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航天城:做好“军民融合”大文章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军民 融合 做好 航天城 文章

我们盼望有中国“硅谷”之誉的中关村,能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新常态下,给力中国航天事业问鼎世界。

坐落在中关村的“航天城”是首善之区的新地标,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航天事业的智慧库和指挥部。毛主席放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而今已然成为现实,正是缘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功。如果从1956年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亲自抓航天项目算起,历经一个“甲子”的奋斗,如今的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防建设和民用经济融合发展的样板。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航天人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措。我们盼望有中国“硅谷”之誉的中关村,能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新常态下,给力中国航天事业问鼎世界。

发展航天经济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当惊世界殊”,是世界为数不多能够提供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发射卫星、深空探测器等多类航天产品及地面设施建设全方位服务的国家之一,已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取得了里程碑式成果,应用卫星提供规模化服务,航天技术应用与转化效益凸显,“航天经济举足轻重”。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是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加强军民融合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和空间技术应用是题中之义。天地一体化,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它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提升空间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带动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刻不容缓。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建设网络互联、全球覆盖、宽带服务和移动保障的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宽带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等互联融合,形成我国自主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我们应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推动航天科技工业高效健康发展联袂共舞,统筹利用好军民航天资源,丰富民用卫星种类,提高应用卫星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业务化服务能力,确保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综合卫星应用体系;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民用先进产品、技术和装备,支撑航天装备可持续创新发展。

加快推动航天装备的发展乃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涵。不断推出世界一流的运载工具,筑牢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优先打造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推进载人航天和星球探测工程,尤其是促进航天技术转化和空间技术应用,都是“互联网+”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新常态下,军民融合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积极鼓励同等对待”,不对民间资本、非公经济单位设定额外条款,而是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和政策,充分凸显“公平的原则”。“军转民”重在利用军工技术开发生产民用产品。航天航空军工单位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近几年来积累了大量军工技术,在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民拥军”既要承包工程建设项目,向军工建设提供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软件;更要直接投资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关键还是要用“互联网+”战略思维统筹《中国制造2025》之航天航空装备发展的全局。

当务之急是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国防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的相互融合和优化配置,推动军民两大科技体系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日前举办的“中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院士、专家汇聚一堂,清华、北理工等院校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企业,共同探讨军民融合、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年初《关于促进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措施》出台,业界喻为是中国制造的“细胞工程”,惟有细胞达标,“机器人”才能健康完美。“揽月捉鳖航天梦,军民融合拓新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