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马桥经编的6个关键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经编 关键词

关键词:经编与马桥

许多消费者和服装设计人员对经编这一新兴产业知之不多。很多人穿经编、用经编,却不知经编为何物。

纺织产品的织造工艺种类繁多,包括机织、针织、编织和非织造,其中针织又分为经编和纬编。和地球的经纬线的说法一样,在织造工艺中,竖向的称为经纱,横向的称为纬纱。经编是由纱线纵向形成一个个线圈编织而成,其产品更具有牢固耐磨、性能稳定等特点。用经纱完成的编织,即便是裁剪成各种小块面料也不会脱线,是许多高档服装中不可缺少的纺织材料。畅销全球的沙拉莉泳装是用经编的防紫外线面料做成的;NBA球员的比赛服是用吸水排汗的经编运动服面料做成的;世界众多品牌内衣也是用高档经编配料做成的。

马桥经编覆盖了装饰用布、服饰用布和产业用布等三大类产品,产业用布是这里的强项,产品除用于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外,还进入了风力发电机叶片、游艇外壳等高新技术领域。

灯箱广告布是马桥经编的拳头产品之一,总量占到全国市场的70%,因而成为国内灯箱广告布市场的晴雨表。有业内人士说,灯箱广告布的价格由马桥说了算,马桥的报价就是全国的价格。

早在2002年,海宁就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2003年又被命名为“中国经编名城”。很难说这种行业协会主持的评定有多少含金量,也怀疑头年评了名镇、次年又评个名城到底有多大意义,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那时,海宁的经编产业已和海宁皮革、家纺一道成为该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已具备知名度,而海宁马桥的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经编产业集聚地。

马桥的经编产业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优势化,是纺织行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群体。园区成立于1999年,在此之前,马桥只是海宁南郊的一个普通街道。虽然当时经编生意带火了马桥、富裕了马桥,但整个行业还只是停留在各自为战的初级层面上。

如果说马桥人的经编创业之路是基于自发的敏锐,那么,如何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就需要理性思索了。

未来的马桥经编将怎样保持自己的优势?

马桥街道党委书记的沈顺年开始思考。

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不缺少吃苦耐劳的韧性,但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光有传统的精神和原始的干劲显然是不够的。时过境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没有规模就没有长久的效益,没有科学的管理也就没有持续的发展,事实上,某些红火一时又迅速衰败的行业现象,无不是价格竞争、产品老化、后劲乏力的结果,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沈顺年意识到,政府部门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必须要对企业乃至行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所预测。

这期间,沈书记与马桥企业一些老总去了一趟德国。他们一方面是要考察国际上相关产业状况;另一方面是学习经编服装面料的后整理、深加工以及其他织造、产品的运用。德国之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经编行业在纺织业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受到德国同行的启发,他们萌动了创立经编科技工业园的设想。

建一个专业从事经编生产的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事。

经编园区今后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是先建市还是先建场呢?

在争议和怀疑中,在上级领导和广大企业的支持下,园区开始破土动工,并且开始了摸索中的前行。

随着海利得公司等第一批企业进驻马桥经编园区,一个新的经编公司与一个新的经编园区共同发展的局面在马桥拉开序幕。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厂家入驻经编园区,形成了以经编为主线,具有原料、生产织造、染整、服装等多元纺织品生产能力的纺织产业基地。2006年,海宁市政府将园区划入市区建设范围,启动了经编产业促进中心大楼与和谐新村两个项目建设,其中经编产业促进中心大楼总建筑规模5.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2亿元。和谐新村建设为解决企业5000多名外来员工住宿,整个工程计划总投资2688万元。集污一期工程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建设2.8公里污水管网。到2020年,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18.7平方公里,到那时,马桥将成为世界经编之都。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事实上,随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世界经编产业的重心也开始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桥经编”也是中国经编产业的代名词。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办事。事实证明,海宁马桥的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符合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要,领先市场一步,获得成功也是必然。

