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争天下,纵横捭阖——先秦散文掠影》教学实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纵横捭阖 先秦 掠影 散文 教学实录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散文的相关常识。

2.巩固文言词汇的理解及运用。

3.渗透传统文化,激发母语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初三的“二模”复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还有不少同学对文言文的阅读显得信心不足,有些词句总记不起来,碰到文言文阅读,心里有点发怵,于是我就想利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和文言文再来个亲密接触。最近看到某QQ群里有一学生自创了《题说》一文,颇为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

世有学霸,然后有附加题。附加题常有,而学霸不常有。故虽有难题,祇辱于学渣之手,骈错于卷面之间,不以附加称也。

题之附加者,一题或难倒一片。做题者不知其能加分而做也。是题也,虽有附加之能,做不对,分不加,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规题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加分也。

做之不以其道,思之不能尽其脑,错之而不能知其意,执笔而临之,曰:“此题差矣!”呜呼!其真无解邪?其真不会做也。(摘自QQ群之“素质语文”,有改动)

师:看完后,有何感想?

生1:很厉害,用文言文创作。

生2:能道出我们的心声,特别是最近做数学和物理等,遇到最后的大综合题,常常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生笑)

生3:我觉得这篇文章模仿了韩愈的《马说》,就像千里马和伯乐关系一样,尤其是第一句,道出了附加题其实就是为了学霸而存在的,难怪我们做不出来。就像结尾说的一样“真不会做!”(生笑)

师:是啊,文言以其精练、典雅著称,而文言文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追溯其起源,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今天我们一起来上。(生齐读课题)

师:先秦,顾名思义,是指秦统一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路诸侯称霸一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实我们在九年级时,接触过不少这方面的文言文章,《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它们分别出自于《左传》《战国策》,我们将其称为历史散文,九下学过的《公输》《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惠子相梁》分别出自于《墨子》《孟子》《列子》《庄子》,我们称为诸子散文。先秦散文主要由这两个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领略一下动荡春秋里的人和事,读一读《左传》。(视频播放——春秋)

师:《左传》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生:《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它是为了解释孔子《春秋》一书,按照鲁国年代来编写的。

师:是的,来看一看它的在线阅读目录,大家发现什么特点?

生1:按照鲁国的君王年代来编写。

师:因此,我们说《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生(齐):编年体。

二、读一个故事

师:以《曹刿论战》为例,我们来看《春秋》是如何记载的呢?有什么发现?

(PPT出示)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生1:很短,只有一句话,像今天的微博。(生笑)

师:《左传》是如何解释的?

生:(背《曹刿论战》)更详细,而且有时间、人物、故事情节,尤其是战争前后的分析更详尽。

师:“十年春,齐师伐我。”齐国为何攻打鲁国?这里面可大有文章,这得追溯到齐桓公争位的前前后后。下面我们来说说齐国当时的情况。

(PPT出示)

师:齐僖公死了之后,长子诸儿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正式继位,他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们一起来看《左传》的记载,结合注释,看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PPT出示)

【庄公八年】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fén),遂田于贝丘。见大豕(shǐ),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jù)。……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注释】①齐侯:指齐襄公,名诸儿,僖公之子。②姑棼、贝丘:地名。③田,打猎。④豕:猪。⑤公子彭生:齐同姓公族。⑥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⑦无知:公孙无知,齐僖公弟夷仲年之子。齐襄公被管至父、连称所弑后公孙无知被拥立为齐国国君,登位后不久即被杀。

生:庄公八年冬天的时候。

师:哪一个庄公?齐庄公?

生(愣了一下):鲁庄公。

师:从哪得知?

生:《左传》是按照鲁国历史来编写的,因此都以鲁国君王在位的时间来记事的。

师:很好!庄公八年和长勺之战的时间关系是?

生:战争发生的两年前。

师:对,我们由此八卦一下这场战争里的花边新闻,请继续翻译。

生:齐襄公去姑棼游玩,在贝丘打猎,看到野猪,随从说是公子彭生,襄公吓得从车上摔下来,脚受了伤,鞋子也丢了。

师:这里有个“人”字,该如何解释?

生:像人一样,名词作状语。

师:我们学过吗?

生:“斗折蛇行”中的“斗”“蛇”,“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等。

师:对,大家要学会将课内所学迁移至课外,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看完这段内容,话说齐襄公从车上摔下,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看到野猪吓得?(生笑)

生:不是,是因为听到了有随从说这只野猪是公子彭生变的。

师:为何听到公子彭生的名字就会吓得如此反应呢?

生1:估计公子彭生被他杀害了。

生2:公子彭生为他做过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所以他害怕被人揭发。

生3:公子彭生知道他的天大的秘密。

师:大家都很敏锐啊!的确,关于公子彭生和齐襄公之间还真有隐情,大家来看看《左传》桓公十八年的记载。

(PPT出示)

【桓公十八年】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hōng)于车。

【注释】①享公: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②薨:指王侯死亡。

师:谁能为大家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

生:鲁桓公十八年的时候,齐襄公招待鲁桓公,派公子彭生驾车送他回去,结果鲁桓公死在车上。

师:桓公死亡用了“薨”字,一国之君去世为何不用“崩殂”“驾崩”?

