式不相容的,扭曲了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天然协调关系。实际上,就人类利益而言,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化”就是最大的善,就是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而人类社会发展“生态化”的实现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树立绿色科学技术观,大力发展绿色科学技术事业,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是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所谓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是指“社会科技发展趋向生态科技形态,生态科技居于科技体系的核心,以实现科技成为环境优化力量的过程。”从根本上讲,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就是要用生态思想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用生态规律引导和规范技术工艺体系,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服务。这里所讲的“生态科技”,是指“其研究运用能够促进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甚至能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科学技术系统。这里有必要说明,所谓的生态科技并不仅仅指这类科技的积极生态效应,而是指它在产生生态效应的前提下,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得生态科技的研究和实施不仅保证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的核心是树立绿色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所谓绿色科学技术,从本质匕说,就是适应于可持续发展、能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技术。它首

先是对整个科学技术活动的—种导向,而不是仅就某一门学科的性质、某—个定律的内容或某—项操作的功能来说的。这种导向集中地表现在:其一,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讲,科学技术在发展和应用上不仅要为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而目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其二,就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言,各门科学技术、各种科学技术活动,都要符合生态化的要求,不仅农业、林业、冶金、建筑、交通、服务等传统行业的科学技术要实现生态化,各种新技术、新产业也要生态化,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环境目标。

可见,绿色科学技术观与传统的科学技术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科学技术观的出发点是:人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以便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科学技术观的出发点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实,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不仅在于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界,还在于和自然界的合作与协调。在当代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这是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强度几乎超过了自然界本身进化的强度,由此而造成的恶果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因此,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系统,就不仅仅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工具,它更是人类保护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力杠杆。

不可否认,现代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形成了人与自然存在方式的新格局。然而,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刺向自然界的同时也刺向了人类自身。因此,正确地引导和抉择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是克服科学技术的社会负效应、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出发,我们在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进行评价时,就必须把生态效益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所谓生态效益评价,是指对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何种影响的评价。从深层意义上说,造成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应用缺乏具有生态伦理意义上的价值性评价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真理性评价,往往采取的是经济价值评价,这种评价是短期行为、局部利益至上,没有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结合起来。因此,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在于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走向,用生态价值评价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其日益生态化。

总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框架下,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即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不能带来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又要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排忧解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 宋敬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