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相结合 人才培养 科研 探索 化学

摘要:本文探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的调整,并结合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化学专业;创新能力

O6-4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化合作的逐步增加,我国越来越需要大量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育人目标。如何为社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 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局限性是忽视学生独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化学专业人才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目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课程设置不合理,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际应用不够。化学专业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或缺乏应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应用类课程。(2)学生实验验证性内容多,综合性和独立设计实验少,学生动脑的机会少。(3)学生参与实际科研应用不够,实践机会少,与当下的热门研究课题缺少接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理念发生了转变,逐渐关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培养,这对当前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化学教育而言,培养创新性化学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化学专业的教育趋势,也是我国人才需求的未来趋势。

一、 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根据社会应用的发展,设置针对性的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化学专业人才。

(一)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基础课学时

根据化学领域知识的发展调整课程结构,设置与领域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化学专业四大化学及其实验课时太多,使得后续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压力较大,造成后期学生课业繁重,同时四大化学课程中存在重复交叉的内容,也很有必要进行删减。如无机化学及实验在第一学年完成全部教学,共 (96+70)学时;有机化学及实验在第二学年完成全部教学,其学时压缩为 (96+80)学时;分析化学及实验第三学期开设,学时压缩为(48+50)学时;物理化学及实验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其学时压缩为 (96+60)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痕量分析技术》课程,其中讲授40学时,实验40学时,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广泛应用,要求必须加强此课程;在第六学期增设《绿色化学》和《复合材料导论》,各32学时。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渠道,为实验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因此,课堂教学要做到采用多样形式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启发式、询问式、探究式的方法,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合理开展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化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引入课堂,既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又不至于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帮助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开设与目前研究前沿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讲授的重点在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讲授最核心的知识点,阐述最具有前沿价值的学科基本原理。讲授内容要少而精,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讨论、自学,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课程作业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主要为学术报告或小论文。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性体系,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研讀现行的先进教材,避免学一门课程只读一本书的现象。同时教师把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体会、最新科研成果等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加强团队建设

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成立了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的教学骨干创新团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交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训和成果。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新的教学骨干,构建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鼓励中青年教师多参与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得到专家的指点,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让骨干教师接受国内外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等优质课的培训,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经验。

二、 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培养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科研能力的途径。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在开展某种形式的本科生科研计划。

目前,国内各高校也都陆续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如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都已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一)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更新实验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学生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主要有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实验两个部分,基础化学实验指原四大化学的实验教学,删除重复性实验内容,压缩验证性试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的比重,使学生在保证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的基础上,也能够训练和发展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实验是在高年级后开设的,包括综合化学实验和独立设计实验,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实验设计由浅入深,由单元技能训练到组合技能训练,最后进入综合性设计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新体系的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不便,如有些实验时间过长、某些药品对人健康有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开发和应用了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对于要在实验课上做的实验,学生既可以在课前方便地通过网络浏览课件自学,又可以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对于不能或者不方便在实验课上做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扩展视野,了解前沿的实验过程。将传统实验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

(二)设立本科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基金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學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设立相应的创新平台。为此,我院建立了专门的本科生创新基地,设立开放性综合实验室,鼓励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通过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制定一个简要研究计划,并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验,也可以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参与在研课题。本科生参加创新实验与研究,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每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诸如化学知识竞赛、实验设计大赛等相关的技能知识竞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熟练操作规程。学生在比赛中得到成长,逐渐形成创新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

为满足学生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同时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把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引入创新实验,创新实验室配置了一定的设备和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催化反应器等。

为鼓励本科生大胆进行创新设计,开展实验研究,相当多的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课外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申请,通过评审和审批,对批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我院有11名学生担任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其中省级项目2项,获批科研经费3万元,学生从查阅文献到选题、写报告、做预算、报账等等,逐一参与,通过创新基金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协同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结束语

为培养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实用性人才,各高校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出层次高、能力强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