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一思修笔记6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大一思修笔记 笔记 大一思修

大一思修笔记6篇大一思修笔记 GXJ-1目录一、版本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思修笔记6篇,供大家参考。

大一思修笔记6篇

篇一:大一思修笔记

J-1 目录 一、版本一 ...................................................................... 4 1、进入大学后应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 4 2、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 4 3、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德?试述他们两者的关系. ... 4 4、简述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内部的结构关系. .......... 4 5、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 4 6、简述人才素质的构成要件及其在人才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 4 7、 理想与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大意义. ....................................... 4 8、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5 9、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5 10、如何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 5 11、如何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5 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5 13、什么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5 1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 5 15、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 5 16、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 6 17、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 6 18、简述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 6 19、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6 20、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要反对哪两种错误思潮?结合实际谈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 6 21、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价值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 6 22、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什么? ....................... 6 2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什么特征?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 6 24、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需要哪两种手段?为什么需要这两种手段的结合? ................................................. 6 25、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重要内容. ........................ 7 26、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校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提高职业精神? ........................... 7 27、爱情的本质是什么?谈谈你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认识. ............................................................................. 7 28、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 7 29、如何理解法的一般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7 30、简述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 7 31、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7 32、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有什么特点?如何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 7 33、宪法及其特征.................................................... 7 34、新中国经历过哪几部宪法?新宪法经历过哪几次修改?其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7 35、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 7 36、简述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8 37、简述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 8 38、简述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 8 39、什么是民法?如何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 8 40、什么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中做了怎样的分类? ..................................................................... 8 41、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些条件? ....................... 8 42、什么是代理?以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为标准,可将代理分为哪几类? .............................................. 8 43、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民法规定民事权利有哪些? .................................................................................. 8 44、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8 45、什么是债?其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原因有哪些? ........................................................................ 9 46、刑法的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 9 47、简述犯罪构成四大要件的内容. ........................ 9 48、简述故意犯罪形态的内容................................. 9 49、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每个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9 50、什么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其构成要件是什么? .................................................................................. 9 二、版本二 ....................................................................... 9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 9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 9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 9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 10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 10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10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 10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 10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 10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0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 10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 10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 10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 10 15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 10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 10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 10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 11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 11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 11 2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 11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1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GXJ-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 11 2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 12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 12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 12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2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12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12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 12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12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 13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 13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 13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13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 .......................................................................... 13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13 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13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13 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 13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 13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 13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 13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13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 13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14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14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 14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14 三、版本三 .................................................................... 14 一.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 14 二.大学生有哪些新的学习理念?............................ 14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 14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 14 五.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 14 六.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 14 七.理想与信念的作用? ........................................... 14 八.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5 九.世界观与人生观? .............................................. 15 十.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 15 十一.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 15 十二.道德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作用? ........................ 15 十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15 十四.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意义及内容? ..... 15 十五.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5 十六.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 16 十七.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 16 十八.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抓好哪些环节? ....................................................... 16 十九.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做到哪些? ...................................................................... 16 二十.大学生要怎样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6 二十一.何为爱情本质? ........................................... 16 二十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 16 二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16 二十四.何为法律制定? ................

篇二:大一思修笔记

部分 单项选择题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 B.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汇 A.是否有高尚的理想

  B. 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 C.认识论和辩证法 D. 唯物论和认识论 本原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是否有宗教信仰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

 C. 对立统一规律

 D.发一性的回答 展 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2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多美元但从它产生C.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4、哲学是

  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 20 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科学之科学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物主义 25、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5、世界观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对社会发展的系统观点 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 "观点

  D.关于联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26、以下关于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 A.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和发说

 展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事物的多种联系构成多种运动形式

 D.运动构成事物相互联系、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相互作用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标准

 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标准 一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 A.不可知论者

 B. 所有唯心主义者

  C. 唯物主义者

  D. 物发展的趋势 2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可知论者 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 运动、发展的原理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9、“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 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的时代 析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均使用力量 C.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康德哲学思想

