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探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创设 情境 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摘 要: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对语言描述设境法、色彩影音设境法、实践活动设境法和新型传媒设境法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082-04

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指的是由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及内容人为地进行创设,并且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优化作用的客观现实条件和主观情感环境的有机结合体。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具有可控性、情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陶冶和感化受教育者的情感,规范和约束受教育者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论为理论基础,以教育方法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和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为现实依据,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和思考,提出了几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语言描述设境法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1]语言描述设境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语言的节奏快慢、语调高低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一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用科学严谨的语言阐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反,如果教育者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或讲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事情,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思维的偏离,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使用语言这一特殊的工具,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教育者在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描述形象生动

语言描述之所以能够形象生动,是因为其具有饱含情感这一重要的心理因素。列宁曾说,缺乏或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如果没有强烈的激情,如果不对邪恶、虚伪、侮辱人格、不讲原则等现象怀着毫不妥协和不可容忍的感情,那么要想在青少年的心灵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的体系是不可能的”[2]。情感具有感染、强化、调节、迁移、动力等多种功能,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精神纽带。饱含情感的语言对于调动大学生的情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认同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育者应深入探寻隐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情感成分,使语言更加富有情感。另外,在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观点、立场和描述事物时,教育者要熟练地运用各种语言修辞,恰到好处地控制语调和语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节奏、重点突出、对比鲜明,从而更有利于创设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2.语言和内容相协调

在运用语言描述法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过程中,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者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对其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精心的安排,进而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语言。首先,语言的描述要与教育内容相一致,做到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其次,语言的描述应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逻辑循序渐进,做到理论性与逻辑性相统一。再次,语言的描述应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有益于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融入预先设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中。

3.语言设问积极调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教育者应善于抓住提问的时机,把握好分寸,及时提出问题,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情境。教育者精心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情境能够启发大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语言设问的方法有多种,如事例引发式设问、层层递进式设问、比较式设问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依据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等,选用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设问方法。

4.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

肢体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适当地使用面部表情、动作手势、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能够使语言更加富有动态感,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视觉感染力和语言描述的效果;大学生通过教育者的肢体语言,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态度,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教育者提问时给学生投去信任、鼓励的目光和微笑的表情;学生不听课时给他以爱的关注或暗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温馨、轻松的感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出现与教育内容无关的肢体语言。教育者不恰当的动作表情会引来学生的异样眼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色彩影音设境法

色彩影音设境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能够对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良性冲击的媒介工具,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一种方法。实施色彩影音设境的方法主要有色彩烘托、音乐渲染和影视吸引等。

1.色彩烘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受色彩的影响,情绪受其影响尤为明显。人处在不一样的色彩环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反应。如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自然加快,产生心潮澎湃、兴奋、激动的情绪;在绿色的环境中,人的神经会自然放松,产生舒适、愉悦、清新、活力的感觉;在暗紫色的环境中,人的神经会感觉疲软,产生幻想、忧郁的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根据具体教育内容,恰当地选取和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色彩来进行烘托,调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在运用色彩烘托之前,教育者需要学习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色彩使用技巧,才能把色彩烘托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自如。同时,教育者应准确地把握是什么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创设何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情境中应选取哪种色彩进行烘托等问题。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使用红色调对教育场所进行装饰、布置,创设激情澎湃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又如,在革命先烈逝世的周年纪念活动中,应使用黑白色调对活动场所进行布置,创设深沉哀思、缅怀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2.音乐渲染

心理学的反射原理表明,在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刺激中,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是声音。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现实生活的,以有组织的乐音为表达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完美地呈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教育者恰当地利用音乐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渲染教育氛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对大学生进行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适当地播放一些歌颂改革开放成果题材的歌曲、乐曲,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党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艰辛与曲折,珍惜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更加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坚定走改革发展道路的信念。又如,在学校的“三好学生”颁奖仪式上,播放一些节奏感强、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演奏曲,不仅能使获奖学生的荣誉感更加强烈,而且能够激发和调动其他学生的进取心,产生争当“三好学生”的精神动力。运用音乐渲染法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取材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准确把握播放的时机,控制好音量和播放时长,避免大学生因出现听觉疲劳而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影视吸引

