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谈 实验教学 农村 中学生物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其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魄力。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一个突出表现。而现在农村的生物实验教学实际状况离这一目标的完成相差甚远: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和现象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人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端正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

对实验课地位及其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应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而全面发展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教育目标。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基础。因此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和谐性的发展过程,其中,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这些能力正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所以,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根据实验教学这一特点和生物科学发展状况,生物实验教学目标除了巩固认识和培养实验技能外,还应包括: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2、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方法,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识、精神。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懈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转变观念,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应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生物实验课应给学生更多的兴趣自由,思想自由。当然,这些思想还应落实到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上。

二、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以往教师讲述学生按步骤操作的模仿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发挥。因此,要使实验课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就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4个方面的转变。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重实验结果,更应重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这是理论课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的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除了教材介绍的实验材料外,可让学生带其他叶片如蚕豆叶、女贞叶等做实验。当然,学生自己尝试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但靠自己获得“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现成的“是什么”更有意义。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到了正确结果,而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的基础。

(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当然,必要的管理不可缺少。

(4)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原来存在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应该让它逐渐消失。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实验和成功的快乐。同时,应奖“勤”罚“懒”,表扬“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能独立地做、创新地做则更好的实验氛围。

三、改进实验评价方法,建立正确的实验教学导向

许多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评价仅限于实验报告的批改,并且批改时只写日期、等次,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生物实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1是评价内容,2是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实验课到底应对学生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呢?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对实验课评价研究得很少,人们注意的是学生是否得出实验结果,却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意识、能力等。前面,我们谈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它包括对学生生物能力、方法、态度、技能、知识的培养。这一目标的内容就是实验评价的依据。实验教学的评价就应集这些目标一体,既要考评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和实验用具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对实验成功与否的认定不仅限于是否得出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了实验的过程。这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

评价方式:生物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表现,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多种评价方式互相补充、综合运用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才能体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考查、学生自评和互评、考试等。考查是教师平时对学生实验活动表现的观察与检查,这种评价比较全面,包括对学生能力、技能、实验态度等的评价,只是人为因素大,评价缺乏准确性;学生自评和互评,同组同学互评和学生本人自评,较准确、公平,但有些内容很难量化,因此评价内容往往不全面;考试有口试和笔试两种形式,一般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评,而对实验动手能力的考评具有局限性。

四、合理安排实验课,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许多地区还存在班级人数过多的现象。变实验大班上课为小班。实验课实行小班上课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人数少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那么在现有条件下采用小班上课是否可行呢?只要安排合理,完全是可行的。生物实验室闲置是相当普遍的,增加几倍实验量是完全可以的,比较难处理的是时间的安排,可以与其他学科实验课穿插进行,如一个班的一个组上生物实验课,另一组上其他实验,或与综合实践课联系,还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等等。这样对每个学生来说,课时量几乎没有增加,只是增加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教师的工作量。其次,我们还可以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如学生的家庭、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中的用具、材料、图书资料等开展相应的活动。再其次,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的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的饲养过家禽家畜或种植过水稻、小麦、玉米等等;有的患过传染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