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抗战硝烟里的中国军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军工 硝烟 抗战 中国

“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的这番感慨,已经是中国军工人的共识。而其背后,蕴含的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抗日战争的惨痛记忆。

抗战爆发前武器制式严重不统一

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国近代军事工业长期处于分散状态,造成全国武器制式严重不统一。

 在山西,阎锡山创办了太原兵工厂。在沈阳,张作霖创建了奉天兵工厂。这两个兵工厂的产品自成体系,一些装备在引进后又被改造,加重了制式的混乱。比如,奉天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是仿制的日本枪械,但加长了枪身,其他兵工厂即便有同款重机枪,也无法通用,零件亦不能互换。太原兵工厂的“晋阳炮”虽然性能不错,但其他兵工厂生产的炮弹却不适用。

 《中国近代兵工史》作者曾祥颖说,1932年至1936年,中国的兵器同世界水平的差距至少是半个世纪。

小老板建兵工厂

在遥远的大西北,中国共产党治下的军工事业也迈开了新的步子。

 1938年春天,一个叫沈鸿的五金厂老板到达延安,他被分配到茶坊兵工厂工作。不久,一个叫钱志道的人来拜访沈鸿。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钱志道,曾在军工部门研究防化武器。钱志道到延安后,领导就叫他筹建火炸药工厂。但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机器设备,于是钱志道找到沈鸿。沈鸿一口答应,帮钱志道做机器。

 钱志道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提出设备需求,简单画张草图,沈鸿拿着草图再去研究。用了两年时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家化学厂筹建成功了。1938年,八路军开辟了一系列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各部队的军工系统也就此铺开。

“八一杠”和黄火药

1939年6月,黄崖洞兵工厂正式开工兴建。副厂长刘贵福和同事们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研制出一种重3.6公斤、口径7.9毫米的新步枪。

当时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曾回忆,他把样枪送到八路军总部后,彭德怀、徐向前、邓小平围着武器端详,都夸这武器。因为它长度不长,还有刺刀,刺刀能扳回来,还带棱,刺完之后血能放出来,“能自己造出武器了,这是我们党的军队历史上没有的。”这一天正好是8月1日,兴奋不已的彭德怀说,就把这枪叫“八一式”马步枪吧。这是后来的“八一杠”的来源。

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与枪械不足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缺少子弹。92岁的新四军兵工厂老战士陈光中记得,自己一直背着15发子弹,有一次,一场战斗下来,“我打了3发子弹,回来挺后悔,我说我多打了子弹”。战斗结束后,战士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捡弹壳。捡回弹壳后,先把变形的空弹壳整形,装填进“黄火药”,再做個铜帽,把子弹密封。

 生产“黄火药”,正规的化工设备和原料必不可少,但敌后的兵工厂一穷二白。1944年,美军观察组在晋察冀军区惊讶地发现,早在1940年,这里就靠土办法做出了高品质的黄火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