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新型生物课堂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贯彻 构建 课堂 生物 新课程理念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彰显和贯彻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堂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人认为生物课程的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科学地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选用贴近生活的事件,体验学习过程的和谐美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深知兴趣、情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浓厚的兴趣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选用贴近生活的事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感知材料,把生动、鲜明、形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体验学习过程的和谐美。

如在教学高中模块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时,笔者就利用一个学生常见的事例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想要到对岸去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岸。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付给船工的工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就有了更真切、直观、形象的了解。然后,笔者再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运用类比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学生也掌握了遇到抽象知识时运用类比来解决的方法。

二、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无法替代的。

如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三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笔者向学生说明了科学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T2噬菌体的具体原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提示他们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再帮助学生释疑,释疑的过程必须结合师生双方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现状,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下去,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三、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提高高中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而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方式。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如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时,如果教师只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必定是肤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笔者首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想出“植物嫁接”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假设,并设计怎样才能完成基因的“嫁接”技术。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笔者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部曲”,即:剪(剪取目的基因)——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所有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为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地预习新知,笔者在开学伊始,就改变了以往把预习阶段放在课堂起始阶段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在预习中做到读、思、记相结合,即:读所学内容,大致明确所学内容;思考课本中的“观察与思考”“练习”等,自行解决问题;记下要点、疑点和难点。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有充分讨论、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明显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如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之前,笔者布置了一些任务:①通读本节内容,明确下一节课将学习什么内容;②想办法捉一些昆虫,供下节课实验与探究使用;③什么叫探究,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探究活动?④你对课本上设计好的探究实验有何评价?若让你设计,你会怎样想?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简易的用具,进行初步尝试。

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卫民.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D].郑州:河南大学,2007.

[2]李述友.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4).

[3]丁金昌.应用生物科学史在教学中突破难点[J].生物学教学,2008, (2).

[4]母云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读与写,2007,(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