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追寻北洋水师最后的踪迹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北洋 水师 踪迹 追寻

在这座已经改名首尔的城市,远眺汉江江口令人百感交集,对中国海军而言,这里有痛苦的回忆 – 1894年中国军舰广乙号,就战沉在口外不远处的牙山,但也有难言的骄傲 – 1882年超勇扬威两舰让八艘日舰望而却步,也在这里。

发生在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随后中国陆海军在朝鲜的行动,在近代史上常被人忽略。人们常常因为甲午战争中的失利而用黯淡的目光去审视北洋水师。然而,到历史的长河中寻觅,会发现这支舰队曾经充分地发挥过自己的作用。

从1882年开始,中国和日本围绕朝鲜半岛先后展开了三次交锋,在1882年和1884年,中国曾两次挫败日本尝试控制朝鲜半岛的企图。

特别是1882年的“壬午兵变”中,北洋水师的编队匆忙开赴朝鲜的时候,与它的对手日本海军相比,这支中国特遣舰队无论从舰只数量还是从吨位上,都处于相当的劣势。然而,正是这支海军部队,为陆军的作战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屏障。北洋舰队各舰“鼓轮疾驶,迅速异常,迳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1。不战而屈人之兵,海军的先声夺人使吴长庆部得以顺利平定兵变。这支远征部队建立了以闵妃为首的亲清政权,逼迫日方将其阴谋活动匆匆叫停,并在随后的谈判中取得了在朝鲜驻军,租界,以及控制其海关,电信等实际利益。这也是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第一次从礼仪性的朝贡走向事实的保护国形式。眼看全面控制朝鲜半岛已经不可能,日方借口部分人员被杀,要求朝鲜割让巨济,蓣陵二岛,以为登陆大陆的跳板。对此,中方以实力为后盾,协助朝鲜与日方斗智斗勇,最终仅以朝方赔付慰问金了事,完全粉碎了日方的企图。

值得一提的是日韩双方争夺激烈的独岛(竹岛),正是蓣陵岛的属岛。因此,可说今天韩国能够与日本在这一领土问题上据理力争,还得益于一百多年前中国协助进行的这场谈判呢。

这其中,海军功不可没。而其间中日之间海军的博弈,又充分地诠释着“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1882年,正是清末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际,而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在紧锣密鼓。十九世纪后期对于海军工程学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英法德各国的设计师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船型和武器。在遥远的东方,“初兴”的日本和“中兴”的中国则是吸纳这些理念和装备的大户,只是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中日两国舰只在仁川的较量,在某种意义上,正好成为检验这些最新设计理念的一个竞技场。因此,从技术角度对比当时中日海军入朝舰只的优劣,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882年“壬午兵变”期间,日本海军计划向朝鲜水域出动的舰只分为三批,8月8日,第一艘出动的日舰金刚号进抵仁川港,12日,比睿,天城,磐城,清辉,日进,孟春六舰并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的座舰迅鲸号到达朝鲜外海。同时,日本海军战斗力最强的装甲舰扶桑号已经在品川港枕戈待命,随时准备作为第三梯队开赴朝鲜参战。*2

在8月12日到20日之间,这支日本舰队似乎有一个非常好的战机——在仁川一带日军共有八艘舰只,总吨位约一万吨,还未算上随时可以渡海参战的扶桑号,而北洋水师在此处只有三舰,总排水量不到四千吨,双方对比悬殊。然整整八天时间日军坐视中国陆海军增援朝鲜,竟然没有敢向中国舰只发射一枪一弹。

是不是日军这些舰只战斗力太差呢?应该说,1882年日本海军派赴朝鲜的舰只都有较强的战斗能力,其舰型基本涵盖了当时世界上的各类主流设计。

八艘日舰中,日进舰和孟春舰早在1874年日军第一次侵台战争时便曾亮过相。

日进舰排水量1,468吨,比超勇,扬威二舰稍大,此时舰龄已有十五年,是幕府末年佐贺藩从荷兰订购的;孟春舰排水量357吨,原为英国炮舰尤根内号,是日舰编队中吨位最小的,1868年也被佐贺藩买回,两舰都在明治维新后加入日本海军,属于早期船旁列炮蒸汽战舰。

早期的蒸汽战舰除了甲板上多一个烟囱以外,外观和风帆战舰几乎一模一样。日进舰的主要炮位设置在船的左右舷,通过一个个狭窄的炮门向外射击,这种所谓“船旁列炮”的布置方式,也和风帆战舰几乎无二。日进舰比较独特的地方是舰首甲板上加装了一门170毫米的前装阿姆斯特朗大炮,来增强其对前方敌舰的射击火力。最初该舰设计采用荷兰火炮,但荷兰没有符合要求的大口径炮,因此才不得不购进了英国阿姆斯特朗工厂的武器。这一点微妙的变化体现了世界军事格局的改变 – 曾经的“大洋马车夫”荷兰已经渐渐衰落,英国正处在走向“日不落帝国”的辉煌道路上,正在成为世界海军的泰山北斗。

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之战时,与中国海军对峙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时参战的中国海军舰只多为福州船政自造战舰,在第一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和该厂法籍监督日益格*3得共同努力下,缔造阶段的福州船政局十分重视技术水平的革新,所造舰只多有性能超过日本战舰者。例如1874年奉沈葆桢命令设防于彭湖的扬武号二等巡洋舰,航速顺风时可以达到15节,远超仅有9节航速的日进号和12节航速的孟春号,火力也更加强大。有鉴于此,日本海军在1877年对日进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其副炮全部从荷兰前膛炮换装为更轻便灵活的克虏伯后膛炮,只有那门170毫米主炮因为威力较大未舍得更换。

