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烛之武退秦师》课后习题看语文课程的改革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课后 习题 语文课程 改革 武退秦师

内容摘要:课后习题也称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语文课改的要求。《烛之武退秦师》在人教新、旧两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都被列为第一篇文言文,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具有研究的价值和代表性。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旧两种版本为范本,以《烛之武退秦师》单篇课文为例,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两个版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比较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究新、旧、两版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体现。

关键词:课后习题 课程标准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以下简称旧版教材)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以下简称新版教材)都收入的篇目,且在旧版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是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在新版教材中,《烛之武退秦师》是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发现,无论是新、旧教材,《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都是整个高中课本的第一篇文言文,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学习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教科书的编写建议第二条是:教科书编写应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烛之武退秦师》弘扬的是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和说辩艺术,符合教材编写的要求,且这篇课文内容精炼,篇幅短小,难度适中,完全可以作为初中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块敲门砖。课程标准还要求教科书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要注重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专题。然而,课文是固定的,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改革,除了在教师的教学当中进行改变,在教材的编写中,因此,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就成了体现课改的重要标志。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写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新、旧版本的教材,从宏观上来看:1、新版教材将过去的“练习”改成了“研讨与练习”,练习一词往往容易让人把它与“题海”训练联系起来,研讨与练习倡导了一种研讨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淡化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素质的语文教育时代精神。2、新版教材在练习题数量的设定上较以往有了缩减。新旧教材在大题的设定上基本都是三到四题。然而,旧教材大题套小题的数量很多。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新、旧教材都是三道大题,但是旧教材中,第一大题下设5个问题,第二大题下设6个实词辨析,第三大题下又设7个句子分析,题量非常大,而新版教材只在第一大题下设四个小问题,大大减轻了课堂的任务,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3、新版教材减少了大量的补充材料。旧版教材中,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之后会有一个补充材料,或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是文学常识的补充。《烛之武退秦师》旧版教材课后的补充资料为介绍二十四史,这篇课文选自《左传》,而《左传》又不在二十四史中,因此,这篇课文的补充资料略显多余,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而,合理的补充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辅助学生自主的学习课文,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因此,新教材在这方面还是可以改进的。

从微观上来看,新课标强调必修课程的目标应按照“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分编。根据此,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应涵盖以下几点要求:1、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的自学。2、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3、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4、适量的基础知识。《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在新教材中课后习题有三道大题,第一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题是基础知识,第三题是课外阅读和口语交际。而旧版教材中同样是三道大题,第一题第三题都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题是基础知识。可以看出,新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更丰富多样,符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要求。

《烛之武退秦师》新、旧教材的课后第一大题都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方面,新教材要求细读课文,旧教材要求熟读课文,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四问“烛之武是怎样顺服秦伯退兵的?”改成了“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看似很简单的改动,却实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以往的问法,学生只要找到几个关键的句子,简要说明就行。改动过后,学生不仅要找出句子,还要细读文章,分析事实和事理,还要思考哪一点最关键,这些都是需要动脑思考甚至是同学之间讨论的才能得出的。同时,旧教材中的第一大题第五小题“以今天的观点审视这则故事”在新教材中删掉了,而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要求第8条提到了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这一问可以在新教材中继续沿用。新、旧教材的课后第二大题都属于基础知识,旧教材是六个实词辨析,新教材是体会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淡化知识(尤其是汉语知识),因此,在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基本上取消了以往的实词辨析。对于新、旧、教材的课后第三大题,出现了偏差,旧教材考察的仍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样式单一,而新教材则删除了这一部分,添加了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中的关于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与课文息息相关,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谈感想,因此,又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分析以上,从《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课文来看,新教材在以往的基础上对于课后习题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基本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旧教材中某些被删减的部分有时同样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新的,否定旧的,要辩证的看待,选择顺应课程改革和适应学生发展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至少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开发校本课程。《烛之武退秦师》的课后习题研究,虽然只是个案研究,但从这个个案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窥斑见豹”的效果,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