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学生情感素质培养方法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素质 培养 过程 高职院校 方法

摘要:情感素质是建筑类专业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未来从事建筑类各个岗位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建筑类专业有其自身培养特征,通过仿真建设工程承发包模式,在第二课堂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完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人际关系交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培养具有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发展素质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情感素质教育;建筑工程承发包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0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未来十年,教育的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可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能力的人才,只掌握技能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情感素质的内涵

情感素质定义为人们的一种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是对世界、社会、他人和自身的认同与正确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将情感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接受层次;第二,反映层次;第三,价值评价层次;第四,组织层次;第五,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即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目标系列。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情感教育研究在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理论,研究的主导方向多以“人格论”为基础,没有站在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的角度考量,更缺乏以行业工作特征为标准的模拟项目管控经营模式的情感素质教育,因此,研究市场需求下的学生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仿佛学生受教育就能成才,而从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是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亦或是德育工作的不灵验,都表露出眼下教育正走上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转型完成,大学生的称谓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大学生人数激增,他们纷纷涌入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劳动者争夺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对专业和非专业知识均缺乏学习热情。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专业没有自主权,学什么专业均由父母决定,学生从一开始就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在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主流的今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分享的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更多选择独自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能力逐渐丧失,更有甚者出现“抑郁症”等难与人沟通的状况,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猎奇的兴趣,学习热情欠缺。

2.高职学生呈现两极分化。高职学生呈现两极分化,来自农村的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学习目标明确,不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不过多参与社会实践,羞于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相反,来自城市的学生却更有自信,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不断刷新自己在各方面潜质的记录,但在表现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学习成绩不理想。

3.高职学生爱好单一。在高职院校开展文娱活动中,歌手比赛作为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长期受到学生追捧,而学术讲座、演讲比赛等充分表现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研究精神的活动却只引起小众学生的共鸣,学生的爱好过分单一,学生的整体水平趋同,文化活动呈现过度娱乐性,能够表现出较高思想性的学生作品与前相比凤毛麟角,学生能将爱好长期坚持又不断提升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4.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小爱思想泛滥。高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获得足够的肯定和重视,缺乏远大的志向和人生抱负,加之知识储备不足,在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易迷失自己,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没有形成,于是急于摆脱过分自由的状态,就形成一批校园恋人,彼此谈论的话题多集中于个人的小情小爱,忧伤之情泛滥校园,遮盖了校园文化中本应具有的阳光、朝气、积极向上,将过去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宿舍为单位的校园文化机构解体,损害组织的统一性。

二、原因机理分析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到攻坚阶段,在教学改革方面,全国各类高职学院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不论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很多学校都有了具有特色的品牌优势,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目前全国各类院校都处在摸索阶段。

(一)传统培养方法脱离市场需求,缺乏设计仿真任务,项目载体,无法从深层解决学生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缺失问题。

学校对高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传统方式不适应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评价标准概念模糊,评价手段单一,是静态评价体系,事后评价,由校方对学生在学校的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解归类,依靠少数精英学生通过文娱活动表现学生在校获得的情感素质教育成果,绝大部分学生作为观众,只在客观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其审美能力是否真的提升,无法进行检验。少数精英学生通过活动得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绝大部分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依然停留在表面,校方的培养预期与学生的实践之间产生巨大的偏差,学生在接受评价后没有得到情感素质的提升,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际任务完成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既符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成为项目的主人和参与者。

(二)学生情感素质教育中“三无现象”和能力短板突出,情感素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多年来,高职高专学校在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本位理念,强调个人技能的突出作用,而忽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对学生情感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理念盛行,主要表现在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不同背景下学生沟通障碍明显,与老师沟通交流能力欠缺,身处困境回避困难,放任自流,不懂得与人为友的意义等,这类“三无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这与学生在校期间情感教育缺陷密切相关。

(三)情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法创新不足,动力不足

网络时代,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但是高职学生对社会和政治里程碑事件的关注与思辨能力不足,在建筑业就业买方市场的背景下,让带着情感缺陷基因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表现出对职业的长期不适应,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学生成长受到影响。

三、策略分析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学生情感素质培养体系,系统分析用人单位对学生情感素质的主要需求,将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有效对接,在课程体系内通过情感教育模式创新,让学生在任务中,运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EPC、CM、MC等多种任务承包与经营模式,让学生作为管控项目核心,模拟职场环境构建以企业需求为首要目标的员工情感素质培养标准,打造走出校门既能胜任未来岗位真正意义上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将学生组织管理与建设项目的矩阵制、项目制等组织形式充分应用,形成班级日常管理任务分解体系

在一个学校推行建设项目管控学生组织模式,依托学生组织社团将学生专业活动与文娱活动纳入到项目化管理中,形成以班级为单位的任务分解体系,为学院学生情感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庸、懒、散、软”缺点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改变班级评价标准,形成班级文化氛围,实行项目矩阵制,将班级中全体学生调动起来,完成各个项目,将项目设计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二)邀请用人单位代表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践

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走向,对用人单位的关注是高职学院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指标,素质教育活动项目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必须将项目化的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借助企业的HR绩效评价体系,对活动项目招标方与投标方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将企业对人才情感素质教育的质量指标通过数量指标实现,在活动中不断寻找变化,动态调整指标体系,针对学生在诚实、守信、敬业、勤奋等方面的情感素质目标交叉设计项目,不断调整项目以期情感素质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毕业生推介平台,重点推介情感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在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通过用人单位反馈,了解本届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效果,并将用人单位评价与前几届学生评价进行比对,形成适合建筑类高职院校情感素质培养的指标体系、任务载体系统,为建筑类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由于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同时情感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由于人的成长阶段不同对情感素质概念的定义不同,因此,本课题不能对各个阶段进行分析解决,而将着力点放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针对在校生,特别是90后群体情感素质缺失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教育的范围,情感素质教育的目标、阶段、成因、表现等问题,同时结合市场调研,提出学生情感素质教育的未来趋势、发展方向与教育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宁.论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16-19.

[2]许凌凌.高职院校学生情感素质培养问题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85-88.

[3]陈章龙.大学生精神彼岸的探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05-0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