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现状及提高对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吉林省 职业化 对策 现状及 水平

摘要:农民的职业化意味着农民从“小农”向“职业农民”的转变,实现农民职业化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了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农民职业化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整体来说处于中等程度,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整体上表现为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提升吉林省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针对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民职业化;意义;现状;农民收入;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273-03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农民必须强。但我国农民现在仍然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特征,这极大地限制了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反观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民”更多地指一种职业,他们具有高素质、高收入、懂技术、会经营的特点。因此,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即实现由传统农民转向职业化农民,是农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1 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1.1 农民职业化的内涵

关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不同学者有其不同的看法。邹慧[1]认为农民职业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农民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发展。孙迪亮等[2]认为农民职业化是指农民由一种身份标识向特定职业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以农民职业素质的增强为动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郭智奇等[3]认为职业化的农民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较高的收入,可以将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家、农村技术人才等划为职业农民的范畴。田园[4]提出,所谓农民职业化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经过规模化生产使产品进入市场竞争,并逐渐成为市场的经营主体。申潞玲等[5]认为农民职业化泛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是自愿选择的,并且不是半就业或兼业型的;职业化的农民具有成熟的耕作经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及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同时平等享有国家提供的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障。王敏琴等[6]认为农民的职业化就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及社会变革,户籍维度内涵与地域维度内涵逐渐消失,职业维度的內涵为社会所承认与尊重的过程。何李花等[7]认为农民职业化是指在职业分化的基础上,农民是务农居民职业的代名词,而所有从事农业工作的工作者统称为“职业农民”。

本文将职业农民定义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农民职业化是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市场参与程度增强,经营能力加强的过程。

1.2 农民职业化的意义

新华社在2016年1月27日受权发布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到“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对此,众多管理部门、经济界、学术界人士一致认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应对农业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村“空心化”现象,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三农”目标的有效途径。而农民职业化也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可见农民职业化已迫在眉睫,是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2 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现状

2.1 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奂平清等[8]、张 慧等[9]、赵强社[10]的学术论文中涉及到的农民职业化水平测量指标,将其进行汇总与整理得出最终的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本文将市场经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现代化水平这6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评估农民职业化水平的维度。其中“市场经营能力”包含市场意识、市场行为、追求利润、经营管理4项内容;“专业技术水平”包含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频率、应用科学技术种类、耕作经验、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4项内容;“文化素质”包含受教育程度、安全生产、公共知识、法制道德4项内容;“身体素质”包含健康程度、体质强弱、抗压能力、营养状况4项内容;“心理素质”包含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务农热情、思想道德4项内容;“现代化水平”包含分工程度、农机设备、农民信息库、资金支持4项内容。由此构建出一个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

2.2 吉林省农民职业化现状分析

根据以上内容编制五点量表,形成问卷,进而评估农民职业化的水平。通过使用本文编制的量表对吉林省的部分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72份,经过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55份。

样本年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现在吉林省务农者仍旧多为中老年人。样本年龄在50岁以上的样本数为195,占样本总体的76.47%;样本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样本数为45,占样本总体的17.65%;样本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样本数为5,占样本总体的1.96%;样本年龄在30岁以下的样本数为10,占样本总体的3.92%。

样本的受教育程度分布如表3所示,从文化程度来看,目前吉林省的务农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户家庭户主学历为初中,样本数为117,占样本总体的45.88%;户主不识字的样本数为11,占样本总体的4.31%;户主学历为小学的样本数为94,占样本总体的36.86%;户主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的样本数为28,占样本总体的10.98%;户主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样本数为5,占样本总体的1.96%。

对调研数据进行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的常模分析,得到的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平均分为2.94,标准差为0.538。绝大部分样本都在1个标准差内,即在2.402~3.478范围内。根据上图分析情况,本文将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大致分为3个等级(表4)。

综上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整体上看,处于中等程度,但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提升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对其职业化培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11-13]。

