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勘探冀中北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冀中 勘探

大龙堂的记忆

我们钻井队在天津北塘地区完成三口探井后,1975年3月长途搬迁来到紧邻固安县城的大龙堂村,钻探固2井。

按照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固安地区属于冀中探区北部的廊坊—固安凹陷。早在1963—1966年,该凹陷东北部的凤河营、河西务一带就打出了工业油气井,但由于中深层地震资料不清,勘探效果不理想,为了减少盲目性,暂停了该凹陷的钻探。现在确定的固2井,则是经过近几年应用多次覆盖地震勘探,发现了固安背斜构造而部署的。这是固安地区第一口石油井,对认识地下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转战过四川、江汉、大港等探区,在冀中打井还是初次,地质组在这里录井同样也是新手。利用钻机进厂修理的时间,地质人员抓紧收集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地下情况,特别注意了解地层层序和可能的含油气层位等。待设备安装和钻前各项准备,包括地质录井、气测等工作就绪后,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通过,固2井于4月上旬鸣机开钻!

大龙塘村的老乡们看到庞然大物一样的钻井设备,又是惊奇又是赞叹,他们虽然不清楚这些设备的用途,但高高的钻塔,圆圆的转盘,刚刷上蓝色油漆在阳光下闪亮的泥浆泵……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那个年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建设,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他们从村里的高音喇叭里都听到过一些,有的老乡还能哼几句“我为祖国献石油”呢!这使我们感到亲切,也很受感动,更增加了找油的激情!

鉴于这口井的重要性,地质设计上要求,钻表层就开始捞砂样、测泥浆性能等。浅部地层的钻探速度很快,有的井段钻下去1米只有几十秒钟,这样不用说其它各项录井,就是到架空的泥浆槽上捞取钻探返上来的砂样,下来后洗净晾到 子上,一个人就有些忙不过来。当时地质组人员较少,录井工作显得非常紧张,常常白天晚上连着干。粗略地计算一下,开钻初期,正常钻进时,每天完成录井任务,地质工就要在井场上上下下的走和跑10几公里的路。

我印象更深的是这口井的荧光录井。荧光录井是地质录井的一种方法,用来发现砂样中肉眼不易见到的油气显示。它使用发射紫外光的荧光灯照射砂样,据砂样是否发光确定其含油气性。

照荧光要在暗室里进行,那时地质值班房里都要隔出一小间不透光的屋子,通常叫做荧光室。夏天天气闷热,小小的荧光室更如同蒸笼,特别是为了溶解砂样可能含有烃类物质,滴上的有机试剂氯仿,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弥漫的气味刺鼻又刺眼,在荧光室里工作,不光流汗,还有些头晕。我们坚持每天捞取的砂样都能当天照完荧光,有时需要在荧光室里连续工作一个多小时。细致的荧光录井,在井深800多米,就发现了返出的砂样具有含油显示,之后在以下2000多米的井段又发现了几十层荧光显示,为完井下套管和试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固2井的钻探,我们初步了解了固安地区的地层特征,证实了有形成油气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该井完井后试油也见到了原油。固2井的系统荧光录井,使我们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分辨烃类发光和岩石自身发光等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后来我们还及时收集了该井的试油成果,将试油层产油、产水和产水带气的结论与录井时发现的荧光特征对照分析,增强了荧光录井认识油气水层的能力,并较好地用于现场地质工作中。比如1978年钻探的刘其营潜山奥陶系,我们就是根据灰岩岩屑的荧光显示具有油层特征的判断,进行中途测试而及时发现了潜山油藏。

钻完固2井,我们搬到了永定河边打州3井,期间,任丘古潜山任4井喷油,冀中掀起了空前规模的石油大会战,我们作为会战队伍中的一员便长期在这里从事勘探工作。这样大龙堂就成为我们在冀中工作的起点站,固2井则是我最早认识冀中地下的窗口。

北京勘探指挥部初创时期侧记

为了加快石油工业发展速度,加强北京南部即冀中平原北部的地质勘探,在华北油田如火如荼的古潜山勘探热潮中,1977年7月,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批复同意石油化工部报请的意见,成立了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北京勘探指挥部。