生:因为当时桓公不是皇帝,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君主。

师:当时的天下谁才是真正的主呢?

生:周王室。

师:对。史载鲁桓公这年去齐国做客,结果死在齐国,这里面肯定有蹊跷,公子彭生和鲁桓公的死脱不了干系,但是一个普通的驾车人怎敢对王侯动手,致其死亡呢?

生:背后有人。

师:谁?

生:齐襄公。

师:彭生为齐襄公杀了鲁桓公,为怕事情败漏,所以彭生也只有一个下场。

生:死。

师:对。所以回到刚刚开头的一幕,狩猎之时听到彭生的名字,齐襄公如此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有句俗话叫“疑心生暗鬼”,心里有鬼,才会露出马脚。不过,襄公摔伤不是致命的一击,导致其最后被杀的关键是齐国后来发生了叛乱,死于乱臣之手,但这次暴乱的发生也是襄公咎由自取所致。我们再来看看庄公八年的记载。

(PPT出示)

【庄公八年】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注释】①鲍叔:鲍叔牙,齐国大夫,管仲的好朋友,辅佐公子小白登位。

师: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翻译下这两句话。

生:襄公为人性情无常,鲍叔牙说君王不善待百姓,很快就要发生动乱。

师:鲍叔牙是谁呢?

生:辅佐公子小白的大夫,管仲的好朋友。

师:襄公的无常其实在《左传》中也是有据可查的,大家再来看看这段文字——

(PPT出示)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注释】①齐侯:指齐襄公。②连称、管至父:齐国二大夫。③葵丘: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淄县东三十里。

师:襄公究竟得罪过谁?谁来为我们解说一下?

生:齐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到葵丘……

师:“戍”这个字别绕过,应该怎么解释?我们学过吗?《石壕吏》中的“三男邺城戍”,《陈涉世家》中“戍死者固十六七”等,回忆一下。

生:戍守,驻边的意思。

师:连称和管至父去戍守葵丘,之后呢?

生:瓜好的时候去的。

师:瓜好?什么是瓜好?(生笑)应该怎么理解呢?

生1:瓜熟的时候。

生2:等到瓜熟的时候找人替换他们,但是戍守的期限到了,请求大王派人替换他们,大王不答应,所以这两人谋划造反。

师:造反后,混乱中齐襄公被杀死,众人拥立了公孙无知继位,但是公孙无知在位不到一年也被人杀死,于是在外避难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纷纷回去夺取齐国国君之位。我们都知道最后小白抢先一步回国,继承了齐国君位。于是他要进行秋后算账。

(PPT出示)

【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jǔ)先入。

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shào),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乃堂阜(fù)而税(通“脱”)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xī),使相可也。”公从之。

【注释】①鲍叔:鲍叔牙,齐国大夫,管仲的好朋友,辅佐公子小白登位。②召:召忽,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③生窦:鲁地名。④堂阜:齐地名。⑤高傒:春秋时齐国正卿,用计诛除乱党,并拥立公子小白为君。

生:鲍叔牙率军队到鲁国说:“纠是我们的亲人,请您解决他;管仲、召忽是我们的仇人,请交给我们才能让人放心。”于是鲁国将公子纠杀死。管仲束手就擒,成为阶下囚,鲍叔牙将他放了,归来告诉说:“管仲可以做宰相。”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

师:“归而以告”翻译的时候,要将主语补充出来,谁告诉谁呢?

生:鲍叔牙回来后告诉齐桓公。

师:鲍叔完成使命后,回国复命。读到这,我们不禁要感慨,鲍叔举贤人的胸怀,齐桓公不计前嫌的气量,有时候历史也很有趣,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相得益彰,就很难有“管仲相齐”“桓公称霸”的美谈。说到管仲,《孟子二章》中有“管夷吾举于士”中“士”的理解,很多人记不住,通过这段记录,我们知道“士”应该解释为“狱官”。很多同学不理解一个能做宰相的人,为何曾经坐过牢,这下是不是理解了来龙去脉?

生(点头):原来如此。

师:提到管仲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不信我们来回顾一下。

三、说一个人物

(PPT出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师:是谁这么比较过?

生:诸葛亮。

师:在哪一课见过这句话的?

生:《隆中对》。

师:连诸葛亮这么个神一样的人物都以自比管仲为荣,也从侧面看出管仲的惊世之才,如果这还不够分量,那么大圣人孔子的话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PPT出示)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管仲微小,我们大家……

师:大家似乎感到不好理解,对于这个“微”字,其实我们应该也见过,能想起来吗?《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怎么说?

生1: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解释为“没有”。

生2:“左衽”是什么意思?

