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解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构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勘查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国家标准 解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解读“地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础上,详细对比了“标准”在专业适用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与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后,明确了专业办学基本要求,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同时,在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贯彻落实《标准》精神、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培养方向、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构建。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054-04

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建校三大专业之一,有着60多年的发展积累,是我国放射性铀资源勘查技术科学研究与放射性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是学校优势特色的工科类本科专业,于2018年6月通过专业认证。

目前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发展目标:以服务国防(核资源勘查与利用)及解决江西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发展中的问题为基础,在地质调查、能源与资源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适应江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为江西绿色崛起及未来的数字智慧城市建设构建集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一流专业”。

为了适应江西绿色崛起及未来数字智慧城市建设,有必要对勘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参照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制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创新与改革。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必要性

自2011年3月以来,地勘行业进入大调整时期,全国上下开启了结构性调整。国家结构性调整造成产能过剩也影响到地质行业,造成地质行业项目数减少,同时由于地勘行业前些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勘队伍过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以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生在地勘行业就业困难。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很多新生的就业领域,如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城市地质等,当前地质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我们制订适应社会发展与绿色崛起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2]。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对策

1.对“地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解读: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了“地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地质学学科特点,在专业适用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地质学不同专业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人才培养多样化给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的目标。而要切实达成这一目标,关键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参与热情,激发高校教师学习、掌握和使用“标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更加扎实的举措促使“标准”有效落地[3,4]。

2.明确培养目标。在“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趋势,明确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数学、物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地质调查、能源与资源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从事勘查工程技术方法和设备的研发、信息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满足服务国防及适应江西省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3.突出培养规格。专业认证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不断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方向。我们通过对对口地勘单位及部门需求走访、校友从业交流反馈,顺应国家地勘行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求,从2018级开始,设置了“资源与能源勘查专业领域”、“环境与工程勘察專业领域”和“深部与海洋探测专业领域”三个方向。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重构

“标准”建议总学分为140—190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不低于总学分或总学时数的25%。我们通过充分研讨,将2018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170学分,其中实验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35.3%。

“标准”建议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素质层次,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第二层次是专业知识素质层次,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是实践环节。

按照“标准”中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我们优化了课程,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三层次课程模块+三方向多元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三层次课程模块”指通修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教育模块;“三方向多元化培养”指“资源与能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勘察”和“深部与海洋探测”三个不同应用领域方向的人才培养。

1.通修通识教育模块,该模块为第一层次的基本素质层次。此模块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为主要目标,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学分占比21.8%。

2.專业教育模块,该模块为第二层次的专业知识素质层次。此模块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传授学生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矢量分析与数理方程;计算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字信号处理;工程测量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场论;大数据应用技术,学分占比29.11%。另一部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导论、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基础、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核技术勘查、地球物理测井、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此模块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企业问题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学分占比16.17%。

3.集中实践教育模块:该模块为第三层次的能力素质层次。包括人文社科实习、军事技能训练、工程训练与金工实习、地质野外教学实习、专业野外教学实习、项目设计训练、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活动,学分占比24.11%。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按照“宽基础、精理论、高素质、善创新”、“下得去、用得上、吃得苦、留得住”的原则,注重知识、素质及能力培养的高度统一。

四、人才培养多样化课程体系构建

“标准”明确强调了“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为我国各高校地质学专业办学点留下了充分的办学空间。

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办学60多年来,本着“强化基础,服务国防,突出工程应用能力,注重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资源(能源)勘查、地学核技术及应用为特色,兼顾工程地质勘查、环境检测与监测、地质灾害勘查和工程结构病害检测等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资源与能源勘查”与“环境工程地球物理”两个方向突出本专业的优势;同时为满足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勘查与开发[5],我们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深部与海洋探测”方向,从而构建了三方多元化培养课程模块,以满足社会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进行选修的需求。

五、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实验室、实验仪器与标本、实践基地“标准”要求: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有专业实验教学中心1个,下设重、磁、电、震、核、水域、测井、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信息处理、超算实验室等13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场地面积超过2500m2,先进教学设备(软件)300余台(套),总资产近2000万元;同时建设有教育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基地14个,学校专业实习基地8个;建设有放射性地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方励地球物理实验室等协同育人共建实验室5个;师生自主研发教学装备13个,协同育人企业单位共捐赠教学设备19台(套),价值近1000万元,学校平均每年投入经费60万元购置教学设备。

2.实践类课程“标准”要求:“标准”要求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学分占比35.3%。

参考文献:

[1]张树明,郭福生,孙占学,等.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377-379.

[2]徐志锋,熊彬,罗润,等.新时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J].高教学刊,2018,(8):93-95.

[3]吴岩.《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EB/OL].

https://.cn/jyzx/201801/20180130/16503734-

89.html

[4]赖绍聪.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突出本科专业办学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18,(3):30-32.

[5]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Interpret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Plan for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aking th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Donghu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ANG Gen-xian,ZHANG Hua

(College of Geophysics and Control Technolog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Jiangxi 330013,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Geological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andard"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specifications,teaching staff,teaching conditions,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the running conditions of th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he necessity of persisting in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eaching quality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expounded.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aspects of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standard,defi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highlighting the training dire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Donghu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ey words:national standard of teaching quality;geology specialty;curriculum system;practice system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