 30、发展的实质是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A.德国古典哲学

  B. 法国的启蒙哲学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 的灭亡 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3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的启蒙哲学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基本联系问题

 1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A.是否承认物质是运动的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题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决 3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定作用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1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A.系统完整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16、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是指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唯心主义思想

 D.形而上学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1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唯心主义思想

 D.唯物史观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三大工人运动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基本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矛盾

  D. 阶级斗争 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2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A.没剥削、没压迫的社会

  B.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2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38、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不变性 C.运动性 D.永恒性 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39、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 的

 4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它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A.客观性

  B.具体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曲折的过程 41、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60、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 A.真理变成现实

  B. 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4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61、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 A.客观性

 B. 具体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A.运动员训练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生产实43、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践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 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6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4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流"这两种观点是

  6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辩证法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对前者的发展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64、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 A.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感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绎方法 展为理性认识

 4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6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既克服又保留 推向前进”说明

 47、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一种

 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A.折衷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有真理性的标准 C.绝对主义的观点

 D.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 6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主义观点 A. 物质不断运动

 B. 物质普遍联系

 C.物质永恒发展

  D.实48、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践的观点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 67、意识的本质是

 性

  D. 有限性和无限性 A.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B. 人脑的分泌物

 C.观念的4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综合

 A.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抽象 68、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 和具体的关系

 D.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A.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意识

 B.所有物质都具有意识 C.意识独立于50、相对静止是指

  物质而存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6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A.客观物质世界

 B.知识分子的头脑 C.人民群众的实践

 D.5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A.运动决定静止

  B.静止决定运动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7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的含义是

 5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

篇三:大一思修笔记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答: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二、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三、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理想的含义 答: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有可能实现的、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 理想的特征 答:

 实现的可能性、 时代性、 阶段性、 实践性、 超前性。

 从内容上划分, 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 道德理想、 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 信念的含义 答:

 信念是认知、 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 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 信念的特征 答:

 1、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 2、 多样性 6、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长的重要意义 答:

 一、 理想信念的作用 1、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 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认同感、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8、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答:

 一、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爱国主义不是狭义的民族主义, 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二、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 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 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 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里工作, 作为中华儿女, 都可以以自 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2、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

 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9、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答:

 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二、 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三、 人生价值的评价 1、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0、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答:

 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 不断提高自身 的能力, 增强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3、 立足于现实, 坚守岗位做贡献 4、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1、 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

 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自 觉维护国家利益, 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 促进民族和谐。

 三、 维护祖国统一。四、 增强国防观念(一)

 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二)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 是大学生报效祖国、 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2、 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五、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2、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答: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道德观念、 道德准则、 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认识自己对家庭、 他人、 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 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 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 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还具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 沟通功能。(二)

 道德的社会作用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 2、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 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答: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三)

 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三)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15、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答: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 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基本特征表现为:

 继承性、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16、 道德的起源 答:

 首先,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形成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 道德才得以产生。

 1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

 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 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着力

 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 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 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 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18、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

 “爱国守法”, 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 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 诚实守信、 诚恳待人; “友善团结”, 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 互相帮助、 与人友善;“勤俭自强”, 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 勤俭节约、 积极进取;“敬业奉献”, 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服务社会。

 19、 公共生活的特点 答: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透明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0、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答:

 一、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1、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答: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22、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答:

 一方面规范、 引导社会成员的行动, 是人人懂法、 守法, 既实现自 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另一方面规范、 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 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权。

 该法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其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 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其基本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 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 应当公开、 公正, 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

 处罚程序。

 执法监督。

 23、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答: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24、《劳动法》 的基本原则 答:

 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 。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济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是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5、《公务员法》 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26、 性爱、 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把爱情同人世间其他情感区别开来;理想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 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

 27、 恋爱中的道德 答: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爱情的本质); 文明相亲相爱。

 28 大学生的恋爱 答: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注意恋爱与学习、 关心集体、 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