师: (出示图片链接)“衽”是“衣襟”的意思。“左衽”指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不同于中原一带的右衽。这句话是说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披头散发,衣襟左开,沦陷于异族人的统治。关于这个现象,还闹过一段新闻,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曾经因为屈原插图中的服饰问题犯了一个大错,发现这一问题的是一名初一女生,轰动一时(看新闻图片)。不过,这也是高度赞扬了管仲的治国之道——尊王攘夷,意思是说尊奉周天子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攘”这个字在《出师表》一文中出现过,想得起来吗?

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师:你非常厉害,佩服!(生笑)管仲最为我们熟悉的其实还是一个这样的故事,看文字能迅速报出故事的名字吗?

生:老马识途。

师:读《左传》,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积累成语,例如“一鼓作气”。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

1.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鲁哀公八年》

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鲁僖公二十二年》

3.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鲁隐公十一年》

4.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huāng)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鲁成公十年》

5.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鲁僖公四年》

6.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鲁昭公四年》

生: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度德量力、病入膏肓、风马牛不相及……

师:最后一个有点难度?(链接新闻图片:多难兴邦——温家宝总理汶川黑板题字)其实,《孟子二章》也提过相同意思的句子——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春秋后期,秦国因商鞅变法率先进入封建社会,渐渐强大起来,最终形成了七雄争霸的新局面,这就是战国。(播放一段视频——战国)

师:从《战国策》目录看出,它与《左传》的区别,它按照各诸侯国来编写,因此它不是编年体,而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七雄”如何变成“一雄”,最终谁能一统天下,称霸中原呢?策略和计谋就显得至关重要。

四、了解一个策略

师:(书法作品出示——纵横捭阖)认识这些字吗?分别是什么字体?

生:纵横捭阖。小篆、隶书、楷书。

师:知道这些字体的笔画特点吗?篆体,字形修长,线条匀称,粗细划一;隶书,字形扁方,蚕头燕尾,规矩严谨;楷书,工整规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先秦也是汉隶雏形形成的重要时期。“纵横”即“合纵连横”, 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采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做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地策略,使其服从秦国,而后,个个击破,此谓“连横”,说白了就是一个拉拢,一个分化。

师:《战国策》的编者刘向说过:“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苏秦和张仪都师从纵横家鼻祖鬼谷子,苏秦就是典故“锥刺股”的那个苏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秦倡导合纵,张仪举荐连横,连横则使秦国建立帝业,合纵则使楚国建立王业,他们服务的诸侯国就会被重视,离开的诸侯国家就会被轻视。我们来看看策士们如何运用语言游说于诸侯之间。

(PPT出示)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

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chóu)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

师:三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游说的?能看明白吗?

生1:第一段是在阐述楚国自身的强大,势力了得,无须依附于秦国,替人作嫁衣。

师:这段句式是否有熟悉之感?想起了哪篇课内文段?

生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师:排比句式,语气强烈,铺陈条件充分、优厚,如排山倒海之势,极力夸饰。

生2:第二段主要讲如果楚王听从我苏秦的计谋,一定会使众多美女充盈后宫。

师:“妙音”一词在这里指“歌姬”。我们知道,君王霸业除了土地面积的扩张之外,后宫美女的数量也不容小觑,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能不让有野心的男人心动吗?(生笑)

生3:第三段重点阐述秦国绝非善类,不可以和它合作,因为它有“虎狼之心”,恃强凌弱,奉养它无异于奉养仇人。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也充分说明这一点。

师:被人卖了还为他数钱?(生笑)这三方面从不同角度劝说楚王不要和秦为伍,和赵国联手,面面俱到,分析利弊,句句在理,你说楚王能不被打动吗?

师:另一方面来说,秦王也不是鼠辈,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瓦解各国之间的联盟就成为他的主要工作。我们来看看张仪的表现。

(PPT出示)

《张仪谓秦王》

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师:楚国攻打魏国,张仪向秦王献计。你能给这段话划分节奏吗?

生: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 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 能守/王必取之。

师:能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吗?

生:张仪建议秦王给魏国提供帮助,如果魏国赢了,必然会报答秦国的恩情,把西河以外的土地献给秦国;如果输了,魏国守不住,秦王可以趁机拿下魏国。

师:结果如何呢?

(PPT出示)

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注释】犀首: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生:魏国打赢了楚国,但是却非常疲倦,结果畏惧秦国,将西河之外的土地拱手相让。

师:也就是说,无论魏国是赢是输,对于秦国而言,都不吃亏。你们两个国家拼命打,打到最后,必有一伤,于是我来捞点好处,是这意思吧?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寓言故事——

生(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师:没错,读《战国策》,我们能知道寓言故事的出处。下面我们来试试。

生: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人成虎、南辕北辙。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读《左传》和《战国策》,听了一个故事,说了一个人物,知道了一个策略,一起领略了先贤们的智慧和胸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意思是说战国时文章已变尽,后世的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可见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之深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再深入而全面地读一读诸如《左传》《战国策》这样的书。 下课!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