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初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初探 室内设计 课程体系 实践 高校

【摘 要】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是从教育观念、构建原则到实施基础等的整体性变革。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技能培养和实际工作的需求出发,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科逻辑、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构建合理的课程环境与教学团队,并付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校 室内设计专业 实

践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39-03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课程体系来自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取决于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来自社会岗位需求。随着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不断需求,构建合理适用的实践型课程体系成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践型课程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环节,而是从教育观念、构建原则到实施基础等方面的整体性变革,理清这些因素对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将很有裨益。

一、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育观念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记忆,各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使得知识的冗余度增加,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导致学生专业能力达不到社会需求。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育观念是以社会需求和能力结构为依据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通过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性。课程内容针对行业需

求。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践型课程体系更注重社会与市场需求,课程的设置与课程的内容是在进行职业分析之后的知识与技能的总结与归纳,强调课程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

(二)关联性。课程之间互相关联——课与课之间不再孤立,而是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室内设计涉及艺术、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十分明显的系统性和交叉学科特色。在传统的学科本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课程以掌握各学科知识为目的,课程体系是多学科知识的碎块式组合,课程间重复、空白、无联系,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实践型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需求为标准,删减与补充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课程中相互衔接,教学内容强调基础与专业、教学与科研、校内与校外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相互融合的知识体系中得到能力增长。

(三)应用性。课程目的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多着眼于知识的科学、系统、完整与储存,不太重视知识在生产劳动中的应用。实践型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堂教学强调精讲多练,课程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熟练掌握,而是形成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

程。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不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和管理者。

(五)开放性。课程内容跟随行业动

态,课程资源寻求向外延伸。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自我封闭,教学本质是传授知识,不考虑课程内容是否过时、是否需要、是否适用,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实验室练习和其他教学辅助资料上。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跟随行业发展,强调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是基础知识与教师的研究成果、生产体验以及最新工程案例的融合。课程资源更注重应用性,寻求整合包括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等在内的校内外优质资源,实现物质、文化与信息的互融与共享。

所以,改变教育观念是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建立实践型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意考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有序性,紊乱的课程顺序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编排必须遵循学科逻辑顺序、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并且要考虑综合能力形成的复杂性。

(一)学科逻辑顺序。室内设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互包含、相互依存、前后关联,所以学科逻辑顺序是我们在编排课程体系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课程体系根据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拓展课。像设计基础、设计原理、徒手表达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先导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概念、思维方法和职业特点,培养他们的理论素质与技术能力,需要前置。而材料与工艺、室内装饰构造、家居与公共环境设计等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设计创意和工程实施能力,应该放置在教学中期。另外,包括家具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的专业拓展类课程可置于中后期,以拓展学生专业能力,增大就业范围。从小的方面来说,由于各专业能力涉及内容较多,不可能在一门课程中全部解决,需要设置多门课程来共同完成,所以各大类课程间也存着包含与依存关系。以室内设计专业主干课为例,其中室内装饰构造包含装饰材料与工艺的内容,装饰工程预算必须在了解材料与工艺、室内装饰构造以及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所以我们编排课程顺序时既要注意各课程内容不过度重复,又要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与前后顺序,根据亲疏关系考虑课程间的间隔时间,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迁移规律。首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接受都会有一个普遍认知过程:接触—感知—认识—理解—深化和应用—理性发展,受到这个认知规律的影响,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编排就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按课程的衔接关系,多门课程同时穿插进行教学,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从低到高逐级安排课程。例如,从建筑初步、室内设计原理、家居空间设计到公共环境设计和室内陈设再到专业实习的这一序列的课程安排中,就是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概括到具体,跟随学习者的前概念,由熟悉到陌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其次,知识的迁移规律。知识迁移即为我们常说的知识与技能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学习者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一个逐步领悟与吸收的过程,然后才可能形成知识迁移能力,所以我们在课程体系编排中就要考虑到这个规律,给学习者创造知识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把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于相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真谛。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加入设计实战、每个学期末安排实践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适度重复(如在家居空间设计与公共环境设计课程中都会出现设计方法与设计美学等的讲解)都是基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规律的考虑,使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能力形成规律。室内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表现为解决问题与判断能力、创新和适应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根据能力形成规律,在课程体系的编排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与技能教授的有序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安排在理论基础上的多次实践,唯有多次、大量实践才能形成能力。

