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方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生物科学 探索 院校 实践

摘要:传统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例,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确立“师范—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分类培养目标,探索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生物科学;综合改革;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29-02

一、前言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安徽省教育厅针对本省高校的现状,提出了“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根源于师范类专业的地方高师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赢得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需要高校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

阜阳师范学院地处皖西北,是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师资培养为目标,长期致力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多年来为省内外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中学生物教师。如今,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逐渐凸显:一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各类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就业问题成为各类学校的焦点;二是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三是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增多,教师需求量减少,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远远大于整个教育系统的用人需求;四是传统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2013年获批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基于生物科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对生物学人才的现实需求,我们按照“调格局、强内涵、促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社会适应。本文拟就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过程中的实施措施,进行探索和交流。

二、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培养目标是有效实施专业综合改革的前提,也是建设和发展生物科学专业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方案是设计和塑造大学生使其发展成为创新人才的蓝图和总体设计。

我们根据社会对生物学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明确了生物科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方向,即保留原来师范特色的基础上,拓宽专业面向,力争教师能力发展更加有力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确立了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即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生物学教师,向科研院校输送研究型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从事生物技术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教师教育平台强化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凸显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按照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设置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由反映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组成。按大类培养模式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二年级融通专业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向本学科内任何一个专业方向发展,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环节与技能的培养。

三、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结构体系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及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对高等学校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的做法是,在同一学科门类下设置若干柔性方向,实现毕业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一专”是指所有毕业生均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多能”是通过差异性的选修课程、卓越教师计划、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论文等环节因材施教,分别培养相应的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培养。通过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制订“共建实训基地、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培养乐教善教人才”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首先,我们与阜阳市内一些中学共建了稳定的实习与实训基地,为实习基地添置了供实习生实习时使用的桌椅、电脑、教具等,学校始终保持与实习基地的沟通联系,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定期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其次,建立了教师教育课程的4个模块以夯实理论基础,内容包括教师教育通修课程、教师教学技能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以及教育实习、顶岗支教构建的教育教学实践。再次,通过创建轻松课堂、微格教学等强化实践环节,学生之间轮流上台扮演“老师”讲课,其余学生按要求模拟“学生”进行配合,在体会实际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立德树人,全国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朱士信教授以及省内多位师德标兵受缴为学生做辅导报告,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职业,奉献教育事业,尊重关爱学生,掌握从教技能,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乐教善教人才。

我们先后与阜阳一中、阜阳二中、阜阳三中、阜阳九中、阜阳十中、阜阳师范学院附中等10多所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为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组和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我院先后有16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3、2014年获教育实习先进单位称号。2012—2014年,共有3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三等奖。

2.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贯穿“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通过师生双方互选,学生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教师悉心指导下,学生查资料,做实验,处理数据,写论文,通过循序渐进和恰当的科研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科研方法与科研精神,也进一步系统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每年吸纳了120多人次参与了教师科研训练活动,有的学生大二时就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活动中。由于受过创新性实验的培养训练,同学们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项目26多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45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篇,学生作为发明人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达42项,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先后获得省级银奖2项,铜奖5项,4年蝉联校级金奖。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6%左右,录取到重点院校的研究生人数也逐年提高,据统计,就读的高校中“985”、“211”大学与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占70%以上,学院连续5年荣获“校级考研先进单位”。

3.应用性综合能力培养。生物科学是一门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基础性强,最具活力的前沿学科之一,同时与食品、医药卫生、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轻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认真分析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在选修课程中开设了生物标本制作、经济动物养殖、经济植物栽培、食用菌栽培、污染与修复生态学、循环经济导论等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特色课程。通过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充分挖掘企业各类教学资源,增设企业单位专家担任主讲教师的短学时、专题式应用型课程。

实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同学们积极参与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及“爱鸟周”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为人们讲解生物学知识,关注生态环境,开展保护鸟类的活动。我院每年举办“勤行杯”生物标本设计大赛,学生的参赛作品涵盖植物腊叶标本、昆虫针插标本、家禽骨骼标本、脊椎动物剥制标本、两栖爬行动物浸制标本等,在2013年参加“第一届安徽省普通高校‘兴宏杯’动植物标本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标本制作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标本制作能手,他们形成了一个专业的标本制作团体,面向社会,积极服务于地方,加强产学研项目的开发,将标本制作技术应用于特种禽类养殖场及中小型企业。

四、健全培养体系,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进行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实践课程,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其师资队伍随之转型。从我校承担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的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实践实训经历,不能充分胜任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是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认识到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

通过积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措施,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教师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有多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成了由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我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有1人获安徽省第二届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

虽然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应用型师资力量仍有不足,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接纳更多学生实习,教师课外实践教学工作量如何计算等,我们将在专业综合改革的后续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石其宝.高校专业综合改革探讨[J].教育评论,2012,(4).

[2]崔亚东,兰伟,屈长青,王魏根.与生物学科研究相结合,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