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民族团结 能量 推动 发展 民汉合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推行民汉合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验中学就是新疆众多民汉合校中的一所。学校成立以来,短短8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校长骆志强说:“因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好,师生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给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正能量。”

从“烂摊子”到“花园式学校”,仅仅用了8年

走進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这里环境幽雅,树木苍翠,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所学校是2005年经伊犁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州直十八中和州直二中合并而成立的一所以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3种语言教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民汉合校之初,校园里还有年久失修的平房,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间。”骆志强回忆说,“当时,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多方筹资,短短几年间,先后修建了1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3栋宿舍楼、1栋三层的学生食堂。投入上百万元添置了实验设备、训练器材和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建好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如今,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音体美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伊犁州实验中学仅有几百名学生。目前,学校有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的学生15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4%。学校以“品正学实”为校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风、“爱生善教”的教风、“好学会学”的学风。近年来,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近几年,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并有多名学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

民族团结红红火火,和谐氛围凝聚力量

一走进伊犁州实验中学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在左侧的草坪上,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一个醒目的“和”字。骆志强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走进校门,就能看到这个‘和’字。选择‘和’字,是费了一番思量的。作为一所民汉合校,十几个民族的师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团结无疑是最重要的。‘和’就是和睦共处、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之意,以此向师生强调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性。”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生活。”这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也是各族师生的共识。

“唱民族团结歌,谱和谐发展曲。”伊犁州实验中学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党办、德育处、工会、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的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德育处协助抓,班主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骆志强介绍说,学校以“民族团结教育年”为依托,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各族师生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使以下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六个好”,即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同时,对学生进行新疆“三史”即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的教育,使学生对新疆的历史、民族、宗教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办学过程中,伊犁州实验中学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学校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在“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中,始终围绕“增进团结、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突出“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着力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学习、带头作报告、带头结对子,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全校师生员工。学校制订并落实了学习通报制、干部学习联系制、领导负责制等制度,让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凝聚了巨大的力量。”骆志强说,“这就是学校能在短短几年里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

民汉合校后,伊犁州实验中学有13个民族的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样一所学校,如何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伊犁州实验中学针对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民族团结教育要在课堂上讲,不仅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骆志强说,“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课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的规定,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并通过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伊犁州实验中学还利用主题班会、共青团活动、校园广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坚持每天升国旗、唱国歌,每月进行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每学期安排两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要求班主任精心准备,用事实讲政策,引导学生谈感想、写心得体会,表达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伊犁州实验中学还充分发挥学生业余党校的作用,通过学生业余党校对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更深层次的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关于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法规条例等方面的教育,使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榜样作用,带动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学校发挥党支部、德育处、团委、工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推荐我身边的民族团结典型,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德育处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放飞梦想”朗诵比赛、拔河比赛;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生黑板报、墙报、手抄报比赛;工会组织开展了教职工“团结杯”棋类和球类比赛、“青春献祖国”诗歌朗诵比赛;学校连续3届运动会的开幕式都举办了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融洽了各民族师生间的感情。伊犁州实验中学还扎实开展了“增进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和“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理论、《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

骆志强说:“我们还开展‘小手拉大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要求家长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做孩子的表率,形成了‘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村队、社区’的良好局面。”

为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专门开展了“‘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进课堂”活动,编印了《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红色———“双百”人物事迹集》校本教材,发放给每个党员、每个班主任、每个班级。大力宣传“双百”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师生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福、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努力把学习“双百”人物先进事迹转化为各族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正确道路的衷心拥护,转化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实际行动。

“在这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全校各族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开展活动,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各族师生的心连在了一起。”骆志强说。

强化民族团结互助活动,培育民族团结之花

“对于民汉合校来说,各族师生之间需要建立起互信和友谊,这样才能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基础。”骆志强说,“如果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不分民族,真心地帮助和关爱有困难的同学或者老师,日积月累,就会培育出美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学校有一位哈萨克族教师努尔古丽,是高二(7)班(哈萨克语班)的班主任。她深知要搞好教学,需要虚心地向其他教师学习和请教。于是,她与高二(2)班班主任、汉族教师王涛结成了团结互助对子。

努尔古丽说:“我们在一个办公室,教学和学习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我随时都可以向王涛老师请教,他总是认真地帮助我,给我提出建议。结对子后,我的汉语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很快。”王涛说:“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和努尔古丽老师共同探讨,一起成长。不仅我们两人结成了对子,而且我们两个班也结成了对子。两个班的民汉学生经常在一起举办活动,比如篮球赛、演讲比赛等,大家一起活动,密切交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例如,哈萨克族学生努尔兰与回族学生马军结成了对子,两个人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大力开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大力倡导工作中互相支持、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骆志强说,“这些活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家热情高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吐尔逊江、孟根、古丽斯那依、阿丽塔、古丽娜孜等少数民族教师虚心向汉族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李庆云、曹鹏、范文莲、李亮等汉族教师主动与少数民族教师交流经验。民汉教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仅推动了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科教学水平,而且增进了友谊。这样的故事在伊犁州实验中学不胜枚举。

2008年,全校师生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共计2万多元;2009年,全校师生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万多元,为伊宁市社区困难职工捐款5500元。2007年,学校职工肖开提的孩子因脑瘫急需治疗费,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向教职工发出爱心互助号召,短短两天就筹集到捐助款4000多元,解决了肖开提的燃眉之急。学校职工叶达的弟弟遭遇车祸,需要救助,全校师生捐款3000多元。2009年,全校师生为困难学生哈西提捐款3000多元。2010年,全校师生为生活困难的退休教师策日甫、安卡捐款5500多元。如今,走进伊犁州实验中学,犹如走进了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标准的运动场上,民汉学生共同学习、一起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民汉教师开展教学互助、结对子,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证明,对民汉合校的发展来说,民族团结极其重要。心与心的贴近、情与情的交融,使伊犁州实验中学的各族师生团结一心,携手奋进。民族团结,成为了推动伊犁州实验中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

Top