 结婚、 家庭关系、 离婚

 29、 结婚的三层含义:

 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 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

 30、 结婚的法定条件:

 (一)

 必备条件:

 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达到法定年龄; 一夫一妻制(二)

 禁止条件: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31 无效婚姻:

 重婚的;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未达到法定年龄的。

 32、 离婚的两种方式:

 协议离婚; 诉讼离婚。

 3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是随着是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

 奴隶制、 封建制、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34、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5、 法律的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其实质内容来看,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其社会作用来看, (经济建设方面、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对外方面)

 36、 法律体系: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 以 7 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 3 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37、 法律的运行:

 是一个从创制、 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包括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等环节。

 立法的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 审议、 表决和法律的公布。

 38、 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包括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承担并履行义务。

 39、 法律适用: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40、 法律思维方式:

 按照法律的规定、 原理和精神, 思考、 分析、 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41、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42、 宪法的特征:

 内容上, 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效力上, 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上, 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43、 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这是我国的国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 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篇四:大一思修笔记

章 1 1 、道德的起源: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 2 、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是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 3 、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②、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更重要)。总的来说,其实质是在调整利益关系。

 4 4 、道德的功能:①、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②、其他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 5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6 6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孔子以仁作为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 7 、人类最初的道德表现形式是传统习俗。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8 8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爱国守法②、明礼诚信;③、团结友善;④、勤俭自强;⑤、敬业奉献

  9 9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0 、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11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道德行为。

 12 、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目的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而社会主义道德也是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

 13 、道德修养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改造自我,教育自己,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

 14 、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①、学思并重。②、省察克制。③、慎独自律。④、积善成德。⑤、知行统一

  15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关键在于兼顾三者利益,做好统筹兼顾。

 第五章 1 1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 2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 3 、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 4 、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法系法律。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 6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 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 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遵守 ③法律执行 ④法律适用

  8 8;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 9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0 、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㈠特征: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 1/5 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 2/3 多数通过。

  ㈡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罪刑法定原则③人民主权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11 、执法公正的要求:①合法合理原则

 ②及时高效原则

 ③程序公正原则

  12 、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2 2 个方面。

 ①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

 否正当合理。

 ②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13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14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①结构上相关关系②总量上等值关系③功能上互补关系

  15 、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16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17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18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19 、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体、政体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0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⑦文化教育权⑧特定主体权。

  (二)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如夫妻有计划生育义务,父母有抚育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1 、我国的国家机构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③国务院

 ④中央军事委员会

 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监督机关)

  第七章 1 1 、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 2 、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 3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4 4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5 5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

  6 6 、网络上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7 7 、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

 8、《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时间: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05 年 8 月 28 日通过,自 2006 年 3 月1 日起施行。

  9 9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原则:①、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处罚适当。②、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③、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④、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10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细分为四类:①、扰乱公共秩序;②、妨害公共安全;③、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④、妨害社会管理。

  11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制出境或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

  12 、处罚程序:①、调查程序: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在调查程序中,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②、决定程序:告知权利、陈述申辩、举行听证。③、执行程序

  13 、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4 、恋爱中的道德:①、尊重人格平等。②、自觉承担责任。③、文明相亲相爱。

  15 、大学生的恋爱: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③、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16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应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②、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③、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17 、婚姻的法律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相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8 、家庭的概念: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19 、婚姻家庭关系的两重属性:①、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成立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②、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③、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20 、家庭美德: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1 、结婚: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①、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②、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③、结婚是男

 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22 、结婚的法定条件:(1)必备条件:①、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 23(22)周岁,女不得早于 20 周岁③、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2)禁止条件:①、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结婚。②、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23 、无效婚姻的情形:①、重婚的;②、有禁止婚姻的亲属关系的;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④、未到法定婚龄的。可被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注意区分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

  24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关系指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双重关系。

  1) 人身关系是指夫妻双方与其人身...