我当时在第二勘探指挥部工作,刚从任丘回到沧州家里,突然接到调北京勘探指挥部的通知,便连夜赶回任丘,第二天(7月4日)早晨到达北京勘探指挥部的基地——安定,参加了第一次党委会。根据组织上安排,我负责地质勘探工作。会上,张文彬副部长强调指出了成立北京勘探指挥部的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勘探形势和有利条件,明确要求在工作中要解放思想、从难从严、坚持实践、充满信心地完成好勘探任务。

探区所辖区域北达燕山,南到河北省永清地区,西邻太行山,东至天津的宝坻、武清一线,勘探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地质上划分出廊固、武清、大厂、北京四个凹陷和其间所夹持的大兴凸起。本区自1955年开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1962年钻第一口探井,除了廊固凹陷已获几口工业油气井外,其它地区或未钻探或只见油气显示,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

北京勘探指挥部的队伍,来自大庆、辽河、四川和胜利等油田,职工近5000人。12个钻井队中有7个是标杆队,特别引人注目的有全国闻名的1202、1205钻井队,还有四川的7002钻井队等,都来到了北京探区,可见石化部领导对首都南大门前勘探工作的重视和寄予的厚望。

位于北京大兴县东部的安定,近3000亩土地上已搭起了一片片帐蓬和板房,各单位正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7月8日—11日,石化部领导在廊坊石油管道局的招待所主持召开了北京探区地质工作会议,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和地球物理勘探局的勘探工作者们经过深入讨论研究,确定了北京探区第一批探井24口,除第四勘探指挥部在这一地区正钻的5口井外,新布井19口,会上对第一批井的钻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井的设计目的层均要钻达古潜山,同时也兼探上覆第三系。第一批探井主要分布在凤河营、别古庄、中岔口等地,特别是凤河营潜山,已有了3口井钻进潜山地层且见到含油显示,其中的1口井试油出水带油花,当时对地震剖面有一种解释,就是凤河营潜山高点很可能在这口井北面,若果真如此,潜山高点就要比这口井高几百米,这样就可能有几百米的含油高度。因此在凤河营潜山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部署了10口井,1202、1205钻井队都安排在这里钻探。

地质工作会议后,按照生产运行,钻井队、试油队陆续搬迁到井场,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投入到现场工作中,勘探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石化部领导坐阵指挥部基地,几乎每天都要听勘探情况,对队伍建设、钻探工作、试油、酸化压裂等及时提出要求;石化部还成立了工作组,与现场人员共同研究勘探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主要从大庆和胜利油田来的地质人员组建的地质大队,边学习和消化探区资料,边了解华北油田录井要求和边建章立制的同时,特别加强了井队地质组的建设。随钻井队而来的地质人员,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告别了亲人,有的甚至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父母或亲友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北京探区的找油行列。由于人员来自不同探区,录井方法也有差异,特别对卡古潜山风化壳即古潜山顶面和荧光录井等几乎没有接触过,要想完成地质设计中的各项任务,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紧张的勘探形势,要求广大地质人员需在较短时间里熟悉和掌握录井内容和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基层地质人员积极地参加了各项培训;根据会战指挥部的现场地质工作要求,制定出的北京探区现场录井工作规程及其细则,地质人员认真学习和实践;地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分管的队伍情况,到井队地质组蹲点传帮带,从录井的具体内容入手,边讲边做边教,直到现场人员明白了会操作了为止;在组织学习兄弟指挥部卡准古潜山风化壳经验的基础上,地质生产管理人员与井队地质组在探区内第一口即将钻进古潜山的井,一块现场研究分析,“真刀真枪地练兵”,取得了成功……上述工作既保证了录井的正常进行,也使得北京探区的现场录井方法不断地趋于统一,为取全取准各项资料数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那时,每当我和同行们到井队跑了一天,迎着快要西落的太阳,汽车奔驰在绿树掩映的路上时,虽是夏日炎炎季节,但打开车窗,只觉得一股清新和快意扑到脸上,爽在心里。那是一种与基层地质人员交流之后,为现场地质工作的不断进步而涌动的喜悦之情,那是倾心于勘探工作才有的轻松和兴奋!

