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压根不想争“老大”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压根 中国 不想

摘要 历史上的所有霸权无不以雄厚的综合国力为根基。霸权追逐背后充满各种利益的争逐,但成本和义务的承担也不可少,霸权衰落是历史必然。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猜疑会觊觎世界老大地位,对美国及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这或是主观臆造,或是庸人自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时代潮流、世界历史经验教训、中国文化传统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中国无意也无必要争“老大”,中美也不会走向对抗。

关键词 霸权 中国威胁论 中美关系

世界“老大”是如何形成的

在霸主的形成过程中,综合国力是基础,其中既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有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所谓“霸主”,简言之,是指在世界上具有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国家。近代霸权始于“地理大发现”,包括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向海外扩张的国家,它最先独占非洲,并对其殖民掠夺。16世纪中叶,西班牙几乎囊括了中南美洲。继之,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开始了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掠夺。近现代史上,有霸权扩张野心的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国、日本和美国。

二战后,随着英法等老牌强国沦为二流国家,美国实力和地位空前增强,达到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也推行霸权扩张,并打破美国独霸的局面,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的争夺。面对苏联崛起,美国出于意识形态的敌视,视其为主要威胁。冷战期间,美国霸权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阻止苏联扩张、削弱苏联实力,主要实施范围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周边地带和地缘政治上重要的“中间地带”。

从世界霸权兴衰来看,确立霸主地位的基本因素是国力,而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从近代以来的情况看,国力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从前期强调地理、经济和军事等物质因素扩展到后来包括政府、民族和国家意志等非物质因素,从硬实力扩展到软实力。美国学者莫德尔斯基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的霸权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荷兰、英国和美国。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必须有可使国家欣欣向荣的经济基础。对于一流强国来说,要进行战争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工业大国。西方国家在将近50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支配力量,欧洲成为“世界中心”达400年之久,其基础就是依赖各种手段获得的强大经济力量。

总体上看,经济实力是决定霸主地位的最基本因素,军事实力也很关键,地理因素的作用一直存在,但影响逐步减弱;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作用逐步上升,表明霸主地位不光依靠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但从近代直至二战前,硬实力在霸权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霸主地位的获取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

一是以成为经济强国为首要目标,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西方大国为实现此目标,对内推进科技革命、制度创新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对外争夺资源和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实力。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认为,工业革命使土地的价值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工业文明提供动力的是不能再生的化石资源,蕴藏于地下,以土地为载体。因此领土的控制与征服是一国扩大财富的主要手段,能源和矿产品的占有成为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各国争夺的主要目标。①

霸权稳定论认为,一国要想成为霸权国,就必须接近原材料市场,控制主要的资本资源,维持广阔的进口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从近代以来情况看,谋求霸权的国家往往为获取资源和市场,争夺领土的控制权,同时推行自由贸易,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全球市场,以确立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并实现从产业大国到贸易大国及经济大国的转变。

二是以建立国际体系为载体,掌握世界主导权。霸权国离开国际体系,也就无霸权可言。莫德尔斯基认为,世界大国地位往往通过和平协定得到确认。世界大国控制着国际体系,建立了其他国家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模式,由此形成世界新秩序。根据霸权稳定论的观点,霸权国之所以愿意建立和维持国际体系,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其他国家之所以愿意接受霸权的统治,主要是因为霸权国能够为国际体系提供并维持公共产品。相互受益既是霸权国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国际体系稳定的基础。如果相互受益缺乏保障,霸权国的合法性受损,国际体系稳定性下降,就会出现霸权的更替。

美国学者吉尔平认为,在前现代世界,国际政治的转变都是以帝国周期为特征,每一个帝国都统一并安排了自己的国际体系。而在现代世界,英国和美国的霸权取得了以往的帝国周期,继承了以往的霸权,国际体系则以这些霸权国的兴衰为特征。②

三是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到关键阶段往往诉诸武力。一方面,通过战争手段获得领土、资源和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战争实现霸权的更替。历史上国际体系大变革往往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新霸主诞生之前,原有国际体系通常被战争彻底打破。当然,建立新体系也离不开军力支撑。

西方现实主义学者认为,由于发展不平衡,解决国际体系内现存结构和权力再分配之间不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战争。霸权战争是现存国际体系中大国相对地位转变的最终测定器。可见,他们对霸权的更替持悲观态度,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新霸主不一定是原霸主的挑战者,而可能是原霸主联盟中的一员。这说明,虽然霸权更替过程中必有战争,但新霸主地位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手段。美国霸权的获得即是如此。此外,霸主地位乃相对而言,当挑战者削弱或消亡,现存霸主的地位不通过战争也能得到维护。苏联的和平瓦解对美国霸权也即如此。

追求世界霸主背后的动力

霸主地位的诱惑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利益,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追逐经济霸权利益。工业革命之前,领土征服是一国扩大财富的主要手段。由于没有突出的技术进步,经济和财富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土地和人与土地的比率。一国财富和力量增长主要源于可以产生经济盈余的领土。在现代国际体系下,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角,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科技之上,世界性市场经济出现,霸权扩张形式改变,由以帝国和领土扩张为获得财富的手段转变为以民族国家和经济扩张为积累财富的手段。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