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美制东亚反导体系及中国破解之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东亚 美制 中国 导体 之策

在2010年2月1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首份《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美国明确表示将重点在东亚、中东等地区推行“适应性分阶段部署计划”,以应对东亚、中东等地区特定的导弹威胁。在2012年3月16日朝鲜宣布将于4月发射“光明星”3卫星不久,雅虎新闻网便披露,美国正通过美、日、澳及美、日、韩两组三边对话,来推动新区域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对此,不难发现,不论是“应对东亚、中东等地区特定的导弹威胁”,还是“推动新区域导弹防御体系建设”,美国都是要拉拢日、韩等国家在东亚构建主要以“爱国者”导弹、“标准”导弹为拦截弹的反导防御体系(简称美制反导体系)。那么,美制反导体系对中国的威胁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美、日等在东亚咄咄逼人的反导体系发展态势,中国应采取何种破解之策呢?

基本构成

从一般意义上讲,反导防御体系是由预警探测、侦察监视、跟踪拦截、指挥控制、效果评估以及信息传递、处理、分发等分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种类繁多、不同用途的卫星、雷达、拦截弹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等。并且,除引进美制反导防御系统外,出于种种考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也都发展、部署了一些自研的具有反导功能的系统或组件。故而为简便、清晰起见,本文仅以“爱国者”导弹、“标准”导弹武器系统为对象浓缩美制东亚反导体系的基本构成。

美国2006年8月,美军开始在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1个“爱国者”3导弹营,该营下辖4个导弹连。2009年5月,美陆军第35防空炮兵旅的“爱国者”导弹营开始在韩国永久部署(此前,美军“爱国者”导弹营在韩国一直施行“临时性部署轮換”,期限为1年)。第35防空炮兵旅旅部驻扎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其下辖的第1防空炮兵团第2营和第43防空炮兵团第1营装备“爱国者”2、“爱国者”3导弹。第1防空炮兵团第2营下辖4个导弹连,分别部署在卡罗尔兵营和群山空军基地:第43防空炮兵团第1营下辖6个导弹连,分别部署在乌山、群山、水原基地。美国海军反导力量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舰队和海军舰队司令部(由大西洋舰队改制而来)。目前,太平洋舰队拥有具备反导能力的“宙斯盾”舰18艘,海军舰队司令部拥有具备反导能力的“宙斯盾”舰6艘。在太平洋舰队的18艘“宙斯盾”舰中,“夏伊洛”号导弹巡洋舰(配备122个发射单元),“斯坦塞姆”、“威尔伯”、“麦凯恩”、“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各配备90个发射单元)均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据报道,2012年4月,美国海军认证通过了“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升级,而首艘升级为“宙斯盾”BMD 4.0.1配置的军舰将是部署在橫须贺港的“夏伊洛”号导弹巡洋舰。

日本日本已部署一个由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地基末端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的导弹防御系统。其中,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金刚”、“鸟海”、“妙高”和“雾岛”号4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和由“爱宕”、“足柄”号2艘“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组成。这些驱逐舰分别部署于佐世保、舞鹤和横须贺海军基地,全部装备“标准”3导弹;地基末端导弹防御系统由部署在全国11个基地的16套124枚“爱国者”3导弹(32枚由美国进口,92枚由日本三菱重工生产)构成,主要防御环东京的首都圈、其他大城市以及核工厂等重点目标。

韩国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某些智囊机构所谓“俄、中、朝导弹威胁论”的影响,韩国决定从2008年开始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应对朝鲜“大浦洞”导弹和改进型“飞毛腿”导弹。2009年2月,韩国宣布将在2012年前建成“韩国式导弹防御系统”(KAMD)。该系统主要由“爱国者”2导弹、“标准”2BIock3A导弹、“标准”2Block3B和1座能够探测、跟踪1000千米外导弹的指挥控制中心构成。为此,韩国从德国购买了48套二手“爱国者”2导弹系统:韩国还装备了“世宗大王”、“栗谷李珥”号2艘“宙斯盾”驱逐舰。2007年4月,韩国向美国提出购买60枚“标准”2Block3A导弹和150枚“标准”2Block3B导弹的意向。2009年5月,美国政府批准向韩国出售46枚“标准”2Block3A导弹和35枚“标准”2Block3B导弹。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的美制反导防御系统主要由3套“爱国者”2改进型导弹和6套“爱国者”3导弹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组成。其中,“爱国者”2改进型导弹部署在台北周边的南岗、林口和万里3个军事基地(各配1个连1套系统):按照台公布的部署计划,6套“爱国者”3导弹系统将分別部署在台中县太平市坪林营区、台中大肚山营区、嘉义机场附近中庄营区、台南县新化镇虎头埤营区、高雄县乌松乡考潭营区以及屏东机场6个导弹阵地内。

