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探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微粒 探究 九年级 建立 化学

摘要:化学中的微粒观不是指某个方面或者某个点的知识内容,是指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化学思维结构,是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展开探究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关键词:微粒观化学教学建立策略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理念,是初中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进行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台阶.因此,在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微粒观的建立,帮助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以及模型等化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建立,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培养学生微粒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性思维占主导,对形象直观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建设学生的微粒观.例如,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中,其中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内容难以宏观地展现,通过传统的课堂讲解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干冰、金属铜、氧化钠和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借助多媒体可以使抽象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突破课堂学习的重点,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借助微粒模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微粒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是常见的形式.微粒模式是在化学的球棍模型上产生的,主要是使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支撑小球代替原子,木棍代替化学键.通过这些廉价的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各种类型的分子和原子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构建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微粒模型能够展示微粒的空间结构,同时能够展示化学变化中微粒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化学变化,培养微粒观.例如,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明白了物质的组成内容,并且了解了水、酒精灯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之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构成物质的众多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是紧密的排列在一起还是存在一定的间隙呢?”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对几种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微粒模型进行构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并且了解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物质,学习化学知识内容.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学生自己构建水分子的模型,构建相应的分子模型.学生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体验微粒的构成,也能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

三、合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微粒观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通过实验验证化学知识和内容.微粒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初三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微观世界缺少认识,学生的微观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微粒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微观认知,奠定学生微粒观建立的基础.例如,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的教學中,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取少量的高猛酸碱、食盐、蔗糖、泥土和食用油,分别放入到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震荡,观察实验的现象并且在试管架上静置.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解释高锰酸钾、食盐和蔗糖消失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帮助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初三是学生初中阶段的重要时期,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当注重学生微粒观的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建立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化学模式、利用化学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勇.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微粒观的建立[J].课程教学研究,2013(06):55-57.

[2]王冬容.在化学教学中构建微粒观的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7(12):80-8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