快节奏的勘探,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指挥部有时还要召开会议,诸如传达上级指示制定措施、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对一些重点井进行安排等;地质大队会议室也常常亮着灯光,地质人员(有时也有测井、气测等人员)或分析钻探动态、或提出完井意见、或研究试油层位和措施、或总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这灯光常常在热烈的讨论中亮到深夜!大家就是在这紧张而繁忙、充实甚至有些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工作本领,走过了北京勘探指挥部初创的日子。

经过半年多的钻探,北京探区的第一批井不断出现了新的情况,分布在风河营潜山高部位的井,设计的潜山顶面经钻探证实是火成岩,这样预测该潜山可能有几百米的含油高度就不存在了。还有一些井也因为对地震反射层的认识有误,而没有达到钻进潜山的目的。可是在中岔口、别古庄打的井,第三系砂岩发现了良好的含油显示,经研究提前完钻试油,均获得较高产量的工业油流,钻探凤河营潜山时,也对潜山上覆的第三系油藏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这样第三系便成为北京探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其后在柳泉、河西务等地都陆续有第三系油田投入开发,北京探区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首都南大门的油气生产基地。

柳泉石油会战

北京勘探指挥部成立时,距该石油基地安定20多公里的河北省万庄已经有了华北油田第四勘探指挥部,为了统一协调勘探工作,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明确了该探区的地质工作统一归北京勘探指挥部负责。经过半年多的生产运行,1978年元月下旬,康世恩部长和焦力人副部长来现场视察京16、京122等出油井后,于元月26日在廊坊石油管道局招待所召集北京勘探指挥部和第四勘探指挥部(下简称“两部”)主要领导开会,我因汇报勘探情况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石化部领导宣布了“两部”合并,指出这是勘探任务的需要,便于统一指挥,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勘探上的合力。合并后的名称还叫北京勘探指挥部,安定做为指挥部基地,万庄则主要做为生活、机修基地。会上对北京探区的勘探提出了明确要求,鉴于钻探力量的加强,钻机增加到了25部,在第三系好的勘探形势下,勘探目光要着眼于整个凹陷,特别对地质上称之为中央背斜带的柳泉构造带要加大勘探力度,在北京探区要组织一次大的勘探战役。

第二天在油田领导主持下,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廊固凹陷部署井位52口,其中柳泉背斜带部署探井13口,南高点上的探井—泉2井和泉36井首先投入了钻探,随后又上了中部高点上的井,柳泉背斜带的勘探初步展开。

泉2井设计井深2500米,预计油气层深度在2000米以后,可是钻到1210米时,井队电台喊话说发生了井喷!这有些意外的消息顿时打破了指挥部的正常生产运转,生产、工程、地质等有关人员,连夜奔往现场。离井场几公里远,就听到强烈的咆哮声,一阵高过一阵。当天下午我还来过这个井队,钻探工作都一切正常,几个小时后,地下竟然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禁不住使人为之震惊。由于喷势强烈,车子和人都不能靠近井口,我们只好把车子停在京开路边,只见喷高50—60米的略呈白色的水柱,划开朦胧的夜空,携带着砂、砾击打着钢铁钻塔,不时迸出一丝丝刺眼的火花。初步判断,白色水柱是气水混合物,由于有大量的水,能及时地将火花熄灭,才没能引发火灾。井场早已没有了灯光,一片漆黑,柴油机也停止了轰鸣,周围居民家已接到通知不要使用明火……使井喷造成的危害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月初的夜晚,还颇有些寒意,加上井喷凄厉的吼叫,更把人们的心揪得紧紧的。喷了6个多小时,好像喷“累了”,便喷一会儿歇一会儿,大家分析有可能是井壁垮塌,阻挡了气和水的喷出,如果是这样,井喷持续不了太长时间就可能停止。

果然,泉2井又间喷了不到一天,终于平静下来。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施工方案,等候在井场外的人员、设备立即启动,在适当位置就位后,迅速割开井口处的钻杆焊上接头,这时电焊引燃了井下窜出的少量气体,冒着1米多高的火焰,由于准备工作周到,被消防车及时扑灭。经过几个小时的顽强奋战,最后焊好井口,安全结束了施工程序,大家才从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时的井场一派激战后的景象,那随着气水喷到钻塔外4米多远的重达几十公斤的大钢块,那高高堆起的砂砾,那还没有流完的水,那披上一层厚厚泥浆的大片果林……都还在展示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近30个小时的井喷,喷出清水约5000立方米,砂砾约1300立方米,天然气因无法计量而没有统计。

泉2井井喷,展示了柳泉地区具有的良好勘探前景,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为了搞清泉2井井喷层的含油气特征,上级决定拖开钻机,在距泉2井180米处钻探新泉2井。4月上旬该井完井后进行测试,证实了是气层,从放喷管线喷出的天然气,熊熊燃烧的黄红色的火焰,看起来格外艳丽,这是经过战斗洗礼后燃起的希望之火啊!

