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根本优势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经济制度 优势 过程 我国 社会

摘要:我国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具有根本优势,是因为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发展的客观愿望和要求。在进一步巩固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需要妥善把握和正确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二是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巩固、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更加规范;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舆论正确引导、宣传和支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国情;公有制;非公有制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2-0023-07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立足于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繁荣、发展、强大的保证。我们要十分珍视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巩固它,就要研究它的优势所在,研究它之所以呈现出巨大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研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里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生机活力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表现是它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有比较才有鉴别。这里先做两种数量方面的比较分析。

一是建国后与建国前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分析。这是两个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重要指标,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以大体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时间放长一些,将建国后57年的发展速度与建国前200年、300年、500年、1000年四个时期分别作比较。建国前200年以1820年为代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是中国最为苦难深重的时期。300年前以1700年为代表。1700年是清朝最兴盛的时期。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乾隆在位60年(1736-1795年),经济发展较快。据长期研究世界经济史的英国著名学者安格斯·麦迪森计算,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1/3,居世界首位。500年前和1000年前以1000-1500年为代表。1500年是宋真宗3年,1500年是明孝宗弘治13年,是北宋经元到明的过渡时期,在隋唐以后,经五代十国,我国封建社会已经完全成熟,内部矛盾重重,农民起义不断,开始走向停滞衰败,但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10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7%,1500年占世界的25%。)这四个时期,有衰,有盛,距离1949年建国时都不算太长,具有可比性。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8.23万亿元,年平均增长11.5%,是近千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这57年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比1500-182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27倍,比1820-187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30倍,比1000-1500年平均增长速度高66.6倍。换句话说,建国后我国平均每一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当于1820-1870年间30年的增长速度,相当于1500-1820年期间27年的增长速度,相当于1000-1500年期间66.6年的增长速度。建国前的1000年中,我国经济有两个增长较快的时期,一是1500-1820年,年平均增长0.41%;二是1870-1913年,年平均增长0.56%,也不到1%,这样的增长速度几乎近于零增长,或者说是处于基本停滞发展状态;而相当长的时期不但没有增长,而且是下降的,其中1820-1870年每年平均下降0.37%,1913-1949年平均每年下降0.02%。旧制度阻碍经济发展的状态跃然纸上,推翻了旧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我国的经济才快速发展起来。

建国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速度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我国经济总规模和总体实力的增长以及人均拥有经济总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约比1950年增长15.1(按国际元计为18)倍(其中1986年比1952年增长7.8倍,2003年比1986年增长7.3倍,比1978年增长8.3倍),比90年前的1913年增长18倍,比185年前的1820年增长19.9倍,比300年前的1700年增长54倍,比500年前的1500年增长73倍,比1000年增长171倍。建国后50多年的经济增长总量和规模比建国前1000多年中增长的总和规模还大。建国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平均13.9%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从表1可以看出在建国前500年前的1000-1500年的500年中,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仅增长0.06%,在135年前的1820-1870年的50年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仅增长0.1%,其余时间不是零增长,就是负增长。在建国前的1000年中,按人口平均拥有的生产力和经济总量基本处于停滞并不断萎缩下降的状态。这样一种状况,国家怎么能不衰败,人民怎么能不贫困呢?

二是把建国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放到国际范围作比较。仍把时间放长一些,将1000-2005年分几个阶段作比较。

表2告诉我们,从国际范围看,在1820年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比较高的。10-15世纪,我国封建制度早已十分成熟,欧美大陆还处于古典封建主义阶段,许多国家还盛行奴隶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已有相当大的发展,欧美许多地区还相当落后。16世纪以前,在影响人类发展的300项大科技发明中,我国发明的有175项;欧洲的造船、冶铁、印刷等技术远不如中国,欧洲的许多伟大技术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国学到的。但之后情况就不同了。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6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英国、意大利等国出现规模较大的工厂手工业,尔后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摧毁封建教主的统治,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尔后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一方面通过贩卖奴隶和毒品,用武力侵占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残酷剥削掠夺,积累起巨额资本;同时注重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而我国却不仅继续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而且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进入灾