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配合常规课堂教学,通过增加研讨课、考察课、校际交流、专业实习实训等不同的课程形式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和信息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早接触多参与。通过课间考察与资料收集,组织学生到装饰工程现场参观,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室内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尽早树立专业思想。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装饰公司参与实践,增加学生设计实践的机会。

其次,实施实践教学。课程是训练个人能力的载体,考虑到综合能力形成的复杂性,实践被认为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实际工程的课程被认为是教学的主流,因为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技能以及从其他领域中学到知识进行合成的机会。因此,我们应依据能力形成规律从低到高,以专题性和连续性来设置设计选题,从而构建课程体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竞赛法等方法从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最终使他们达到室内设计专业的能力所需。

三、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实施基础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执行方案,不同的教育观念将产生不同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资源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课程实施方式,带来新的信息和教学取向。与传统的教室、书本、实验室练习的教学条件不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对课程教学条件从教学设施、实施环境到教学人员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课程标准,课程环境、教学团队作为基础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支撑着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和约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是课程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类似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教学大纲,都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不同的是,跟随教育观念的更新,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思路、评价标准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室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大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目标是知识的传授与记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实践能力考虑不多,课程评价大多以单一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记忆为衡量标准,考核形式一般为一份包含专业知识要点的试题,总分为100分。实践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课程评价也更为复杂,一般包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由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以及小组成员等给出相应评价,考核形式有调研报告、实训报告、设计作业、施工方案、答辩情况等方面组成。在教师能力方面,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能力,还要有实践教学与产学合作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到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新的课程标准更符合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从而将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工作能力的增长。

(二)课程环境。课堂环境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条件的适配性。除了常规的教学课堂外,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题体系更注重应用性课程资源——校内外实训环境的建设与支撑,在这些包含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的实训环境下,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够得到全面培养,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训环境分为校内与校外两种环境,它们各有优势、互为补充。

首先,校外实训环境。一般包括施工现场和实习企业。校外实训环境更加真实、复杂,实训、实习等综合类课程很适合在校外实训环境中进行。通过在真实环境下参与真实案例的设计与制作,可以训练学生对于复杂关系的协调能力、室内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表达与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缺点是自由性大,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课程进度和人员安排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校内实训环境。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校内实训环境一般由绘图室、机房、室内装饰材料实训室、室内装饰工艺实训室、模型加工实训室以及室内设计工作室等构成。校内实训环境能够很好地配合课程进度,弥补校外实训环境自由性大的缺点,集教、学、练、用于一体,保障了设计与工程实施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团队。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和重要实施者,其知识与能力是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基于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对于学生专业能力要求的复杂性,我们发现仅仅依靠专任教师来实现教学任务显然有些力不从心。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它们的教学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学团队应该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设计师、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实施人员以及熟知装饰材料的材料供给人员等来共同合作教学。其中,专任教师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担任教学与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企业设计师作为设计类课程的兼职教师,带来实际的设计项目给学生授课,并且通过讲座,把最新的设计动态与信息带给学生。工程施工人员和材料供给人员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实训、考察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将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团队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室内设计项目的实战,发扬不同师资的优点,抑制其缺点。

综上所述,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是从教育观念、构建原则到实施基础等的整体性变革。实践型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技能培养和实际工作的需求出发,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科逻辑、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构建合理的课程环境与教学团队,并付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从而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董绿英,明育,王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9(4)

[2]鲁政,周瑄.学科交叉与创新[J].装饰,2006(2)

[3]李志民.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上)[EB/OL].(2003-12-23)[2013-08-11].http:///

news/20031223104927.htm

[4]赵琳.建筑学背景在室内设计教育中的意义[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3)

[5]凌云.论高职课程资源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4(3)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

研究项目(2011JB25)

【作者简介】杨军侠(1977- ),女,陕西扶风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方向。

(责编 黎 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