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桥之名,向胜利致敬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致敬 之名 胜利


打开文本图片集

桥是水上的路。

大河迢迢,大水湯汤,无路可行,向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老祖宗便开始建桥了。从此,南与北可相通,东与西可相接,江可跨,海可越,这就是古人的智与勇。

中国古代的桥受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观念的影响,建筑技术与自然相谐,文化与艺术相融,既便利交通,亦装点山河。在经历百年、千年的岁月风雨之后,桥有了灵魂。西湖断桥有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神话,二十四桥上有无数离愁和珠玑般的诗句。在近现代史上,几经战火硝烟的洗礼,桥是英烈们豪情壮志的见证者,是无数忠骨英魂的铭记者,更是一段红色的革命史。

在这个抗战胜利纪念日里,让我们以桥之名,向胜利致敬!向无数英魂致敬!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82年前的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驻守卢沟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奋起反抗,视死如归,高喊誓言:“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自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沟桥事变吹响了中华民族总动员的号角。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近现代史上的卢沟桥。也许你还不知道,早在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就曾在游记里称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有十座桥墩,十一个拱洞,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整体造型甚是美观。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的坚固是不言而喻的,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用银锭铁榫连接。

被马可·波罗评价为“独一无二”的桥当然要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其一便是桥墩的造法。整个桥墩呈船形,迎水流的方向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减少水流到桥墩的冲击力。为了预防春季从上游冲下来的浮冰,工匠们又在分水尖的尖端镶上三角铁柱,以锐角击碎浮冰,保护桥墩,所以人送外号“斩龙剑”。

其二便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石狮子。桥上一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有石狮子,然而,这些石狮子不仅每一只都不一样,而且你还数不清。它们都是一只只刻出来的,表情丰富,姿态百出,活灵活现,绝对不重复。至于为什么数不清嘛……你看,大狮子身上还躲着、趴着、背着各式各样的小狮子,能数得清才怪呢!这数不清的石狮子就是美不胜收的石雕艺术长廊。

不负使命,不负盛名——钱塘江大桥

现在,杭州有十座大桥矗立在钱塘江上: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其中,钱塘江大桥是“元老”。但是,没有一座桥像钱塘江大桥这般命运坎坷,也没有一座桥像它这般——死去与复活都同样荣耀,值得世人铭记。

它为何如此不同?故事要从80多年前说起——

那时,钱塘江上一座桥也没有。自古以来,钱塘江就是一条凶险之江。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是遇到台风来作妖,那就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世人皆知的钱塘江大潮,还有江底厚达三四十米的流沙层,都是造桥人的大敌。所以,当时有外国工程师妄言:“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但是,中国人不服!一直心怀造桥梦的茅以升不服!在留学回国后的第13年,当茅以升听到国家要在钱塘江上造桥的消息,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授的职务,南下杭州,承担造桥重任。江底的流沙层厚,难以打桩,茅以升苦思冥想,从浇花的水壶中发明了“射水法”;重达600吨的钢筋混凝土沉箱,茅以升根据工人建议,利用海水涨潮和落潮的力量,使沉箱顺利就位;茅以升还打破了传统造桥程序,采用基础、桥墩、钢梁三种工程一起施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就这样,茅以升充分发挥了8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900名工人的智慧,攻克了80多个难题。

在925个日夜之后,大桥建成了。可是,此时离炸桥之日已经不远了。为了阻止日军进攻杭州的脚步,1937年12月23日,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又亲手炸掉了这座桥。在大桥炸毁的那天晚上,他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9年之后,抗战胜利,茅以升实现了复桥的夙愿,至此,钱塘江两岸变通途。如今,这座桥已经82岁高龄了,在历尽战火硝烟之后,仍然“服役”在钱塘江上,被网民们热赞为“桥坚强”!虽然这座大桥已经老了,但是它架起的民族气节永远都在,它凝聚的爱国之魂永远都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