与此同时,柳泉南部也打出了气井,一些正钻井也见到了油气显示,这更增强了对柳泉地区的勘探信心。五月初,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成立柳泉前线会战指挥所,主要领导带队,钻井、地质、生产、供应、机动、运输、生活等部门派人参加,我也做为北京勘探指挥部的一员住到了柳泉。当时在长约30公里、宽约20公里的近600平方公里的范围摆布了18台钻机,一派气势宏大、令人振奋的找油场面。

离固安县城南7公里多的柳泉,京开路从旁穿过。据史志记载,柳泉村始建于明初,当时这里柳树郁郁成荫,故取名柳泉店。在科举时代,众多士子取道于此往来北京,看到这种景象,便有“柳泉柳花飞柳絮”的吟诵。我们住的板房搭在一片梨树园的几处空旷地里,园子面积挺大,但梨树稀疏,长得也不好,像是荒废了。我们随时碰头研究工作,就近了解生产情况,及时掌握钻探动态,为勘探分析研究和部署调整提供依据。大家心里都清楚,在首都大门前搞石油会战是一场勘探硬仗,这又是“两部”合并后初次在前线工作,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考验和锻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交出最好的答卷,也就是尽快找到油气富集的油气田而尽职尽责,努力工作。

在不断总结现场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充实了地质管理的有关规定,完善了测井项目及资料验收标准,制定了气测录井具体措施,协调好地质、测井、固井、试油等方面业务等,有力地保证了勘探任务的完成。

石化部领导关注着柳泉石油会战,经常听取会战的进展情况,不仅确定勘探方针和总的部署,对一些井的钻探和试油也给出具体意见;针对泉2井井喷,特别对打气井提出了一系列钻井要求;根据勘探工作需要,从大港油田等单位抽调气测队参加柳泉会战的录井工作;组织胜利、辽河等油田测井、气测专家,到柳泉帮助研究油气层解释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指导和帮助了现场工作,鼓舞了会战士气。

5个多月的会战,在柳泉背斜带获得了一批工业油气井,初步控制了柳泉油气田的含油气面积,为建设一定规模的油气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水层测试,还发现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为后来多家企业在柳泉地区办矿泉水厂提供了资料。由于柳泉构造带断层发育,构造破碎,给勘探也带来许多困难。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三维地震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认识地下的能力,柳泉构造带的勘探也不断地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柳泉会战的日子里,或是后来到柳泉的一些钻井队、采油队,我穿行过柳泉许多宽宽窄窄的柏油路和土路,那平坦原野上沸腾的石油勘探活动,那充满欢乐的村镇,那春天里一片片开放的红色桃花和雪白的梨花,那挺拔俊俏的杨树……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是我却很少见到柳树,这里几百年前的景观显然已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柳泉”只是历史留下的一张名片了。我生出些感慨的同时,禁不住又想到,柳泉面貌的变化何止是柳树的多少,那一座座耸立的钻塔,那一口口油井、气井,那油气计量站、矿泉水厂……不更使得柳泉富于魅力了吗?如果那些进京赶考的士子们看到今日的柳泉,他吟诵的何止是柳树,更会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以及钢铁铸就的钻塔和采油树!

廊固地区古潜山喷油

任丘古潜山大油田发现之后,随后在其南部和北部相继找到一批中小型潜山油田,由于古潜山油井日产量可达几百吨甚至几千吨,短短两年多时间,1977年华北油田的原油年产量就从0直线上升到1200多万吨,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场面,古潜山勘探呈现着勃勃生机。

作为冀中坳陷组成部分的廊固地区,尽管其地质条件与其它地区有一定差别,但其沉积构造发育特征还是有着诸多相似特点。可是到1978年这里也只有第三系油气井频频亮相,古潜山勘探仍然没有突破。实钻表明廊固地区也存在着凤河营等古潜山,潜山也有油气显示,没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藏,不能不使得地质人员感到遗憾,同时也增加了在这里勘探古潜山的兴致。因此在勘探部署上,大多数钻机钻探第三系,少数钻机则继续钻古潜山,寻找和研究古潜山的地质工作没有间断,地质人员的头脑里总是不停地翻腾着廊固地区古潜山油藏的影子。

