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探日常生活中的辐射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日常生活中 辐射

摘要: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辐射现象,控制有效,保证接受的辐射剂量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辐射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危害,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等科技领域。

关键词:辐射 剂量 健康 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186-02

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日常生活中可见光、紫外线的照射;使用无线电、微波炉、电灯泡等家用电器;透视、激光医学检查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射线辐射。根据射线穿透力强并可使胶片感光的特性,工业上常用于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等情况的无损检测,医学上常用x射线透视检查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骨骼、心、肝、肾、肺等病灶病理现象,为医学诊治提供聊十分重要的依据,而且还通过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成为医学界技术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

1 辐射的基本知识

1.1 辐射的分类

辐射主要分为两大类。

(1)非电离辐射一无线电波、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激光、射频、微波等;

(2)电离辐射--α、β粒子及γ、x射线。

1.2 辐射的来源

自然界中不乏辐射的存在,例如:可见光、紫外线的照射:使用无线电、微波炉、电灯泡等家用电器:透视、激光医学检查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射线辐射。我们平时常见的烟气(如香烟、油烟)、粉尘等均会产生辐射;太阳光、色彩斑斓大理石、花岗岩等射辐会产生x或射线。因此,我们生活在充满射线辐射的环境中,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

同时,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不稳定的核素会自然蜕变,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放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成为放射性衰变,其中最主要的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γ衰变。这种衰变即产生了辐射,辐射出的γ射线由放射性同位素的种类所决定。

1885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康·伦琴发现了x射线。x射线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荧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

x射线、γ射线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都属于同一范畴,都是电磁波,其区别只是在于波长不同以及产生方法不同。

1.3 x射线、γ射线的主要性质:(共有7种,这里只列出比较容易理解的5种)

(1)在真空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2)本身不带电,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3)不可见,能够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

(4)在穿透物质过程中,会与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5)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破坏生物组织。

1.4 辐射的应用

放射源同位素有2000多种,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而且辐射能量固定,放射强度随时间减弱,安全防护要求高,管理严格。常用于检测的大多具有半衰期长、比活度较高、能量适宜、取之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工业探伤的γ射线探伤设备大多穿透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不用水电,效率高,可以连续检测,且不受温度、压力、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目前,Cs137和1131γ射线部分被用于工程检测和地矿勘探等。

采用人工电子方式激发产生的x射线,属于可控射线,目前常应用于工业检测和医疗诊治。

根据其穿透力强并可使胶片感光的特性,工业上常用于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等情况的无损检测,根据其使用性能又研制出了定向射线机、周向射线机、管道爬行器等,分别用于定向单张摄片、大口径管道和容器环焊缝360°周向一次摄片、连续在长输管道内不同预定位置分别进行360°周向一次摄片。根据检测底片所反映的信息及位置,可以准确地清除掉金属焊接和金属结构内部等存在的不合格缺陷,在工业质量检验领域内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学上常用x射线拍片检查,透视检查肉眼所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骨骼、心、肝、肾、肺等,使患者的病灶病理现象由肉眼不可见到一目了然,为医学诊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医学界技术发展中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还通过γ刀等技术手段为患者诊治病灶,利用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

但是,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达到一定剂量或直接照射,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

1.5 辐射损伤的机理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辐射作用于肌体后,受照肌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的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从事射线的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伤。

1.6 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辐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许多因素,如辐射性质、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机体的生理状态等有关。

(1)辐射性质:包括辐射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辐射在介质中的线能量转移程度不一样,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也不同,x射线和γ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致。

(2)剂量:剂量与生物效应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吸收剂量越大,生物效应也越大,以一次全身照射为例,不同剂量的照射对人体损伤可大致估计为:250mSv以下一次照射,观察不出明显的病理变化。

(3)剂量率:由于人体对射线的生物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故在受照总剂量相同时,小剂量的分散照射比一次大剂量率的急性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损伤要小的多。

2 我国现行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对射线防护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障我国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国家颁发了《电离辐射防护与射线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专业工作人员,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眼晶体:150mSv,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 mSv。

公众中人员受到平均剂量当量估算值应低于下列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以提高到5mSv,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15mSv,皮肤的年剂量当量,50mSv。

一般一次医用x射线的照射的剂量是专业工作人员的多倍,因此每个人在一年当中,不宜接受多次医用X光照射。

现实生活当中,日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只有在受射线照射剂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地方或偶尔发生大剂量照射的地方,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3 辐射防护的主要措施

3.1 时间防护

要控制射线(日光)对人体的照射时间,以尽量减少与射线的接触时间,减少在阳光下的工作时间,错时工作。

3.2 距离防护

要控制射线源到人体间的距离,射线的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一倍,强度就会减少到原来的I/4)。

3.3 屏蔽防护

在人体和射线源之间隔一层吸收物质(如:成片的厚混凝土墙体、钢结构物、铅隔离层、铅防护服等),避免直接照射,从而减少人体对射线的吸收剂量,日常我们皮肤上涂防晒霜就是屏蔽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自然界中辐射现象从古到今固有存在。只要认识正确,控制有效,保证接受的辐射剂量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对我们的身体并无大碍。目前,射线在工业、医学上的应用也向高、新、尖领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只要我们掌握了辐射基本知识,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就能够减少和避免辐射对人体的损害,达到健康工作和生活的要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