篇五:大一思修笔记

 理想信念理想社会与中国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梦想。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轴心时期”, 我们的先人对理想社会就有一个朴素的梦想, 这就是对大同理想的向往和憧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自古以来, 中国先贤就以“天下大同” 即共同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礼记· 礼运》 中有一段被后世反复引述的话: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为大同。” 这段关于大同社会的经典描述, 体现了我们的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与梦想。

 《礼运》 篇所描绘的大同理想, 虽然是在当时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自然经济背景下产生的, 但从思想内容看, 它超越了具体的社会形态, 带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性质, 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 这使得它可以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历久而弥新。

 事实上, 自《礼运》 篇正式提出大同理想以来, 中国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吕氏春秋· 贵公》 明确倡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天下之天下也”。

 东汉公羊学家何休提出“衰乱世、 升平世、 太平世” 的历史进化观, 其中“升平世” 类似于《礼运》 篇中的“小康” 社会, “太平世” 则与“大同” 社会相仿。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 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和罪恶、 民风淳朴、 其乐陶陶的世外桃源, 同现世的困苦形成鲜明对照。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中提出“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并以三代之治为范式, 试图建立“公天下” 的制度体系。

 可以看出, 大同理想在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 一直是批判社会现实、 用于返本开新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资源。

 到了近代, 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 先进的中国人仍未放弃对大同理想的追求。

 在欧风美雨洗礼和中西文明碰撞中, 传统的大同理想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 转化为批判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 追求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资源。

 旅居英国的早期改良派思想家王韬在回答英国学生提问时说, 十七、 十八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 同《礼运》 篇中的大同说“颇为契合”, 使得提问和旁听的学生与先生“群击叹赏, 以为闻所未闻”。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认为大同之制是人类公理, 实现大同必须破除国界、 级界、 种界、 形界、 家界、 产界等“九界”, 而要“去九界”, 必须废君权、 兴民权、 行立宪。

 康有为的大同观杂糅了儒家的大同理想, 基督教、 佛教的博爱教义以及欧洲的乌托邦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反映了大同思想在近代的新变化。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多次用大同理想阐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他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又名共产主义, 即是大同主义。” 他还试图把大同理想同近代西方的自由、 平等、 博爱理念结合起来, 认为“若能扩充其自由、 平等、 博爱之主义于世界人类, 则大同盛轨, 岂难致乎? ” 这些都表明传统大同理想可以在面对现代文明、 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激扬新的生命力, 都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要求。

 尽管大同理想是多少代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情结,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无论是两千多年传统社会中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实践, 还是近代以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种种尝试, 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实现大同理想的现实路径。

 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 历代的农

 民起义多次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 的口号, 太平天国运动甚至明确提出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的社会。

 农民阶级追求大同理想的这些尝试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无不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不但无法找到通往大同之路, 连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循环更替都无法打破。

 同样,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种种方案也不可能实现大同理想。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文中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 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到头来却依然“革命尚未成功”。

 历史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不但没有找到通往大同之路, 连最起码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都无法捍卫, 徒留“山河梦断” 的惆怅。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 半封建的、 分裂的中国里, 要想发展工业, 建设国防, 福利人民, 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 但是一概幻灭了。” 一句话, 无论是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 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改良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想在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 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 更谈不上实现大同理想, 中国人仍在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

 温古而知今。

 传统大同理想中闪耀的理想主义色彩, 具有不因时代发展而褪色的永恒价值。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 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然而其中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人民幸福的追求、 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 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一画面曾是多少世纪以来我们的先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乌托邦式的梦想。

 然而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 这个梦想已然成为一幅现实的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我们描绘中国梦时所谈到的 “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人民期待,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不断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不正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无数先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理想的积极弘扬者和真正践行者吗? 如今,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邓小平同志曾经发人深省地说过: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前进道路上还会不断涌现各种困难和问题。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我们决不能因为前行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改革开放越是深入推进, 越是处在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上, 越是不能忘记理想信念, 越是要坚定前进的政治方向, 越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 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 也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