作战效能

如前所述,美制东亚反导体系的拦截系统主要是“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和“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陆基末段的主力系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用于击毁处于飞行末段的近程、中程弹道导弹。在“爱国者”导弹武器系统中,导弹连为基本火力单位。通常情况下,每个导弹连装备8辆导弹发射车、1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车、1辆指挥车和1辆电源车。全莒共装备48辆导弹发射车(驻嘉手纳基地的“爱国者”3导弹营辖4个导弹连,每连装备6辆导弹发射车,共24辆导弹发射车)。每辆“爱国者”2导弹发射车可载4枚导弹,每辆“爱国者”3导弹发射车可载16枚导弹。美军在换装“爱国者”3导弹时,并不是用“爱国者”3导弹全部取代“爱国者”2导弹,而是将每个导弹连的2~3辆“爱国者”2导弹发射车改装成“爱国者”3导弹发射车,其余发射车仍然装载“爱国者”2导弹。“爱国者”2、“爱国者”3导弹均有多种改型。“爱国者”2改进型导弹最大射高81千米,有效射程144千米,最大速度6马赫,可拦截射程600千米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爱国者”3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动能碰撞方式拦截目标的导弹,拦截高度300米~20千米,拦截距离500米~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可拦截射程1400千米以内的弹道导弹,也可拦截巡航导弹和飞机。“爱国者”3导弹武器系统所装备的AN/MPQ-65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有全方位扫描能力,最远探测距离400千米,能够在强杂波环境下探测目标并准确识别出弹头和诱饵。

“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最初是为防御近程、中程和中远程导弹设计的,用于拦截飞行中段下降阶段的来袭导弹,美国国防部最终可能会要求其能在助推段拦截战略弹道导弹。“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以AN/SPY-lD舰载雷达为主的预警探测系统、“标准”2、“标准”3导弹和作战指挥系统构成。AN/SPY-lD雷达对空搜索最大作用距离约400千米,可全方位覆盖周围空域:“标准”2、“标准”3导弹均有多种改型。“标准”2导弹具备在大气层内拦截射程10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能力;“标准”3导弹于1993年开始研制,现役的是“标准”3BlocklA导弹,正在研制或计划发展的有BlocklB、Block 2A、Block2B和地基“标准’3导弹等型号。“标准”-3Block 1A导弹作战高度100~500千米,最大拦截距离1200千米,可拦截射程3500千米以内的弹道导弹,防护较大区域。有专家指出,装备“标准”3Block1A导弹的“宙斯盾”舰只要部署地点合理,3艘即可防御整个日本。在研的“标准”3Block lB导弹采用双色导引头和新增先进信号处理器,提高了对来袭弹头和诱饵的识别能力。“标准”3Block2A导弹的关机速度达到4.5~5.5千米/秒,比“标准”3Block1导弹高45%~60%,其最大拦截高度800千米,最大拦截距离1200千米,理论上可拦截射程在5500千米以内突防能力不强的洲际弹道导弹。有媒体指出,“宙斯盾”舰装备“标准”3Block 2A导弹后,仅需1艘即可防御日本全境。“标准”3Block 2B导弹则装备轻型杀伤装置、灵活的推进系统和升级的火控软件,防护范围比“标准”3Block 2A导弹更大。“宙斯盾”舰在接收早期预警情报的同时,也利用自身装备的AN/SPY-1D雷达追踪来袭弹道导弹,在计算出预定拦截点后,从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标准”2、“标准”3导弹。导弹发射后,首先由“宙斯盾”舰武器系统提供制导指令:待飞出大气层后,导弹抛掉整流罩,通过自身导引头搜索、跟踪目标,直至以直接碰撞方式击毁来袭弹头。