就在深化廊固地区古潜山研究的时候,传来了任丘古潜山北斜坡发现了油藏的消息,这意味着古潜山油藏不仅仅赋存在古山头上,古山坡也可能储集油气,新的发现开阔了潜山找油视野,从事廊固地区研究的地质人员,也有意识地在廊固南部的牛北斜坡寻找“坡上山”一类的古潜山。

但是,廊固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给地质研究造成困难,构造的强烈活动,改变了地层的原始沉积背景,断层的多期切割,地层上下错落,地震反射层往往难以在平面上追踪,勘探程度低的牛北斜坡更是难以辨认反射层的地层归属。为了解决这个难题,1978年夏在牛北斜坡中部钻探了一口研究地层剖面的井,通过这口井不仅认识了反射层的地质层位,还证实了潜山地层自东而西遭受过剥蚀,层位逐渐变老,更出乎预料的是这口井竟然在老地层中见到了含油显示,这些都对进一步寻找新的古潜山有着重要意义。经过石油物探局,华北油田研究院以及北京勘探指挥部地质人员的共同努力,把这口井和过去已钻达潜山井的资料落实到地震剖面上追踪研究,对在牛北斜坡东部发现的永清潜山(坡上山)和相邻不远的河西务构造带南部发现的刘其营潜山取得了共识,分别在这两个潜山上定下了京30和永7井。

1979年元月,冬日里的寒风阵阵扑面而来,京30井井场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揭开潜山地层30多米的京30井完井后正在进行试油,日初产原油高达160多立方米,这消息如同一声春雷,打破了廊固地区古潜山没有工业油井的沉闷,震动了北京勘探指挥部,震动了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北京石油工业部。时任石油部部长的宋振明同志不仅对该井下一步工作做出明确指示,还带领部里同志来到现场,召开了庆祝大会,表彰钻井队,誓师动员,要求尽快探明油田规模,为石油工业做出更大成绩。

好事常常接续而来,继京30井后,刘其营古潜山的永7井以及刘其营西潜山也获得了工业油流,一时间人们对北京探区的古潜山油藏又有了较多议论。可是详探这些油藏却发现其规模都比较小,像京30井油藏与预想的含油面积相差很大,甩开钻探的井大多失利。尽管如此,这些油藏还是清楚地表明了,廊固地区确实存在着古潜山的成藏条件。

廊固地区还陆续钻探了几个埋深超过4000米的深潜山,有的在北京勘探指挥部成立之初就投入了钻探。这些深潜山试油见到了少量油气,由于储层缝缝洞洞不发育,没有获得工业油气流。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如果对这些深潜山储集条件的研究有所突破,形成规模产量还是大有希望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石油勘探还是比较贴切的。在有生储油条件的地区进行勘探,一时没有突破,不等于总也不可能没有发现,一种类型油藏勘探受阻,不等于就不存在这种类型油气藏……只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转变勘探思路,锲而不舍地坚持实践和研究,就可能发现新线索,就可能亮起一片找油新天地!

没有拆走的钻塔

钻完一口石油井,就要拖走或拆走钻塔,用到下一口井钻探,廊固凹陷的安56井完井后钻机等设备搬迁了,钻塔却没有拆走,二十多年来一直耸立在原井场上。

安56井距离廊坊市10几里地,位于地质上划分的河西务构造带上。该带最北部在1966年钻的京1井曾获得过工业油流,北京勘探指挥部成立后,在该带南部先后发现了小而肥的别古庄油田和刘其营古潜山等油田,这样整体勘探河西务构造带就成为地质人员的重要课题。

北京勘探指挥部在继续扩展柳泉等地区勘探成果的同时,1979年上半年开始在河西务构造带中部布井钻探且见到良好油气显示,下半年则着手整体部署,并加大了地质研究力度,安56井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该带北部第一口投入钻探的井。

