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基层青少年柔道训练改革与创新的探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柔道 基层 青少年 探讨 训练

摘 要:当前基层青少年柔道技术训练过程主要仍以靠经验为主,技术训练计划的设计缺乏系统科学理论指导,是低效率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研究运动技能训练的内在规律,明确柔道技术训练发展方向,对训练结构、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技术训练突破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基层青少年柔道训练提升综合竞技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柔道 综合竞技能力 创新改革 突破途径

柔道项目正朝着技战术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技战术水平更加接近,体能更加突出,综合比赛能力日益提高的方向发展。当前柔道竞赛规则的变化和完善使柔道运动技术朝着以攻为主、快速连贯、投寝结合、攻防兼备、体能充沛、战术多变的方向发展。当前基层青少年柔道技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主要仍以靠经验为主,运动员技术掌握与技能形成主要依赖于“千百次重复”量的积累,技术训练计划的设计缺乏系统科学理论指导,是低效率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违反了技术内在生理学、心理学机制。全面提升技术训练效果和水平,关键在于切实掌握运动技能训练的内在规律,理清思路,明确技术训练发展方向和突破途径,对传统的甚至落后的技术训练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训练结构、方法、手段改革创新

1.加强训练计划节奏感。为提高课训练质量、阶段训练效果,制定与执行训练计划必须注意训练节奏的合理安排,有效减轻运动员心理疲劳,调动其训练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理疲劳恢复及实现运动能力超量恢复。(1)改革课训练结构。训练课质量及效果与课训练结构安排紧密相关,必须对过去不太合理或不太重视的课训练结构进行改进完善,如提高准备活动强度,缩短准备活动时间,核心训练内容重心前移;训练课主题突出,训练内容安排考虑互相间有机衔接、转化、铺垫等;课与课之间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相互间训练效果的转化与衔接等。(2)创新力量训练方法。为提高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有必要对传统力量训练结构与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减少基础力量训练比重,加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训练有效转化,围绕专项技术战术风格设计安排专项力量训练计划,通过辅助器材设计应用强化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改革过去那种单纯力量训练课模式,将基础力量、专项力量与专项技术训练有机结合等。

2.强化比赛需要的专项体能。根据柔道散手摔法的独特要求,着力培养运动员具备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连续打运动战、通过持续性进攻压制对手的能力,该摔法对运动员专项体能要求很高,紧密结合比赛对抗特点、节奏,针对性安排高强度实战和教学比赛,强化专项体能。

3.提高比赛对抗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水平不等同于竞赛水平,衡量技术能力必须从比赛需要出发,综合技战术能力训练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比赛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和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均衡提高比赛需要的技术与专项素质能力,保障高压力、强对抗条件下合理有效应用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运动员具备强大全面专项体能、优秀专项心智能力和强度对抗性技术能力。

4加强对技术结构分析研究。尤其是技术连接与变化规律、技术应用条件与时机把握规律、个人得意技与步伐、把位的有机结合训练规律与方法、得意技与全面技术训练关系等技术训练规律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加强散手摔法与柔道技术发展结合的研究,提高散手摔法针对不同风格柔道技术的制胜规律和训练方法研究等。