关键词:市场与利益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编还是一个小行业。当时,各地的经编厂只能用中低档的国产经编机生产蚊帐。市场需求有限,经营利润微薄,上马不难,下马也快,市场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地的经编企业就会随风而动,在摇摆中走走停停。

那时,马桥也有一家经编厂,当家人就是现在锦达经编公司的总经理叶雪康。他是从保全工、车间主任一直干到厂长的。

面对当时企业的状况,叶雪康用马桥经编厂与当地一家毛绒厂搞联营,以求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被看好的合作伙伴却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一下子让马桥经编厂陷入困境。痛定思痛,叶雪康后意识到,企业如果指望着几台老式经编机,继续低水平的重复,无法生产高品质的经编布料,企业也没有出路。

思前想后,叶雪康投下平生最大的赌注,1992年,他以1200万元投资进口一套国外先进设备,即使是现在,这笔钱是巨款。

一夜之间,叶雪康成为马桥人街谈巷议的焦点人物,业内人似乎是在关注敢吃螃蟹的第一人,其实也是在关注自己企业今后的活法。当然,答案是明确的,就是这台别人碰也不敢碰的进口机器,让锦达公司生产出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运动员泳装用料,一时间,订货单如雪片飞来,公司里每台都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带着订金抢产品,简直有些抢购的味道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聪明的马桥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看到了脱胎换骨给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带来的命运转机。导火索一经点燃,成串的爆竹响起来了,一夜之间,马桥镇上突然冒出了许多家经编厂。同时发现,经编有着更为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进口的经编生产设备给马桥人带来滚滚财源,但就广告灯箱布来说,最高价时每平方米达到20多元。当地人戏称:那些价格不菲的经编织机进口机器简直就是印钞机。这样的得意也许显得缺少忧患意识,但确实建立了马桥人对于发展经编产业的自信。

当然,商海自有潮起潮落,市场也会出现风云变幻。受宏观政策调整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今年的经编行业利润率普遍维持在4%至5%之间,较之往年有所下降。也可以说,随着市场的发展,这台“印钞机”亦不会再像印钱那样为经营者带来迅速增长的利润,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市场,暴利不会是任何一个行业的长线。

本来也是,再高档的经编设备都不是印钞机。

关键词:科技与品牌

马桥的经编园区带动了经编行业的发展,马桥经编也从最初的单一服装面料加工,扩展到了装饰和产业领域。园区建立七年来,马桥经编创出了自己的名声,许多企业脱颖而出,不断刷新马桥经编的格局,成为马桥经编的领头雁。现在,经编产业园区不仅仅具备生产1000多种经编产品的能力,更具备经编服饰面料产品开发及经编服饰的制作和商业运作能力。经编产业园区正朝着“全国经编产业特色基地”、“海宁市城南新区”的目标前进,

海宁经编产业在起步开始后很长一段时期,产品基本以服装面料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他们积极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经编产业,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技改投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占领经编产品技术的制高点。马桥经编品牌正随着其一流的产品和一批敢闯天下的海宁人声名远播。

然而,品牌不仅仅是名气和名声。一个事实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加工大国,但在赢利上还只分得一小块蛋糕,更多的利润属于品牌拥有者和技术领先者。换句话说,没有自主创新的品牌产品,马桥经编也就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强势。

锦达公司是经编业的一个品牌。再早的时候,人们都觉得“达”字是一个能带来好运的字眼,一批与“达”字有关的经编企业涌现在马桥,似乎有了这个字,就意味着会发达起来。

不仅是锦达,海利得、华生、超达以及马桥的一些靖边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定位或正在形成品牌。

但是,这才是马桥经编品牌建设的开始。

严格意义上讲,品牌不是字号,品牌是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和产品质量的价值体现。品牌的建立是一项自主创新的工程。具体到马桥经编园区的特色而言,品牌是马桥园区的共同标志,而这一品牌的建立是入园企业和政府部门合理参与的工程,所需条件就是要企业及企业家要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创建有实力、有魅力的企业品牌。