石油钻井是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直接手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钻探到地下,就不能确定油层的存在,预测的石油储量就形不成工业产能,因此钻井是勘探上极为重要的工序。负责钻探安56井的钻井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转战过几个探区,有着较丰富的钻探经验。他们认真研究了该井所在地区的地下情况,制定出钻井计划,同时搞好队伍动员,使职工认清这口井对于打开河西务北部勘探局面的重要意义,决心在河西务地区打一个漂亮仗。那时提高钻井速度的喷射钻井刚刚兴起,指挥部给这个队配备了新型泥浆净化系统,为打好井打快井创造条件。

1979年秋,安56井井场在一阵鞭炮声之后开始了钻进,三天多就钻达深度1000米,13天钻到3000米,其间穿过了1000多米厚的泥岩地层,这种钻井速度在当时是创纪录的。就在全队上下向设计井深奋力拼博时,意外情况发生了,钻进油层10多米,出现了井涌,接着井喷,尽管及时向指挥部做了汇报,积极组织力量加重泥浆,但为时已晚,井喷导致了井壁坍塌而卡钻。发生事故的当天,我到现场只见满井场都堆放着砂样,录井人员说钻井速度太快,捞砂样都有些来不及了,看他们辛苦的样子,我只能说几句安慰的话。虽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卡钻事故也未能解除,3000多米钻具被埋井下,离设计井深只有100多米而功亏一匮,全队无不为之痛心。鉴于这口井已打到油层,经上级领导同意钻杆完井,为防止拆井口设备发生井喷,决定钻井用的转盘不动,采油树就放在转盘上与钻杆相接,这样钻塔也不宜拆,也留在了井场。

该井试油,日初产原油高达130多吨,产气4万多立方米,给了人们极大的惊喜和振奋,证实了河西务构造带北部存在着高产油气层且具有高压特点,起到了推动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勘探的重要作用,这口井后来投入采油,累计生产原油近3万吨,这当是对钻探该井职工最好的安慰了。

安56井的钻探以及后来一些井钻探中发生的问题,既反映出这里地下情况的复杂性,也存在着钻井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引起了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和北京勘探指挥部的重视。经过现场调查,总结经验,提高了对打快井打好井的认识,制定适当的钻井周期,深入研究防止大段泥岩层垮塌和制服高压油气层等技术问题,修订了该区钻井措施,特别是根据设计井钻遇的地层特点,或采用盐水泥浆或采用淡水泥浆以及分段提泥浆密度和深井时加防卡剂等,这使得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保证了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钻探任务的实施。

前两年,我又来到安56井,注视着经过二十多年风吹雨打、日晒霜冻的钻塔,虽已锈迹斑斑,但还是高高地站立着。它作为当年这里火热钻探的重要标志,有过激情,有过遗憾,付出过辛劳,也做出了奉献,给了后来者痛苦却又是有益的启示;它目睹了安56井喷油后掀起的勘探热潮,不断清点着这里打出新的油气井,为建成新的油气田而深情祝福!

燕山找油不了情

横亘于华北北部的燕山,俨然一道绵延起伏、宽窄不一的大墙,隔开了华北平原和内蒙高原。这近东西向转北东向的山脉,是受强烈构造运动作用而隆升起来的,它由大套碳酸盐岩等地层组成,是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

燕山地区赋存了煤矿、铁矿等诸多矿藏,1972年有人还在这里发现了油苗,说明这里有过油气生成,但当时没有引起石油勘探工作者的注意。1975年任丘碳酸盐岩古潜山油田的发现,给了人们在古老地层中找油新的启发;1977年据群众报矿,华北油田组织野外小分队到平泉县的双洞背斜进行实地调查,确认在该背斜南翼的较陡山坡的采石场上,剥露出的白云岩晶洞、裂缝含油,该背斜岩溶溶洞发育,像著名的双洞,洞口直径2—3米,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这些成果和线索,加快了人们在燕山地区开辟找油找气新领域的步伐。同年冬,石化部领导指示,由华北油田统一组织华东、大庆、江汉三所石油学院部分师生,在燕山地区开展野外石油地质调查和研究,为此在北京召开了各单位参加的研究燕山地区勘查会议,会上介绍了该区地质概况、油气显示和有利勘查区域,提出了野外地质工作任务。经过三所学院一年的工作,建立了该区地层和地质大剖面,评价了生油储油和形成油藏的盖层条件,研究了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详查了一批局部构造,发现了一批油苗,提出了勘探建议和井位钻探意见。

