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区域物(化)探场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特征 方向 区域

摘 要 地面伽玛场反映了铀矿化延伸发育特点和利于成矿的地质条件,做好对伽玛场的推断解释,尤其要分析研究偏高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这是发展矿化远景、寻找新的富集地段的关键。

关键词 放射性;伽玛;铀矿化;特征;伽玛场;铀镭平衡系数

中图分类号 TD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096-01

该区物化探工作开展早、方法多、精度高、成果大,为我们评价其区域成矿远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应用研究为主,以总结成矿规律为中心,以进行区域成矿预测,指明找矿方向为目的,为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区服务。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域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的接合部位,为一典型的中生代火山岩带。早在晋宁期,东乡—广丰深断裂就已基本形成,华南褶皱系在加里东期褶皱隆起,燕山期断裂构造发育,并沿北东向主干断裂 与北东东向深断裂产生强烈的火山喷发和伴随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为本区铀矿提供了丰富的矿源,燕山运动晚期以来所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信江红盆,呈北东东向展布于本区的中部,由于受多期构造变动的影响,基底分割强烈。使盆地南北两侧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火山岩在南区极为发育,而北区较差。

2 地面放射性物理场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2.1 区域地层、岩石伽玛底数的变化特征

沉积岩:相同岩性由老到新伽玛底数逐渐增高,变异程度逐渐加大,并有粘土岩类大于碎屑岩类,富有机质岩类大于化学岩类的趋势。

岩浆岩:花岗岩类由老到新伽玛底数一般逐渐增高,变异程度逐渐增大,其他岩类一般由中性、基性到超基性。从边缘相到中间相,伽玛底数和变异程度逐渐减小。

火山岩:鹅湖岭组地层伽玛底数一般大于打鼓顶组和石溪组地层,熔岩、凝灰岩类大于碎屑岩类,并亦有由酸性、中性到基性渐减的

趋势。

变质岩:伽玛底数一般低于其他岩类,并有随变质程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但本区的炭板岩类伽玛底数较高,与炭质有机质有一定的

关系。

2.2 区域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

2.2.1 区域铀、钍、钾分布特征

本区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的分布,对地层、岩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地层的铀、钍、钾含量高于其他沉积、变质岩地层。同时背景值的离散度亦较大,说明侏罗系上统地层富铀,对成矿

有利。

岩浆岩虽然来源于地壳深部物质的重熔,一般富铀,背景值较高。本区加里东期花岗岩(r3)放射性元素的含量要低于燕山期花岗岩(r25)。

2.2.2 各类铀矿化铀、镭、钍分布特征

1)在本区铀矿化中,钍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盛源火山盆地以西和鹅公山火山盆地南缘之西侧以及盆地以东至横溪火山盆地,钍含量较低,处于正常值,一般在0.004%-0.008%,Th/U平均值在0.09左右。在盛源盆地东侧和鹅公山盆地南缘的中段以及盆地北缘横峰东侧钍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026%,Th/U在0.38左右,常见到一些铀钍混合矿化点带及矿床,如34、60矿床及徐源1号矿化点等矿化点。在铀钍混合矿化中,如34、60矿床,普遍含有稀土及钇元素,铀与钇、钇与钍关系密切,这就有可能钍与稀土元素(以及钇)组成类质同象,即铀通过稀土元素与钍相混合矿。

2)铀、镭平衡位移系数:从本区地质环境及水化学特征来看,氧化带较浅,且不发育,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或HCO3—SO4—Ca—Na型,pH值均在6.5-7.5之间,为中性偏弱碱性水,因此,放射性铀、镭平衡位移在本区火山岩型铀矿化中不显著,变化系数(Vkp)小于20%,总的趋势是:地表偏镭或者趋于平衡,而深部一般偏铀。对本区伽玛普查找矿来说是不受影响的,但局部地区铀、镭平衡位移较为显著。如东乡504矿床(Kp=1.27)、横溪406矿化点(Kp=1.71)、等地严重地偏镭,而肖家31矿床(Kp=0.86)、葛源328矿化点(Kp=0.74)则严重偏铀。

据统计,本区73%的矿床、66.7%的矿点及72%的矿化点为火山热液型,均赋存于火山盆地的火山岩中。

3 区域伽玛场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

伽玛场反映地层,岩石放射性元素的背景分布和迁移富集程度,本区伽玛场的分布形态与地层、岩体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受富铀层(体)的牵制和构造控制比较明显,从而使区内伽玛场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总的特点是:南东部为复杂场区,全区自北西往南东,场强逐渐升高,活跃程度逐渐增大。1-2级场主要分布于东乡—广丰断裂以北和弋阳—漆工以西,为先震旦系、白垩系和部分石炭,二迭系地层的反映,显示台隆区伽玛的特点,而弋阳、漆工以东,由于受富铀层(体)的牵制,使伽玛场呈园环状分布,场活跃,梯度变化大,显示台陷区伽玛场的特点。东乡—广丰断裂以南,火山喷发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北东—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发育,伽玛场明显受富铀层(体)的牵制,总体上形成东乡—石溪、天台山—横溪两个近东西的地面伽玛场偏高带,其形态变化既显示出火山盆地构造的轮廓,又反映控矿构造的延伸方向和有利的矿化部位。总之伽玛场反映了区内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也为找矿提供了信息。

4 具有成矿意义的伽玛场的讨论

本区有各类型的铀矿床11处、矿点3处、矿化点102处,由于他们都受一定的层位和构造控制,相应地面伽玛的分布特点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成为我们研究深部矿化发育延伸的可靠依据。其例如:60矿床主要赋存于鹅湖岭组第二岩性段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中,受东西向、北东向构造及其派生的层间破碎带控制。相应地面伽玛场沿含矿层呈长轴状分布,方向为北北东向,长度为2 000米左右,场强变化东侧较大,梯度带明显。(如图1所示)

和深部矿化的关系以构造连通为主,并反映了深部的延伸方向,场区内异常点、带多,矿化特征明显,在深部矿化的垂直投影部位,钋210剖面曲线峰形特征明显,矿化离基底(Z)不整合面较近,基底富铀,场区东部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中有偏高场存在,总之,伽玛场既是深部矿化的反映,又说明60矿区具有良好的铀源条件,热源条件和成矿环境。

通过对以上矿床地面伽玛场的具体分析,并和其他矿床的地面伽玛场相比较,我们认为本区具有成矿意义的伽玛场应具备良好的铀源、热源条件和成矿环境,就伽玛场本身而言,应具有如下特点。

1)应具有明显的长轴方向或两组交叉的长轴方向。

2)应具有一定的分布规模和场强梯度变化。

3)场区内应有一定的异常分布,在一般情况下矿化特征比较明显,并有其他放射性及非放射性异常伴生。

4)具有明显的控制因素、附近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矿化离基底不整合面较近,基底相对富铀,且往往伴有异常反映。

本区铀矿化的统计结果表明91%的矿床、67%的矿点、75%的矿化点都赋存于区域性伽玛偏高场的边缘,尤其是梯度带及转折变异部位铀矿化更集中,因此,偏高场及其边缘梯度带是本区伽玛场控矿的主要形式。

总而言之,地面伽玛场反映了铀矿化延伸发育特点和利于成矿的地质条件,做好对伽玛场的推断解释,尤其要分析研究偏高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是发展矿化远景、寻找新的富集地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鲁挑建,姜启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察[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2]北京地质学校.编放射性勘探(上、下册)[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3]贾文懿.放射性勘查工作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