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辩证法 渗透 自然 高中生物 教学中

摘要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同样涉及到了生物科学,因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内容,教师和学生在授课及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观点来指导教学,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并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生物学教学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指的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而这些目标当中无不渗透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从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上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和自然辩证法存在着很多的交汇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中生物教材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

以前绝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其中含2本必修、1本学修。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科书分为6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以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3本必修教材、3本选修教材。无论是老的教材还是新的教材,其中都较多地渗透到了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内容和观点。现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为例进行分析。在这套课本第一册的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节中谈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同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同属于自然界,二者之间的统一性正是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物质统一性”的这一观点。

自然界作为一个概念,指的是客观世界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因此自然界、世界或宇宙的概念在宏观物质物理学中的含义,都是具有无限时空的和包罗万象的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总和。又由于自然界这个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是物质的基础,所以这里又把它称之为物质统一性。显然,这个“物质统一性”的概念,正是在自然科学层面,对物质的自然界的一种整体性方面的存在方式的最为抽象、一般的概括。

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差异性则说明,虽然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中所存在的局部各有特点,并非绝对的相同,所以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又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提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细胞表面有细胞膜,它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这个知识点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观点: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整体和局部之分,整体是由局部所构成的,局部则是整体中的部分。

在“生物的进化”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所讲到的生物进化的一些知识,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系统自然观的一些观点。这一章简单地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从存在到演化的过程,是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的体现。

此外,在生物和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章节中均不同层次地渗透了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之处是非常多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挖掘、分析这些内容。2高中生物教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

这里所说的教学首先是教师的“教”。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既有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又有生物科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和原理。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和原理是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所提炼出来的。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这样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当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也渗透了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三北防护林在20世纪末发生大规模虫害等为例进行自然辩证法的渗透教学。因为杨树相对容易成活,人们在三北防护林带工程中大量营造杨树林,结果在20世纪末发生了大规模的杨树天牛为害;又因为马尾松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高,人们在东南沿海地区营造大片马尾松林,结果因松毛虫种群爆发和松材线虫病为害而遭受重大损失。实际上,这些实例中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很简单: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多样,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一个物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其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就弱。造林的人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了生物学问题。从这两个例子当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不会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出现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选修课本中有一章是关于“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地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即人体的内环境。假如将身体的一个细胞或一块组织拿到体外,如果不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它们很快就会死亡。而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却能正常地生活着。

通过这一章内容的讲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人体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如果由于人为的活动破坏了这个系统的平衡的话,那么人体就会患病。同样的,自然界就如同人体,在整个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使得自然界这个大环境无比的丰富多彩,但是随着我们人类活动的加剧,各种生物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家园,部分动物由于没有食物和适宜的环境。

生物学课程一直非常强调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究其内容,大致包括:①生命的物质性;②生命运动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③生命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对应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④生命运动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⑤进化采取量变到质变的形式(变异的积累产生新物种,如长颈鹿);⑥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内部以

及生物与外部条件之间的矛盾(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很丰富,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使学生体会以下4种观点。

2.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中。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千变万化的。

生物的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枝原体到参天大树,从地面的爬虫到天上的飞鸟,无一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生命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生命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物理学及化学的运动的基础上,但又发展到与它们不同的更高级更复杂的形式。生命现象有它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并被运用来改造自然界。只有从维物主义的生命观出发,才能把生命科学的研究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陷入神秘主义迷途。按照辩证的观点,生物体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即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基因和物种也不会永恒不变,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这就是生物存在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每一生物又都有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都是运动变化的,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就意味着变化、变化就意味着发展。这样从而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学习、研究生物知识还是看待世界(包括社会)的一切事物都不应该用静止的观点,而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

2.2 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多样性,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细胞是有机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都是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最后由后来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一群细胞,而这一群细胞在形态、功能及分布上发生变化,显出差异,产生细胞分化现象,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细胞和间质结合起来,形成了组织,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细胞数量的变化引起了各群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中,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各器官生理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通过对这些事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使学生懂得,自然界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明显的质变是不明显的量变积累的结果,要研究事物的质变过程就必须注意观察量变过程,学习生物学知识也不例外,要取得好的成绩,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没有做艰苦的知识量的积累是办不到的。

2.3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所谓矛盾,就是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相反因素的意思,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矛盾双方又斗争又统一的结果。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生物的结构与机能之间、生命活动的各种局部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同样,生命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宏观与微观、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时候,绝不能将这些互相关联的事物分割开来,而是要从分析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从各种矛盾的产生发展到消亡加以全面的考虑。讲授“生物与环境”时,这种对立统一体现在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动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对立统一。任何一种动物其个体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但是与其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依存成为彼此制约的统一体而与其生存环境也密不可分,它们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取得生存条件,即它们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就蕴含在其生活环境之中,因此,它们也不断地影响其生存环境,所以动物体一般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由于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已经适应了常常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则动物有机体不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就是动物本身发生一定的变化,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从而向前发展而被保留下来。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懂得要认识和揭露自然界里的一切现象的规律就必须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善于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去观察研究和分析才不致于迷失方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实践第一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物学的知识跟其他知识一样也来源于实践,主要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中注意使用实物、模型、挂图、板画、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详细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世界已进入利用核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的新时期,但是学生中还有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违反科学规律的东西,崇尚迷信甚至出现悲剧。这说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已不能再忽视了。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跟提高民族素质的关系很大,他们不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不仅学不好生物学,而且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这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生物科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以及自然辩证法的这些基本的观点,便可以利用它们更加轻松愉悦地去学习和理解新的生物学知识,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各个领域中去,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 高中生物学习中自然辩证法的渗透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如整体和局部的原理(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生态系统的关系)、适应的原理(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和环境之间相适应的原理)等。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时候,学生如果能够从整体和局部的观点来看待这部分知识的话,就很容易掌握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细胞的各个部分,而它们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相互依托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细胞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自然辩证法的原理,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知识间不同的特点和联系,分类进行理解、识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