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海战档案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海战 新中国 档案

前言

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确定“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成立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共两党之间的武力较量由大陆战场转移到东南沿海,截止到国内“文化大革命”伊始,十余年间烽烟未断,有关记录除了经典战役,更多的刀兵篇简则随着岁月流逝,永远地化为礁石沉没大海。穿隙之间,当年参战者,年轻的水兵己届耄耋,叱咤风云的将帅也驾鹤西仙,逝者带走生命的同时也带走了历史的见证,留给后代的只剩下纸页薄脆的简要档案。

这十余年,社会上习惯地称之为:新中国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的海战多发生在中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各海域,本书所遴选的只是东海战场的部分战例。

“抢救性地挖掘并保存历史遗产”是频频见诸当代媒体的关键词,它更像是一声呼唤,昭示了社会文明,也壓下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历了一次次政治变革的人们很少见像现在这样诚信“以史为鉴”。这点上,本书也算是众望所归吧。

当今的青年人有权利从未听说过“华东海军”这一称谓,怀疑海滨浴场外酒满阳光的碧波下溺沉了断桅累累,潮汐拍打沙滩是不散的幽灵在喋喋讲述,某些社会原因造成了传承上断层,他们是无辜的。因此,让后代知道真相,建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当属过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谢上级给了我这样一次尝试机会,得以打开这本尘封太久的大书,让那些鲜为人知的群体和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回归乾坤,同时也有幸填补了华东海战史上一块空白。

冥冥之中,历史就站在我眼前,默默地注视着今天的中国,民族的未来,我,我的笔端……

夜深人静,衔管凝思,耳边鼓角争鸣,波涛汹涌,总不免看见海峡对岸也有人在做同一件事,记录下这场战争的另一面——我们所未知的部分。我衷心地祝愿自己的国家早日统一,那时候人们必定会看到一部完整的历史。

也会原谅我在撰写本文时所持的偏颇与无知。

关于华东军区海军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举攻克南京城,国民党政府逃遁广州。

也就在这一天,江的对岸,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当时中央要求该部务必于1950年春夏前完成解放台湾的准备。1949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转年,华东海军成立1周年之际,一支包括二个舰队和若干大队的作战编队已初具规模,总体作战实力超过当时国民党海军,时刻准备听从党中央的召唤升帆南下,统一国土。

可是,为何后来岁月里这样一支浩荡水师名不见经传?它去了哪里?那些曾经征战海疆的将士今又在何方?打开弥漫硝烟的历史画卷之前,便于讲述,还是有必要追根溯源,话说当年——

1948年的冬天是漫长的,长江上飘过零星雪花

从东北战场、华北战场、淮海战场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麇集江南岸。蒋介石此时心力交瘁,引退溪口垂帘听政。回顾他的从政生涯,这是第三次下野了。桂系魁首李宗仁临危受命登基。不可一世的枭雄们此时已经看到前景日薄西山,唯抱一丝侥幸,就是:划江而治,养精蓄锐,东山再起。

长江的北岸可谓一片飘红,车辚辚,马萧萧,中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从陕北窑洞迁移抵近北平的四怕坡村,目标很明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可是一直拖延到来年春天,局面仍在僵持,两党间的谈判放在北平艰难地进行,看不到任何和解的希望…

其实早在1948年初,三大战役还没结束,毛泽东就考虑渡江战役。每次他在深思熟虑之际,手中的红色铅笔总不免戛然停止在作战网上蜿蜒而泻的长江边,作为一个湖南人,他深知渡江作战远非陆上打仗可比,而恰恰这又是手中的一张弱牌:没有海军。

他的眼前滑过这些年交战过程中因为没有海军而吃的大大小小的亏——

1945年,抗战刚结束,蒋介石动用海、空力量将8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从大后方运至东北、华北战场,仅一个月就完成兵力部署。而陈毅接到出发的命令,所部10个团3万余人,从山东航渡渤海湾,登陆辽东半岛,耗费一个月之久,造成的被动后来花费一年多艰苦作战才逐渐扭转。

1946年11月6日,国民党陆军第8军在军舰飞机掩护下大举进犯掖县,舰炮猛轰胶东军区守军侧翼和后方,造成惨重伤亡。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激战正酣,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同,调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又以沈阳地区11个师组成两进兵团,实施南北夹击,向“四野”塔山阵地发起进攻,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重庆”号。指挥舰队以152毫米、120毫米大口径舰炮支援陆上,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一笔。

也正是倚仗着海上优势,辽沈战役尾声,营口的国民党万余守敌,葫芦岛12个师,而临围歼的最后时刻,从海上逃生。

滔滔大江,昼夜不息。

古人云:“长江天堑、古来阻隔,虏军岂能飞渡。”跟前的战场,双方投入兵力近200万人,沿岸正面战场宽1800公里,纵深战场300公里余,可谓继三大战役之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而这一仗的特殊性则在于,国民党陆、海、空三军集结了全部重兵,凭借长江天堑构筑了一条立体作战防线,坐迎没有一艘舰艇的共产党军队。

纵观国民党陆、海、空三军防线中海军的实力,眼下依然保持着以往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损伤,在编4个舰队,即第一、第二舰队,江防舰队和登陆运输舰队,以及10个巡防艇队,总兵力4万人,拥有各种类型舰船275艘(在编舰数,舰艇总数为428艘),总排水量达20万吨。对于没有海军的人民解放军来说,占有绝对优势。这些兵力全都部署在长江中下游一线,其中海防第一舰队担任吴淞口至江阴段防务,海防第二舰队担任江阴至江西湖口段防务,江防舰队担任湖口至湖北宦昌段防务,每个舰队配备了各种类型舰艇数十艘,每日24小时不分昼夜巡逻在长江南侧一线,见到可疑目标立刻开炮击沉。并以海军总部直属巡洋舰“重庆”号镇守吴淞口外,担任对外封锁和对内监视任务。最为致命的是,国民党军撤往南岸时掳走所有船只及航渡工具,哪怕是一条小舢板,也不留下。

再看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战线,纵有两万条船只,却都是征集自江淮、山东,甚至更远的辽宁沿海的渔船,既无机械动力,电无航行保障设备。每船上仅能装载一个步兵班,更是无水战经验可谈。

由于水帆船满载步兵,速度更加慢,在航渡中既无相应火力对付江而舰艇,且一旦中弹很容易沉没(尽管部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