在侵台之役中看到中国海军的崛起之势,日方深感仅靠改进现有船只不能保证其海上优势,故此加快了自行建造蒸汽动力战舰的步伐。

1875年,试图挑战中央的西乡隆盛战败自杀,日本西南战争结束。从战乱中缓过一口气来的日本政府随即向英国订购了金刚,比睿,扶桑三艘当时最先进的战舰。清辉,天城,磐城,迅鲸四舰也先后在横须贺下水,成为日本第一代国产舰只的代表,这四艘军舰也都在壬午兵变时开赴仁川。

日军在仁川的八艘战舰中,最有战斗力的,当属金刚,比睿二舰。这两艘战舰分别下水于1877年和1878年,标准排水量2250吨,满载排水量3178吨,装备有3门170毫米,6门150毫米克虏伯炮,航速13.7节。它们在传统分类中被列入“单层甲板巡防舰(Corvette)”,但因为在舰体侧面装备有两条厚度在114毫米(水线)到130毫米(舷侧)的装甲带,也被列为三等装甲舰,成为日本海军的主力。

和超勇,扬威一样,金刚,比睿两舰也带有鲜明的英国血统。它们分别出自英国赫文和厄尔斯船厂,其设计师爱德华.李德爵士曾担任英国海军1863-1870年间的舰船建造司主任。他的设计风格略显保守但稳重成熟。如果说在当时英国舰船设计师中伦道尔是前卫先驱,李德则可以称为中流砥柱。他是大批皇家海军战舰的教父,值得一提的是,超勇号第二任舰长黄建勋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便是在李德设计的柏勒罗丰号战舰上实习的。

李德设计的这两艘日本军舰上使用了一种叫做“换门架”式的火炮布置方法,这也是他在英国军舰的设计上大量采用的。换门架式火炮布局是武器装备中的一朵奇葩。如果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谁能够搞到一架飞机,那么从空中俯瞰这种布局的军舰,多半会认为它的设计师是个艺术家,因为这些军舰甲板上布满一条条类似装饰线的曲线,其形状千奇百怪。

这些曲线实际上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铁轨,天才的军舰设计师们把能击穿装甲的重炮安放在滑轨上,哪里出现敌舰,就把大炮沿着轨道推到哪个方向的炮门处开炮。在敌军的炮弹不打坏铁轨的前提下,这显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那些需要汗流浃背推着大炮在甲板上移来移去的水兵们肯定会骂娘。

换门架式火炮不是李德的发明,只是被他设计得更加完善而已。在中国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军舰上,这种换门架式火炮的布局已经很普遍,比如扬武号上的几门主炮便是这样布置的。

当然,局限性也是有的,为了保证大炮可以从任何一个炮位开火,军舰上的铁轨不得不设计成缠绕交错的曲线,于是从一个炮位转移到另一个炮位,水兵们往往要经历如同在西直门盘桥的痛苦过程,这在战斗中绝对会是一个让人抓狂的问题,还不要说等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大炮拉过去,敌舰可能早就开跑不见了。同时,在甲板上几门比犀牛还重的大炮滑来滑去,对经过的水兵来说沾上死碰上亡,肯定是很恐怖的存在。

李德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些潜在的问题,他也曾绞尽脑汁,建船腰炮房,便是一种解决方案。这种设计的思路是在船体中部建造一个带有装甲的房子,在四面装上多少有一定射击角度的大炮,几门大炮就可以把军舰的四面八方控制住了。李德为日本海军设计的扶桑号装甲舰便是这种布局。

没有见过这种军舰的朋友可能很难想象它的形象。这不要紧,你只要想象把一艘大船甲板以上部分全部砍掉,然后在上面放一个大大的铁皮饼干桶就可以了。以扶桑号而言,这个比喻更加神似。这是因为饼干桶没有纯粹方形的,为了美观也为了避免磕碰到吃饼干的儿童,它的每个角都要切成钝角。而扶桑号甲板上的这个“饼干桶”也同样是把四个角切掉的,形成了一个八角的形状,它的四门240毫米重炮就布置在这四个被切掉棱角的部位。向外伸出炮口,每门炮还能勉强拥有左右40度的射界。

除了独特的火炮布局,扶桑号还有一点先进之处,它是一艘全金属外壳的军舰,而其它的日舰不是木壳,就是在关键部位的木壳外面敷设一层铁甲,防御力很不让人放心。

这八艘战舰也是1882年时日本海军的几乎全部一线作战舰只,其多样的外形和复杂的构成恰好呈现了日本海军早期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无论如何,这支日本特混舰队在十九世纪的东亚海洋上都可称劲旅,即便20日清军从南洋水师抽调的澄庆,泰安,登瀛洲等舰和三千陆军及时到位,日本舰只在纸面上的数据仍然占据优势。

但和日本海军一样,清廷这次派赴朝鲜参加平乱的舰只,也是此时中国海军的精华。两国从兴办海军开始,到此时都走过了十几年坎坷的路程,壬午兵变仿佛一次期中考试,考验着双方努力的成果。日本人虽然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阵容,但面对包括无论从实力还是从技术上领先的“超勇”和“扬威”,以及精悍的中国官兵,日本舰队自知难以招架。面对如此两头怪兽,难怪花房义质不得不选择退避三舍。

不过,日本海军从来不是会被蛇吓住的青蛙,从日方史料来看,在朝鲜的日军并不是眼看着超勇扬威耀武扬威而无所措手足,他们也确有和刚刚成军的北洋水师对决一番的决心。他们是在等待扶桑号迅速赶来,依托这艘日本第一号的装甲舰对抗中国的两艘巡洋舰。

然而,扶桑号最终没能赶到,原因是该舰在品川港待命期间,舰上发生了一件令人苦笑不得的事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