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吉林省通化南部集安群地质找矿方向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集安 通化 吉林省 地质 方向

摘要:通化南部集安群地层主要分布在集安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辽吉台隆东部。

本次论文的编写主要根据前人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从地层的沉积建造、岩石组合、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入手。根据集安群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和矿床(点)的分布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即集安群地层中j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复成因、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特点,其成矿过程:经历初始矿源层的形成一改造矿源层—构造岩浆岩热事件富集—矿体就位过程。按成矿预测标志。圈定集安群找矿远景区。对今后地质找矿工作可供参考。

关键词:集安群地层矿源层改造就位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主要是集安市腰营子一天桥地区、大路一活龙盖地区及集安大青沟一带。该区大地构造位景属中朝准地台东段,吉南台隆,太子河一浑江拗褶断束。北邻辉发河断裂,东邻朝鲜检德。西接辽东辽河群。与辽宁青城子、朝鲜检德同处一个成矿带上。矿床(点)密布。是寻找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的有望地区。

2 集安群地质

集安群因发育于吉林省集安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集安市的清河、花甸子、大东岔、久财源、大青沟、大荒沟及鸭绿江岸活龙盖、大路、杨木林子—带。从沉积建造、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含矿建造、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构造发展趋势分析,集安群自下而上为蚂蚁河组、荒岔沟组、临江岩组、大栗子岩组。

2.1 集安群层序

2.1.1 蚂蚁河(岩)组

主要分布于久财源一花甸子一矿山村一带,岩石组合:混合岩化浅粒岩、电气变粒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镁质大理岩,局部夹磁铁矿层。本组以富硼为主要特征。含硼层混合岩化较强。u-pb法地质年龄2308Ma。

2.1.2 荒岔沟(岩)组

主要分布泉眼沟、腰营子、头道、清河。东到热闹、大青沟。南到青沟子、金家、霸王朝。岩石组合自下而上为:变粒岩段:含石墨各种变粒岩、夹粗粒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厚层大理岩段:以厚层石墨大理岩为主,夹薄层细粒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整个荒岔沟组沉积旋回明显,韵律发育,富含有机质碳酸盐类岩石以钙质为主。方铅矿的U--Pb~等时线年龄2150Ma,

2.1.3 临江(岩)组

主要分布于花甸子一台上村一大东岔以南。在鸭绿江岸的集安市活龙盖—杨术林一大路一带广泛分布。岩石组合:各种变粒岩、石英岩、各种片麻岩、片岩互层。上部有浅粒岩。属陆源碎屑沉积。黑云变粒岩全岩Rb-Sr法年龄为1916Ma。

2.1.3 大粟子(岩)组

主要分布通化南部金厂子一夹皮一带。岩石组合:云母片岩、二云母片岩、十字石云母片岩。属陆源碎屑沉积。

2.2 集安群的岩石类型及原岩恢复

角闪质岩类: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拉斑玄武岩。

片麻岩类:原岩为泥沙质沉积岩。

变粒岩:原岩既有火山碎屑岩也有凝灰质或泥沙质沉积岩。但大东岔组的变粒岩均为付变质岩石。

浅粒岩类:原岩是一套富钾、钠的酸性火山岩。大理岩类:原岩均为硅、铝含量较高的不纯灰岩。

2.3 集安群的岩石组合及岩相古地理分析

由于集安群遭受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较强,原岩结构、构造及各种岩相标志大多已经消失,因此本文只能依其化学成份所恢复的原岩建造,进行粗略的岩相古地理分析。

2.3.1 变质酸性、基性火山岩—镁质大理岩组合

该组合相当于集安群蚂蚁河组,亦称含硼岩系,主要分布于蚂蚁河两岸。原岩属火山一白云质蒸发岩沉积建造,形成于局限—半局限咸化泻湖-浅海环境,伴随有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交替海底火山喷发,为大陆裂谷早期典型的岩石共生组合,显示优地槽性质。

2.3.2 变粒岩一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组合

该岩石组合相当于集安群荒岔沟组。该组合的原岩为碎屑岩—火山沉积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为富含有机质的低能浅海环境下形成的一套沉积岩一火山岩共生组合。

2.3.3 富铝片麻岩一变粒岩组合

该组合相当于临江岩组,其原岩属陆源泥沙质碎屑岩沉积建造。这一组合复理石沉积特征明显,是—套典型的浊积岩系,代表深海大陆斜坡环境。

2.4 熊安群形成的构造环境

整个集安群从新开河期双峰式火山沉积岩建造开始到大栗子期碎屑沉积岩建造结束构成一个巨大的沉积旋回。火山活动由强到弱,沉积碎屑物质由少到多,碳酸盐类由富镁到富钙质以至缺失。沉积序列由非补偿沉积向超补偿沉积过渡,沉积作用和火山活动特征显示出典型的裂谷建造系列的色彩,即底部为含膏层的蒸发盐岩建造,下部为碱质酸一基性双峰式火山岩建造,中部为富含碳质的有机岩建造,上部为浊积岩建造。顶部为钙碱性火山岩建造。整个集安群呈狭长带状分布,厚度巨大,同沉积断裂活动明显,滑移褶皱和滑塌角砾岩分布普遍,柔性变形与浊积岩共生,显示了一个裂谷盆地的基本特征。