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受到巨大破坏,经济社会日益衰落破败。

具体说来,在建国前1500-1949年的500年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不是负增长,就是增长不到1%,大大落后于欧美日等国,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1820-1870年的50年问,我国是年年负增长(-0.37%),而美国年平均增长是4.2%,德国是2.01%,英国是2.05%,法国是1.27%,意大利是1.24%,欧洲12国平均是1.7%,世界平均水平是0.93%,都高于我国1-5个百分点;连印度、墨西哥也高于我国。在1870-1913年的44年间,美国年平均增长3.9%,日本为2.44%,德国为2.83%,英国为1.9%,法国为1.63%,意大利为1.94%,欧洲12国平均为2.14%,世界平均为2.21%,我围仅略有增长(0.56%),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比我国高1-3倍到8倍,分别高1-5个百分点。在1913——1949年的37年中,美、日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英法意高于1%,世界平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5%,欧洲12国年平均增长1.16%。我国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年平均下降0.02%。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经济规模和生产力水平。500年前(1500年),我国经济总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当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618亿国际元,是欧洲12国总和的1.61倍,西欧各国总和的1.39倍,东欧各国的9.9倍,美国的76.2倍,日本的7倍,整个拉丁美洲的7.4倍,整个非洲的2.3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1/4。但由于后来我国的增长速度下降,就逐步落后了。将1950年与1500年间因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经济增长倍数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建国前的500年内,我国经济总量增加了2.8倍,而美国增加了1818.8倍,日本增加了19.9倍,德国增加了31.7倍,欧洲增加了122.5倍,世界总和增加了20.6倍;与建国前950年前的1000年相比较,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8.03倍,而西欧诸国增长了136.8倍,日本增长50.6倍,整个世界增长了44.6倍。因此,到全国解放前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落后到只相当于美国的16%,欧洲12国的18.6%,西欧诸国的17.1%,拉丁美洲的56.6%,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下降为4.4%。

建国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1949-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5%,其中多数年份增长高于8%,最低时1950-1973年增长也高达7.3%,而世界平均水平仅年增长3%左右,最高时不过4.91%。与工业发达国家比,我国年平均增长速度相对更高。只举两个阶段的例子:1965-1999年,我国年平均增长8.1%,美国为3%,日本为4.1%,加拿大为3.2%;英国为2.2%,德国为2.7%,意大利为2.8%,欧洲12国为3.2%。1993-2002年,我国年平均增长9.9%,美国为3.3%,日本为0.9%,加拿大为3.3%,德国为1.4%,英国为2.8%,法国为2%,意大利为1.7%,欧洲12国为3.3%,世界平均为3.5%。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高于这些国家。

增长速度不同,经济规模马上出现了巨大变化。1998年与1950年比,我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5.1倍,而美国仅增加了4倍,德国为4.5倍,英国为2.1倍,法国为4.2倍,意大利为5.2倍,欧洲12国为3.7倍,世界平均为5.3倍。这一阶段日本的增长倍数与我国差不多,增长了15倍,但此后其增长速度又大大慢于我国,2003年我国经济总量比1998年增长了52%,日本仅增长了13%,德国为10%,法国为11%,意大利为26%,英国为41%,美国为37%,世界平均水平为26%,都大大低于我国。因而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的第4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建国初的4%上升为11.5%一13%以上。由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到3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产增长了6.1倍(1998年比1950年),从而使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76元上升到2004年的4556元,人民生活实现了初步小康。人民多少年来所梦寐以求的愿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初步实现。