多年来,园区一直在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按照有关规定,一个区域内需要有5个以上省级名牌,两个以上中国名牌,方可申报区域品牌。但在目前,部分入园企业对申报省、市及国家级名牌认识还有不足。为此,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前不久召开的一次座谈会,有关方面与海利得、锦达、华生、超达等16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直言相见,主题就是商讨质量和品牌战略。

习惯上人们总是把打天下视为创业,其实呢,所谓创业,要贯穿在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生命始终,在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品牌建设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创业。

可以看见,马桥经编正进入这样的创业。

更为可喜的是,海宁经编已不再仅是基布、灯箱布、泳衣面料等传统老面孔了,在海宁数百家经编生产企业中,开发新型材料已不在少数,在风力发电机叶片、直升机、高档游艇甚至航空航天中,都能见到海宁经编的产品。在国际新材料市场供应链上,已越来越多看到海宁经编企业的名字。

只有合适的产品定位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尽力发挥品牌效应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或许,在现阶段,外商们还无法记住每一个马桥经编企业的名字,但有了“马桥经编”这个群体,在一次次商业交往中,“马桥经编”这个品牌得到了强化,受益者当然还是企业。

关键词:时尚与生活

近年来,国内针织行业倡导针织产品向外衣化、时尚化发展,然而有些针织类服装受工艺、设备水平落后以及针织企业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又以经编等针织产品与下游服装领域存在割裂、脱节的状态。或多或少地限制了经编面料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牵绊了经编产品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2006年2月18日到3月30日,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马桥经编时尚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进入进行时。大赛以时尚经编为主题,面向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大专院校师生、时装设计师及服装设计爱好者,以高档次、高科技、开创性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欲承接、发展和开创经编面料的原创性与时尚都市融合性的新概念,加强中外经编面料的设计、交流、展示与合作。大赛首次发布接轨国际的中国时尚经编服装流行趋势,体现了高科技经编产品风格与魅力,使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充分运用大赛提供的面料表现生活的和谐绚丽,展现经编时尚这一全新概念。得到了全国纺织、经编、服装类协会和全国30所高等服装专业院校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全国服装纺织类专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鼎力相助。

2007年3月24日,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颁奖晚会”盛大的颁奖晚会以“马桥之光”为名在北京举行,地点选在人民大会堂。当晚,宋祖英、汤灿、祖海等民歌界重量级明星加盟助阵,紫凤中国女子乐团倾力出演,一场时尚与民族风情完美结合的视听盛宴摆在人们面前。

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隆重颁奖晚会,当年马桥的乡镇企业想到过吗?但仅仅十五年时间,他们跨出多大的一步!在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特别的场所举办晚会,是对马桥经编巨大成就最辉煌、最庄重的展示,具有非凡的标志意义和纪念意义。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马桥经编面料正在突破产业中间环节,直接跨入时尚领域,面向消费者和服装界展示自己新的价值。

经编服装需要时尚,需要流行,这些需要所产生的力量是今后扩大经编产业影响的不二选择,从长远看,更不失为一种理想而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经编服装大赛”其实就是针织行业成功尝试的范例。

如今,服装、装饰、产业用经编产品得到全面开发。经编服用面料及辅料的更新升级,各种风格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为服装设计和生产开辟了新的领域。装饰类产品品种结构优化,档次提升,各类提花产品、宽幅产品及功能性产品得到规模开发,经编服装服饰产品已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品。

也可以说,活力飞扬的经编产业以及正在进入角色的经编服装,已经以其时尚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人才与科技