电影将动听的声音、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引发人们真切的情感体验。看电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每个班学生每周观看中国共产党党史影片两小时,使大学生对党的发展历程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操。又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播放《东京审判》这部影片,通过观看影片,使大学生更加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极恶罪行,激发大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影视吸引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注意影视作品的选材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吻合。另外,无论何种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该力求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能够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和纠正,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运用影视吸引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践活动设境法

实践活动设境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或校内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认识、体验、感悟和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促进他们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最佳方法。因为人只有处于某一具体真实的情境之中,才能产生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大学生只有切身体验和感受到一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才会真正地认同和信服它。正如恩格斯在给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所写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2]

1.校内实践活动

校内实践活动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校内组织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引导、认知、体验、评价、养成或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如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人格;等等。在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校内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体现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能够不断展现和提高自身的个性、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内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课外的主题活动、团队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活动具有时间选择灵活、与课堂结合紧密、教师易于跟踪指导等外在因素制约等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校内实践活动的各种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设计,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实践活动情境。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很多,如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支教宣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情境。

运用好实践活动设境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实践活动之前要精心规划,制定科学方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和选择实践活动形式,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巧借事件的效应,遵循目的性、主体性、多样性、实效性、发展性的实践活动原则。第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合理组织,精心安排,考虑各种影响实践活动的因素,特别是安全因素,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点评、评比与表彰,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四、新型传媒设境法

新型传媒设境法,是指教育者通过新媒体来创设教育情境,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方法。传统意义上的传媒主要指电视、报纸、广播三种,它们都存在信息单向传递的局限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互联网下又有多种即时媒介工具,例如,QQ、飞信、微博、微信等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自主性、参与性、共享性等特点,赢得了大学生们的普遍喜爱。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时空限制,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途径、方法等方面面临着创新的机遇。教育者通过新媒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能够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1.QQ设境

QQ是一款以互联网为“桥梁”的通信工具,具有即时性、广泛性、共享性等特点。文字聊天、资源共享、语音通话是其基础功能。QQ可以在电脑上运行,也可以在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上运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QQ进行互动交流。从经济的角度看,QQ的通信资费便宜实惠,适合学生群体使用。2012年,QQ同一时间在线的人数达到1.7亿,而大学生是其主要用户。如今QQ与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利用QQ设境,无疑是一种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好方法。利用QQ设境,教育者需要建立一个QQ群组,QQ群组相当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公共聊天室,将大学生加入其中,教育者和大学生共同成为群组成员。群组成员利用电脑或手机等通信设备登录QQ,通过文字、语音直接进行聊天,在群组空间内也可以通过群组共享文件、群组论坛、群组相册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话题,创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动交流情境。

2.微博设境

微博就是微博客的简称。它是一个以网络为传播途径,以用户关系为纽带,分享、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平台。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下载、注册并登录其微博,与其他用户相互关注,也可以创建个人社区和关注其他用户创建的社区。用户以一百四十字以内的文字、图片随时发表自己的状态和信息,从而实现在同一时刻共同分享。如今,微博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增进了解、分享心情,关注社会动态的重要手段。“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已经全方位覆盖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并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途径……大学生利用微博记录生活和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分享着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4]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还不强,据调查显示,虽然有68%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通了微博,但其中绝大多数人开通微博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关注新闻热点、亲友等,而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相关微博却很少。微博领域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盲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转变原有的工作理念,主动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积极利用微博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例如,教育者在微博上创建一个公共社区,让大学生把社区加为关注,教育者将榜样事迹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发表在微博上,学生可以在其微博下发表评论、参与讨论,进而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情境。

用新媒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应当精心挑选互动交流话题,坚持针对性、理论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向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3]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9-50.

[4] 黄春丽,张文超,张浩男.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6.

[责任编辑:庞 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