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人文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谈 人文 物理 知识 教学中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堂有趣,教学才会有效。本文从如何把古诗词、谚语俗语中与物理有关的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到物理教学中,使之更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文知识;物理教学;教学艺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人格的魅力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艺术;一堂课精彩与否,课堂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学生喜不喜欢老师的课堂,仍然与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有很大的关系。物理学科自有它的一些独特的魅力:神奇的物理现象、扣人心弦的实验以及科学家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等等。只是再好的产品也需要用语言来推销,物理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语言的穿针引线。理科的语言能不能也像文科那样丰富多彩,怎样让物理教学语言更有魅力?本人的做法是从古诗词、谚语俗语中,吸取营养,把它们融入到物理教学语言中,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1   人文知识的运用,让物理知识更加平易近人

神奇的物理现象,总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惊叹不已;有趣的小实验,总能触发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跃跃欲试。但是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实验的分析,严密的计算过程,却又那么抽象,令人费解,甚至有些呆板、乏味,让人望而却步。物理总是给人“高、大、上”的印象,这是让许多学生感觉物理无趣、难学,一谈到学习物理心理就害怕。其实在保证物理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地去追求知识的逻辑性、严谨性。如何让物理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使它更加平易近人?我经常运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俗语、谚语、歌词、成语来配合讲解。如:在讲惯性时,我用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教学中,我说“欲速则不达,小心驶得万年车(船)”;在讲合力时,我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和歌名“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时,我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踩着滑雪板在雪地里自由的滑行,旁边的小男孩则艰难的行走。在分析图片中的情境时,对于小男孩我故意用陷在雪地里“不能自拔”来形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有关时,我用“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的背”;在分析电路故障时,我是这样讲的:“是灯泡(金子)就会发光”,如果不发光可能是电路发生故障了;在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时,我淡定地说:如果有人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什么把石头搬起的位置越高,砸下去的效果越好?博得学生一阵哄堂大笑;在讲熔点时,我告诉学生“真金不怕火炼”,但怕“三味真火”;在讲到比热容大小对吸热放热、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热放热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小的特点,我告诉学生你们知道弥勒佛有句座右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吗?一个人如果肚量大,“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么,他就不容易发火。反之,若一个人的气量小,动不动就会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比热容大的物质,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热”。因此,吸热后,温度变化小。通过这种方法,让比热容的这种温度变化小的性质更形象、生动,学生也更容易记住;广告语也是我挖掘的素材来源之一。如:在讲热传递发生能量的转移时,我借用了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于是我告诉学生,热传递不生产热,热传递只是大自然热能的搬运工,只是把热能从高温处搬到低温处,能量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在讲如何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我用如何让蔬菜、水果“锁住”水分,引入减慢蒸发措施的讨论;在讲人的密度与水相当时,我说: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是水做的。通过这种比喻、拟人的手法,一下子让这些物理知识鲜活了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思考的距离,并打开了一扇通往记忆的大门 [1 ]。

2   人文知识的运用,让物理课堂,更加楚楚动人

学习不同于娱乐,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产生枯燥、疲惫、厌烦心理,能否让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起来感到舒服、愉悦,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人文知识。如在描述雾淞时,我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一下子精神抖擞了起来;在讲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时,我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要草低,才能见牛羊?在讲声音的特性时,我用了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告诉学生其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在讲分子扩散现象时,我随性朗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接着,指出闻到香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有时若没有现成的诗句,我会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来运用。如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我用“墙角一堆煤”,堆放久了墙壁里面也会黑,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一下子来了兴趣;在举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我故意把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眼花(船行)。”,其中眼花一词改的恰到好处,出神入化,把学生逗乐了;又如在介绍水之旅时,我先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学生以为我会说下一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而我话锋一转“奔流到海又回来”; 在讲稳度与重心的关系时,我用了儿歌歌词:“说你乖,你不乖。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既形象又生动,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儿时的回忆。通过这种与古诗词、歌曲相结合,建立物理情景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高了人文素养 [2 ],也使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3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