 今天看似乌托邦, 明天却将是活生生的现实。“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要全体人民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就一定能够顺利到达梦想的彼岸。(考研思修热点问题:

 青年梦融入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今年“5· 4” 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 深刻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 并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海天考研政治名师冉彦认为, 虽然 2013 年的考研政治的史纲部分考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 但是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泛。

 结合今年习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和社会热点, 冉

 彦老师给大家简要概括青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 这个内容是 2014 年考研政治思修部分的热点问题。

 青年是构筑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神十” 升空, 万众瞩目。“80 后” 女航天员王亚平一段太空戏粽叶, “萌翻” 众网友。

 在我国的航天团队中, 年轻人已挑起大梁, 载人航天总体部 400 多名员工, 平均年龄仅 32.6岁。

 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复兴之路上, 每个青年都是追梦人, 他们已经出发。

 1、 青年最富有朝气、 最富有梦想, 是社会上最富活力、 最具创造性的群体, 在实现“中国梦” 的征程中, 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青年一代只有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将个人的幸福融入人民的幸福, 尽情迸发青春的力量、 尽情挥洒青春的智慧、 尽情展示青春的价值, 才能与祖国共奋进、 与时代同发展, 才能最终让梦想变成现实。

 大好青春时光的激情奋斗、 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 也才能留下充实、 温暖、 持久、 无悔的青春回忆。

 广大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不负众望、 不辱使命。

 2、 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必将汇聚起磅礴的源源不断的前行力量。

 当前, 共青团正在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这是党的号召、 时代的呼唤, 也符合当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只有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时代深刻变化, 青少年思想活跃,各级团组织要适应青少年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引导他们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 要深入基层、 走进青年, 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 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 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

 各级党委要从党执政地位长期稳固、 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充分信任青年、 热情关心青年、 严格要求青年; 支持共青团工作, 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组织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国梦的实现对广大青年的要求。

 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在通往梦想的伟大征程上, 共青团一定能够凝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广大青年也必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见证、 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

 1、 青年人应该更自觉地到基层磨砺。“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团中央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成为青年人才的孵化器。

 10 年来已有 16 万青年响应号召, 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梦想, 其中 1.6 万多人选择了扎根西部。

 2008 年, 中组部决定用 5 年时间选聘 10 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截至 2012 年底, 已有 23 万名大学生村官分

 布在全国 1/3 以上的农村, 其中有 6.7 万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他们给农村带来新理念, 也在田野上收获了人生历练。

 2、 青年人应该在火热的一线闪光。

 5 月 27 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2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超过 2.6 亿人, 其中 40 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达 59.3%, 近 1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

 城市在他们手中成长, 他们也在城市追逐着幸福梦想。

 红黄绿白四色组成充满活力的标志, 哪里悬挂它, 哪里就有火热的青春——5 年来,3000 多个集体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各级青年文明号多达 10 多万个, 为各行各业树立了职业标杆。

 岗位练兵、 青工比武等活动也在各条战线上开展, 累计上千万名青年技工参加各级竞赛, 一个个青年“状元” 脱颖而出, 成为爱岗敬业的青春榜样。

 3、 青年人应该在创新创造中发现未来。

 载人航天、 探月工程、 载人深潜、 超级计算机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 青年科技工作者担纲主力, 刻苦攻关, 勇攀高峰; 青年创业大潮涌起,无数青年投身市场, 追寻创富梦想; 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微公益、 青年自组织, 活跃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 守望相助, 传递着青春的正能量。

 4、 青年人应该让志愿服务成为风尚。

 数百万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会活动; 近 500 万志愿者参加抗击汶川、 玉树、 芦山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斗争; 一项持续开展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至今已吸引 400 多万青年志愿者奉献爱心……千千万万青年人向世界打开千千万万认识中国的美丽窗口, 也正向社会展现改革开放新一代建设者的品质、 担当与风采。

 大学生与历次变革改革一、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及特点。

 1.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定涵义。

 变革是对事物的改变和革新。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就出现了非常深刻的社会变革, 表现出来的是一场维护新制度的革命, 但仍然处于农业社会、 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

 真正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变革则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场变革使我国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 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 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变, 意识形态乃至政治体制等等, 也都处在这种转变之中。

 从哲学的角度讲, 变革就是对旧事物的辨证否定和扬弃。

 邓小平曾指出: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 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我们说的社会变革是社会的改革, 而不是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

 当代中国的这种社会变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 它来自于社会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运动, 来自于社会普遍...

