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透视台军导弹艇战力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战力 导弹艇 透视 台军

龙江级:美国设计、韩国建造、台湾仿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塔科马造船厂建造了PGG581导弹艇。该艇全长53.7米,满载排水量270吨,航速超过40节。试航后,韩国与台湾当局即提出了装备该艇的请求,后来获准,并被授权独立建造。韩国称其白鸥级,台湾则称之为龙江级。

韩国采购3艘、自建5艘。台湾购买了一艘,命名为“龙江”号,舷号601。后来台湾当局又仿制了一艘,命名为“绥江”号,舷号602。PGG581导弹艇并没有在台湾大量建造,其原因是美国拒绝把与之配套的“鱼叉”反舰导弹出售给台湾当局;另外购买价格也太高,台湾不能承受;而且由于设计原因,该型导弹艇的适航性不好。目前,这两艘导弹艇均隶属于台湾海军基隆基地的第131护卫舰队。

龙江级导弹艇装备4枚“雄风”1反舰导弹。该导弹射程36公里,飞行马赫数0.7,战斗部重75公斤。除此之外,艇上还装备一座76毫米“奥托梅莱拉”舰炮、一座30毫米双联炮、机枪和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等。本级舰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动力系统。它是台湾海军军舰第一次装备使用燃气涡轮机(Gas Turbines)。追求高速的结果使得它的引擎占据了舰上大部分空间。

台湾原预定建造本级舰15艘,但因美方拒售原装于此舰上的“鱼叉”导弹而使得后续建造计划受阻(另一原因是“中船”所造的“绥江”舰性能始终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最后只得将经费移来发展海鸥级飞弹快艇(仿自以色列的毒蜂级,这种轻量级的飞弹快艇后来证明性能和使用弹性都远不如龙江级)。

龙江级的GT齿轮箱似乎有过热的问题,导致两舰都有火烧机舱的记录。20世纪80年代时“龙江”舰轮机舱发生的大火甚至到了舰长宣布弃船的地步,由于一名轮机士官奋勇冲入,引海水灌入机舱,才终于将该舰挽救回来。

海鸥级:台湾版以色列德沃拉导弹艇

由于龙江级不能成军,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又仿照以色列德沃拉级导弹艇,在20世纪70年代末自行研制了海鸥级导弹艇。其尺寸、动力装置和技术性能都与德沃拉级相似。艇体采用铝制。首批艇设有塔式桅杆,导弹发射装置靠近艇艉,第二批艇改为桁格桅杆,导弹发射装置前移,便于在艇艉右侧安装12.7毫米机枪,艇艉还加装了一座20毫米炮。

海鸥级满载排水量为47吨,艇长21.6米,宽5.5米,吃水1米,航速36节,续航力700海里/32节,装备两枚“雄风”1反舰导弹、一座75型20毫米炮等,艇上常携带有肩扛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海鸥级共造了50艘(现役48艘,另2艘卖给了巴拉圭),现在仍是台湾海军“海蛟”导弹艇大队的主力。

海鸥级导弹快艇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于1977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小型快艇。其设计参照了以色列沃拉级快艇,主尺寸、动力装置、基本性能与其相同。目前,该级艇已经建造了50余艘,主要装备“海蛟”快艇大队,除驻本岛外金门、马祖、东引等外岛也进行了部署,是台湾海军实施近海作战和外岛拦截的重要突击力量。

性能特点:

1.航速高。该艇试航时,最高航速达45节,超出主战舰艇1/3,行动突然。

2.反舰能力较强。该艇配装两枚“雄风”1型反舰导弹,可用“打了就跑”的战术与大型舰只对抗,较之于一般鱼雷艇,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目标小,便于利用自然条件隐蔽行动。该艇尺寸小,雷达反射面积不大,一般舰载武器命中概率较低。

4.航程小。该艇作战范围受限,缺乏防空能力,难于防范机载武器攻击。

锦江级:台湾自造导弹艇

由于海鸥级导弹艇技术性能差、排水量小、续航与适航性差、作战能力不足,只适于近海活动,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海军实施光华3号轻型舰艇的建造计划。这种大型导弹艇排水量为680吨,称为锦江级。

该级艇首艇在1994年建成,1997年4月批量生产,共建造12艘,配属位于基隆基地的第131舰队。锦江级艇长61.4米、宽9.5米,吃水2.9米,航速25节,艇上装备4枚“雄风”1反舰导弹、1座“博福斯”40毫米舰炮、1座20毫米炮以及水雷、深水炸弹等。锦江级导弹艇是台湾光华3号计划的军舰,可执行近岸巡逻、护渔任务,也可支援大型舰艇。