作战方式

客观地讲,美制东亚反导体系并不具备对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其主要任务还是防御中、近程弹道导弹的袭击。为此,美军研制了接收、处理、传递中、近程弹道导弹早期预警情报的设备——联合战术地面站。联合战术地面站由3个拋物面反射天线、集装箱式掩蔽舱和电源等组成。天线可从导弹预警卫星获取早期预警信息,为组合式,可用大型卡车载运:掩蔽舱内置卫星通信接收和数据处理、显示、通信等装置,是联合战术地面站的核心部分。联合战术地面站可直接接收和处理2颗或2颗以上卫星的预警信息,并即刻计算出来袭导弹的发射地点和时间、导弹落点和时间以及导弹飞行弹道等数据,之后将计算结果传递至美军相关司令部及导弹拦截部(分)队。美军计划采购建立6个联合战术地面站,目前已在韩国乌山、日本三泽各部署一个联合战术地面站。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反导防御作战虽均依赖于美国的早期预警信息,但作战运用方式并不完全相同。

美、日导弹防御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为确保联合作战效果,实现信息共享,美、日在日本横田机场设立了一个联合行动协调中心,美军、日本自卫队有关弹道导弹防御的情报都在联合行动协调中心进行交换。美军联合战术地面站获取的弹道导弹早期预警情报通过联合行动协调中心传递至日本自卫队中央指挥所和航空自卫队航空总队司令部:同样,日本自卫队的雷达情报也通过联合行动协调中心传递至美军。据日本媒体报道,在遂行导弹防御作战时,日本自卫队将编成导弹防御联合作战部队,司令由航空总队司令兼任。

多年以来,韩国一直主张建立本国独立的导弹防御系统,并表示下参加美国和日本共同建设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但自从朝鲜发射“光明星”3卫星后,韩国的立场似乎有所松动。据韩联社2012年6月17日报道,

在此前刚刚结束的韩、美2+2会谈中,韩、美明确表示要强化对朝鲜导弹的“综合防御态势方案”,即美国协助韩国建设导弹防御系统。从2006年起,韩国开始建设防空与导弹防御指挥所(ABM-Cell)。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以以色列‘绿松石’-B早期预警雷达为基础的)防空与导弹防御指挥所将有能力昼夜连续监控与朝鲜中、短程导弹有关的活动,并在需要的时候指示拦截导弹将其击落。”不过,该官员还表示,防空与导弹防御指挥所也可与驻韩美军的战区反导作战行动保持密切协同。

中国台湾在空军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花莲佳山管制中心各建有1个导弹预警中心。导弹预警中心可实时接入台、美卫星、雷达侦察手段等获取的各类导弹预警情报,并具有自动融合导弹预警信息、综合显示导弹防御战场态势、统一遂行反导空域管制,以及及时将预警信息和作战指令实时分发至各反导作战单元等功能。

对中国的威胁

1993年朝鲜核危机为美军“爱国者”导弹部署韩国提供了契机。1998年8月朝鲜发射“大浦洞”1导弹不久,美、日两国便以朝鲜导弹威胁为由,正式宣布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2006年7月,朝鲜试射“大浦洞”2导弹,10月,朝鲜进行第1次核试验,均进一步刺激日本加速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进程。凡此种种,似乎表明,美在日、韩部署“爱国者”导弹,日、韩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为了防范朝鲜的导弹袭击。其实,美制东亚反导体系对中国的威胁更甚,具体如下:

拉大与中国军队的信息差距

尽管美制东亚反导体系的拦截弹均为“爱国者”导弹和“标准”导弹,但支撑这两类导弹发挥作用的却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如国防支援系统(DSP)卫星、高轨道“天基红外系统”(SBIRS-High)卫星、“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7SS)、海基X波段雷达(SBX)、陆基X波段雷达(AN/TPY-2)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BMC3)系统等。很显然,通过推进东亚反导体系建设,美国可以打造一个密布太空、空中、地面、海上的多层次、多手段、无缝隙的侦察情报系统,从而进一步扩大、增强对中国军队的信息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

