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舆情的基本共识及其动态规律再认识:多维视角考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多维 再认 舆情 共识 视角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舆情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理论阐释到咨政应用,由定性分析到数据监测,自少量学科关注到多学科协同,从社会舆情规律一般性探讨到网络舆情规律多维度分析,相关研究无论从广度、深度和效度上都得到了延展,也形成了诸多基本共识。但同时,在真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互渗日深、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化正呈现相对稳定与变动不居两种形态的当下,如何总結已经发生舆情的共性与规律性,准确掌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变化动态规律,并在实践中提高舆情预测与预警功能,尽可能地减少负面舆情的发生及影响,就是提高网络治理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的关键。现刊出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毕宏音研究员对上述问题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摘要:当前,现代舆情研究围绕网络舆情变动规律,就表征的舆情演化路径、背后的刺激性事件、利益纠葛、复杂主体、管理客体、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心态与心理、网络舆情空间、互联网技术迭代的影响,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应用等,逐步形成了十大基本共识。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当下分析轻前期预测、对复杂动力要素的综合研判不足、传统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缺乏对交杂舆情环境的阐释力、静稳的阶段性研究难以反映传播规律的趋势性变化等问题,这亟待从“历史与聚类分析”“多驱动要素分析”“智能兼专家分析”“追踪性动态分析”等多维视角,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化规律进行系统性再认识。

关键词:网络舆情;基本共识;动态规律;多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章编号]1673-0186(2019)01-006-011

[文献标识码]A

[D0I编码]10.1963l/j.cnki.css.2019.0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D。当前,在信息技术加速变革,大数据算法与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快速迭代,逾8亿网民登录上网,日均信息传播动辄亿量级,虚拟空间中的圈群交往日渐繁杂,网络表达新样式层出不穷。在网上社会与真实社会叠加互嵌愈加深入的大背景下,精准把脉网络舆情,准确掌握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变化动态规律,是“提高网络治理水平,化变量为增量”的重要前提。

一、当前对舆情和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十个基本共识

回顾现代舆情研究的短暂历史,真正意义上的舆情传播规律和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研究,分别始于2003年和2007年2。十余年过去了,从理论阐释到咨政应用,由定性分析到数据监测,自少量学科关注到多学科协同,从社会舆情规律一般性探讨到网络舆情规律多维度分析,相关研究无论从广度、深度和效度上都得到了延展,形成了不少基本共识。

(一)舆情机制变动规律初探

早在1998年,徐向红在探讨舆论演变规律时,就将舆论的演化分为从萌生到生成至统一的变化过程凹,因为,他对舆论概念的论述与舆情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故可以将其称为舆情传播规律研究的前身。

王来华在舆情研究之初提出,舆情的复杂刺激和反应过程中,存在着“舆情机制”或称“舆情变动机制”。该机制具体包含着舆情的发生、变化和结束(残留)机制[2]117-120。分析变动过程,舆情因国家管理者权力运行而产生;随刺激其产生的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变化结束而变化结束。作为群体性心理,舆情既受舆情主体的基本构成和个人表达素质的影响,也可能被“记忆”下来,部分地“残留”于人们对于一个新社会性事项的心理反应当中3]。王来华的分析既立足于机制探讨,强调舆情机制运行中,可能形成从发生到结束的闭环,亦可能因舆情“残留”而呈开放形态,又着眼于舆情主体、客体、刺激物、群体性心理等要素分析,这些阐释对后续研究颇具启发意义。

随后,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若干舆情传播变动规律。如,刘晓明的“舆情沿若干级差由无序到有序依次递进或消减规律”,李昌祖等的“舆情的起始、扩散和整合三阶段论”,陈月生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舆情变动提出的“舆情的发生、应急和预防三机制”,毕宏音基于舆情视角提出的“诉求表达发生机制、沟通机制、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张丽红通过综合分析前人成果,将与舆情自身变动规律相关的机制统称为“舆情内部机制”,等等。以与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等“舆情外部机制”相区分,这些研究虽基本属于宏观层面的思辨性探讨,但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维,依然为相关探索,特别是网络舆情机制变动规律研究、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研究等的开展与深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养料。

(二)网络舆情变动规律的探索:十大基本规律性共识的形成

网络社会的疾速发展,要求在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作出更加积极的回应,这带动了网络舆情变动规律研究的快速推进。回顾文献,最突出的在于,学界借鉴生命周期理论,以时间为主轴,先后提出不下数十种网络舆情传播变动规律。主要包括了王晓辉“网络舆情的引发、互动、发展与淡化或消落规律”,刘毅“涨落规律、序变规律、冲突规律和衰变规律”,王来华“网络舆情与舆论的相互转换原理”,顾明毅“早期传播、社会性知情社会性表达、社会行动、媒体纪念传播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徐敬宏“非常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产生、传播、聚合演化规律”,谢科范等“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潜伏期萌动期、加速期、成熟期、衰退期规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社会热点舆情的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反馈期变动规律”和“发布模式、平稳模式、相关模式、自相似模式、周期模式、趋势模式变化过程”,董永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孕育、喷涌转向再次喷涌再次转向、逐渐衰减变动过程”,方付建“基于’粒子’思想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孕育阶段、扩散阶段、变换阶段、衰减阶段演化过程”、高承实“网络舆情的四类演化过程模型”,等等。与此同时,有关网络舆情的一些基本规律性认识在学界逐渐形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