创新、树立品牌,都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马桥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忙于低头挣钱,而是思考长远的发展。用沈顺年的话来说:“核心竞争力集中到最后一点,是人才的竞争。”他认为,一定要培养本地人才、为本地培养人才、为本地发展培养人才,重点培养经编的技术人才,经编的销售人才,包括我们的外贸人才以及管理人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人才的基础 ,打造一个人才高地。这正是马桥从乡镇企业发展成产业群体之后最明智的决策,也是地方经济站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发展不等于增长,发展不仅要追求增长目标的完成,更要追求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改善,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园区发展全球经编业制造基地的基础是推进人本为主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马桥经编园区已拥有了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为海宁经编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园区内有中高级科技人员10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300多人,大中专学历以上500多人。园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纷至沓来。仅2004年初就一次性进来了100多名本科学历的大学生,还有一些研究生也慕名而来。园区对这些不远万里来工作的员工,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很多人走上了重要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产业园区不仅向四方吸引人才,而且还投入教育,培养自己的团队。这在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地区是不多见的,但马桥人这样做了,并且因此形成了自己的造血机制。现有的开放式、市场化的人才竞争环境,已吸引和锻炼了一小批优秀人才,将人才培养与使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中国经编针织园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不仅如此,园内许多企业在引进大批技术人才的同时,还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培养新人才,研制新产品,进行科技创新。中国经编针织园与上海东华大学、无锡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工程学院等著名经编纺织名校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这些大学的专家经常来园区讲学并出席中国经编针织园组织的有关专业论坛。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等领导还经常亲自带队到相关大学和人才市场招兵买马。

高品质的精品在园区不断涌现与园区连年大规模引进与国际水平同步的先进设备是分不开的。先进的设备为海宁经编产业的腾飞和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园区技术创新每年增长在20%以上,引进了大量世界最先进经编生产线。用于引进KS经编机、双轴向经编机、EL经编机及整经机资金达到9亿多元,先后引进各类先进经编设备620台(套),使海宁被世界经编机主要生产国德国的设备供应商赞誉为“目前世界上高档次经编机最密集的地方”。

全球最大的经编机生产集团公司卡尔迈耶全部业务的70%在亚洲,并且主要集中在中国,而海宁则是卡尔迈耶集团公司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市场,卡尔迈耶集团公司与马桥已经合作了好几年。德国卡尔迈耶集团公司的Herold先生来园区商讨合作事宜时曾谈起过他特别欣赏马桥人的工作方式,希望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够更好地走下去。

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中国经编针织园,依托先进科学技术打造经编特色产业,先后建立了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形成了通畅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园区已初具规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然而,企业间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不能适应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同时,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对同行业比较排斥,竞争多,合作少,企业独立进行研发,独立参与竞争,不仅增加了各种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区域块状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园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马桥街道党委、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经过慎重的考虑和讨论,提出了实施海宁中国经编产业促进中心项目。

产业促进中心的建成,研发、信息、检测、展示等各项功能将逐步得到完善,中心将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提高园区内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品牌管理和信息管理,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同时,企业间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新产品,有利于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加园区的整体性、协调性,优化投资环境,为园区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产业促进中心是园区建设踏上新里程的重要标志,是未来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它的建成,将为园区在提升品位上,树立对外形象上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为谋求在“科技兴园”上有更大突破,园区还将尝试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名牌院所参股进入企业开发中心,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参与科研机构或院所的实用技术开发,使双方的无形资产实现有机组合。园区还将积极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本地化经编技术与国际先进经编技术组合发展应用的开发基地,从而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已具备了特色明显、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效益突出、平台健全等优势和特点。今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纺织工业协会列为创新平台、社会责任和信息联盟建设试点单位。现在,马桥经编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优势化的商业优势,是中国纺织行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群体。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经编产业集聚地。

按园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面积将达到18.7平方公里,成为以经编为主线,具有原料、生产织造、产业用纺织品、染整、服装等多元化生产能力的纺织产业基地。

海宁马桥,正努力成为世界经编之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