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数据,小卫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数据 小卫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对,我们就是来

打群架的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3年,全球共成功发射208个航天器,大幅度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航天器发射数量最多的一年。并不是人类的航天事业又一次竞赛了,而是这些数量中发射质量低于500千克的小卫星占全部航天器数量的63%,特别是质量小于10千克的航天器数量达到92个,占全部航天器数量的44%,同比增长了2.5倍。近半数、重量小于10千克,似乎表明航天发展正孕育着一场重大变革。

小卫星研制周期短,通常不超过两年,并使卫星的制造过程从“作坊式”过渡到“流水线式”,而大卫星要7至8年。这也就是为什么“Outernet”的时间表上,2014年6月开始研制原型卫星,15年6月即可批量发射。

对,批量发射是小卫星的又一大特点——发射方式灵活,既能由小运载火箭单独发射,也可以“搭车”方式随同别的卫星一起发射,还能用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小卫星,甚至可以运到空间站上用机械臂释放到太空。“一箭多星”发射已成为目前小卫星发射主流方式。2013年11月,美国和俄罗斯相继完成“一箭二十九星”和“一箭三十二星”发射。2014年1月,美国又创造了“一箭三十四星”的纪录。

也正因为批量生产、批量发射,我们知道量上去了,成本就下来了。对于小卫星来说,单颗卫星成本低,发射费用也较低,发展中国家也能研制,甚至一些公司、机构也可以此为突破,进军看似高大上的航天领域。小卫星群代替单颗大型卫星可“以十当一”,互为备份,整个系统能“带伤坚持战斗”,生存能力极强。且易于在不同的轨道上组成卫星星座,从而实现单颗卫星无法实现的功能。

多小算小

以卫星的重量进行广义划分,一般把卫星重量在1 000千克以下的卫星都称为小卫星。它又可细分了6个等级:重量为500~1000千克的卫星为小型卫星;重量为100~500千克的称为微小卫星;重量为10~100千克的卫星为微型卫星;重量为1~10千克的卫星为纳型卫星;重量为0.1~1千克的卫星为皮型卫星;重量小于0.1千克的卫星为飞型卫星。简单归纳,您就记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小微纳皮飞。

除了按体重分,人们又深层次引入“功能密度”的概念,指卫星每千克重量所能提供的功能。例如,每千克太阳能电池提供100瓦功率就比每千克提供20瓦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提高了4倍功能密度。所以,也可按照功能密度把小卫星分为简单小卫星和现代小卫星两种。

事实上小卫星并不是近段时间的新兴产物,早在上世纪航天大发展时,就出现了诸多以验证、实验为目的的小卫星。现在一般把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射的小卫星叫传统(简单)小卫星,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射的小卫星称现代(高性能)小卫星。

把大卫星的功能“分散”到许多小卫星上,改变当前高度集成、以大型卫星系统为主的发展模式,将成为空间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原有系统分散成若干功能更单一、规模更小、成本更低的小卫星系统,可提升空间系统的“弹性”,以及其抗毁能力和经济可承受性,增加技术更新的机会。

立方体卫星

立方体卫星,并不是“Outernet”项目首次提出的。早在199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汤姆肯尼教授即对皮型卫星提出了新的概念,称重量为1千克,体积约为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皮星为正立方体卫星(也叫1U)。由若干颗立方体卫星(若干个U)可以组成立方体纳型卫星(简称纳星)。也正是从此,微纳卫星的研究才得以快速推进。有理论研究表明50~100颗立方体纳星(每颗重8千克),能实现全球覆盖,可以同时获得高空间分辨率(2~3米)和高时间分辨率(重访时间为15~45分钟),其经济成本仅1亿多美元,相当于目前一颗大型地对观测卫星的价钱,而一颗大卫星是无法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的。

立方体卫星和立方体纳星是现代小卫星的一个新创举。易于快速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易于技术更新,研制周期短,经济成本低的特点,使得世界上有多家研究机构与企业正在专门研制、生产和供应标准化、模块化的立方体卫星和立方体纳星。

2013年,厄瓜多尔和秘鲁自主研制的立方体纳卫星通过搭载发射,实现了本国首颗卫星的突破。立方体卫星最适合解决有无问题,让航天不但可以是国家行为,也可以是企业行为,而且是有可能快速成功的企业行为。这从根本上规避了我们常常叫嚣的航天投入周期长、需要大量技术积累及资金投入的高大门槛,变成了一个并非要集国家力量才能完成的,而且集合冒险、刺激等成功企业家愿意挑战元素的,可以试着玩一玩的事儿。

手机克塞号,一级准备

掂量掂量我们身边哪些东西是小于1千克,且高度集成了现代科技的?手机!手机卫星,已经有人在做了。当然并不简单是买一堆苹果扔上太空,那里环境是很恶劣滴,即使是诺基亚也扛不住哦,还是需要成熟的卫星平台来保护的。所谓手机卫星就是以立方体卫星为卫星平台,以智能手机为有效载荷的新型卫星。

2013年2月,英国萨瑞卫星公司研制的全球的第一个智能手机卫星——萨瑞“培训研究和纳卫星演示”1号升空。它是一个3U立方体卫星,4.27千克,采用手机对卫星进行控制,除了太阳电池板和推进系统外,该卫星还具有传统卫星的所有部件和功能,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3D打印零件进入太空的航天器。

2013年4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3颗智能手机卫星(2个PhoneSat1.0和1个PhoneSat2.0)升空。它们均为1U立方体卫星,操作系统为谷歌的安卓系统,将智能手机芯片组作为星载计算机,500万像素手机摄像头用于拍摄地球影像。由于采用了消费级智能手机作为主要载荷,PhoneSat1.0成本仅3 500美元,PhoneSat 2.0成本仅8 000美元。飞行期间,这3颗手机卫星圆满完成将卫星的电池、温度等自身数据传回地面;用手机拍摄了地球图片并传回地面;与“铱星”星座进行数据通信试验这三项标志性任务。

据说,今年两会百度CEO李彦宏的提案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各位企业家,可以尝试从小卫星入手哦。

责任编辑:武瑾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