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粮食生产 关联 灰色 因素

摘要

选取了11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849-03

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

1.1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概况

黑龙江省在粮食生产方面拥有土地、气候等多方面优势,适合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的推广,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家的政策调整,黑龙江省提出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这一战略工程,2004~2012年实现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2011年度粮食产量超过河南省,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2011年粮食商品率高达78%。大量的商品粮输出有利于调节我国粮食生产不足省份的需求,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2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最直接因素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并且二者均与粮食总产量正相关。

1.2.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耕地面积的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随之自然增长;二是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下降,促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同时期耕地面积的增幅远低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幅,与此同时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提高对其他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是显著的、负相关的。也就是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提高得益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会受到可耕地总面积的制约。

1.2.2

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单产的提高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增长的另一主要途径,而提高粮食单产主要依靠增加农业投入和科技进步[1]。然而,通过对黑龙江省200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黑龙江省同期粮食单产提高和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有正相关关系。2011年,黑龙江省稻谷单位面积产量是7 000.66 kg/hm2,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是5 832.89 kg/hm2,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3 485.44 kg/hm2。相对高产的稻谷播种面积2011比2005年增长了82.17%,玉米播种面积增长了106.22%。

假设黑龙江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依靠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这种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带来的增长会在未来几年内面临一个极限。

因为粮食产量的变化与多种因素的关联具有不确定性,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来测算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是国内不少学者在进行因素排序时的一种有效方法[2-5]。

2.4结果分析

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各个因素可以分成3组来讨论,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要素投入。

2.4.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关联度分析来看,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在所有影响因素的第二位,关联度为0.866 6。这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然而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方式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很难长期实施。这是因为,一方面,耕地是有限的资源,目前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后备耕地资源薄弱,继续开垦耕地势必会破坏林地、湿地,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耕地都适合生产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对土地资源的要求较高,部分肥力条件差的土地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产,而农民在粮食作物高收益的驱使下往往盲目地扩大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然而黑龙江省过去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却超过了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被逐年压缩,对农业生态多样化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解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逐渐减小的问题,应该继续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着手,合理分配粮食作物和其它作物的播种面积;通过对耕地科学分析,对耕地进行科学有效地利用;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2.4.2

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

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粮食总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仅排在所有影响因素的倒数第五位,而根据续珊珊等2000~2005年的运算结果[7],当时粮食单产与粮食产量的灰色相关度是排在第一位的,这表明在黑龙江省粮食连续增长的阶段,单产的提高对粮食产量提高的影响在逐年下降。单产的提高受到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的双重影响,而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的边界收益会逐渐下降。黑龙江省一直以来在技术条件上相对于我国其他粮食生产省份具有较大优势,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黑龙江省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下滑与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下滑有很大关系。

2.4.3

要素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要素投入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高产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包括稻谷播种面积与玉米播种面积;第二类是受技术条件影响较大的要素投入,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柴油使用量、化肥施用折纯量和农药使用量;第三类是受到技术条件影响较小的要素投入,包括农村总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乡村从业劳动力人数。

(1)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关联度结果分析来看,稻谷播种面积、玉米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在所有影响因素的最后两位,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表明2005~2011年,水稻和玉米2种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对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说明黑龙江省种植结构优化升级是合理的、成功的,粮食产量的提高并不是依靠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低产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而实现的。同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应该继续进行优化。

(2)技术性要素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化肥施用折纯量与粮食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在所有影响要素的第一位,可以说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大量施用化肥势必会造成单位成本的大幅提高,同时化肥的施用会对土壤结构、生态环境产生负影响。特别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导致水稻田的高产期仅能维持7~10年,高产期过后的水稻田单产迅速下降。适量地控制化肥施用,同时合理地搭配农家肥等保护土壤结构的施肥方式应该得到重视。农用柴油使用量与粮食产量的相关度居第四位,柴油使用量受到农用机械使用的总动力和时间双重影响,而农用机械使用总时间又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密不可分。

从相关度结果来看,农药使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对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首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普及,使得黑龙江省平均每千瓦时农业机械动力的工作量减少。其次,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粮食作物的生产对于农药的依赖性在逐渐下降。

(3)非技术性要素投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从结果分析來看农村总用电量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为0.858 4,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农村总用电量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有效灌溉面积和乡村从业劳动力人数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较小,表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对于劳动力的依赖较小,农业灌溉已达到较高水平。

3 结论

在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各个因素分析中,化肥施用折纯量与粮食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序第一,它与粮食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紧随其后的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村总用电量。排在第四位的是农用柴油量,第五位的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乡村从业劳动力人数等因素与粮食产量的灰色相关度较小。不过,考虑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不同年代的对比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也在发生变化。另外,除了该研究所讨论的相关因素外,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国家政策等因素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需考虑实际情况,根据研究对象来选择合理的因素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BROWN L 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call fora Small Planet[M].New York:W.W Norton Company,1995.

[2] 熊健.安徽省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3):210-212.

[3] 范建刚.1983-2004年陕西粮食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3):209-212.

[4] 白玮,郝晋珉,杨君,等. 区域粮食生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灰色关联分析与预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3):368-371,376.

[5] 何春花,胡丽平,李炳军.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3):311-315.

[6] 邓聚龙.灰色系统与农业[J].山西农业科学,1985(5):34-37.

[7] 续珊珊,刘书琪.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黑龙江粮食,2007(5):19-2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