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期专转本学生特征分析及日常管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新时期 日常管理 特征 分析 学生

摘要:专转本学生特殊的求学经历使他们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这些特征对于新时期相关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专转本学生具体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能对专转本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专转本学生;特征;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文萍(1976-),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1)

专转本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学习经历和成长环境既异于普通专科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学生,他们的大学教育通常要在两个不同的高校接续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校园环境、教学方式、学习要求等的不同,专转本学生必然要经历思想认识、学习方式、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调整和适应。为此,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及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关爱、教育和引导,才能帮助专转本学生努力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新的学校和集体,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成功步入社会、早日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专转本学生的特征分析

1.专转本学生的思想特征

专转本学生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对转入学校的认同度普遍较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接受或并不认为自己是转入学校的一员,社团活动参与度低、班级凝聚力不强、学习生活比较消极,甚至情绪有些低落。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专转本学生已经历了专科阶段的学习,他们不会像高中生那样对大学充满渴望和好奇,融入新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专转本学生对转入的本科院校大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能有更多收获和惊喜。于是入校后,他们会不自觉地将现有学校与原来学校以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高校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师资水平、教学质量、授课方式、校园环境、食宿条件中的某个或某些方面与自己的期待不符,心理落差便会油然而生,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对转入学校的接受度。以淮阴工学院2008年至今经济类专业专转本学生为例,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在授课方式、住宿条件或校园环境等方面不如原学校或未达到自己的要求,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现有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同度。

2.专转本学生的心理特征

(1)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上游水平,其中不乏所在学校的优等生。转为本科生后,大部分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学习深造而倍感自豪,自信心也随之得到增强,学习潜力和兴趣得以激发,成长得更加优秀,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过度自信或盲目自信而变得自大和自负,不能及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正视专科和本科学习的诸多差异,特别是对专业学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结果导致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完全迥异于专科阶段,跟其他同学相比,优越感荡然无存,自卑感随之而来。[1]这种自负与自卑并存的心理特征在曾经的优等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是心高气傲、难于服人,但又成绩平平、表现一般;二是内心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誉,但又不屑于或不愿与同学交流,行为孤傲、不合群;三是心理压力大但又不善于释放和减压,遇事不够冷静与理性,容易激动、自我调控能力较差。

(2)缺乏“学历安全感”。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的“学历崇拜”和“学历歧视”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专转本学历的含金量、专转本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专转本学生因而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普遍缺乏学历安全感,[2]担心即使读完本科也不一定获得社会和单位的认可。尤其是最近几年,专转本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大都被安排在转入院校的独立学院,最终取得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均异于普通本科,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学历不安全感”,削弱了他们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的信心和勇气。

3.专转本学生的学习特征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与本科教育相比,专科阶段的教育更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不高,使得专转本学生普遍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此外,相当一部分专转本学生升入本科后,需要转入其他专业的学习,甚至需要横跨不同的学科门类,譬如从土木工程工科类转为国际贸易经济类专业,或者相反,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广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也很难保证,发展后劲更显不足。最后,由于大多数专科院校未曾系统开设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对英语四、六级也无过级要求,这两点直接导致部分专转本学生进入本科后面临较大的考级、考证压力,考研复习的难度也明显大于其他学生。淮阴工学院2005、2006级经济类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是2.5%和3%,而专转本学生的录取比例仅为1%和0%。相比之下,专转本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均需要着力培养。

(2)学习动机较功利,缺乏长期规划,自我激励不足。正如其他研究[3]揭示的那样,淮阴工学院2008级财务管理专业123名专转本学生中,有超过95%的人认为本科就业情况好于专科,专升本的首要目的在于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以增加就业筹码,至于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提升自我则成了次要目标。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现有课程的学习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取,对自己的长远发展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划。当被问及将来的打算时,仅有不超过5%的学生表示有考研深造或其他继续提升自我能力的计划,其余均表示还未考虑此类问题。由此可见,学习动机的过度功利化和长远规划的缺失必然导致专转本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严重不足,若不加教育和引导势必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专转本学生的日常管理

1.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首先,应让学生全面了解转入高校的基本概况、文化氛围、教学方式和学籍管理等信息,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专科和本科在教育目标、学习方式、学业考核、技能掌握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要求。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及心理波动,客观、理性地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会运用自己或他人的智慧,积极寻求解决之策并付诸行动,既解决问题又能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此外,还可以鼓励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座谈、交友、举办联谊会等形式增加同专转本学生的交往,以此带动专转本学生尽早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他们对转入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力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力的重要途径。[4]最好在入学之初就让每位学生根据性格特点、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措施得力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长与不足,并据此确定自己的短期、长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外,更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力,并促使其在达到既定目标之后能够不断超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3.优化课程设置,将本、专科差异带来的影响最小化

专转本学生专科阶段不同的专业背景给后续的本科教学和课程设置带来很大难度,对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灵活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乃至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可要求成绩较差的学生必须重修,同时只有当其达到一定的成绩要求时才准予毕业并发放学位证书。对部分需要单独开班的核心课程,则应安排学生集中进行补修。至于那些专科阶段未曾开设的课程可安排学生在转入院校跟班学习并参与考核。[5]总而言之,应针对专转本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相应的课程设置,力求将本、专科差异带来的影响尽量最小化,切实提高专转本学位的含金量和专转本学生的综合实力,逐步消除专转本学生的“学历不安全感”。

4.爱心、细心并重,鼓励、疏导并举,重塑学生自信

相对于普通专科和普通本科的学生而言,专转本学生的心理更为脆弱和敏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除了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个性、学习及生活等基本情况外,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通过欣赏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教育和人格培养。其次,还可依托多样化的集体活动来密切专转本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多自信。[6]最后,当个别学生情绪波动、心理状态不佳时,应及时与其交流、积极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三、结语

专转本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同其他本科生一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样需要关注和扶持,特别是相关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更应深刻理解他们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鲜明特征,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拥有自信,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玮.浅析“专转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11):190-191.

[2][5]李俊平,沈伟峰.“专转本”学生的思想教育新论[J].宜春学院学报,2010,(1):29-31.

[3]王川.信息时代背景下专转本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82-183.

[4]田松.浅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J].职教研究,2010,(3):47-49.

[6]梅丛兰.民办院校专转本学生融入问题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0,(1):78-79.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