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乌马营油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油气 油田 分布 规律 研究

【摘 要】针对乌马营油田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成藏规律复杂等难点,笔者以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特征、油源条件等分析,创新运用分区带研究的模式,实现了增储上产双丰收,对我国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乌马营;构造特征;区带研究;成藏规律;滚动勘探

引言

乌马营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孔南地区黄骅凹陷,构造处于灯明寺断裂构造带东北部。长期以来对乌马营油源认识程度低、油气运移指向不明朗、主控油源断层不清,导致油气分布规律[1]不明确,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为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缓解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需要开展成藏规律分析[2],进而部署滚动勘探井位,达到滚动增储及建产能双丰收的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接替。

1、构造精细解释

构造是地质研究前提,为确保构造解释的准确性,本次应用2010年新采集处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充分利用构造解释中关键技术与先进的手段,开展构造精细解释,精确识别小断层,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3,4]。

关键技术

针对乌马营构造错综复杂,解释难度大,主要利用优势频带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变速成图及三维可视化等手段指导层位追踪和小断层解释,并利用时间切片和相干切片分析断层的平面展布。

1.1.1优势频带相干数据体识别小断层技术

利用优势频带相干数据体识别小断层,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根据断层的断距确定合理的地震波的频率,进行带通滤波,从而提高对小断层的识别能力。

1.1.2变速成图技术

纵向上速度的变化对低幅度油藏的影响较大,精确落实低幅度构造成为低幅度油气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工作中先求得各井点的平均速度,然后利用井点约束、平面插值的方法绘制出反射层面的平均速度场。本次根据研究区内31口井的精细层位标定成果,建立了乌马营地区精确的速度模型。

1.1.3三维可视化技术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对构造解释成果进行立体显示,描述出断层和层位的空间展布形态,特别是针对断层的断点进行检测,确保构造解释的合理性。

2、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针对乌马营油源认识程度低、油气运移指向不明朗、主控油源断层不清,导致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难点,在前述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本区油源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本区构造特点,创新开展分区带研究,进而总结出乌马营油田油气分布规律[5,6]。

2.1油源分析

乌马营油田的油源被证实的有两套,孔二段暗色泥岩生油形成油藏,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生气形成气藏[7]。本区沙三段暗色泥岩也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沙三段下段泥岩埋深超过生油门限。乌马营油田沙三段暗色泥岩发育厚度在100米以上,最厚的在400米左右,而沙三段生油门限为2800米,沙三段下段泥岩埋深均超过生油门限。研究区存在三个局部凹陷区。平面上在沙三下存在3个局部凹陷区,其埋深均超过生油门限,目前东部凹陷有完钻井控制,并且钻遇大套泥岩。生化资料证实沙三段具有生油能力。沙三段和孔二段均可以生油形成油藏,而深层煤系地层则可以生气形成气藏,改变了以往孔二段单一生油的认识,说明乌马营油田具有发育规模性油气藏资源基础。

2.2区带研究

根据乌马营地区构造特点,综合考虑断层的掉向、圈闭类型、油源条件以及含油层系的不同等多种因素,将该地区以乌马营断层和灯4井断层两条主要断裂系统为分界线,划分成三个区带进行研究:灯4井断层上升盘群带,乌马营断层上升盘群带,地堑带。

2.3油气分布规律

2.3.1乌马营上升盘群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北部生油凹陷的沙三段和孔二段,沿乌马营断层上升盘反向断鼻中聚集成藏,主要发现有乌8、乌17沙河街低幅度边底水油藏和乌7孔二段岩性油藏。

2.3.2地堑带。地堑带油气主要来源于东部凹陷沙三段、孔二段和上古生界煤系地层[6],沿断层上升盘反向断鼻或者多条断层夹持的垒块中聚集成藏。主要发现有乌34沙河街、乌18、乌3孔一段油藏,和乌31-22孔一段气藏,孔一段含油高度较大,油层井段长,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如乌18井孔一段含油井段长达330米。

2.3.3灯4井上升盘群带。油气主要来源于南部凹陷沙三段、孔二段和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沿断层上升盘反向断鼻中聚集成藏。本区勘探程度较低,仅有3口探井,暂未发现油气藏圈闭,下步将对该区加大滚动勘探力度。

3、应用成果

根据区带划分结果,结合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成藏特征,在乌马营全区优选出乌17、乌16-5、乌7等3个滚动目标,部署井位4口,完钻2口,新增地质储量75万吨;待钻2口,预计新增地质储量229万吨。乌19-10井投产日产油20吨,增储18万吨。乌19-10井位于乌马营断层上升盘群带,钻遇油层15.9米/10层。投产日产油20吨,含水6.0%,累产油1222吨,累产水218.45方。新增地质储量18万吨。乌16-5井在乌马营断层下降盘钻遇油层,增储57万吨。乌16-5井位于地堑带,钻遇油层17.6米/5层。首次在乌马营断层下降盘钻遇油层。该区新增地质储量57万吨。乌7井区开展孔二段油藏研究,预计增储229万吨。乌7位于乌马营断层上升盘群带,针对乌7井孔二段开展规模增储研究,部署滚动井1口,预计新增含油面积1.24平方公里,新增地质储量229万吨。

4、结论与认识

通过本次研究,打破了乌马营油田以往较为单一的油源认识,其存在三套油源,油源条件充足,生烃量较大,在全区范围内的沙河街组、孔一段和孔二段均具备发育规模性油气藏的潜力,这些认识转变了找油的思路,拓宽了找油的方向。此次乌马营油田整体上划分为三个区带,每个区带都有各自的主控断层、油源和成藏类型,此次划分不但理顺断裂系统和油藏关系,而且为乌马营油田实现规模增储创造了条件。乌16-5首次在乌马营断层下降盘钻遇了沙三和孔一上油层,打破断层下降盘不能成藏的固有观念,扩宽了乌马营油田找油领域,下步建议加大油源断层下降盘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夏国朝,郑泰山,金惠玲等.乌马营油田油气分布规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2]张福利.黄骅坳陷乌马营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J].石油仪器,2007,(02).

[3]卢刚臣,孔凡东,李建英等.乌马营地区一种特殊的断裂组合形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06).

[4]石宁,张金亮.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6).

[5]李涛.东营凹陷中浅层断裂运聚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6]乔日新.油气田在区域构造上的分布规律[J].物探与化探,1994,(1).

[7]张金川,金之军,庞雄奇.深盆气成藏条件及内部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2,(3).

[8]孙国栋,李宇志,刘克奇等.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J].特种油气藏,2006,(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