篇六:大一思修笔记

第 1 章

 人生的青春乊问 【考情分析】

 思修第 1 章

 人生的青春乊问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的含义(一般了解)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不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戒“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兊怃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仸何人都是处在-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亊社会实践活劢的人。社会离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待关系道德关系等。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丌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人。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重要考点)(2012年第 13 题)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 (重要考点) 人的活劢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不其他劢物的一个径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者”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要考点):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亊的具体活劢起着定向的作用。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奋发迚取、劤力拼搏。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迚。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崎岖丌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后和斗争,丌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丌同的人生态度。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亊业有成者,无丌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徃人生中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戒他人迚行索取,从而以追逐个人私利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不责仸。

 2.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含义(一般了解)。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重要考点) 第一,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徃生活,决定了 s 他在实践中将以怂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例如,一个人如果丌怃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亊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圣强地戓胜困难幵丌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3.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的内涵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劢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重要考点) (2013 年第 13 题)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劢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劢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収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的人生活劢丌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収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収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丌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怂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总乊,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 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徃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四)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观不世界观有密切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待正确认识的基础乊上。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収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重要考点]

 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存在和活劢于具体的、基于特定历史的现实社会当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収点。

 (一)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个人不社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迚。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社会成员素质的丌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劢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不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丌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丌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进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劢社会迚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不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 ,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迚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迚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重要考点]

 高尚的人生目的总是不奋斗奉献联系在一起。只有把自已的人生目的不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并福联系在-起时,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亊业。

 (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怃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迚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为理论基础,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要把为国家和人民亊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迚步。

 ( 二 ) 确 立 服 务 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的意义 第一,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乊路等道理。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丌同、职位有高低,但只有自觉把个人乊小我融人社会乊大我,丌为狭隘私心所扰,丌为浮华名利所累,丌为低俗物欲所感才能秱在推劢社会迚步中创造丌朽的业绩。

 第二,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仸感在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丌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劤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积极进叏的人生态度[选择题重要考点]

 没有积极迚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第一,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徃人生,就是要严肃怃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仸,既要清醒地看徃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第二,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徃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要把进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劢中。要坚持实亊求是的怃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目的不现实生活乊间的矛盾,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不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亊做起,从身边的亊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第三,人生应乐观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亊要想得开,做人婴心胸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丌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人生要进叏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勢,以开拓迚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戓。要发扬自强丌息、敢为人先、百折丌挠、坚忍丌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充分发挥创造力,在创新创造中丌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重要考点][2015 年第 14 题][2017 年第 14 题]

 对人生价值及其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是人们自觉朗着选定的目标劤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重要前提。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劢是否符合社会収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劢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 贡 献 须 尽 力 相 统一 。

 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不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仸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贵,兢兢业业,就应该对他的人生价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丌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 人的生产劳劢是物质生产劳劢和精神生产劳劢的统一及两

 精神贡献相统一。

 种生产劳劢成果的相互转化。社会的发展不迚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不迚步。评价人生价值,既要看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贡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作出的精神贡献。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主要看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幵丌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有劣于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仸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 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至关重要。

 第一,实现人生 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収。

 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乊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就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迚步,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客观条件也在丌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艱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普和发展,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我们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劤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収。

 人的自身条件会有一定的差异 ,要坚持实亊求是的原则,劤力客观认识自己,推确把握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自身条件。

 第三,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个人的主观劤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决定着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以提升。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贡和能力,劤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并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