光6级:台湾最新导弹艇

由于海鸥级导弹艇服役时间已超过20年,装备的“雄风”1型导弹射程短,为此,台湾当局于1996年启动光华6号导弹艇建造计划。原计划建造50艘,后由于经费原因改为30艘,拟以该级艇逐步取代48艘海鸥级导弹艇。该艇暂称为光6级。

2003年4月1日,该级艇原型艇交付台湾海军“海蛟”导弹艇大队进行性能鉴定,在8月27日和9月4日两次发射“雄风”2反舰导弹,均命中目标,于10月1日在左营基地正式服役,代号为FACG-60。

FACG—60导弹艇的外形设计较简单,艇体横剖面呈上下内倾的菱形,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上层建筑原来较低矮,但在建造时又加了一层,使得重心提高,高速转弯时的稳定性降低。

FACG—60原型艇配备的武器是4枚“雄风”2反舰导弹和2门75型20毫米舰炮(分别位于舰艏与舰艉),以后要加装1套“毒刺”低空防御系统。另外艇上配备4具AV—2干扰火箭发射器。吨位较小的海鸥级导弹艇只能在5级海况(风速8—10.7米/秒、浪高2—2.5米)条件下发射导弹,而FACG—60可在6级海况(风速10.8~13.8米/秒、浪高3—4米)条件下发射导弹,在适当控制航速与航向时,也可在7级海况(风速13.9~17.1米/秒、浪高4—5.5米)条件下发射导弹。

据台湾海军称,FACG—60在设计中十分注重隐形性能,艇体外表平整光滑,艇体棱线在甲板下零至数百毫米不等,上下方内倾12度,可将对方搜索雷达的波束向上、下反射而不被雷达所接收。台湾海军称,该艇的雷达反射截面如同一般的渔船。此外,该艇改进的螺旋桨降低了噪声水平,还采取了一些抑制红外辐射的措施。

该艇的作战指挥系统是台湾海军“大成”系统和“雄风”2反舰导弹操作控制台结合的战斗系统。它通过接收“大成”系统传来的目标信包(位置,航向航速、战场态势)与作战指令,发射导弹实施攻击。据称,装载“雄风”2反舰导弹的FACG—60艇所能威胁的海域是装备“雄风”1反舰导弹的海鸥级导弹艇的16倍。但是如果海军情报系统被破坏、数据链阻断,该艇使用自身的导航雷达搜索目标,那么所能控制的海域将大大缩

小,战斗力将与海鸥级导弹艇相差不大。

台湾海军对FACG—60艇测试后发现,它的上层建筑太高(尤其是舰桥处),4枚“雄风”2反舰导弹又置于上层建筑处,在高海况、高速机动和转弯时稳定性欠佳;“雄风”2反舰导弹吊装不便,隐形性能令人怀疑(台湾海军说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和渔船相当,其实它的吨位、尺寸也不过相当于一艘渔船);若与“大成”系统失去联系,其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雄风”反舰导弹

“雄风”2型导弹是台湾海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反舰导弹,是台湾拟用来攻击大陆海军舰队的主要武器系统。台湾“中科院”于1983年开始研制计划,设计方案是模仿美国“捕鲸叉”导弹系统方案,用目标指示雷达测量目标运动要素,火控系统据此计算诸元、装定并发射导弹,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为红外和雷达主动复合制导模式。台湾“中科院”将该导弹命名为“雄风”2导弹系统,岸防型号为MGB—2A,舰射型号为MGB—2B,后出现的空射型号为MGB—2C。当时,台湾工业体系尚不能全部提供“雄风”2所需的配套装置,关键部件需要外购。

“雄风”2型导弹采用一台法国许可生产的ArbizonⅣ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据称推力比“捕鲸叉”导弹使用的发动机大10%左右。台湾“中科院”在“捕鲸叉”导弹进气道结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进气口。“雄风”2导弹是第一种真正采用主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的导弹系统,红外导引头设于弹体前上方,直径约70毫米,与弹体中下方的外凸式进气口形成不对称设计外形。早期“雄风”2型的红外导引头为外购,后来由岛内坤仪公司生产,后续的“雄风”2型均改用台湾自制的导引头。台湾“中科院”的设计采用了类似美制“捕鲸叉”导弹的折叠式弹翼。导弹发射后弹翼自动展开。导弹装有助推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3—5秒后自动脱离。