二、为什么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根本优势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能够促进我国迅速发展和全面进步,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本质优越性,即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发展的愿望、意志和要求。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任何社会都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根本的东西。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旧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根本原因是政权和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中,广大人民遭受剥削和压迫,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压制。生产资料的解放是生产力解放的前提。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长期被束缚压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社会生产力就迅速发展起来。居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结束了旧制度下生产资料与创造使用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彻底分离的状态,消除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使劳动者的地位及其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生产资料掌握在地主资本家手里,是资本榨取和束缚劳动、攫取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和剩余价值的手段。现在,基本生产资料回到创造者手中,由他们共同所有,按照他们的利益和意志共同支配和使用,成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和需要服务的手段。劳动者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联合劳动,分工合作,按劳分配,共同致富的关系,而不再是多数人受少数人盘剥,资本攫取多数人创造的财富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劳动者从根本意义上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社会和企业的主人,他们不仅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决定生产交换过程,决定产品和收入分配方式和使用途径,而且管理国家和社会,决定国家大事、企业大事。这就必然产生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条件下所没有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个人生产和集体生产力。

广大群众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生产关系把过去被束

缚的最广大劳动者的这种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解脱出来,生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得到解放,社会生产力就会源源不断地飞速发展。

公有制主体地位产生了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在宏观范围自觉地科学配置资源的条件。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在私有制下按追求利润的需要配置资源的本性,能够根据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来配置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全局的最重要的生产力;有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考虑市场各个方面的需要和利益关系,从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抓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统筹兼顾,顾全大局,表现出了私有制条件下所不具有的巨大优越性。建国以来,正是由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充分发挥了这种优越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不间断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智力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在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的社会事业中,有三项特别重要:一是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重要桥梁建设,公用水和电力生产供应,重点森林防护、大江大河的治理,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主要由国有经济承担。它投资大,收效时间长,承担企业也要讲究经济核算,但社会效益远大于企业效益,长期效益远大于短期效益,有时企业亏损也必须干,其效益是不能用企业盈亏多少来衡量的。设企业投资为1,企业短期经济效益往往是-1,而社会效益则>1,通常1元的投资要带来大于四五倍的产值。例如经济发展要求道路先行。铁路运输具有全天候、能力大、成本低的特点,公路运输则机动灵活,辐射性强。客运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为0.8-0.9,货运量为0.45-0.55。正是由于我国这些年来国有交通运输业投资和运输量的增长,才保证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5%的速度。25年来如果不是货运总量增长5.3倍,客运量增长10多倍,国民生产总值决不会增长8.4倍。3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不到3万亿元,为周围地区带来的效益少说也有3万亿×2=6万亿元,即至少比投资大1倍,而且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有这样的收益。二是基础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重要矿山开采、钢铁工业、重要化学原料工业、重要劳动手段制造业、重要电器元器研制业等,是为下游产业提供基础性原材料、劳动手段和服务的,这些企业自负盈亏,一般有较高的收益,但其社会效益更大。其产品质量、水平和规模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建设进程。这些企业不仅要不断以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贡献社会,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而且常常必须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市场,使所有下游部门受惠。如果企业投资为1,企业效益一般为1.2,社会效益至少为1.2×2或1.2×3,也即社会效益要比企业效益大1-2倍,并长期受益。三是高新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有经济力量雄厚,有条件也必须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投资大,风险大,一般短期内看不出效益,而一旦研究成功,则会千万倍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整个社会受益。其投资为1,短期收益一般<1,长期则∝1。公有制经济在保证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重要功能。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公有制为主体制度的建立使我们具备了从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大局出发,自觉地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在社会范围内保持总量基本平衡的条件。国家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指明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国家通过国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利率信贷关系和财政金融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掌握经济命脉,通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生产方向调节国民经济结构,支持和引导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通过国家和地方预算及财政税收政策,控制投资方向,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等等。这些都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并主要依靠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为载体进行调节。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具有生机活力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我国人口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具有不同的水平和层次,社会需求复杂多样,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具有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它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加以贯彻执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扩大了资金来源和生产力规模;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有活力的群体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全国私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6.1%,上升到2004年的1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由27.4%上升到31.4%;两者合计由33.5%上升到47.9%。加上个体企业,在工业总产值占的比重已超过2/3。2003年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贡献为12.2%,三资企业为21.4%。1993-2005年以年平均22.3%和35.4%的速度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使沿海经济越来越活,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阵地。目前城镇中约2/3的就业岗位是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方式比较灵活,又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多,群众就业问题是一件头等大事。容纳较多就业人口,使劳动与生产得到不同形式的结合,使大量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劳动者收入提高的重要源泉,这对促进我国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的动力。目前,我国60%以上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完成的。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创新十分活跃,有的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些企业在多方面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对公有制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性质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在性质上属于个体劳动者经济。个体经济只掌握少量生产资料,不雇工,或只雇少数雇工,主要靠个人劳动,辛勤谋生,收入不高,服务别人,而不剥削别人。个体经济的作用是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同时又可以拾遗补缺,从事一些社会化大生产所照顾不到或不愿为的零星生产服务,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要。另一部分是国内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生产资料为私有,雇工生产,企业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但其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受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监督、制约