3 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已有的分析,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可大致分为3类:高等职业化水平、中等职业化水平以及低等职业化水平。为进一步探究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高低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基于同等级农民职业化水平中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和不同等级农民职业化水平中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吉林省农民增收途径,及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关系,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3.1 同等级农民职业化水平中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图2反映了高职业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中职业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及低职业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程度。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无论职业化水平的相对高低,整体上均表现为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线性关系,且成正相关关系,即农民职业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越高。

3.2 不同等级农民职业化水平中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图可以看出,虽然整体上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不同等级的职业化水平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高职业化水平对应着相对较高的收入,此水平下的收入范围表现为2万~5万元,并且在分析图中表现为直线的斜率为3.05;中职业化水平对应着相对中等的收入,这一水平下的收入范围为6 000~40 000元,并且在分析图中表现为直线的斜率为3.12;低职业化水平对应着相对较低的收入,这一水平下的收入范围为4 000~10 000元,并且在分析图中表现为直线的斜率为2.08。由此可说明,吉林省农民的各级职业化水平中,高等和中等等级的职业化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大,而低等程度的职业化等级对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提高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提升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4 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的对策

综合以上调查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根据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价体系,本文将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大致分为 3个等级,即高等、中等和低等;二是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整体来说处于中等程度,但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三是在各等级农民职业化水平中,整体上均表现为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线性关系,且为正相关,即农民职业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越高;四是不同等级的职业化水平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职业化水平高等和中等等级的职业化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大,而低等程度的职业化等级对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提高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提升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已成为吉林省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省实际的农民职业化之路。

4.1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市场

农民职业化必然伴随着土地集中化与规模化,虽然吉林省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土地流转,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农民的市场意识较低,以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同时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农民无法及时将土地流转出去。因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对农民职业化至关重要。

4.2 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根据调查显示,吉林省当前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具备职业化农民知识的农民不多。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民职业化,必须完善相应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推行农业资格准入制度,改变职业教育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错误认识,培育职业农民。

4.3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收益水平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型式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农民经营体系的创新是推动农民职业化的必经渠道。首先要创新经营主体,目前吉林省农村留守劳动力是主要的经营主体,这显然不利于职业化农民的培育,应鼓励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入;其次,创新农业经营客体,即农业经营的对象。根据地域特征,发展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及服务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从而提高农业收益;最后,创新与本省情况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手段。

4.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职业化产生的后顾之忧

农民职业化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支撑,必然会使得农民对职业化产生后顾之忧,从而制约农民职业化进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吉林省农民的社保制度比较健全,但是有落实不到位、城乡差距大等问题。因此,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制度,引导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解除农民职业化的后顾之忧,对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至关重要。

4.5 正确认识农业社会价值,提升农民社会地位

由于我国的社会传统认知,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不利于农民职业化。同时,在对吉林省农民的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农民认为农民这个名称代表着贫穷与社会地位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因此,农民职业化需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农村的社会环境、通过对农业价值的挖掘与对农业活动的重新认知,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农业活动,推动农民职业化进程。

5 参考文献

[1] 邹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農民职业化问题初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会科学版),2009(6):17-21.

[2] 孙迪亮,邹慧.农民职业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性分析[J].内蒙古则经学院学报,2009(9):15-18.

[3] 郭智奇,齐国,杨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4] 田园.我国农民职业化问题制约因素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9-93.

[5] 申潞玲,侯向娟.农民职业化研究述评及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47-453.

[6] 王敏琴,李辉,郭儒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化发展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0-155.

[7] 何李花,李明贤.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6(4):65-67.

[8] 奂平清,何钧力.中国农民职业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20-128.

[9] 张慧,连玉红,张引莲.我国农业内部的农民职业化问题[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8-30.

[10] 赵强社.论职业农民的培育[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 洪仁彪,张忠明.农民职业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88-92.

[12] 孙娟.关于农民职业化的若干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5):22-24.

[13] 侯向娟,申潞玲,任红燕.山西省农民职业化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5(32):284-29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