2.5 集安群地层对比

集安群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组,本文根据岩石组合、含矿特征两点区分各组。蚂蚁河组:以镁质大理岩。蛇纹石化大理岩中的硼矿、菱镁矿、石棉矿等为标志。荒岔沟组:基性火山岩和钙质大理岩为标志。临江组:以缺乏火山岩、没有大理岩为标志。大栗子岩组:唯有各种片岩组合与其他岩组区分。

2.6 集安群的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

集安群沉积之后遭受多次变质作用。而以五台运动的影响最大,该期变质作用伴随较强的构造运动,变质作用过程中应力持续时间较长。众所周知。产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所伴随的深部热流的生高,在变质作用达到高潮后,由于深部热流上升引起了钠质重熔型和钾质再生型混合岩化。使早期钠质、晚期钾质混合岩化迭加于集安群变质岩之上。

2.7 集安群的构造特征

2.7.1 褶皱

花甸子一大纹字沟复背斜:主要由蚂蚁河含硼岩系组成,长30//A里,东西向展布,宽10-20/A里,其南翼由荒岔沟、临江岩组组成,北翼由于地层的同斜倒转、后期推覆构造掩盖缺失。

2.7.2 断裂

第一组;近东西向推覆构造—逆俺断层,是集安群中较为早期的断裂构造,集中分布在横路岭以南。台上—大东岔一带,断裂倾向南。倾角10-25°。该组走向断层组成迭瓦式构造,将含硼岩系蚂蚁河组冲断。使两层含硼大理岩沿倾向重复出现。

第二组:北东向断裂。走向30°左右。为压性、压扭性断裂。将东向压性断裂错断。该组断裂在全区比较发育。大致等间距出现。

第三组:北西向断裂,属压扭性断裂。该组断裂发育较差。与北东向断裂有互相切割现象。

第四组:为近南北向断裂。属扭性,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头道—头道崴子、小米营一刀背岭断裂。它们常被晚期闪长玢岩、钠长斑岩充填。

2.8 集安群的含矿性

2.8.1 蚂蚁河(岩)组:下部;在肉红色均质混合岩、混合岩化浅粒岩中产数层磁铁矿。中部:主要有两层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

白云质大理岩,许多重要矿床产于这两层大理岩中。上部浅粒岩中产硫铁矿。中上部橄榄大理岩与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混合岩的层间破碎带常形成矽卡岩型铜铁矿和铜、铅、锌、铁矿。

2.8.2 荒岔沟(岩)组:金矿:产于荒岔沟组第四段石墨透辉变粒岩中。属层控热液改造型金铜金矿:复兴屯铜金矿,多金属矿床产于荒岔沟组第四段透辉变岩中。铅锌矿:正岔铅锌矿,产于荒岔沟组第四段透辉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石墨大理岩中和第2段厚层大理岩中。

2.8.3 临江(岩)组:以发现金、铅锌矿点。非金属有石墨矿。

2.8.3 大栗子(岩)组:目前已有金矿化点发现。

3 成矿规律

3.1 成矿与地层的关系—矿源层

集安群中的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它们有明显的层控性。在矿化集中区内,几乎所有的金、有色金属矿床(点)均赋予了清河组地层内,而大面积燕山期岩浆岩体内无矿,只有与荒岔沟组地层接触地带附近才有矿。特别是那些与岩浆岩体有密切空间关系的脉状铅锌矿体(矿化)、裂控为主的金矿脉都赋予于一定层位(荒岔沟组),而与其它地层接触没有矿化存在。

集安群微量元素丰度如表1

由此可见,成矿与地层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集安群各组成矿元素含量由表1可知:在荒岔沟组地层中第4段金、银等成矿元素的丰度高出地壳丰度值3-5倍。

综上所述,集安群荒岔沟组第2段、第4段是成矿元素含量较高的层位,它们具备了矿源层的必要条件。

3.2 成矿与岩浆岩的关系

集安群矿化集中区内几乎所有的矿床(点)均分布在岩浆岩体的周边部内外接触带附近或距岩体一定范围内。即岩体的热力场范围内。与岩体同源的晚期脉岩在矿区到处可见。Pb、zn、Au脉状矿体与脉岩空间分布十分密切。

