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井冈山地区降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井冈山 降雨 地质灾害 因素 影响

摘 要:本文分析降雨对井冈山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调查收集井冈山地区历年来地质灾害资料,总结归纳井冈山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和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原因;收集井冈山市历年降雨资料,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和相应时空降雨的特征,分析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为井冈山地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降雨;地质灾害;预警

1 引言

井冈山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给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经过统计地质灾害发生前降雨量数据表明,降雨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很强的联系[1-3]。加强对降雨与地质灾害关系的研究分析,能为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的对策。

2 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2.1 地质条件

井冈山地形地貌复杂,根据区内的地形布局,可以划分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构造侵蚀剥蚀低山、构造剥蚀丘陵和河谷山间盆地四类;地层岩性与岩土体结构是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因和物质基础,区内的岩土体类型主要有: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岩浆岩类、碳酸盐岩类和松散土类,不同类型的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组成的斜坡稳定性各异,对崩滑流的发育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地质构造影响地层岩性的分布,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三者共同作用于地质灾害的发育[4],这点在地质条件复杂的井冈山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经调查统计,在构造带500m缓冲区范围以内发生的地质灾害个数达到崩滑灾害点总数的46%,反应出构造运动越活跃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越大。

2.2 人类工程活动

随着井冈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越来越明显。井冈山市诱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①依山建房切坡,高陡且紧靠房后,无安全距离,无防护措施,如龙市、茨坪一带;②沿山公路切坡,切坡多高陡,大部分未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欠合理,如茨坪环城公路地段、319国道、省道S230等;③采石场等开挖,未采取合理防护措施或防护欠合理,形成高陡切坡。

经调查,井冈山市因人工切坡等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点,占滑坡总数的92%;占崩塌总数的92%;因人工切坡等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崩塌、滑坡的不稳定斜坡点占不稳定斜坡总数的97%。可见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井冈山市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2.3 水文气象因素

井冈山调查区内雨量充沛,据原宁冈县、井冈山市气象台雨量观测资料统计,两气象站多年(1971~2010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591毫米、1885毫米;降雨量最多年为1997年,分别为2451毫米、2516毫米;降雨量最少年(1978年)分别为1194毫米、1407毫米。年际变化大,降雨量最多年为降雨量最少年的2倍和1.78倍;此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不均,3~8月属雨季,尤以5、6月为甚,降雨量达438.8毫米、508.6毫米,占多年平均降雨量27.6%、27.0%;11、12、1月属枯季,2、9、10属平水期。

经调查统计,在降雨量丰盛的5、6、7三个月份,发生的崩滑地质灾害占崩滑点总数的79%;由此可见,降雨量大的月份,是井冈山市内地质灾害高发的月份。

3 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

3.1 雨水对地质灾害形成的作用机理

降雨是本区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雨水通常通过转化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来诱发滑坡,也影响和控制滑坡、崩塌的分布。降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降雨渗入斜坡坡体后,增大了斜坡上巖土体的重力,从而增大了岩土体的下滑力;二是降雨浸润软化滑带土,降低了岩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滑能力;三是降雨入渗岩土体后,在某一局部形成较高的水头,从而在坡体内造成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增强了坡体的下滑能力。

3.2 井冈山地区降雨特点

调查区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海陆热力作用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演变之间关系密切,冬季风盛行时,大陆影响大于海洋夏季风盛行时,海洋影响大于大陆,两者的相互转换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变化,且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气压场的季节变化上;6~8月为夏季风全盛期,午后冷热气流交换明显,容易产生降雨。

根据收集的降雨资料分析,时间上来说井冈山地区年降雨量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存在波动,呈季节性降雨特征明显,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降雨呈不均匀分布,在区南部中低山区降雨量较多,如长坪、下七等地,龙市、睦村、葛田等中西部丘陵区域降雨量偏少,总体趋势为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

不同类型的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从影响时间上,一般连续降雨的强度低,周期长,降雨更容易渗透地表;同时连续降雨期间会发生暴雨,这样的降雨组合形式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滑坡地质灾害,该种降雨形式在井冈山地区的5-6月较为常见,也是这两个月井冈山地质灾害高发的原因之一。从灾害成因上看,突发性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对滑坡形成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暴雨作用体现在冲刷和高水头孔隙水压力等方面,而连续降雨则是从渗透、浸润等作用机理影响斜坡岩土体稳定性。

3.3 降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时间特征

通过收集的2008~2014年井冈山市各雨量站雨量资料,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分析,灾害发生在最大降雨日当日和后一日的可能性最大,发生在最大降雨日当日的可能性大于后一日;一般随降雨量增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滑坡灾害发生前一日较大概率发生大暴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在时间上有一定滞后性;当灾害发生当日降雨量很大时,灾害发生与强降雨在时间上有一致性,这种情况下滑坡发生的前6d内的累积降水相对较小;当最大降水量相对较小,但滑坡6d内累计降水量相对较大时,滑坡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发生时间相较略有滞后。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井冈山地质灾害既有即雨即滑的状况,也存在滞后型的地质灾害情况。在降雨强度较大时,出现即雨即滑现象较多,而当降雨在时间上有一定连续性但降雨强度较小时,地质灾害也会在雨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井冈山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日降雨量相关性最大,与前6d降雨有一定相关性。

4 结语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最重要、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了解降雨对地质灾害形成的作用机理,能更好的服务于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尽量避免人民的人身财产损失。由于井冈山地区地形复杂,山区覆盖较广,降雨资料的收集较困难,灾害点就近的观测站的降雨资料仍会有一定误差;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也难以精确记录,所以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难免有所偏差。为提高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在收集降雨资料的方法上仍然需要改进,灾害发生的上报时间须务求准确。

参考文献:

[1] 高寒,冯新峰.山东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30~232.

[2] 费晓燕,柳锦宝,屈伯强,刘志红,王增武.四川省降雨诱发滑坡灾害的气象预警模型[J].水土保持通报,2017(5):315~321+327.

[3] 沈玲玲,刘连友,杨文涛,许冲,王静璞.基于TRMM降雨数据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降雨阈值分析[J].灾害学,2015(2):220~227.

[4] 霍光杰,周瑞平,孙佳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8(7):193~19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