1988年,“雄风”2导弹在阳字号驱逐舰上试射成功,1990年1月正式结束研制。舰射型MGB—2B已自1991年开始量产,是台湾海军反舰导弹中的主力弹种,也是台湾数量最多的一型反舰导弹,目前台湾“中科院”的生产线上仍在持续制造此型导弹,除了部署在台湾海军成功级、康定级护卫舰二代舰外,台湾海军现有的7艘武进3型驱逐舰(除“辽阳”号外)后来也都在舰的左舷加装一具4联装“雄风”2型导弹发射器。近年来台湾“中科院”对“雄风”2导弹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其中一项是采用了新型燃料,将150公里的最大射程提高到170公里。此外,“雄风”2的对陆攻击型号也在研制中。MGB—2A陆射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替代各岸防反舰导弹发射阵地中原有的“雄风”1型导弹,采用较少见的3联装发射器发射。目前尚未见有车载机动型出现,各处岸基阵地部署的均为固定阵地型式,但是台湾拥有发达的公路网和很多适合改造的车型,如果要发展车载型“雄风”2导弹也并非难事。

“雄风”2空射型号MGB—2C最早装备AT—3攻击机,但是这种飞机的电子设备相对简陋。在引进了法国“幻影”2000和美国F—16战斗机后,台湾自行研制的IDF战斗机因机动性能不足退居二线,但是其机载系统性能不错,是携带“雄风”2导弹的理想平台。台湾已经完成了“金龙”53火控雷达系统与“雄风”2导弹的整合。IDF比AT—3攻击机能更好地执行反舰任务。

作战系统与作战过程

由于台湾不生产全套舰用系统,因而台湾“中科院”设计“雄风”2时考虑了相关雷达和火控系统的整合情况。台湾缺乏自主产权的舰用雷达和火控系统,因此舰射型MGB—2B导弹需要整合的问题最多,在成功级上配备MGB—2B导弹时,利用于舰上AN/SPS—55对海和低空搜索雷达,单舰遂行反舰作战时采用这种雷达进行搜索和目标指示,而AN/UYK—43型火控计算机对雷达探测参数进行解算,同时自动检测导弹,形成一定格式的射击诸元,装定给导弹。台湾为获取成功级火控系统接口协议与美国进行了合作,而台湾与法国的合作却不如与美国这样顺利。由于法国不提供火控系统的接口,以致安装在康定级上的MGB—2B导弹无法直接装定诸元,而要依靠岸基雷达或空中预警机指示目标,采用专门的火控辅助装置进行解算和装定。基于雄厚的软件和电子技术基础,台湾很有可能已经自行解决了康定级的系统不兼容问题。

“雄风”2导弹装定后,火控系统给出的弹道水平投影相对目标有个提前量,称为前置角。只要按下发射按钮,助推发动机即点火。导弹升空。在助推起飞过程中,导弹被推出发射管。折叠弹翼限制器弹脱。弹翼展开,同时进气口打开。气流冲人进气道吹动涡轮。动力系统开始增压并向燃烧室喷雾化油气。3~5秒后,助推发动机脱落。涡轮发动机点火。台湾有关资料称导弹升高到300米高度时下降,然后保持100米高度巡航。而大陆根据情报推断,导弹在迎角小于0度时,高度表接管导弹高度控制,操纵导弹下降到巡航高度。另有情报表明,“雄风”2导弹有很大转角的射面指令(也就是转入巡航后导弹转向瞄准方向的指令),这样导弹就能够在舰艇处于任何方向时都能向目标发射,而且该导弹还能将巡航弹道设置成3个拐点的曲线,用以隐瞒发射舰所在位置,使对手不能凭借导弹弹道逆推发射舰位。

末自导装置开机时间一到,静默方式即首先接通红外标的系统,并预热雷达,以免触发目标的被动探测系统。如果红外系统没有信号或信号紊乱,则雷达接通,开始搜索水面。通常方式是两种末制导系统同时开机搜索。一旦捕捉到目标,红外和雷达系统即进行比对,一致程度达到期望值则锁定目标。随之,弹上控制系统发出战斗指令,将导弹飞行方向转向目标并开始加速。此时,节流阀自动开大,向燃烧室内大量喷油。在距离目标5公里左右时,导弹下降到5~?米高度。在距目标500米距离时,导弹开始俯冲直至命中目标。

(金庆波摘自《今天消费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