3.3 成矿与构造的关系

集安群中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和矿体均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决定矿体赋存部位。铅锌矿一般赋存背斜或向斜折端虚脱部位、节理裂隙发育部位富集。金矿受北东向及其低序次构造控制。矿石的构造特征显示了容矿构造的脉动式间歇活动控制成矿。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于矿质沉淀的低压扩容带。

3.4 成矿与蚀变

根据集安群中已知矿床(点)近矿围岩蚀变特点得出,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是钾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化,碳酸盐化。因此大面积钾化带附近的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是主要的找矿标志。与铅锌矿化有关的蚀变是铁镁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硅化、萤石化、硅化、萤石化发育部位是成矿富集地段。

3.5 成矿模式

吉南裂陷带内,早元古宙早期火山活动强烈,与同沉积断裂活动相伴随的海底火山喷气携带的成矿物质在富碳质有生物活动的振荡还原环境下被有机质吸附与海相沉积物一起沉淀,形成清河组初始矿源层。清河组沉积后,经历了19亿年的区域变质作用。有经历了17-18亿年的混化岩化作用。这一热事件及与之伴随的溶液作用,使初始矿源层中分散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形成改造矿源层。后期构造、岩浆作用使成矿物质再度迁移富集造成矿体就位。这一系列地质作用导致矿床的形成。

4 找矿方向

根据上述认识。可以对集安群分布区进行成矿预测。划分找矿远景区。

4.1 找矿远景区具备的条件

有荒岔沟组、临江岩组含矿层位分布。控矿及容矿构造发育、集中。矿床和有价值的矿点密布。重砂、土壤化学异常套合性好。靠近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岩体。有蚀变及含矿转石的分布。

4.2 远景区划分

4.2.1 金家—金厂沟—西岔金矿予测区

区内分布以荒岔沟组第四段为主的含矿层位,以知有金厂沟、西岔金(银)矿床、金家金银铜铅锌矿点。F7、F303等北东向及南北向导矿及容矿构造发育。控矿褶皱与断裂复合,位于复兴屯岩体南部边缘。小侵入体脉岩发育。重砂、分散流异常套合好。

4.2.2 亮红顶子—复兴屯—南岔铜金铅锌予测区

区内分布荒岔沟组第2段、第4段含矿层位。有复兴屯多金属矿床。北东向及南北向导矿及容矿构造发育。位于复兴屯岩体北部边缘。岩体的附加侵入相发育。深部有隐伏岩体。重砂、分散流异常套合好。特别注意寻找新的含矿断裂系统。

4.2.3 正岔一四道阳岔铅锌金予测区

该区位于背斜中段—倾没端,分布荒岔沟组2段、4段含矿层位。内有正岔、四道阳岔铅锌矿床。有东西向含矿断裂。花岗斑岩及小侵人体发育。深部有隐伏岩体,物化探异常吻合。矿化蚀变集中,是找矿新线索领域。

4.2.4 虾蠓沟铅锌预测区

该区位于背斜轴部,分布荒岔沟组2段含矿层位。有虾蠓沟铅锌矿点

及含矿铁帽分布。化探异常明显,北东向断裂发育。应在已知矿点研究基

础上扩大找矿范围。

4.2.5 团结铅锌多金属预测区

该区分布荒岔沟组含矿层位。断裂构造发育应利用,多组断裂交汇。多金属矿点较密集。有分散流异常。应利用各种找矿手段开辟新矿田。

4.2.6 米架子一三道阳岔金银多金属予测区

该区分布荒岔沟组含矿层位。东西向断裂发育。具有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分散流异常明显。异常套合好。近年来矿化线索不断发现。该区工作程度低,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应系统安排地质工作。扩大找矿线索。

4.2.7 大青沟一新红一六叶铁铜铅锌钼多金属予测区

该区分布蚂蚁河组和荒岔沟组含矿层位。北东向断裂发育。区内混合岩化强烈。该区找矿效果颇有成效。62008-2009年。在大青沟里的土湖沟、北沟就发现两条厚近30米的铁矿体。其中土湖沟铁矿体底部含一层厚近2米的铜矿体。在砬石岔—新红五道阳岔山脊上。经打钻发现钼矿体,效果非常可观。因此加大该区找矿力度势在必行。

5 结束语

本文从集安群成矿地质背景人手。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的论证确定矿源层。以构造(褶皱、断裂)、热源(岩浆岩)、活化、迁移、聚集的论述为依据。找出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并依此为根据,圈定予测区范围。文中部分论述缺少测试数据,仅引用前人资料的结论加以说明。望今后在集安群地质找矿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秋生,1984,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吉林人民出版社。

2.吉林省区调大队,1975、1977,通化市幅、浑江市集安县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3.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1979,吉林省集安县金厂沟矿区普查补充报告。

4.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调查所,1984,吉林省集安县金厂沟矿区西岔金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