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令人垂涎的分子料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垂涎 料理 分子 令人

分子美食学,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什么?

粤菜里简单的蚝油捞面,通过分子料理技术的加工,可以将蚝油变成鱼子酱,XO酱变成泡沫。食用方法也不再是传统的拌着吃,而是先用小勺进食泡沫,仔细体会XO酱泡沫入口融化那一刹那的浓香,再将鱼子酱和面条拌匀,充分感受鱼子酱在口中爆裂的感觉。

在分子料理中,传统的味道并未改变,但食客却能体会到全新的口感。

红薯外表下是清甜的芒果味道;状似樱桃的鹅肝酱在鲜艳的水果色泽下不改香浓细滑;椰奶香气的泡沫像绽放在舌尖的幻术……这些都是分子料理带来的奇妙体验。

科学,也可以很美味

分子美食学最开始的启动者并非职业厨师,而是由一位物理学者尼古拉斯·柯蒂(Nicholas Kurti)和一位化学学者艾维·蒂斯(Hervé This)于1988年提出,命名为“分子和物理美食学”(Molecular & Physical Gastronomy)。1998 年,柯蒂去世后,蒂斯将该理论名称简化,便有了我们常说的分子美食学。

分子美食学和分子料理在英文中都被译为Molecular Gastronomy,强调用科学的方式,理解食材分子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及原理,然后运用所得的经验和数据,把食物进行再创造。

如果要严格地区别两者,可以说,分子美食学是一门科学研究,而应用这些研究理论做出来的料理便是分子料理。听起来是不是噱头十足?

技术,也可以很瑰丽

你吃过分子冰激凌吗?

在北京三里屯一家分子冰激凌专卖店,戴着护目镜的工作人员像是在做化学实验一般操作着料理机,不断冒出的白色烟雾将容器覆盖得满满当当。等烟雾散尽,碗中原本的奶油已变成诱人的冰激凌,场面非常震撼。这种冰激凌没有任何添加剂,完全纯天然,口感更丝滑,更细腻,还毫无冰碴。

这是分子料理中的一种料理方法。因为氮气沸点为-196℃,当如此低温度的液态氮缓缓倒入搅拌好的奶油中时,便能将它瞬间变成冰激凌。而液态氮在常温环境下发生汽化,迅速散开成细小颗粒,大片白色烟雾就是这么形成的。

这几乎是分子料理中最简单的案例。

其他的经典技法,比如球化(Spherification,还分为正向球化和反向球化)。从制作过程上说,正向球化是将褐藻胶加入到钙质溶液中获得。分子料理中常见的“水果鱼子酱”,就是把加入了浓厚橙汁的卵磷脂,慢慢滴入溶解了钙盐成分的溶液里凝结而成的,本身和鱼子酱没有半点关系,却因钙和软磷脂的作用在果汁外形成一层与鱼子酱外层类似的薄膜,才让果汁有了和鱼子酱一样的口感与外形。

反向球化则相反,是将含钙质的液体,加入到褐藻胶溶液中形成。比如看起来晶莹剔透、吹弹可破的球状鸡尾酒。这种手法做出来的小球内充满液体,咬破表皮便会爆开,可以说“入口即爆”。

还有胶凝化(Gelification)、乳化(Emulsification)……冠有“分子”二字的料理烹饪技法之高端多样,超乎人的想象。

烹饪,也可以很严谨

见识了那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分子料理,“改变食物形态”“复杂瑰丽的技术手段”便成为了很多人对分子料理的理解。其实,这并不全面。分子美食学追求的并非是“吃科学”,而是“科学地吃”。什么意思?

在古代,人们在无数次烹饪中总结出许多技巧。

比如,煮鸡蛋时,要等水沸腾后再煮3分钟-5分钟才熟;比如,烤乳猪出炉之后应该立刻去头,会让猪皮更脆等等。这些技巧写到纸上,往往让人不知所以然,再加上“适量”“中火”“少许”等模糊字样,总能让初进厨房的菜鸟们一头雾水。最好的例证,就是广东知名甜点姜撞奶的味道几乎一家一个样。

这时,才是分子美食学真正大显身手的时候。对于吃货们来说,用科学的方式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然后创造出“精确”的美食,是对食物的尊重。

美国出版的《压力之下》一书,精确列举了各种食材的适宜烹饪温度与时间。例如白水煮蛋,人们一般认为,利用100℃的开水将鸡蛋加热5分钟最有营养。其实不然,把一只鸡蛋在65℃的水中经2小时的低温煮制,才能得到最大的营养效果和最佳的滑嫩口感。

为了最好地保证烹饪过程的效果,每一个步骤都被严格控制。比如上面的低温慢煮技术,运用到了真空压缩包装机,和可以高精度控制温度的低温烹饪机,烹饪过程在这种高科技设备的保证下,实现了口感与营养的完美均衡。

虽然针筒、试管、量杯代替了锅碗瓢盆,护目镜代替了厨师帽。但是,蒙上了“科学符号”,并不代表分子料理离我们还远。

蔡少芬在某综艺节目曾亲手表演如何制作分子冰激凌,专门制作分子冰激凌的店铺随之盛行;谢霆锋在某真人秀节目中挑战分子料理,直接将烹饪过程展现于大众眼前,分子料理变得亲民起来。

不过,打着“分子料理”旗号的菜式普遍很贵,这倒是真的。

是科学?是艺术?

没什么奇怪,分子料理就像一种烹饪界的“上层建筑”。它是由一帮有追求,有好奇心,而且有钱、有能力、有时间去做实验的厨师做出来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

《食物与厨艺》的哈罗德·麦基(Harold McGee),把分子美食学称为“美味的科学”(Science of Deliciousness)。

它是科学家创造的东西,精密,严谨,需专业知识。

它又是一种艺术,让食物变得不单单是食物,更是视觉、味觉甚至触觉的全新感官刺激之源。

艾维·蒂斯在他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解释,分子美食学倡导的,归根到底其实是:用科学的角度探索烹饪的定义;搜集并试验带有科学特征的信息;用科学的角度探索烹饪中艺术的一面;用科学的角度探索烹饪中社会化的一面。

分子美食需要实践,同时需要想象;需要遵循原理,同时需要再创造;追求营养的最大保留,同时追求最完美的舌尖感受。

你或许觉得,分子美食学是个新兴的概念,可你一定早就吃过豆腐、棉花糖或者芝士。豆腐,由豆浆加入石灰粉发生化学变化制成;棉花糖,将糖加热后经过离心力变化成丝,发生物理变化制成。事实上,早在公元前1700年,中国已经开始用琼脂加工美食,使它们形态发生变化。如果窥探起食物背后的科学,它们都可以被划分到广义分子料理的范畴。

所以说,这一概念的最大意义,并非研制出多么高大上的美食,而是帮助我们了解怎么科学地制造并品尝美味。

说到底,分子美食是改进,是创新,更是理解。因为食物,也应被虔诚以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