华北油田对几个局部构造的综合评价,选择了平泉县的双洞背斜作为首钻对象,标定出双1井,设计井深1800米,期望揭开上部地层后能在埋藏较深油气保存条件较好的下部层位中获得找油的突破,钻探任务交给了北京勘探指挥部。

平泉县委领导很快知道了石油人要来打井,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打心眼里希望能在平泉地区找到石油,借助石油之力改变这燕山深处两山夹一沟的贫穷落后面貌。他们立即成立了由县政府生产办公室主任和税务局局长为首的支油小组,积极地向北京勘探指挥部派到平泉的前线工作组介绍情况,及时联系协调需要地方帮助解决的问题。双1井位于半山腰上,距山下公路1公里多,要想把钻机搬上去,首先就得修路、平井场,支油小组在短短几天就把附近村民组织起来,承担了这项工作。山上长着低矮的树和一些灌木,植被比较稀疏,坚硬的石头一片片裸露着,修路、平井场全得用炸药,有一次爆破飞起的石头,不幸当场击中了一位民工而死亡,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1978年6月16日,承担双1井钻探任务的18115队鸣机开钻,用清水钻进13米多就发生严重漏失,只好停下来研究措施。后来配制了高粘度泥浆,才使得钻井闯过洞缝发育层段,恢复了正常。地面详查的背斜构造,反映了其地表形态,对地下各套层位的构造特征,则只能是一种推测。双1井钻探发现,地下构造倾角比地面测量的要大,也就是说越往下钻地层越变陡,致使井斜增大,对钻具损坏比较严重,出现了多次断钻具事故;另外所钻地层比较坚硬,牙轮钻头硬度不够,也曾几次断掉了牙轮。这些虽然经过打捞和研磨都予以解除,但延长了钻井时间,钻井队在这里迎来了冬季生产。

平泉地区的冬季虽然没有东北那样严寒,但钻井工人还是要冒着零下二十度左右的气温工作在野外,有些工人从井场下班回到住处,首要任务就是把喷上了泥浆冻得僵硬的棉杠杠服挂在火炉旁烘烤,待第二天上岗时再穿。钻井需要大量的水,井场没有水源,用的是山下的水,由于山坡陡达40度左右,用解放牌汽车一次只能拉多半罐水到井场,如果装满了,汽车就上不了坡。冬天有时下雪,满山遍野白茫茫一片,车子驶上这又陡又窄的路,更是费时费力,即使开车多年的司机也有些惊险的感受。配泥浆是井队的日常工作,一次因泥浆枪剧烈摆动,职工为躲避喷来的泥浆,尽管穿着挺厚,有的还是碰破了头甚至碰断了肋骨,住进了医院,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1979年1月,双1井钻达井深1800米,从井深360多米就开始钻遇一套以泥岩为主的地层,一直没有钻穿,超过了该套地层在地面丈量的厚度,分析认为很可能因地层太陡,大体沿层面钻进而造成的,如果再往下钻也没有太大意义,加之钻机能力所限,经上级批准,完钻下套管。该井录井发现了多层油斑油迹显示,完井后选择了三个层段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系统试油并酸化,其中只有一个试油层段出水带油花,其它两层只出了少量水。取油样分析,原油具有明显氧化特征,显然该油藏遭到了破坏。

双1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它却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是燕山地区第一口石油探井,这是石油勘探工作者在燕山地区找油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助燃了人们在该区找油的希望之火。经过一次一次地研究,十年后的1989年,华北油田又在燕山宽城县境内的化皮背斜打了化1井,这口井完钻深度355米,录井发现的油斑油迹层占所钻地层厚度的四分之一,可见该背斜含油之丰富,遗憾的是试油产水而没有见到油。但这口井也同样证实了燕山的沉积地层中存在着原生的古油藏,也就是说由古老的碳酸盐岩生成的石油储存在自身的构造中而形成的油藏,只是因后期抬升破坏而失去了工业价值。

燕山地区找油没有完结,这不了之情还在石油勘探者的心头缭绕,相信在已获得的比较丰富的资料基础上,特别是山地地震勘探等如果得以实施,人们能透过地表研究地下,发现保存条件较好的构造,那么广大石油勘探者在燕山找到原生油藏的梦,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