和引导,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所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消费者服务,并且一部分企业主直接参加经营管理,有的还有专长和技术。他们的积极投资和生产活动,成为我国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和共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总的说来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我们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从不完全认识到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今天我们对这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比过去深化多了,成熟多了,但不能说认识已经终结。从建国以来的丰富实践中,在进一步巩固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下面三点需要特别妥善把握和正确处理:

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

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都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时期内,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动摇。做到这两个“毫不动摇”,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和片面性。一种错误倾向和片面性是忽视和排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搞单一的公有制。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种错误倾向和片面性是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企图以私有制代替公有制为主体地位。这样必将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瓦解社会主义,更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发展陷入倒退混乱状态。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注意防止上述两种片面性,但现阶段更要注意防止后一种片面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已经表现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但毕竟建立起来还不太久,还不能说是很巩固和完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企图让我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持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不要谈实现小康,就是连温饱也没有保证。”这是真理,切不可忘记。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始终坚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居优势地位,坚持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居支配地位,坚持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和具有强大控制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既要具有量的优势,又要具有质的优势,是质与量优势的结合、生产力优势与生产关系优势的结合。要看到,公有制为主体,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劳动者为主体。生产关系的优势地位,决定了生产力的优势地位;生产力的优势地位,又表现和促进生产关系的优势地位。公有制只有在这两种优势中相互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强大优势和主体作用。

2.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巩固、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更加规范。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国有经济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生产力,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掌握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有很大发展,但不论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看,还是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比看,它的整体实力还是很不够的。我国国有资产总规模约20万亿元(约2.5万亿美元),仅相当于2002年西方世界前500家企业资产(4.8亿美元)的一半,仅比日本一家公司(MIZAHO HO-LALNG公司)的资产(1.4万亿美元)多1万亿美元。2006年,我国中央所属的169家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10.6万亿元,净资产为4.6万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的净资产为272.1万元(约32万美元),仅为2001世界500强平均资产规模(973.3万亿美元)的万分之三。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1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营业收入为2529亿美元,仅为2001年世界500强营业收入的1.81%;美国沃尔玛一户企业的营业收入相当于我国500家最大国企总营业收入的1/3。我国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太少,多数企业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今后长时期的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起来力量大,集体经济能办更多的事。现在我国不少地区和领域出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有条件、有现实要求的地方,采取不同的形式把劳动者组织起来,能更好采用新技术,开拓生产致富门路,开拓市场,促进劳动者共同致富。目前我国集体经济还是很薄弱的。在工业总产值中,集体经济仅占5.6%,增加值仅占3.8%,农村集体经济净产值仅占7.3%。我国一些领域互助合作的程度还不如西欧一些国家。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有发展要求,又具有条件的地方,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帮助和扶持集体经济更快发展。

要营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支持和引导它们在农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支持引导它们在中西部地区创业,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它们在高新技术领域和薄弱环节创业,促进高新技术和薄弱环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强管理,提高素质,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尊重劳动者,尊重工人的利益和权利,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的需要健康发展。

3.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和先进文化优势,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

任何社会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发展都要以相应的舆论作引导。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直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起着强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舆论的正确引导、宣传和支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不具有的按照客观世界本来面貌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发展客观世界的优势。我们必须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面对腐朽势力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挑战,高举真理的旗帜,宣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不断总结和探讨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总结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晓 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