二、技术与配套素质训练需要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1)加强躯干肌群综合力量能力训练。强化躯干肌群的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训练;强化不同方向尤其是水平扭转方向上的力量训练;通过躯干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重心保持能力、技术应用效力、把位控制与拉带能力、攻防转换能力等。(2)加强脚下灵活性和目的性训练。强化脚下灵活性和步伐移动目的性以及步伐与把位和进攻技术的有机连接能力训练,扩大散手摔法和固定把位摔法的进攻路线,提高进攻威力和有效性,增加对手防守难度,同时通过运动战提高防守面和防守能力,增加对手进攻难度。(3)提高高强度对抗条年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技术训练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比赛高压力、高对抗、快速转换条件下技术合理、有效应用能力。想方设法提高对抗强度,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運动员在困难条件下技术应用能力。(4)提高耐酸能力和连续比赛能力训练。柔道比赛运动员在高乳酸环境下使用技术,而且是在一天内重复多场比赛,提高运动员耐高酸能力和连续比赛条件下有效使用技术能力是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训练关键,技术训练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高酸环境及耐高酸性技术训练,同时有针对性安排提高运动员重复进行多场高强度比赛能力的高强度技术训练(5)提高技战术合理应用等综合比赛能力训练。柔道项目技术结构复杂性和比赛过程中技术应用条件复杂性、多变性对运动员综合比赛能力要求非常高,必须通过针对性系统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技战术合理应用能力,如技术感觉和意识能力训练、把位拼抢、控制有效性、准确性、目的性训练、把位控制与技术有机连接能力、投技接寝技能力、技术连接和应变能力、防守反攻意识能力、创造、把握、捕捉和利用机会能力、比赛控制能力、规则利用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训练等。(6)寝技能力有待提升。寝技技术相对处于劣势,表现在投寝衔接不紧、技术粗糙、基本功不扎实、寝技过程中的动作变化、连接能力不强、进攻方法单一且得分能力不高、控制与摆脱能力较差、防守能力不强等。寝技能力缺陷导致许多运动员不能也不敢打寝技,直接制约了投技应用得分能力,限制了投技得意技实战应用条件,也直接制约了战术能力发展和比赛应用,甚至给运动员比赛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制约了运动员综合技战术能力提高。(7)技术连接与变化能力问题。作为开放性技能主导性对抗项目,在实战中把各种复杂多变技术有效连接整合能力是运动员综合技战术能力至关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连接能力包括投技配套连贯、投技寝技衔接连贯、寝技转换连贯能力、步伐移动与把位拼抢衔接能力(方向性、目的性)、把位控制与进攻技术有效紧密衔接能力以及进攻技术变化能力等。这些环节连接与能力变化问题已制约了运动员综合技战术能力的提高,严重的甚至构成了能力缺陷。(8)运动智能训练水平低。作为开放性技能主导性格斗类重竞技运动项目,专项智能是体能和技战术能力有机整合和有效发挥的平台,该平台决定着优秀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水平。运动智能训练主要包括技战术感觉和意识、技术解读能力、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认知和把握能力、技术自我分析、诊断、设计、创新以及比赛过程中技术合理有效应用能力、战术意识与比赛控制能力、比赛过程中快速准确进行信息捕捉、综合判断、分析决策和行为控制等一系列基础和专项思维能力等。不重视运动智能开发训练及水平较低是进一步提高综合竞技能力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三、技术训练突破的途径与方法

(1)髋关节灵活性训练。采用主动与被动拉伸方式提高髋关节柔韧性;通过加阻与减阻方式提高髋关节旋转速度;在平衡球、瑞士球上进行髋关节灵活性训练等(2)底手控制能力训练。爬带引体向上、瑞士球卧撑训练增加手指握力,男陪女练,其它提高手指和手臂力量的专项训练等。(3)步法灵活性与合理性训练。各种变向快速滑步、变向跳跃、上下台阶、信号步法反应等。(4)躯干对抗能力训练。各种综合练习器训练(不同用力方向的躯干力量训练、如前后向、左右向、水平扭转等)、瑞士球力量训练、摔布人、专项躯干力量训练、男陪女练等。(5)把位横向带动能力训练。综合练习器的横向拉带力量训练、躯干扭转力量训练、滑车训练、以人为阻力的专项训练等。(6)专项智能训练。为有效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变“保姆型”教练为“导师型”教练。通过针对性安排与训练,提高运动员自主思考意识及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自主制定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能力等,通过运动智能开发达到提高综合技战术意识及比赛控制能力。主要措施有:專项训练理论的系统传授,提高认知能力;培养用脑训练习惯,建立用脑训练模式,实施身心结合训练;定期自我分析与诊断,自我设计与执行能力培养;开放性思维与行为模式建立;目标管理能力训练、专项概念训练;问题应对与问题解决能力训练。(7)战术能力训练包括项目认知能力培养、专项竞赛有关理论知识传授、平时训练过程中增加战术意识与能力训练内容和方法、平时教学比赛和实战中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设计能力和复杂局面处理能力等。(8)伤病预防专项训练。伤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不是被动治疗,而是采取主动措施进行预防,特别是训练性预防,即通过科学训练安排减少伤病发生的概率,主要措施有:加强大小肌群的协同训练、主动被动肌群的平衡性训练、合理设计与把握训练负荷与节奏、避免疲劳性伤病地发生、加强训练前的专项准备和训练后的即时放松等。(9)心理技能手段促进技术训练。设计并系统实施“前诱导,后反馈”心理技能训练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训练前先进行技术表象,诱导正确技术感觉;训练间歇中及时进行感觉反馈和视频回放反馈,即时体会技术操作感觉,判断、区别正确与错误动作;训练结束后进行训练过程回顾,在脑中“放电影”,总结、体会技术训练中的技术感觉,强化正确感觉,区别错误感觉;训练后结合技术录像重复技术动作,表象正确技术动作,建立次日技术训练图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