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探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探究 中职 实践 模式 方法

摘要:当前,中职计算机面临着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严峻问题,如何摆脱困局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教育现状、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的重要意义、具体方法与模式探究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37-03

“立足市场办专业,紧跟需求育人才”近些年,不少中职学校为了提升招生的竞争力,都不吝成本地建设和发展新专业,以吸纳更多生源。与当前一些紧俏、热门的专业相比,曾经的“热饽饽”——计算机专业如今反倒成为一块“鸡肋”。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计算机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而与之对应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却难以“与时俱进”,导致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最终形成用人和育人两难的“囧境”。如何摆脱当前困局,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师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分析

1.生源情况。随着高中入学门槛的降低,为了确保生源,中职学校对入学几乎接近“零要求”。大部分学生由于与高中录取线相差甚远而无奈选择职校,还有部分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甚至是辍学后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发现无法适从,迫于生活和家长压力再来职校就读。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水平就更低了,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认为之所以选择该专业就是因为可以更好地上网玩游戏。逐年下降生源素质是当前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也是不得不接受的严酷现实。

2.专业培养。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效仿高校,缺少自己的特色,很多中职计算机的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也不到位,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学非所需”的状况,直接造成人才培养和市场脱节,成为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待提高,包括职业道德、接人待物等方面。

3.办学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然而,由于受资金、场地、地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有些中职学校的软硬件设备更新速度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相关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4.师资情况。中职计算机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不同学校的差距悬殊,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由其他专业改行或顶岗而来,主要通过自学上岗,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部分教师从业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技能水平相对薄弱,直接影响了专业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尽管这一现象有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专业教师“理论强,技能弱”、年龄结构与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加上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与市场联系紧密,专业教师如果平时不加关注和学习,极易造成知识老化和市场脱钩现象。教学中出现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无法解答,一些实践操作教师自己不熟练甚至不会等情况。可见,师资已成为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最大短板。

二、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是培养与IT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中职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科学运用和落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狠抓教学管理。计算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教学实践模式与方法在不同学校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成效上差别巨大,其中有些方法和措施上还存在很大争议,有些仍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正因为计算机教育有着自身规律和教学理念,研究和采用何种教学实践方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也是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与培养何种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三、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探究

1.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化“外需”为“内需”。当前,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面临如何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并为其服务的问题,还要面临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问题。无论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是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学”重于“教”,目的旨在“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体现了“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服务模式下,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根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教练和顾问。教师角色也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寓乐于教,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提升各方面素质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一些学生对计算机始终具有神秘感甚至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复杂、难学,不能随意动,怕弄坏,产生恐惧与排斥心理。中职计算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解放他们,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过是一种机器,是受人控制并能用来服务于人的。只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学习计算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学会如何使用,还要充分利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娱乐、创造等,这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另外,中职计算机还要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让学生逐步体验计算机的神奇与魅力,在消除学生恐惧心理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让它们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学、能学,还要学深、学精,最终化“外需”为“内需”,变“被动”为“主动”。

2.实现教学过程的行动化,建立以多媒体室、微机电子教室、专业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训三合一”教学实践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理论复杂、过程多样、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福建省晋江市晋兴职校(以下简称“我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以多媒体室、微机电子教室、专业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训三合一”教学实践模式。

(1)多媒体为教学提供的是直观、感性、开放的教学环境。用语言和文字难以直接表述的内容,通过视频或课件就能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形象生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听、看、议及师生互动的开放环境,它是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2)微机电子教室是通过安装电子教室软件,把影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的一种专用电脑网络平台。师生每人一机,通过电子教室可在不同的微机上实现同步教学。作为一种纯软件的解决方案,电子教室的功能有很多,包括广播教学、屏幕监视、遥控辅导、师生对讲、文件传输、课堂讨论、电子抢答、提交作业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教师能够有效控制教学流程;实现远程辅导;开展课堂讨论、现场竞赛;作业、试卷的收发,等等,使原本十分繁锁的教学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快捷、高效。微机电子教室已成为中职计算机常规教学、实践最重要的场所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专业培训离不开专业的实训环境。部分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如网站建设和综合布线可依托功能配套、规模适中、技术先进的校内真实实训环境来开展,遵循“实践出真知”、“技能是靠练而不是靠教出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专业性强的课程安排在专业技能实训室进行教学,能够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再实践的教学老套路。在实训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现场技能演示和学生的技能模仿、师生互动、技术强化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动性,达到熟悉与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专业实训室是适应市场需求,培养更高层次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以能力为本位,努力实践“项目教学”和“专业联合实训”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学习,同时为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对提升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十分有效并具有独特的优势。计算机教学引入“项目驱动”能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企业网搭建》时,我们将“校园网络”设为一个教学项目,以学习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线缆等为知识单元,以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实践为教学重心,以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行为目标,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最终达到学用一致,全面提升的要求。

“专业联合实训”是我校于2010年初首创,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现已正式确定为学生实训教育校本教材,并被列为福建省职教重点课题研究项目。专业联合实训的关键在于选定实训项目和制定实训方案。首先确定的项目要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学校所有专业都能参与其中,其次要根据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各专业子项目实训方案,确保整个联合实训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通过创建“校园模拟公司”,依托公司平台选定“制作赠送中秋月饼”、“制作赠送新春挂历”、“教师早餐工程”等项目,指导各专业学生全面开展联合实训。涉及专业包括食品工艺和检测、中餐烹饪、会计电算化、印刷包装、广告设计、物流、计算机网络等。该实训法以学生上岗就业为目标,从实战训练入手,不仅为学生提供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为学生提供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平台,达到“项目驱动、专业联动、全员参与”的实训目标。通过联合实训,学生不仅体验了具体岗位的技术要求,还在团队协作、职业素质等方面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历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接轨,零距离上岗。

4.强化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教学相结合的产教模式。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近些年,通过与部分晋江名企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合作,也使得我们对“订单式”培养的优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通过“企业冠名”的方式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有:由晋江安踏体育冠名的鞋检专业“安踏班”,由大自然集团冠名的印刷专业“大自然班”等。企业通过“订单”预订并择优录用员工,学校则依照企业的个性化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模块化组课,实行菜单式教学,既发挥中职学校办学灵活的优点,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为企业培养“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性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菜单式”教学体现的是“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教学原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它有助于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把握办学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学校根据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实施教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可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有效降低校企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中职计算机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可借鉴这种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企业缺什么,我们就办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积极开拓、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和特色,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5.以岗定教,内强外塑,全力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资是统领全局的关键。计算机技术平均三五年进行一次技术更新,计算机师资队伍的结构、能力、技术水平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专业设置,更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可持续发展。

中职计算机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综合性应用人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职学校不仅要有“学者型”教师,还要有“技师型”教师。要想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校应“以岗定教”,以真实的岗位要求为标准,把教、学、研统一到实际岗位上来,引导教师将专业提升向实际应用方向转移,并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投身到专业学习实践的轨道上来。同时,学校还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一方面,将教师派到有实力的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或派青年教师到省级、国家级骨干培训中心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直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优势,外聘一些来自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开班设坛,将生产实践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引入教学实践,既补充了专业教师的不足,又实现了学校和企业技术要求上的无缝衔接。

“师强则校强,师弱则校弱。”只有以建设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点,全面围绕学科建设,不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的方针,积极创新优秀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地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不断积累和总结“不拘一格”的育人经验,相信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向社会输送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学.深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

[2]王隽.政产学研融合 打造“双元”师资团队[J].教育与职业,2012,(2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