影响中国军队的资源投向

客观地讲,以中国目前的军力,若非美国或明或暗的支持、纵容,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均无法对中国大陆有所作为。但美国所忌惮的,恰恰是中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而不是常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其次,在近十余年军事斗争准备的推动下,相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我空、海军实力已逐渐从劣势转为不相上下甚至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过去要求常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发挥的“撕网破阵”、“踢开大门”的作用目前已大大弱化。第三,常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价值昂贵,难以大规模使用。退一步讲,即使大规模使用,

美国地基中段拦截系统与空、海军航空火力相比,效费比也较低。故而在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军费应更多地向陆基战略核力量,空、海军倾斜。因此,美国大肆渲染中国、朝鲜导弹威胁并在东亚大张旗鼓、紧锣密鼓地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举动,极有可能是诱使我在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发展上消耗过多的资源。徜落入其圈套,则在军费一定的前提下,必然会延缓我空、海实力及陆基战略弹道导弹部队建设的步伐,降低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减轻我战略核力量的制衡“砝码”。

降低常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突防效能

这是美制东亚反导体系对我最明显、最直接的威胁。当然,也是尚待检验的威胁。

应对美制

东亚反导体系的思考

应对美制东亚反导体系,既应不断改进、完善突防技术,积极研练、创新突防战法,提高常规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综合突防能力,又要跳出导弹攻防对抗的传统思维,批准“症结”、抓住要害,从源头处着眼、从关键处发力,始终保持针对美制东亚反导体系的现实突防优势与潜在压制能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发展地基反卫能力。毋容讳言,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尤其是美国军队,信息化程度比我军高得多。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支军队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就越强,失去信息系统支持的后果自然也就越严重。而恰恰是信息系统,在整个军队作战体系中有一千最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墨守陈规”地在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卫星之子现代军队,无异于“耳朵”、“眼睛”和“神经”,一旦这些卫星被损毁,美国的战争机器就会陷于瘫瘓,美军就有可能成为“瞎子”、“聋子”和一盘散沙,其“直接猎杀我弹道导弹发射车及作战阵地,甚至将我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车毁于发射之前”的战法运用效果将大打折扣,从而间接地增大了我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突破美制东亚反导体系的概率。鉴此,我应针对卫星轨道运行固定,不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特点,继续发展基于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地基反卫技术,确保一旦需要,有能力迷盲、击毁敌卫星,斩断敌信息链路,逼其与我打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以减小中、美军力之间的差距。

二是增强反舰弹道导弹实战效能。美国防务专家、弗吉尼亚州赫恩登全球战略与变革机构主席保罗,吉耶瑞表示,“在美国海军无法触及的地区,美国无法展开军事行动,无论是空中行动还是地面行动”。吉耶瑞还表示,反舰弹道导弹通过摧毁敌舰甲板上的飞机、发射装置以及控制塔,来削弱敌舰带来的威胁,是“中国从陆上控制海洋的重要的不对称能力”。很显然,若敌方战时难以解除我反舰弹道导弹威胁,则其“宙斯盾”舰将不得不部署于我反舰弹道导弹火力覆盖范围之外。而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达数千千米,远大子“标准”导弹射程,不仅使“标准”3导弹未来可能具备的上升段拦截能力归于无效,也使“宙斯盾”舰的作战部署受到极大的限制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二是分化美制东亚反导体系所在国家、地区。从战略层面看,美国乐见中、日对抗,日本乐见中、美互博。但与中国始终难以原谅日本类似,日本对二战后期的东京轰炸及广岛、长崎惨剧未必不耿耿子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也惟恐日本“翻身”。而仅就美制东亚反导体系而言,美在日、韩部署“爱国者”导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引进、发展反导防御系统,目的都是为了应对弹道导弹威胁,但由于各国、各地区情况不同,在具体做法以及深层次的考虑上显然是不尽一致的。譬如,韩国之所以不愿加入美、日的导弹防御系统,与其同日本之间的恩怨、未解决的政治难题和不愿开罪中国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对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能用于拦截攻击美国的导弹以及日本不允许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售两国合作开发的“标准”3Block 2A导弹亦颇有微词等等;这些都为我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延缓美制东亚反导体系发展与部署进程甚至拆散、瓦解美制东亚反导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运作空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